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齊地東夷
-
2 # 大萌說車
我的車就是SUV,開了3年,換轎車後發現,SUV優勢很明顯,但4大缺點才是硬傷,奉勸想買SUV的人要三思,只有明白了優缺點,在買車之後才不後悔!
不可否認,自2011年掀起SUV浪潮以來,噴井式的發展似乎戳華人痛處,前者改變生活方式,後者鞏固需求。在汽車市場,華人買車普遍有兩大消費觀,在相同價格基礎上,往往大塊頭和大空間放在第一位,第二事關面子感,車就是體現身份的第二張名片,從SUV火爆的銷量上不難看出,SUV正是符合華人對汽車的基本需求。
不少車企,乃至中中國產品牌更是把SUV作為救命稻草,奇瑞幾乎放棄轎車業務,長城把SUV作為主營專案,長安更是在推出CS75後才把品牌推向新臺階,品牌傾向性發展,華人加以推崇,促就了不少人狹義的認為SUV才是符合出行的唯一方式。
我在三年前買了第一輛城市越野SUV,當時看重的就是大塊頭,開起來莫名產生優越感,透過性好,功能性強,可開過一段時間發現,對SUV瞭解的越深,就感覺SUV缺點真的很多,尤其是當前的SUV很多優點用不上,缺點卻無可避免。
我認為SUV銷量火爆,並不意味著就真的適合大多數人,很多人正因為抱著對SUV一知半解的認知,人云亦云,結果在用車過程中發現並不適合自己,有些中看不中用,因此在換車時才會更注重轎車。
缺點一、SUV溢價嚴重, 相同配置,SUV比轎車貴幾萬
SUV溢價嚴重幾乎是國內汽車市場,所凸顯的共性,不少車企為推動SUV發展,把SUV既有面子、空間又大,透過性還好的特點加以推銷,加上華人根深蒂固的消費觀,“越大越重理應越貴”的道理,讓原本價值本不是很高的SUV變成車企獲利最大的車型,而對車主意味著,消費升級產品降級。
儘管以車企口吻,大就意味著在生產成本上會貴些,車身結構,鋼材用料也會增加,但從海外市場來看,成本更高的SUV售價卻要比轎車便宜或齊平,難道都是減配嗎?
而在國內市場,同級別甚至同平臺車型,動力結構相差不大,用料做工,乃至空間和軸距都幾乎處在同一水平,配置還相差一截,價格卻高出2-3萬以上,因此SUV要比轎車溢價嚴重的多。
譬如,拿本田FIT與本田Vezel作對比,我認為這兩款車型是最能詮釋基礎車溢價有多大的車型,從外表來看,FIT和Vezel很難看出兩者是出自同一平臺架構,但只有開過之後發現底盤濾震和隔音簡直一脈相承。
FIT的指導價是8.18~10.88萬,Vezel指導價是12.78~14.88萬,頂配的FIT甚至買不來一臺低配手動Vezel,而基礎架構相同,發動機同為代號L15B的1.5L自吸發動機,只是發動機代號有3和U之分,只能說明調校略有不同,或者是應對國六而區分,實際駕乘感受並沒有差別,甚至FIT還要顯得動力更強。
而在車身尺寸方面,FIT軸距只有2530mm,而Vezel達到2610mm,由於SUV價高加大緣故,在車身設計上顯得有優勢,但也僅是資料上顯得要領先,坐進車內實際用車空間相差不大,並沒有形成壓倒性優勢,僅這點優勢Vezel要比FIT高數萬。
而在配置上卻並沒有因為Vezel貴而用料更好,該用塑膠件還是塑膠件,隔音也依舊如初,而價格卻像兩條平行線毫無關聯,說白了就是,相同的三大件,底盤升高攏個SUV殼子,就要多花2-3萬,而得到的品質還不一定比轎車好。
例如FIT頂配有側氣簾、自適應巡航、主動安全預警,而Vezel只有最原始的基礎配置,中控顯示屏都是後來有的,試想一下,花同樣的錢,用著底層結構相差不大的東西,在軟裝上還差一截,你會買高配轎車還是低配SUV?
