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這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我們保衛祖國主權的前沿陣地。 釣魚島,全稱“釣魚臺群島”,倭人稱其為“尖閣列島”。釣魚島群島由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東經123°-124°34′北緯25°40′-26° 相對位置:閩之正東,臺之東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 地質特徵:其海域為新三紀沉積盆地,富藏石油。據1982年估計當在737-1574億桶。 地理特徵:處在大陸架上,附屬於臺灣島,以海溝與琉球群島相隔。群島由七座小島組成。 在19世紀末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對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賀首次登上釣魚島採集羽毛和捕撈周圍海產物。他隨後提出開拓釣魚島的請願還被沖繩縣知事拒絕。1885年後,沖繩縣知事多次上書日本政府,要求將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歸其管轄,日本官方都顧及中國清朝政府對這些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沒作答覆。但是後來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後,透過強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而攫取了臺灣及附屬各島嶼。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把臺灣歸還給了中國,卻把臺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等私自交給了美國託管。 60年代末聯合國一委員會宣佈該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後,日方立即單方面採取行動,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將巡防船開去,擅自將島上原有的標明這些島嶼屬於中國的標記毀掉,換上了標明這些島嶼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界碑,並給釣魚島列島的8個島嶼規定了日本名字。 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訂歸還衝繩協定時私相授受,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掛起並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當1978年中日談判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列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在釣魚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翌年5月,日本政府用巡視船將人員和器材運到釣魚島,並在那裡修建了直升機場,還向那裡派出調查團和測量船。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魚島。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經政府允許,在釣魚島列島的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日方還出動12艘船隻和兩架直升機阻擾臺灣漁船接近釣魚島列島。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列島的北小島設定了一座燈塔,企圖使燈塔列於海圖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釣魚島上豎起繪有“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援,而且政府要人與此相配合,稱釣魚島就是日本領土,並要日本海上保安廳隨時準備用武力排除“干擾”。 為什麼這七個狹小的無人荒島會引起日本政府的垂涎?問題出在石油上。根據聯合國亞洲和遠東經濟委員會的勘探結果,釣魚臺附近廣大大陸棚海域可能儲有大量石油。日本急迫需要石油,但本土不產一滴石油,全部依靠從國外特別從中東進口,所以現在一聽說靠近日本國土的釣魚臺列嶼一帶有這麼多的石油儲藏,當然就要全力據為己有了,他們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中國渤海、黃海全為大陸架淺海,黃海南部與東海大陸架連在一起,東海的東部有一條深海槽,稱為沖繩海槽。它南北長1000千米,東西寬150千米,最深處2700多米。東海大陸坡就是從東海大陸架到沖繩海槽的大斜坡,高差可達2500米。 