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211834380169891
-
2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中國歷史上最美的皇后之周女英
小周後(950年-約978年),方享年28歲,五代十國後期南唐國主李煜的繼後,是大司徒周宗之次女,是大周后的妹妹。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她的名字,(有一說,名周嘉敏或周薇,字女英),是聞名於天下的絕色美人,容貌美麗,棋藝精湛,愛好奢侈享樂。因孃家姓周而稱為周後周後有大小之分,大周后字娥皇,小周後名字不詳,兩姐妹都是錢塘美女。
在大周后生病時,小周後借探病之機與姐夫李煜偷情。著名的《菩薩蠻》描述的兩人不倫通姦時的情景:“花明月暗飛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大周后被丈夫和妹妹的雙重背叛刺激的病情迅速惡化,李煜負疚萬分,朝夕相伴左右,但次子仲宣之死使大周后病入膏肓,最終去世,諡昭惠,下葬懿陵。悔恨交加的李煜為愛妻寫下了多篇詩詞,已知最長的一篇是感人肺腑的《衣昭惠周後誄》,並自稱“鰥夫煜”。 四年後,周氏被立為皇后,稱小周後。當時文官大臣在對李煜再次封后的賀書中對周氏與姐夫通姦氣死姐姐之事加以諷刺,李煜保持沉默。小周後嫁給李煜的時候,南唐國勢早是江河日下,李煜對國事更沒有了興趣。專心致志地酒醉金迷。雖然對小妻子仍然寵溺,但在感情上和生活情趣方面卻已經無復當年大周后時的盛況。
金陵皇宮中的嬌娥美女越來越多了。不過小周後對後宮嚴厲,宮中的美人沒法得到相應的名份,若有心懷怨忿不能忍耐的,小周後甚至會施展辣手,或責或遣送出宮。連從幼年就入了南唐宮廷,大周后甚為欣賞的黃保儀,也靠著格外卑躬屈膝侍奉小周後才得以保全。
975年,李煜被俘後,在開封被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將軍。小周後也得到了一個暗含恥辱性的封號鄭國夫人。趙光義奪取皇位之後,還曾多次強姦小周後。據說從978年元宵至當年七夕,長達半年時間,孤苦伶仃的小周後多次被皇帝強暴。每次小周後回去,都是又哭又罵,李煜在痛苦鬱悶中,寫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
3 # 自家講譚
據考,趙雲生於156年。他比年齡第一的黃忠(145年生)小11歲,只比曹操(155年生)小一歲。而比關羽(163年生)大7歲,比張飛(166年生)大10歲,比最小的馬超(176年生)甚至大20歲。比孫權(182年生)和諸葛亮(181年生)就大得更多了。
也就是說,公元209年。在長坂坡單騎救主、血透徵袍的趙子龍已經53歲了。趙雲活到了73歲,只比最長壽的黃忠少一歲。公元229年,去世前一年的趙雲還隨諸葛亮北伐,實在是老當益壯。
趙雲武藝高強,老成持重,不與人爭,淡泊名利。一輩子都對劉家父子忠心耿耿,儘管他不是蜀漢前左右後四大將軍之一,也從未單獨領軍作戰。但他兩次把蜀漢集團接班人救出來,這功勞可也是實打實的。
-
4 # 簡單的平凡境界
不請自來,不吐不快。
正史趙雲由於蜀漢史料缺失記載太少,可單從隻言片語也能找出趙雲的性格,統兵能力以及一些功績,請大家耐心觀看。
三國志趙雲傳: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這裡主騎個人認為是主掌騎兵,公孫瓚處趙雲已經是為騎兵隊長,劉備挖牆腳拉來接著做騎兵隊長?先保留意見,看後面趙雲是否具備這樣的統兵才能再說。
三國志趙雲傳: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蜀書妃子傳:值曹公軍至,追及先主於當陽長坂,於時困逼,棄後及後主,賴趙雲保護,得免於難。
單騎救主這裡陳壽用了賴趙雲保護,如果沒有發生戰鬥或險情自然用不到這個賴字。我們都知道蜀漢史料少,陳壽又惜字如金,但總的不失嚴謹,各人傳記對照下還是有些蛛絲馬跡可尋。趙雲應該是先護送劉備至安全處所,再回頭去救人,並不是先主丟下妻子,趙雲就馬上去追回來。而虎豹騎追擊三天三夜(這些百人將以上特種兵馬上可以稍微睡睡調整的),同樣的路程再看劉備一行步行逃了更久吧!而作為近將的趙雲能休息好麼?趙雲敢獨自回頭救人就真的說明一個問題,此人真如劉備所說的一身是膽且對自己的武力有絕對的自信。雲別傳的一身是膽,義貫金石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此戰讓也劉備對趙雲俞加信任,趙雲未加入時關羽張飛都幹過這活,不代表他們就是保鏢。
三國志趙雲傳: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
陳壽說的外水上江陽,卻沒說清去幹啥,華陽國志記載是平定江陽犍為(領九城十二縣),而諸葛亮傳說的分定郡縣說明是平定戰,要切斷成都與周邊聯絡,在法證勸降信裡提到的入犍為界,分平資中。說明趙雲自領一路兵馬攻略江陽犍為,一路平推,一年內拿下趕上與劉備匯合。騎兵出身的趙雲領步兵攻城略地,後封翊軍將軍。劉備入川關張趙都不帶,應該是三人都有聲名在外怕劉璋忌憚,攻略益州的援軍主將是張飛,功勞就記在張飛身上了,難道就可以說趙雲打醬油?有幾個人誰敢說自己能帶兵一年內打下九座城池共十二縣之地?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吧!再對比看看孫策周瑜帶著一群牛人攻略江東六郡花了幾年?
