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31248543212557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具體原文如下: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①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②。    問渠③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④來。   詩詞註釋 1、半畝,言其小也 2、鑑,鏡子 3、影,水中倒影 4、徘徊,流動不絕貌 5、渠,水,指方塘 6、如許,這樣。哪得,怎麼會。如許:這樣。 7、為,一作“謂”,答詞 主題思想 這首詩富於啟發而有歷久常新。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雲影。要問這池塘怎麼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啊!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比喻學習,要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進步。 有人以為詩是形象思維的產物,所以只宜於寫景抒情而不宜於說理。這有幾分道理,但不能絕對化。因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現出來,從而使得它與景和情同樣富於吸引力。同時,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勝的。(枚乘《七發》正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古今詩作中並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詩。朱熹是劉子翬學生,他父親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許由於父、師的影響,他在道學中對文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也寫出過一些富於生活氣息的好詩。如這兩首當然是說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斷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免得停滯和僵化。後一首寫人的修養往往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裡澄澈,無句無束,自由自在。這兩首詩以鮮明的形象表達自己在學習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啟發性,也並不缺乏詩味,所以陳衍評為“寓物說理而不腐”。

  • 2 # 使用者240869114101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朱熹的《觀書有感》中的詩句,說的就是“要不斷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與生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拉斯加犬上吐下瀉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