原來,東海大陸架也是一個巨大的盆地,深有4000米,盆地的邊緣是一列海底山嶺,這道海底山嶺阻擋了中國大陸上河流帶來的泥沙,把這4000米深的盆地填平成淺海,而山嶺的向海一側是沖繩海槽,海底在開裂,有火山物質從地下深處噴上來,海槽開裂擴大,朝著大洋演化。 歷史上已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東海大陸架邊緣的釣魚島等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地質上,它是臺灣東部山嶺的延伸,這列海底山嶺,攔截了長江、黃河等河流帶來的泥沙及有機營養物,形成4000米厚的堆積層(含石油、天然氣)。假使沒有中國大陸河流供應泥沙物質,東海也像沖繩海槽一樣,是個深幾千米的充滿海水的海盆。所以,從海底自然演化來看,東海大陸架、大陸坡是中國東部陸地及山脈的自然延伸。是中國陸地物質養育形成的。沖繩海槽是個天然分界,把中國沿岸的大陸架、大陸坡與琉球群島海域隔開,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海洋區域。\ 許多歷史事實證明,釣魚島等島嶼由明至清,一直屬於中國,只要略舉一二作例證,即能以正視聽, 一五三四年,嘉靖一三年,明朝琉球冊封使陳侃著有《使琉球錄》記錄出使航程“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程,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後,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於舟,喜達於家,” 文中所說的“釣魚嶼,黃毛嶼,赤嶼”就是現在的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陳侃一行從福州出發,經過作為航標的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等島嶼後進入琉球海域,其標誌是見到了“乃屬琉球”的古米山,又作姑米山,現為久米山,,文中清楚地表示,無論是使者陳侃還是同舟的琉球人,都是以久米山作為抵達琉球的標誌的,因此,先過之島不屬於琉球是毫無疑義, 一七二二年,康熙六一,清朝使琉球冊封副使徐葆光亦著有《中山傳信錄》,當中亦指出,“琉球在海中本與浙閩地勢東西相值”,註明久米山為琉球西南界上的鎮山,也就是說,中國和琉球的分界是在赤尾嶼和久米山之間, 地理環境作證明 琉球冊封使的記錄中還常提到“溝”或“黑水”,如夏子陽的《使琉球錄》,明萬曆三四年,,汪楫的《使琉球雜錄》,清康熙二二年,,徐葆光的《中山傳信錄》周煌的《琉球國志略》,清乾隆二一年,,齊鯤的《續琉球國志略》,清嘉慶一三年,,據記載,使琉球船隊每過此“溝”,必投豬羊,潑米粥,焚紙船,鳴鉦鼓,以祭海神,這裡所指的“溝”就是現在的琉球海岸, 琉球海溝深有二千米,位於琉球群島和釣魚島等島嶼之間,東北端與日本海溝相接,西南與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Trench,相連,從地理上把琉球群島和中國大陸架截然分開,而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卻與臺灣島一起,都坐落在水深只有二百米的大陸架上,從大陸架到琉球海溝,海面形成一條寬寬的落際,即黑潮,正如冊封使記錄的那樣“去滄水入黑水”, 值得注意的是,汪楫在《使琉球雜錄》中稱此“溝”為“中外之界”,周煌的《琉球國志略》也證實了“黑水溝”是“與閩海界”,很明顯,至少在清初,中國已將琉球海溝作為閩海之界,作為中國和外國琉球的分界線了,理所當然,赤尾嶼到福建之間的所有海域和島嶼都是清政府領地,納入在清朝版圖之中。 日本歷史地圖也稱釣島屬中國 一七八五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學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國通覽圖說》一書,共有五張地圖,一張北韓,一張琉球,兩張蝦夷,今北海道,一張小笠原島,作者在書的“題初”中對製圖目的作了如下說明,“右三國通覽圖說,非小子敢言經濟,亦非妄玩地理之學,只欲使攜武之人知三鄰之地理耳,之是雖似武藝之餘計,然竊以為卻可言武門之奧旨歟,”。 這些地圖製作精細,與現代製圖法一樣以顏色劃分區域,其中《琉球國全圖》,琉球屬地皆用橘黃色,鄰接琉球的日本部分則用淡綠色,而鄰接的中國部分是用粉紅色來表示,以色區分,國與國之間的分界自然一目瞭然,就在這圖上,也標明瞭釣魚,黃尾嶼和赤尾嶼的位置,其顏色與中國福建,浙江相同,粉紅色, 而久米山則同琉球一樣為橘黃色,要特別說明的是,《三國通覽圖說》在日本不是一般的地圖資料,內閣文庫,宮內聽書陵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大學的圖書館,及一些著名的文庫都有收藏,本人留學日本時,亦曾多次去名古屋市的蓬佐文庫,親自查閱過原版地圖資料, 其中《琉球國全圖》,不僅為眾多的學者所引用,而且,每次舉辦有關琉球沖繩歷史文化的展覽時,都要將此圖作為重要史料向參觀者展示,凡看過此圖的人都有目共睹,不知日本政府為何偏視而不見, 以上明清兩代的出使琉球的記錄,以及日本的地圖史料明確顯示,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為中國屬土,日本政府必須尊重歷史事實,必須履行戰後《開羅宣言》所規定的條款,拆除日本右翼團體在釣魚島上設定的燈塔,將屬於中國的島嶼歸還中國. 就是我們中國的,爭什麼爭!