三國志趙雲傳: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翊軍將軍字面理解是輔佐軍隊的將軍?參閱史料得知幾十年後的成漢有些推崇這個所謂雜號,開國君主李雄親族將領之一由翊軍將軍升司空,末代君主李勢因資質相貌被拜翊軍將軍,漢王世子。而華陽國志作者直接將其與四方將軍並列。是不是另類中護軍呢?楊戲贊裡說的統時選士,猛將之烈。而中護軍其中一個任務就是選士,說明趙雲因為性格厚重,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幹這個,坐鎮中央搞軍隊建設,所以聲名不顯,而趙雲性格、能力、威望及忠誠度在當時益州絕對是劉備首選。這裡中護軍估計是劉禪開始使用九品中正制規範軍政職位,給趙雲的翊軍將軍正名。而徵南將軍個人推測肯定是在平定南蠻有所貢獻,畢竟無功不受祿。大漢鎮東將軍之前一任是劉備,趙雲接班,這劉禪不忌諱麼?
三國志趙雲傳:建興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七年卒,追諡順平侯。
三國志諸葛亮傳: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
三國志諸葛亮傳:詔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
箕谷之戰,趙雲一路大張旗鼓為疑兵,諸葛亮帶主力攻祁山,趙雲把兵力四散冒充做主力,曹真上當遣大眾拒之。沒被識破,如識破趙雲就不可能以小敗收場了!街亭失守,諸葛亮撤軍來不及告誡趙雲,而趙雲在失利的情況下收斂四散兵將聚攏抵抗,略為小敗。這可不是事先做好安排的抵抗,純粹是靠主將臨陣指揮,崇高的個人威望,以及將士們對主將的信任,缺一則潰散在即。個人覺得是統兵能力一流:失利的情況下,以四處聚攏起來劣勢兵力據守,抵抗敵軍主力不至大敗,其統兵能力頗為不凡,只是此時趙雲年事已高且兵力不足。
以上為三國志記載,輔以華陽國志記載的趙雲相關事蹟的個人解析,雲別傳就不說了,免得有人說野史啊雲吹什麼的。
個人拙見:趙雲以騎兵出身,跟隨劉備於落魄之時,敢於獨自回頭逆行於虎豹騎追擊的路上,搜救主母少主。可見其忠肝義膽,想人所不敢想,也當的起楊戲贊他猛將之烈。攻略荊州雖然史料缺失但此時也就關張趙三人好用(入川張飛趙雲,關羽守家),攻略益州獨下二郡,此後以嚴謹厚重的性格為劉備選拔考核益州之兵(平定益州後劉備軍兵員構成混亂),統時選士,執掌禁軍。初次北伐時以劣勢疑兵牽制曹魏大眾,為諸葛亮攻祁山做好鋪墊,卻因馬謖一人全域性大敗。其軍略為失利,小敗而歸。死於初次北伐後一年,也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史趙雲由於記載太少或許不如演義那麼英武絕倫,但也不遜色多少,完全擔得起廣大百姓愛戴的五虎上將之名。
-
5 # 澳古說歷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史載“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可謂是大帥哥一枚,其為三國蜀漢名將。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趙雲大部分都可以說從《三國演義》中得知的,三國演義可以算是一部史書,但卻是七分真,三分假,漢末到三國基本歷史框架和情節都算是真實的,但是在細節描述或者其他一些人物描述上都充滿了羅貫中個人的“主見”,所以不能百分之百全信。比如趙雲在三國演義中是五虎上將,但是在正史中並無五虎上將之稱,趙雲最高的官職是鎮東將軍,其地位遠遠不如關羽、張飛和馬超等人。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趙雲在三國演義上參假的成分不是很多,趙雲也的確是一名文武雙全、忠肝義膽的一流名將,這點即時在正史《三國志》也未被否認,其作者曾評價趙雲“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想想看在漢代夏侯嬰和灌嬰都是何等人物,在西漢功臣的排位上,這兩位名將可是僅次於蕭何、張良、韓信、曹參、周勃和陳平這六人之下的人物,都是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將,武略自不必說開國武將功臣,哪個武力和謀略不是上上之選,就說文韜,這兩個人西漢開國之後都官至丞相、太僕等職,參與國家廢立之事,和國家政策的創立,就這等人物,不是文武雙全是什麼?陳壽將趙雲與這二人相比,足見趙雲的武功、謀略和能力是由多高。