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697281895565752
-
2 # 國學論壇
俗語能夠長久流傳下來,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則也就沒必要流傳了。“無錢方斷酒,臨老始讀經”,這句格言也是人生經驗的總結,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很難讀懂。
“無錢方斷酒”,我們大家知道,喝酒是會上癮的,不會喝還好,一旦喝上了,就很難戒掉,肚裡好像有個酒蟲一樣,總是在勾引你,看到酒就走不動,就想喝兩口。更有甚者,一天都不能斷酒,以前趕集擺攤,就見過幾個愛喝酒的,臉色是又紅又暗,走到哪裡都帶著瓶酒,沒事就喝兩口,一天不喝酒就受不了,讓他戒酒,比登天還難。
那什麼情況下才能戒酒呢?一般靠自覺戒酒的人很少,都是逼出來的,很多都是醫院裡查出毛病來了,怕死了,這才戒酒。另一種情況,就是太窮了,買不起酒了,想不斷也沒辦法,沒錢人家不賣給他呀。
說到這裡,也想說下自己的體會,戒菸和戒酒差不多,都挺難的,我當時戒酒比較順利,但是戒菸就困難了,好幾次都沒戒成。後來還是因為太窮了,那段時間每個月生活開支都捉襟見肘,吃飯都成問題,就捨不得花錢買菸,便宜的都買不起,然後自然而然就戒了。
再說這個“臨老始讀經”。凡是稱得上經典的,無論佛經,四書五經,還是道家經典,都是智慧的結晶,講的都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但是經典都是文言文寫成的,一般都比較生澀難懂,並且趣味性不強,不像小說雜誌這樣,很容易引起人的興趣。所以年輕人一般都不喜歡讀經典,感覺枯燥乏味,看得時間久了能睡著了。
但是經典最大的好處,就是百讀不厭,越讀越有味道,因為它所包含的涵義很深很廣,一層又一層,你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有些道理,我們沒有經歷過,會不以為然,沒什麼感覺。但是在你經歷過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後,再去讀古人的經典,你才會猛然發現,古人講的真對呀!全是真理呀!我們人生走過的溝溝坎坎,老祖宗早就把經驗總結好了,可惜當時年輕不重視,否則人生也會走那些冤枉路了。
所以人的年齡越大,就越喜歡讀經典,它有深度、有廣度,不像一般的小說雜誌那樣膚淺,看完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了。
-
3 # 鳳炎忻是讀書客
《增廣賢文》有語:“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人生的悲哀大抵如此!
沒錢了,才知道戒酒,其實也不是自己想戒酒,只是沒錢了,窮困了,買不起了。
到老了,一事無成了,才開始反思,才開始看經書。
但是這世間事哪有那麼容易!窮困時斷酒但是身體已壞,終了看經人卻已老!如果萬事不早,難免後悔終生!
正所謂:“莫道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佛家所講的業力牽引,其實沒什麼玄妙的,不過是我們積習成慣之後,這習慣自然就形成一種無形的力,時時刻刻牽引著我們,所以稱之為業力。
假如我們把壞的習慣去掉,不做惡事,也就斷絕了惡業的牽引;假如做好事形成了習慣,那就自然受善業的牽引。所以佛家稱修行為“千日打柴一日燒”。才有了劉備遺詔中的那句規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時就是練兵,不要等到惡習已經養成了,才想著要去改掉它,像“無錢方戒酒,臨老始看經”這樣的事情,基本就非常困難了,只有後悔的份兒。
所以,學習、修行一定要趁早兒!佛寺中的客堂常用對聯:“清淨地常來坐坐,太平時早去修修”,便是此意。
-
4 # 山鷹88725
看到“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這句話,一下想起了小時候背《增廣賢文》。
因為那時小,雖然有的不太理解,但覺得語言簡明扼要,句句上口,足足抄了兩大日記本兒。
別說,透過背《增廣賢文》,對我後來寫文章或者講話,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信手拈來,出口成章。
有點說遠了,還是回到答題上來吧。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讀經。”這句話很簡單的,一看便知其意。
先說“無錢方斷酒”。
本來就是啊,再愛喝酒,兜裡沒錢,買不起酒了,怎麼辦?只有斷酒了。
就像孔乙己,窮愁潦倒的時候,只能“溫兩碗酒,要一碟兒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最後恐怕連九文大錢也排不出了,不斷酒咋辦?