釣魚島,這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我們保衛祖國主權的前沿陣地。 釣魚島,全稱“釣魚臺群島”,倭人稱其為“尖閣列島”。釣魚島群島由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東經123°-124°34′北緯25°40′-26° 相對位置:閩之正東,臺之東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 地質特徵:其海域為新三紀沉積盆地,富藏石油。據1982年估計當在737-1574億桶。 地理特徵:處在大陸架上,附屬於臺灣島,以海溝與琉球群島相隔。群島由七座小島組成。 在19世紀末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對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賀首次登上釣魚島採集羽毛和捕撈周圍海產物。他隨後提出開拓釣魚島的請願還被沖繩縣知事拒絕。1885年後,沖繩縣知事多次上書日本政府,要求將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歸其管轄,日本官方都顧及中國清朝政府對這些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沒作答覆。但是後來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後,透過強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而攫取了臺灣及附屬各島嶼。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把臺灣歸還給了中國,卻把臺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等私自交給了美國託管。 60年代末聯合國一委員會宣佈該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後,日方立即單方面採取行動,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將巡防船開去,擅自將島上原有的標明這些島嶼屬於中國的標記毀掉,換上了標明這些島嶼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界碑,並給釣魚島列島的8個島嶼規定了日本名字。 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訂歸還衝繩協定時私相授受,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掛起並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當1978年中日談判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列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在釣魚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翌年5月,日本政府用巡視船將人員和器材運到釣魚島,並在那裡修建了直升機場,還向那裡派出調查團和測量船。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魚島。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經政府允許,在釣魚島列島的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日方還出動12艘船隻和兩架直升機阻擾臺灣漁船接近釣魚島列島。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列島的北小島設定了一座燈塔,企圖使燈塔列於海圖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釣魚島上豎起繪有“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援,而且政府要人與此相配合,稱釣魚島就是日本領土,並要日本海上保安廳隨時準備用武力排除“干擾”。 為什麼這七個狹小的無人荒島會引起日本政府的垂涎?問題出在石油上。根據聯合國亞洲和遠東經濟委員會的勘探結果,釣魚臺附近廣大大陸棚海域可能儲有大量石油。日本急迫需要石油,但本土不產一滴石油,全部依靠從國外特別從中東進口,所以現在一聽說靠近日本國土的釣魚臺列嶼一帶有這麼多的石油儲藏,當然就要全力據為己有了,他們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中國渤海、黃海全為大陸架淺海,黃海南部與東海大陸架連在一起,東海的東部有一條深海槽,稱為沖繩海槽。它南北長1000千米,東西寬150千米,最深處2700多米。東海大陸坡就是從東海大陸架到沖繩海槽的大斜坡,高差可達2500米。 原來,東海大陸架也是一個巨大的盆地,深有4000米,盆地的邊緣是一列海底山嶺,這道海底山嶺阻擋了中國大陸上河流帶來的泥沙,把這4000米深的盆地填平成淺海,而山嶺的向海一側是沖繩海槽,海底在開裂,有火山物質從地下深處噴上來,海槽開裂擴大,朝著大洋演化。 