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記載:“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同時據史書記載趙雲跟隨劉備三十餘年,期間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並也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等戰役,可以說在這些戰鬥中趙雲幾乎未嘗敗績,可謂是“常勝將軍”,就算是在箕谷之戰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馬謖丟失街亭而導致北伐失敗,趙雲慌忙由箕谷退兵,曹真軍趁機追擊的時候,趙雲也能保證自己的軍需物資以及兵將都能安然無恙的退回漢中,這足以說明趙雲的謀略很厲害。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記載:“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當然趙雲不僅僅只是謀略厲害,他的武力更是一流,這點從長坂坡之戰就可以看出,在劉備敗退之際,其子劉禪和其妻甘夫人都還困與萬軍之中的時候,趙雲一個人就敢衝入陣中並順利救出劉禪和甘夫人就足以看出趙雲的武力絕對不是蓋的,這裡我稍微吐糟下,劉備個人感覺沒有三國演義寫的那麼的偉大,從長坂坡之戰中就可以看出來,史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這點就可以看出來,只在乎自己的命運,而絲毫不管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這裡要不是有趙雲在,恐怕他們的孩子和妻子都要死於亂軍之中啦,劉備到時候也只是哭了。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不過趙雲這一生除了四處征戰,也有很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駐守地方,並掌管一地的軍政大權,他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可以說在他主政期間,百姓們安居樂業,地方上的政務和政策的推行都被趙雲管理的井然有序。而且趙雲也只有一個有大智慧的名將,他曾經再劉備攻取益州之後,極力勸阻將益州的田和房分給有功之臣,而是建議將其分與百姓,令民眾得以安居復業,而劉備在採納了這條建議後,並十分的順利就收取巴蜀民心,同時夷陵之戰時,趙雲也極力勸阻劉備大軍東征,力主趁曹丕代漢,人心未固時全力北向以此奪取天下,可是劉備最終沒有聽取趙雲的意見,終至喪師慘敗,軍中菁華十去其七八,也註定了蜀漢的疲弊衰亡,縱國士無雙天下奇才如諸葛孔明,亦無力迴天。
《蕭氏續後漢書》記載:“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舍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讀通鑑論》記載:“迨猇亭敗矣,先主殂矣,國之精銳盡於夷陵,老將如趙雲與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餘民,承愚闇之衝主,以向北方,而事無可為矣。公故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敗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篤信羽者信公,聽趙雲之言,輟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銳,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於許、雒,而徒流於猇亭乎?”趙雲可以說是蜀漢政權中那些重臣之中,少有的幾個品行完美的人,其他的重臣或多或少都有著一些瑕疵,如法正睚眥必報、魏延招禍取咎、李嚴迷罔上下、關羽目下無塵、張飛暴而無恩、馬超背父棄族等等,趙雲與他們相比,人品不可謂不高潔。可以說為什麼趙雲是三國演義中最受歡迎,也是最讓尊敬的名將,原因大概就是如此,我們現在的社會就缺少像子龍這樣的人,性情耿直而大功無私,是以敢言能言,並無懼得罪君主和同僚,這些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是對是錯在他們的心裡真的很重要。趙雲終期一生對蜀漢、對劉備、對劉禪可以說都是忠心不二,他能在劉備最弱小的時候就一心一意跟隨著,即使君主遭遇多少的失敗,他也依然不理不理,他能在劉備要舉全國之兵為弟報仇攻擊吳國的時候,在百官都不敢與諫言的時候,甘冒被貶官削職的風險出言諫阻,可以說趙雲無愧於大丈夫之稱。再者人們之所以喜歡趙雲,是喜歡他的那份忠心,那份義氣,更是喜歡他的那份大胸襟,為了劉備的知遇之恩,他可以孤身犯險去救劉備的兒子和妻子,為了不讓蜀國計程車兵白白犧牲,他可以放棄自己的地位和生命去勸諫劉備不要伐吳,只能說趙雲真的是天下少有的大丈夫。
-
6 # 汐水柔情
