回覆列表
-
1 # 度度狼gg
-
2 # 貳把刀
抵抗最激烈的標誌是不退不降不丟國土,你就是打了二百次會戰也沒屁用,丟國土的會戰有什麼好吹的?瞧不起地道戰地雷戰?是誰讓他們奮起抗爭的?是誰把他們扔下自己逃命的?還有臉吹什麼多少次大會戰?
-
3 # 就這樣吧於洪巖
首先題主問的是哪個地域抵抗最激烈還是哪個地域的人抵抗的最激烈?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比如淞滬會戰,三個月抵抗當然是激烈的,但是上戰場的並不都是上海人。如果按照地域算最激烈的地方應該是湖南省,按地域的人抵抗最激烈的應該算東北(東北地區,並不是某一個省)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對日本造成最大殺傷的其實是東北(有一部分原因應該是其他地方八年,東北有十四年抗戰歷史吧。。。。)
在全面抗日戰爭的八年中,正面戰場共發生過22次大型會戰,遍佈中國除東北、西北外的大部分地區。特別注意,其中有六次重要會戰與同一個省份有關:三次長沙會戰、長衡會戰、常德會戰、湘西會戰。
在這全部22場大型會戰中,國民革命軍最後取得勝利的戰役其實屈指可數,而僅僅在這其中之六場中就囊括了:堪稱完勝的湘西會戰、取勝的第三次長沙會戰和可以視為勝利的常德會戰,更有讓日本人橫屍遍野的長衡會戰(衡陽保衛戰是其中一部分)。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一點點懸念,若論抗戰期間哪裡的抵抗得最為激烈,那一定是湖南!沒有之一。如果從軍事上的作戰序列來說,則應該是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一部,這又引申出另外三場會戰,即南昌會戰、上高會戰和鄂西會戰。
著重說明一下,抗日大型戰區不是完全根據省界來劃定的,而是根據戰場形勢和戰線位置來決定的。第九戰區轄區既包括湘北、湘東、湘南等湖南省大部,還轄有江西省的北部,駐贛北的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亦兼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
所以南昌會戰和上高會戰(也是勝利之役),第九戰區都有從湖南派兵增援。而湘西則屬於第六戰區轄區,所以常德會戰是由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具體指揮的,抗日王牌第74軍也經常在兩個戰區之間來回調動,並深度參與了鄂西會戰。
那麼為什麼湖南戰場的抵抗最為激烈呢?因為這裡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日兩軍的主要對壘之地,那麼為什麼這裡成為抵抗者和侵略者的接觸線呢?因為湖南確實是國民政府不敢輕言放棄的地方,至少有四大理由使此地必須堅持。
第一、湖南是大西南後方的屏障,日軍一旦佔領湖南全境,即可隨時深入廣西、貴州等地,進而突進四川或者雲南,這一惡果可以從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中體現出來;第二、湖南是魚米之鄉和人口大省,對堅持抗戰所需的糧食物資、兵源補充至關重要。
第三、湖南是阻斷華中日軍與華南日軍陸上聯絡的最後堡壘,設若湖南淪陷,則日軍便打通了粵漢鐵路,兩股日軍完成合流,華東和西南皆危矣,比如第三戰區就將徹底孤懸敵後,通往西南後方的道路將被截斷,後果不堪設想。第四、湖南集結著黃埔系軍隊的主力和精銳。
關於第四點可能有些讀者不太明白,那就說詳細點,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老蔣把除了胡宗南系統外的黃埔系精銳,通通部署在第九和第六戰區,其中湖南地區佔比最高。比如王耀武第74軍、李玉堂第10軍、杜聿明第5軍(湘桂交界)、關麟徵第52軍、“土木系”的79軍和99軍等等。
這也是老蔣賴以維持其軍事獨裁、抗擊日軍的老本,因此以第一紅人陳誠先後擔任了第九和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離開湖南後,接掌九戰區的也是投靠陳誠的薛嶽。如果這批中央軍精銳被日本人打掉,老蔣還怎麼當老大?反過來說,精銳就是精銳,打鬼子也是不含糊的。
關於這一點,日本人看得也很明白,所以從武漢會戰以後,日軍在兵力不足、國力不濟的情況下,基本停止了大規模戰略進攻,卻唯獨不放過湖南。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在1939年第一次進攻長沙時,出發點就是要“捕捉重慶軍主力殲滅之”。
道理明擺著,侵華日軍若想摧毀抗日軍隊維持長期抗戰所必需的糧秣,瓦解重慶政府的抵抗意志,以逼迫其簽訂“城下之盟”,就一定要儘量消滅第九戰區的黃埔系軍隊。
正面抗日戰場上,重慶政府軍基本是被動應戰,所以爆發的大型會戰多,意味著日軍前來攻擊的次數多,近三分之一的會戰打響在湖南境內,絕不是偶然的。
大概攏了一下,從1939年到1942年初的三次長沙會戰,九戰區至少斃傷日軍60000餘人(說10幾萬的都扯蛋),常德會戰橫山勇損失近20000人,衡陽保衛戰日本人至少傷亡40000餘人,而湘西會戰王耀武幹掉了30000多日軍。
也就是說,爆發在湖南境內的六次大型會戰,殲滅日軍不少於15萬人,千萬別小看這個數字,幹掉一萬鬼子可沒有橫店那麼容易。
如果再計入南昌會戰、上高會戰、鄂西會戰和其他小規模戰鬥的殲敵數字,鬼子至少傷亡20萬以上,對抗擊日寇意義極大。到1944年以後,日軍雖以迴光返照式的“一號作戰”打通了華中和華南的聯絡,但已是強弩之末,距離它們投降的日子不多矣。
所以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湘省主席薛嶽還是抗日有功的,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能徹底抹殺。同時也說明,三湘大地的民眾,抗日的堅決和民風之彪悍,無論是男丁踴躍參軍,百姓在戰役中毀橋破路,都是這方面的具體表現。
由此在抗日軍民的共同努力下,從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到1944年夏季,湖南大部地區大約七年都沒有淪陷,成為堅持時間最長、抵抗最為激烈、消滅日軍最多的戰區。即便是長衡會戰中,長沙和衡陽相繼失守以後,湘東和湘西的大片區域,仍然掌握在薛嶽和王耀武手中。
王耀武更是以斃傷日軍30000餘人的戰績,打贏了最後一場大型會戰。這就是1945年春的湘西會戰,也是所有22次大型會戰中,唯一一次日軍傷亡高於中方的戰役,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