當然,這僅是作為最基礎的城市越野分析的例子,還有很多品牌都是如此,SUV溢價幾乎是恆久不變的金科玉律,比如經常被人調侃的大眾,都說是MQB平臺下的產品,以Golf為產品延伸點,加個屁股是Sagitar,拉長是Magotan,換殼叫Passat,加高底盤是TiguanL,價格卻有著天壤之別,而面對硬派越野或豪車,這種溢價不均衡的現象更是歎為觀止了。
缺點二、SUV舒適性差,轎車適合長途駕駛
SUV和轎車誰的舒適性好,歷來都是最爭鋒相對的話題,畢竟舒適才是車的最大價值,雙方各抒己見,有的認為SUV坐姿類似椅子向上而坐,直立的姿態不容易患腰間盤突出,也有的認為轎車半躺好,座椅對身體有承託作用,駕駛起來更為放鬆。
但我認為,如果僅是短距離用車,其實兩車並沒有實際性差距,都屬於舒適性坐姿,但要從是遠距離長途行駛來說,區別就比較明顯了。
誰舒適性好,先從坐姿角度來看,SUV由於車身高大,坐姿比轎車高,駕駛員的腿部和頸部幾乎呈90°姿態,座椅對腿部有承託力,而臀部和腿部又直接承受身體上半部分壓力,長時間駕駛感到頸椎以下關鍵受力部位無法得到放鬆,導致產生腰痠背痛的感覺。
而轎車由於坐姿比較低,身體是向下而坐,雙腿向前伸直,雙手握住方向盤,手肘自然下垂,身體主要關節,臀部、背部、腿部被座椅接收分散開來,使得整個身體完全靠在座椅上,給駕乘者都創造了相對舒緩、省力的姿勢。
這就好比長時間在辦公室久坐,不僅感覺頸部、臀部、大腿不適,而且整個身體也容易疲憊,而坐在沙發上,反而顯得整個身體倍感輕鬆,換句話來說就是,適合長時間久坐的坐姿是,後背有依靠,腿部有支撐,身體有一定的仰臥角度,而不是把重量轉移到某個部位上承擔。
如果認為這樣的解釋是一方之言,那麼可以看下飛機頭等座艙、MPV的坐姿,這應該最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坐姿了,其座椅無論是高度還是乘坐姿態,都更偏向轎車坐姿,包括車企在宣傳時,對SUV的舒適性往往閉口不提,這也充分說明了,轎車對舒適性又更好的合理性。
另外影響舒適的還有配置及懸掛方面,同平臺SUV大多數基於轎車底盤,由於車身高質量重,為了抑制側傾力,懸架不容易找到平衡點,硬了顛,濾震性不如轎車流暢,軟了支撐力又不足,所以SUV的舒適性不如轎車實在。
尤其是在極限變道或過彎時,車身跟隨性大打折扣,車身任意一點晃動都會降低駕駛信心,曾就遇到過兩次高速躲閃變道,側傾讓我心驚膽戰,雖然平時不會冒著危險激烈駕駛,但事故的發生就在那1秒,好的應變能力不僅能夠避免碰撞,而且還能有效保護車內人員安全。
在行車品質上轎車比SUV表現的更好,很多經常跑長途的車主,換車更願意選擇轎車,不僅是在舒適層面好,安全性也尤為重要,儘管如今的SUV舒適性在逐漸傾向於轎車,有ESP輔助功能抑制翻車,但結構已經決定其特性,這就好比一根筷子平放和豎放的道理,顯然這是SUV還不夠的。
缺點三、SUV買時貴,用時更貴,經濟性不如轎車
很多人買SUV之前關注的都是空間,透過性,動力有多強,認為買時貴但得到了質量,但買車後更多的人看著持續上漲的油耗望車興嘆,表示開不起,油耗太高,也有的人總愛凡爾賽,認為SUV本質量重,油耗高理所當然,但衝著每降低2毛的油價,半夜排隊又從何說起。
在同級別SUV和轎車中,SUV有著龐大的體積和過大的整備質量,加上唬人的外表,使得在行車時風阻係數要比,更為傾向與流線型的轎車大很多,據實測證明,當車速增加2倍,風阻係數將增加4倍,而功率則增大8倍。
而一臺車在高速行駛時,當速度達到80km/h,其中60%的油耗是用來克服風阻的,一臺車在行駛時,所走阻力大多來自迎風面積,而SUV由於塊頭大,意味著迎風面積大,所承受的燃油消耗量也會隨之變化。