正史中的趙雲究竟怎麼樣?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來一起來了解正真的趙雲,看看他的事蹟,是不是真的像演義裡面那樣神: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雲去世後被追諡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軍事戰績:
初顯身手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於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趙雲於戰鬥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
兩扶幼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劉備軍勢力弱小,不足以抵抗,往江陵敗逃,因為荊州十餘萬百姓相隨,致使行軍速度非常緩慢。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危急之下,劉備丟下妻子和孩子,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逃跑,混亂中不見了趙雲,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往北邊曹操那裡去了,劉備直接用手戟打過去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而後,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曉後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也一併帶走,幸虧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併成功奪回劉禪。
克定禍亂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並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諸葛亮與趙雲、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在攻克江州後,兵分兩路,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次年與劉備、諸葛亮於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斬,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於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黃忠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趙雲便帶著數十騎出了營寨,檢視黃忠等人的情況。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曹軍散而複合,趙雲突圍而出並退入漢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於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趙雲及時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看完趙雲的事蹟,是不是對趙雲有所瞭解,看到的都是趙雲渾身是膽,非常的勇猛,下面來看看歷史偉人對趙雲的評價: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楊戲:徵南(趙雲)厚重,徵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標秀氣於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捐軀殉國之志,冒流鏑而逾堅;輕生重義之(闕四字)而難(闕一字)心懸水鏡,鬼神無以蔽其形;質過鬆筠,風霜不能改其色。
範光宙《史評》:然則雲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豈名將云乎哉?
李賢《明一統志》:智勇兼全。子龍可謂有古大臣之風。
張萱《西園聞見錄》:趙雲,文鴦,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
梅公毅《越南新志》: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膽大則勇,心細則智,所以能戰勝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敗塗地。三國時將材,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
-
7 # 四季文史
歷史上的趙雲是怎麼樣的?