再說“臨老始讀經”。
一提到經書,我們自然會想到“四書五經”以及《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真經》等等。
這些經書一般大多晦澀難懂,詰屈聱牙,年輕人肯定覺得不如看那些武俠、言情小說來勁。
年輕人嘛,異想天開、熱情奔放、喜歡熱鬧,自然會喜歡那些有情節、有情感,又荒誕離奇、超現實、理想化的東西。
而老年人則不同,多年的生活磨難和積澱,大多比較老成持重,成熟穩健,比較理性,比較現實,不再喜歡那些理想化、超現實的東西了。
加上不用去工作了,時間也比較充裕,可以坐下來穩穩當當的看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書籍,探求一下生活真諦和世事道理。
這樣一來,經書就成了老年人消時解惑的主要讀物了。
不知我的回答是否正確,僅供大家參考。
-
5 # 老街味道
問題:俗話說:“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這句話什麼意思?
這是《增廣賢文》裡的一句格言,前邊半句容易理解,後邊半句複雜一點。
前言這兩句出自《增廣賢文》中,這一大段文字押八庚、九青、十蒸韻部,今天讀起來還是很押韻的: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河狹水急,人急計生。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 人不勸不善,鐘不打不鳴。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 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 惺惺常不足,懵懵作公卿。 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兄弟相害,不如自生。 合理可作,小利莫爭。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 欺老莫欺小,欺人心不明。
需要先說明的是,“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這兩句都是貶義。
1、無錢方斷酒文人喜歡飲酒賦詩,如李白詩中寫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東晉陶淵明的《飲酒》詩序言中也寫到:
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晉朝山簡“優遊卒歲,唯酒是耽”,據《晉書》卷四十三記載:
簡每出嬉遊,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時有童兒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茗艼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䍦。舉鞭向葛彊:『何如幷州兒?』」
隋唐時期的大詩人王績因為喜歡飲酒,被稱為"斗酒學士"。在隋朝時,他因為飲酒誤事,受人彈劾被解職。到了唐朝做官,依然雅號不減。
不過,《增廣賢文》作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目的是透過洞察社會人生,教育大家如何為人處世。
因此“無錢方斷酒”是勸導大家不要飲酒。沒有錢了才戒了酒,這是被逼無奈才改正自己的壞毛病。飲酒常常誤事,而且酒並不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大家要學會自律,控制自己的慾望。
2、臨老始看經我們讀到古代賢人的故事時,最常見的一句就是:某某自幼苦讀詩書。
例如《《遼史·列傳第十九》寫到:
楊皙,字昌時,安次大。幼通《五經》大義。聖宗聞其穎悟,詔試詩,授秘書省校書郎。
我們常說的四書五經,是古人自幼就需要學習的課程: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杜甫有詩云:
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吾宗》
孔子也說:
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
宋朝的羅大經(約1196-1252年)在其所撰《鶴林玉露》中提到:
杜少陵詩云:“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賈。”蓋以《論語》為兒童之書也。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蓋亦少陵之說也。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子。”普之相業,固未能無愧於《論語》,而其言則天下之至言也
這些古人自幼就要學習的經典,“臨老”才醒悟到,才“始看經”。古人勸學時說到: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
顏真卿這首詩正是對於“臨老始看經”的當頭棒喝。
結束語“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是指該做的事情沒有作,該努力的時候沒有努力。前面一句是告誡大家控制好自己的不良習慣,後一句告訴大家珍惜時光,做好眼前該做的事情。
-
6 # 紫藝夢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
“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這句話的出處,是民間奇書《增廣賢文》中的一句。《增廣賢文》是清代文人周希陶所著,其中內容多來源於古代的經史曲賦,諺語詩詞。全書均採用上下聯對,讀起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其中蘊藏的處世哲學,警世格言,時至今日,仍有著極大的借鑑和參考價值,故此被稱為一部奇書。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同樣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讀來給人思考的空間。
“無錢方斷酒”,表象意思簡單明瞭,沒錢買酒,自然就喝不成酒了。即使已成癮君子,斷酒萬萬不得,但沒錢也是枉然,錢是換來酒的唯一資本。