歷史上已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東海大陸架邊緣的釣魚島等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地質上,它是臺灣東部山嶺的延伸,這列海底山嶺,攔截了長江、黃河等河流帶來的泥沙及有機營養物,形成4000米厚的堆積層(含石油、天然氣)。假使沒有中國大陸河流供應泥沙物質,東海也像沖繩海槽一樣,是個深幾千米的充滿海水的海盆。所以,從海底自然演化來看,東海大陸架、大陸坡是中國東部陸地及山脈的自然延伸。是中國陸地物質養育形成的。沖繩海槽是個天然分界,把中國沿岸的大陸架、大陸坡與琉球群島海域隔開,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海洋區域。\ 許多歷史事實證明,釣魚島等島嶼由明至清,一直屬於中國,只要略舉一二作例證,即能以正視聽, 一五三四年,嘉靖一三年,明朝琉球冊封使陳侃著有《使琉球錄》記錄出使航程“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程,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後,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於舟,喜達於家,” 文中所說的“釣魚嶼,黃毛嶼,赤嶼”就是現在的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陳侃一行從福州出發,經過作為航標的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等島嶼後進入琉球海域,其標誌是見到了“乃屬琉球”的古米山,又作姑米山,現為久米山,,文中清楚地表示,無論是使者陳侃還是同舟的琉球人,都是以久米山作為抵達琉球的標誌的,因此,先過之島不屬於琉球是毫無疑義, 一七二二年,康熙六一,清朝使琉球冊封副使徐葆光亦著有《中山傳信錄》,當中亦指出,“琉球在海中本與浙閩地勢東西相值”,註明久米山為琉球西南界上的鎮山,也就是說,中國和琉球的分界是在赤尾嶼和久米山之間, 地理環境作證明 琉球冊封使的記錄中還常提到“溝”或“黑水”,如夏子陽的《使琉球錄》,明萬曆三四年,,汪楫的《使琉球雜錄》,清康熙二二年,,徐葆光的《中山傳信錄》周煌的《琉球國志略》,清乾隆二一年,,齊鯤的《續琉球國志略》,清嘉慶一三年,,據記載,使琉球船隊每過此“溝”,必投豬羊,潑米粥,焚紙船,鳴鉦鼓,以祭海神,這裡所指的“溝”就是現在的琉球海岸, 琉球海溝深有二千米,位於琉球群島和釣魚島等島嶼之間,東北端與日本海溝相接,西南與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Trench,相連,從地理上把琉球群島和中國大陸架截然分開,而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卻與臺灣島一起,都坐落在水深只有二百米的大陸架上,從大陸架到琉球海溝,海面形成一條寬寬的落際,即黑潮,正如冊封使記錄的那樣“去滄水入黑水”, 值得注意的是,汪楫在《使琉球雜錄》中稱此“溝”為“中外之界”,周煌的《琉球國志略》也證實了“黑水溝”是“與閩海界”,很明顯,至少在清初,中國已將琉球海溝作為閩海之界,作為中國和外國琉球的分界線了,理所當然,赤尾嶼到福建之間的所有海域和島嶼都是清政府領地,納入在清朝版圖之中。 日本歷史地圖也稱釣島屬中國 一七八五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學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國通覽圖說》一書,共有五張地圖,一張北韓,一張琉球,兩張蝦夷,今北海道,一張小笠原島,作者在書的“題初”中對製圖目的作了如下說明,“右三國通覽圖說,非小子敢言經濟,亦非妄玩地理之學,只欲使攜武之人知三鄰之地理耳,之是雖似武藝之餘計,然竊以為卻可言武門之奧旨歟,”。 這些地圖製作精細,與現代製圖法一樣以顏色劃分區域,其中《琉球國全圖》,琉球屬地皆用橘黃色,鄰接琉球的日本部分則用淡綠色,而鄰接的中國部分是用粉紅色來表示,以色區分,國與國之間的分界自然一目瞭然,就在這圖上,也標明瞭釣魚,黃尾嶼和赤尾嶼的位置,其顏色與中國福建,浙江相同,粉紅色, 而久米山則同琉球一樣為橘黃色,要特別說明的是,《三國通覽圖說》在日本不是一般的地圖資料,內閣文庫,宮內聽書陵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大學的圖書館,及一些著名的文庫都有收藏,本人留學日本時,亦曾多次去名古屋市的蓬佐文庫,親自查閱過原版地圖資料, 其中《琉球國全圖》,不僅為眾多的學者所引用,而且,每次舉辦有關琉球沖繩歷史文化的展覽時,都要將此圖作為重要史料向參觀者展示,凡看過此圖的人都有目共睹,不知日本政府為何偏視而不見, 以上明清兩代的出使琉球的記錄,以及日本的地圖史料明確顯示,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為中國屬土,日本政府必須尊重歷史事實,必須履行戰後《開羅宣言》所規定的條款,拆除日本右翼團體在釣魚島上設定的燈塔,將屬於中國的島嶼歸還中國. 就是我們中國的,爭什麼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