堪稱完美將軍的趙雲一身是膽,他救主有功、護主無雙,在三國時期,是典型的忠臣無二的將領,其美談留在今日,映照古今。
一、幾近常勝將軍的趙雲。說“單挑”也好,說指揮群戰也罷,趙雲幾乎在沙場上游刃有餘,縱橫捭闔。
要說長坂坡趙雲單騎救阿斗,或者是諸葛亮赤壁借東風,都是演義小說為了突出主人公的鮮明角色而設定的情節,包括諸葛亮舌戰群儒都是正史沒有的事情。可為什麼作者有此一說呢,很簡單,就是想突出故事主人翁的鮮明特色和文治武功。
在歷史上,趙雲作為劉備的貼身侍衛,確實充當了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沒有趙雲的忠肝義膽護主,就沒有劉備後來的蜀漢政權。
說趙雲是常勝將軍也不為過。正史記載他輸過一次沙場,那是諸葛亮第一次伐魏時候,由於魏軍勢力過於強大,導致諸葛亮主攻失敗,趙雲佯攻也不利,但趙雲在這種極為不利的情境下,還是搶奪了些許戰略物資。諸葛亮對趙雲是大加讚賞。趙雲的武功不但體現在這次戰鬥中,兩次救阿斗都展現了他的不同凡響、異於凡人。
二、亦武亦文的趙雲,有勇有謀。趙雲非但武功了得,文治方面也有不俗表現。趙雲在與曹操大將夏侯蘭的對戰中,將夏侯蘭生擒。此人與趙雲是同鄉,趙雲也深知夏侯蘭的為人和秉性。於是趙雲膽大將此人推薦給劉備作為軍正。緣於此人法紀嚴明,更能嚴於律己。所以趙雲也識人善任,將他推薦給劉備。由此可見趙雲不單單是一名虎將,也是一位心思縝密的文官。
趙雲一生,不論是兩次營救少主,還是貼身劉備身邊,都是殫精竭慮,是並無二心的忠臣老將,包括諸葛亮也要敬重此人三分。就是因為此人的忠臣和睿智,包括他的與人為善、正義凜然等性格,都是值得稱道的地方。
三、忠臣莫屬趙雲將。縱觀歷史上,不論是伍子胥的鴻門宴救主,還是大將郭子儀的忠肝為國,類似趙雲這樣的忠臣良將是劉備的幸運,也是三國的傳奇。就像《三國演義》所描述的那樣,劉備哪怕摔阿斗於地上,也要憐惜趙雲這位大將的安危,且不論劉備是不是佯裝此舉,但可以反應出劉備愛惜人才、愛惜趙雲,因為趙雲值得託付、值得生死交付。
趙雲是歷史上的一位良將,也是一段傳奇。論武功他不是千里挑一,論文治他也沒有諸葛亮的論斷善謀。可就是這樣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為劉備識得,並委以重任,且值得重託。此人實屬奇才,實屬義薄雲天之人當不在話下。(趙雲忠肝義膽,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關注、點評。)
-
8 # 北冥說史
歷史上的趙雲雖然不像小說《三國演義》中那樣出彩,但同樣英俊瀟灑、忠肝義膽、臨危不懼、智勇雙全、大公無私、眼光過人而且長遠。
一、趙雲身材修長,玉樹臨風,英武逼人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英俊瀟灑,倜儻非凡。這一點並非羅貫中臆造,《雲別傳》中是明確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三國是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2釐米,八尺就等於193.6釐米。也就是說趙雲是個1米9多的大個,並且他不僅長得魁梧,而且容貌英俊健壯。
相比於同期的劉備身高七尺,也就是1米69,趙雲要高出一頭。
二、趙雲一生對劉備忠心耿耿,深受劉備信任
劉備和趙雲當初都投靠公孫瓚,趙雲看出劉備是個真心為民、值得託付的明主,就跟劉備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趙雲的哥哥去世,趙雲要辭別公孫瓚回家。劉備知道趙雲不會再回來跟隨公孫瓚,擔心不能再見到趙雲,就依依不捨地抓著趙雲的手跟他分別。趙雲也感念劉備的情誼,就對劉備說:我一定不會背棄您的恩德。