酒文化源遠流長,是人類生活習俗的一種表現形式,被廣泛流傳至今。用於我們日常的莫過於酒在各種交際中的作用,尤為重要,酒是增進感情的粘合劑,喝酒喝厚了,就是這個道理。
但過量飲酒,甚至成為癮君子,實在不可取,酒大傷身,喝酒誤事、酒後衝動滋事,尤其是酒駕醉駕肇事的後果,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葬送在一個個酒鬼的車輪之下,實在是一件令人十分恐怖之事。為此,政府有關部門對酒駕和醉駕造成的後果,已有了相關的制裁方法,打擊的力度也已是相當強大。
酒是好東西,但必須利用好,豪飲無度,勢必會造成得不償失的後果。奉勸那些好飲之徒,尤其有了酒癮之人,為了身體,為了安全,最好把酒戒了,別等到“無錢方斷酒”時,身體喝出了毛病,或者因喝酒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和遺憾,已是悔之晚也。
“臨老始看經”,字面解釋也很明朗化,人到老了才去看經。 “經”多為修為之作,大抵讓人棄惡從善。這裡的“經”可以是經典,也可以是知識。經典是指具有典型典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是經過歷史篩選而出的最有價值的完美之作,是流芳百世的瑰寶。知識的釋義就比較廣泛了,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等等。
一個人從小到大,從年輕到年老,許多的生活習性,尤其是一些不好的習俗,早已根深蒂固,成為秉性。如果在年輕的時候不加以修正,任由發展蔓延,等到了老年之時,怕是很難改正了,有道是“江山好改,稟性難移”,就如生病,早發現早治療,別等到病入膏肓,神醫也無能無力了。如果是知識欠缺,等到了老年,才知道學習,也晚了。一個人的記憶力、理解能力都會隨著年齡的老化而退化,即使有再強的求知慾,也遠遠不及年輕人,當然也不乏有大器晚成的個例,但那畢竟是極少數的。
酒害已侵身,才想戒酒,晚矣。書到用時方恨少,悲哀也,遺憾也。好的生活習慣靠平時修為,豐富的知識靠日積月累,都不是一日之功,只有不斷地自我修為,不斷地吸取新知識,厚積薄發,這樣的人生,才不至於留下遺憾。
-
7 # 章小飛魚
通透的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能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能走正軌,走捷徑,在年富力強的時候,達到事業的巔峰,成為成功人士。
還有一些人,覺悟的很晚,一生的大部分時光,在渾渾噩噩中度過。即使歷經太多的挫折,仍然執迷不悟;對於師友的苦口良言,也是難以入耳入心。就像走入了一個迷局,百轉千回,仍然看不到光亮。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讀經”,到了沒錢的時候,迫不得已把酒戒了;到了垂暮之年,才想到要拜讀經典。這是人生的遺憾,只怪自己覺悟的太晚!這輩子,貪戀杯中之物,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錢財,還積下了一身的病患。那麼深奧的文章,倘若早日研讀,也不至於走這麼多彎路……可是,換一個角度想一想,“無錢方斷酒,臨老始讀經”,終於迷途知返,也算是很可貴的了。做錯了事情,悔悟的晚沒有關係,“朝聞道,夕死可矣。”君不見,還有賒酒買醉的人,還有一些老死不讀經之輩呢。
有一個典故,講的就是臨老讀經的故事:晉平公向師曠詢問道:“我年紀七十了,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說:“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學習呢?” 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 師曠說:“盲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Sunny;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Sunny;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晉平公說:“說得好啊!”
歷史上,有許多大器晚成的人。姜子牙在72歲的時候,才遇到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成為西周的開國元勳,齊國的締造者。三國時期的黃忠,72歲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一戰成名。黃公望一生坎坷,在80高齡才完成舉世名作《富春山居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什麼時候悔悟都不晚,什麼時候學習都不遲。真理之光就在不遠的前方等著你,儘管曲曲折折,也一定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8 # 野駱駝9777
《增廣賢文》句166“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
表述的都是【黃花菜涼了,晚三春】的意思。
無錢方斷酒:
銅壺底漏,喝的人敗家敗,買不起酒,只能與酒公公情緣了斷。
臨老始看經:
到了垂老暮年,才懂得經驗的重要性,讀經學史,愛文化可就是已經晚了。
作者談到這兩句,為的就是希望人們能增加社會責任感,莫學酗酒之徒,莫學懵中懶漢,別等到渴了而掘井,雨過再撐傘,秋後才乘涼。
舉個酗酒人的例子:
我堂弟的親小舅子,40多歲了,還孤身一人。一日三喝,一頓八兩酒,一天算下來二斤多酒。因為喝大了,鍘草時不慎把左手伸進了鍘草機裡,整個左手粉碎了,成了飲酒致殘的典型案例。
現在申請給了低保,把低保錢還是用在了買酒上,喝酒喝成了酒精肝,不喝就犯癮。本來是農民又是殘疾人,哪來的那麼多錢買酒,親戚朋友借遍了,連親姐姐都不認可他,什麼辦法都用了,也不能戒掉他喝酒。無錢借錢也得買酒喝上。
“無錢就斷酒,”就我說到的這個人沒有錢也戒不了酒,真是不可救藥,百法沒治了。
臨老始看經:
這個後果要比上句強很多很多了,三字經上說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樣看來,此二位都是愛學習,長志氣增才幹的典型案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蘇老泉這個人不簡單真正是老學有成竟然被後世封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也就是蘇軾蘇轍的爹大家認為是發生個奇蹟吧!