加上由於SUV整備質量重,基於轎車架構衍生,其結構決定了油耗居高不下,比如Vezel比FIT重137kg,CR-V比CIVIC重109kg;而發動機功率卻相當,導致經常出現小馬拉大車的感覺,使得動力拖沓,要想提升動力只能增加噴油量,意味著即便是不談風阻,SUV也要比轎車更耗油,尤其是在堵車的情況下,這種差距還會更明顯。
面對經濟困難的當下,縮減不必要的開支才是成熟男人應有標誌,養車本是無底洞,而且同級別SUV不僅買時貴,用車時還比轎車油耗高出很多,都是僅作為代步需求,很多車主無法承受高油耗帶來的經濟壓力,換車時願意選擇燃油經濟性好的轎車。
養車是一個家庭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最大的支出,別看風阻、重量、發動機功率,零星的消耗對生活不會造成影響,別等我把這筆經濟賬擺在面前時才恍然大悟。
轎車百公里油耗平均在6.5升左右;SUV每百公里平均油耗在8.5升左右;兩車百公里綜合油耗相差2升;目前95號汽油每升9.43元;每年平均行駛2萬公里;轎車與SUV每2萬公里油耗相差400升,費用相差3772元。
這僅是對城市越野的梳理,如果按照正牌越野Wrangler每百公里14升油耗計算,轎車與越野車的費用相差14145元,當然,除了燃油費用,每年保險佔比也比較大,要知道,車險是根據車價而定,意味著買時貴,保險就貴,Vezel就要比FIT貴500元左右。
對於圍繞兩點一線的普通工薪族來說,轎車和SUV在養車費用上真不可細算,僅是每年必須開支SUV就要比轎車多4272元,何況還有維修保養,雖然兩車發動機相同,架構相同,機油用量也一樣,但費用都是不同的,就是因為塊頭大。
正是因為很多人開過SUV後,加上本身經濟不景氣,過高的養車費用給生活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所以在換車時通常更多的願意考慮油耗相對較低的轎車,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還滿足了出行需求。
缺點四、SUV車前盲區大,停車難,不如轎車便捷
SUV視野開闊,車身尺寸及坐姿決定,有種高出不勝寒的感覺,可以環顧四周,更直觀的發現前方環境,譬如高速行駛前方遇到突發事件,轎車要200米才能發現,而SUV300米就能發現,提前做好變道準備,增加安全性。
但由於SUV高大,盲區也比轎車大得多,車前視野受限,猶如大貨車,駕駛員一側A柱就是極易發生事故的盲區,容易發生剮蹭,尤其是不少SUV為增加美觀性,我朋友的歐尚X5為例,正坐駕駛室幾乎看不見車頭位置,轉彎掉要花費不少精力。
SUV本是因為車身高大,增加安全性,把AB柱設計的比較粗,但卻成為了盲區較大的弊端,非常遮擋駕駛員對兩側視野的判斷,這種近距離視野受限,進而影響停車,一方面是視野不開闊導致停車緩慢,對周圍環境預判不準,另一方面因為SUV車身過大,尤其是路邊側方位停車,左右挪動始終停不好。
買SUV之前幻想著有車方便太多,空間大、視野開闊,可到停車的時候發現,停車難是SUV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像我這樣的急性子,眼看要停進去了,卻被A柱下方的石墩剮蹭了,而旁邊的轎車一盤就停進去了,車越大停車越難的問題,尤其是在車位緊張的城市比較突出。
我想很多人換轎車的原因,不止是養車壓力大,也有可能是因為SUV盲區大,近距離視野受限成為絆腳石,停車不如轎車方便,發現轎車不僅經濟性好,而且便捷性還高,是城市代步的好夥伴。
綜合以上4大硬傷,才逐漸讓人們不在追捧SUV,重新對轎車燃起信心,當然這並意味著SUV就一無是處,它的優點也是轎車所不及的缺點!