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託。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雲別傳》後來,劉備跑到袁紹那裡。趙雲就到鄴這個地方去找劉備。劉備跟趙雲同床而臥,秘密地派趙雲招募了好幾百人,這些人都是劉備自己的私人軍隊,是袁紹所不知道的。這些軍隊也是劉備以後得以發展的基礎。
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雲別傳》在長坂坡之戰時,劉備拋下妻兒逃竄,有人給劉備說趙雲投降曹操去了,劉備對趙雲深信不疑,用手戟抽打對方說:子龍一定不會拋棄我逃走的。沒多久,趙雲就保護甘夫人和劉禪到來。
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雲別傳》三、趙雲智勇雙全、臨危不懼,頗具大將風度
趙雲在長坂坡一戰中,雖然沒有像演義中所說的那樣七進七出,斬將奪旗,殺得曹兵人人膽寒,但仍然可以稱得上勇武膽氣過人。
當時,曹操大軍追來,劉備在張飛的保護下逃走,只有趙雲負責保護劉備的家眷。在敵眾我寡,對比十分懸殊的情況下,趙雲逃走甚至投降曹操都說得過去,但他依然堅持保護甘夫人和年幼的劉禪衝出重圍,找到了劉備。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雲別傳》(趙雲長坂坡劇照)
在漢中之戰中,黃忠要搶奪曹操的糧草,結果被曹軍包圍,趙雲的軍隊基本上都跟隨黃忠去搶糧食去了。趙雲看黃忠沒有按時歸來,就帶領幾十個騎兵把黃忠救了出來。趙雲面對曹操大軍,且戰且退。將領張著受傷被圍後,趙雲又快馬衝過去,救出了張著。
曹軍尾隨而來,趙雲沒有關閉營門,反而開啟大門,放下旗幟,收起戰鼓,曹操懷疑有伏兵,想要離開,趙雲命令擂鼓震天,讓士兵用強弩在後面齊射曹軍,曹軍驚慌失措,自相踐踏,還有許多掉入漢水中淹死。
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雲別傳》這一戰中,充分展現了趙雲的勇武和足智多謀,臨危不亂的大將風範。
四、趙雲大公無私,事事為國家、為劉備著想
趙雲自從跟隨劉備後,總是先公後私,時時刻刻為國家、為劉備著想,不顧及自己。
當初,趙雲率領家鄉的義軍投奔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瓚是既高興,心裡又酸溜溜的。
他就嘲弄地對趙雲說:我聽說你們那裡的人都投奔了袁紹,為什麼只有你能夠回心轉意,迷途知返呢?
趙雲義正辭嚴地回答:天下戰亂不斷,不知道誰是正確的。只是老百姓陷於倒懸著一樣的災難之中。我們那裡的人的意見,只是投奔有仁政的地方,並不是忽略袁紹偏愛將軍您。
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雲別傳》從趙雲的話裡可以看出,趙雲追求的是,解除百姓的災難,誰仁德就投奔誰。
(趙雲劇照)
趙雲跟著劉備佔領成都後,很多將領就想著要分房、分地、分財產了,趙雲卻反駁說:現在國賊還沒除掉,還不到安家立業的時候,況且益州的百姓剛遭到戰亂,田地和宅院應該歸還給他們,讓他們安定下來,才能贏得民心。
五、趙雲目光長遠,思慮周全,心繫大局
劉備大軍佔領桂陽後,趙雲擔任桂陽太守。原桂陽太守趙範的寡嫂長得天姿國色。趙範想要把嫂子嫁給趙雲,趙雲先以同姓原因堅決拒絕。
後來又有人勸說,趙雲才說了實話:趙範是被迫投降,他心裡到底怎麼想的還不清楚,並且天下女子多了,幹嘛非要娶一個不摸底細人家的女子呢?