(根據原因今天就不做詳細介紹,有機會詳談這個事情。)
只要有心,老了也能發奮讀書學文化,有志者事竟成,竟然提到這二位還真能老有所成。
現在生活幸福了!老了,更是應該學一些專長,技術,開發好第二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只要快樂,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值,“臨老始看經”更好。
耶駱駝2020年9月17日
-
9 # 風過無痕攝有痕
風過認為,“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意思是說,喝酒是快活的事,斷這份念想的不在自制,而在沒錢;想明白經書上所說的天命,不在年輕,而在年老!
這是中國文化的智慧啊,可貶可褒,可告誡別人,可勉勵自己,全在自個兒的理解與發揮。
說貶義,是比喻做事不能未雨綢繆,既有今日,何必當初。古人告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有的人一生忙碌,但也一事無成。因為沒有立目標或放棄了目標,就沒有信心,也就不能自律,放縱就等於隨波逐流。“車到山前必有路”就成為一種最好的託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是針對這種問題人生態度來說的。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每每讀《論語》便如見孔門師徒閒居述志的真氣象,其志大小雖各異,但終歸於博施濟眾。有志者事竟成的含義,不只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意志與精神,其中也包含了人生目標與規劃的智慧、自律與自覺的情商。
說褒義,表明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臨時抱佛腳也管用,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孔子說: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是在說,給我增加幾年的壽命,讓我在五十歲的時候去學習《易經》,就可以沒有大過錯了。
孔子對於《周易》的學習態度,就表現了活到老、學到老、樂天知命而又積極進取的精神。學《易》和“知天命”都是對人生意義的探求,對天人之際的思索。《史記·孔子世家》就有孔子“讀《易》,韋編三絕”的記載。
王安石也有臨老依僧的感慨。一次,王安石與客人閒談,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官場生涯坎坷,隨口唸了一句: “投老欲依僧!”客人緊跟一句: “急來抱佛腳!”見王安石大不高興,忙解釋: 如果你上一句去“投”(頭),我這下一句去“腳”,就是“老欲依僧,急來報佛”豈不是妙對!
風過認為,人特別是在年輕時,會追求功利而執著,從不認天命,會及時行樂而放縱,會忽視自律與自覺;人已老矣,會讀經養心,會佛性地知天命而學會放下,用健康守住已經得到的東西。
-
10 # 王高華
酒是身外之物,有錢則喝,無錢斷了。酒是情種,引起人感情宣洩,酒壯英雄膽,做出酒多亂性的出格事。唯有飲者留其名,李白斗酒詩百篇,天子喚來不上船而輕謾朝庭,誤了政治前程。也有杯酒釋施兵權之趙光胤黃袍加身,成為一代名帝。也有酒多亂性,被酒了卿卿性命。人生由命不由酒,萬事莫向酒中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添憂。因此人生酒可有可無。臨老看經,經是智慧。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有用嗎?老了,朝聞道夕死足矣!人生由豪放縱酒的年少輕狂,到耄耋之年讀經續命,完成生命由向外求物又走向內求心的完美故事。酒是雅士助君興,經為智聖伴一生。
-
11 # 再生蔸
朝回日日點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千古以來,凡是詩人都嗜酒,無錢也不會斷酒,酒能激發靈感。
2020/10/30
-
12 # 飲茶品詩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這可謂是一句經典俗語,出自《增廣賢文》。
“無錢方斷酒”,大家都知道酒是能使人上癮的,人們常說的酒鬼,一天無酒如萬蟻纏身,心裡難受得要命,所以嗜酒成癮的人見酒走路不動,這就是酒精依賴的原因,和抽菸上癮的人一樣,戒掉非常困難。除非檢查出來了大病,必須戒酒,否則很難。但對於實在沒錢買酒的人來說,也只能斷酒,這是迫於無奈。
“臨老始看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經典百看不厭,耐人尋味。但是年輕時,卻都不願意去讀,原因是學識不夠難懂,閱歷不夠體會不到其深刻的內涵。而到年老時,隨著知識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就漸漸喜歡上了傳統經典,這時越看越有味,因為,你人生經歷的挫折和失敗,經典中都涉及到了,許多道理和經驗都可借鑑,如果年輕時你懂這些,必然會少走許多彎路,這就是臨老始看經的原因。
回覆列表
貧窮說話牙無力,富貴驕人鼻有聲,有錢需記無錢時,落難何曾見幾人,人來求我三春雨,我求別人六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