透過性好是SUV帶來的第一感受,雖然城市越野相比於硬派越野,它帶不來上高山、下泥坑的駕駛樂趣,但對平時的一些坑窪路面,相較於轎車還是比較從容。
我買第一輛SUV的時候就是因為老家有很長一段泥濘碎石路面,如果開轎車可能下雨天隨時有趴窩的風險,刮壞底盤降低使用壽命,而SUV就有所不同,即便下雨,只要附著力夠的情況下,哪怕出現打滑,也是可以正常行走的。
基於透過性好的優點,加上SUV空間大,功能性載物能力強,對遠方有嚮往,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走走318完成自駕遊的夢想,後備箱還能帶足生活用品的同時,座椅放到還能當床。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SUV與硬派越野車有較大區別,並不是長得像越野車就具備越野能力,第一沒有承載式車身,第二不是分時四驅,更沒有三把鎖,所以SUV僅是透過性略好的車型。
除此之外,SUV極限變道操控比較一般,但實際碰撞,從成員安全性角度來說,轎車反而容易吃虧,轎車碰撞點相對較低,在與大車身相較量時抵抗力相對薄弱,據某研究調查顯示,SUV在與轎車正面碰撞時,轎車事故發生率是SUV的4.5倍,當然這不是絕對性,防範駕駛才是最重要的。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SUV和轎車各自都有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SUV的出現是進一步鞏固剛需,當它對人們的需求變得不那麼重要,發現曾經固以為的長處變成短板,人們會逐漸迴歸理性對汽車的本質尤為看重。
除此之外,當SUV不足一目瞭然時,硬派越野它的缺點尤為放大,它的本質就是極地行駛,隨著道路完善度越來越高,對它的需求越來越弱,說白了這個時代可以不需要這樣的車型,但不能沒有轎車與SUV。
很多人買了越野車最後換成轎車,那是因為他們知道開SUV的滋味,親身體驗過SUV的優缺點,出於經濟壓力,或只是想換一種駕駛樂趣,如果對大空間、高透過性有強烈需求,那麼選擇底盤更高的城市SUV;如果對越野有愛好的,那麼全地形硬派越野是最好選擇,而只想要家用經濟性,便捷好停車,那麼轎車值得關注,當然,買車前找準需求,才是買車最正確的方式。
-
3 # 宅男陳
越野車視野好,腿腳身體也更展得開,最大好處是可以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駛。轎車更平穩,尤其是高速急轉時更顯優勢,同級別車價格和曰常費用更低,更省油,目前大多數人行駛的道路路況都不錯了,所以選轎車也很不錯了。
回覆列表
因人而異,我自己覺得可以算是一個非專業老司機,二十幾年駕齡,安全行駛80多萬公里,開過多種車型(普桑Accord別克新世紀A6Pajero等,開的最多的是Accord與A6,自己的車,都是25萬後處理了),最遠冬天從山東與勝利油田朋友輪流開車去過大慶(用的酷路澤),奔六之時,換了一臺斯巴魯Outback(算是suv吧),這幾年跑了有近十萬公里了,相對轎車,減振偏硬,高速風阻大些,但長途駕駛舒適感覺還行(一天最遠跑過800公里),空間大,視線好,雨雪天操控好,自己不會再換回轎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