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範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範果逃走,雲無纖介。《雲別傳》後來趙範果然逃走了,如果當初趙雲娶了趙範的嫂子,這時趙雲的處境就會很尷尬。
(趙範嫂子樊氏劇照)
另一件體現趙雲深謀遠略的事件就是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這件事。
趙雲認為,這時候蜀國的最大敵人是就曹魏,不是孫權,滅了曹魏,孫權自認就會服從。應該趁著曹丕剛剛篡漢,人心不穩,應該先去佔領關中。不能把魏國放一邊先跟吳國交戰,戰爭一起,就不容易停下了。
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三國志.趙雲傳》事實證明,趙雲的觀點非常正確,並且具有前瞻性,劉備滅吳失敗,蜀國國力大減。
有讀者可能會有異議,認為本篇文章引用的大多是裴松之註解《三國志》裡的《雲別傳》部分。認為並不可靠。
但實際上,《雲別傳》據考證,應該出在西晉時期,當時的士大夫掌握資料較為豐富。作為東晉和南朝時期的裴松之是能夠鑑別真假的。
並且,《雲別傳》中的內容把《三國志》中許多語焉不詳的內容都做了補充說明,使得事件更為詳細合理,所以《雲別傳》的內容是值得信賴的。
-
9 # 路遙lgy
在《三國演義》裡,被神話的人物有諸葛亮,關羽,當然也有趙雲。只不過前兩位已經被撥開了歷史真實的面目,大家有了重新的認識。唯獨趙雲依然是人們的最愛,很少有人懷疑演義裡神奇的描述。那麼,讓我們來試著撥開歷史上雲霧,看看趙雲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趙雲原在公孫瓚處,劉備投靠公孫瓚時,他們曾一起合作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雲雖然勇武,但在公孫瓚處並沒有什麼建樹。後來,趙雲知道劉備在袁紹處,投靠了劉備。
長坂坡“雲身抱備子禪,與關羽船會,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既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並沒有殺進曹軍“七進七出”。
“孫權聞備西上,遣舟迎妹,而夫人慾將備子還吳,張飛,趙雲勒兵截江,乃得禪還”。
“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趙雲從外水定江陽,犍(qian)為(今樂山市犍為縣),飛定巴西,德陽。
“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趙雲“空營計”,被劉備贊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這時趙雲是翊軍將軍。
諸葛亮北伐,“揚聲谷由斜谷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雲,芝兵弱敵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這些基本是趙雲所有的戰場表現,基本上沒有鎮守關隘,攻城略地,或是任先鋒,統帥獨當一面。劉備稱漢中王時,趙雲僅是翊軍將軍。還沒有魏延,黃忠的爵位高。
很多人認為劉備是瞎了眼了,不重用趙雲。事實上,劉備在知人,用人,識人遠遠超過諸葛亮。趙雲一直守護在劉備身邊,護衛安全,其實是最大的信任。關鍵時刻,趙雲充當了救火隊的角色。
從歷史上看,趙雲的戰功比不過一些將領,但是他的眼光,足以說明他的確是位出色的將才。
劉備得益州時,要分成都田宅與諸將。趙雲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備從之。
劉備要舉兵伐吳。趙雲曰:“國賊,曹操,非孫權也。……”
亮問鄧芝曰:“街亭兵敗,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趙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兵敗,趙雲兵將軍資都沒少,諸葛亮要分軍資給他的將士,趙雲不受。“亮大善之”。
由此可以看出,趙雲的大局觀和政治判斷能力,是前後左右四位將軍不能相比的。趙雲幾次救急,都能說明他的臨危不懼。“空營計”的創舉,更好的證明了趙雲,泰山崩於眼前而不慌的超人膽識,以及處變不驚的沉著。
去年去了一次成都的武侯祠,很奇怪的發現,趙雲是一副文官的打扮。武侯祠可是在《三國演義》的作者出生前就有了。忽然覺得,趙雲這位單槍匹馬殺進曹軍的白馬將軍,又有了他另一面的魅力與神秘。趙雲成為一個完美的傳奇。
-
10 # 長安回望品春秋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常山趙子龍,白馬銀盔,一杆亮銀槍,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出後主劉禪,戰文丑、許褚,挑高覽,敗張郃等,被譽為常勝將軍,位列五虎上將,劉備贊曰“子龍一身是膽”!
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歷史上的趙雲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從史書中找答案!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裡記載趙雲人物生平:“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七年卒,追諡順平侯。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另有《雲別傳》是南朝宋著名史學家裴松之注於《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對趙雲生平做了補充,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不做摘錄,感興趣的同學自行查閱。
結合起來分析如下:
1.趙雲身材魁梧,英武不凡,還是個帥哥!
2.長坂坡護甘夫人、救後主是真事,但七進七出值得考量。
3.趙雲為人忠義,見識卓遠,敢於勸諫。不乘人之危,不為美色所動,正直!
4.在蜀漢劉備時期先後封牙門將軍、偏將軍、翊軍將軍。同時劉備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鎮守荊州;張飛為右將軍,假節,領巴西太守;馬超為左將軍,假節;黃忠為後將軍。品階皆比趙雲高,可以說劉備時期趙雲的地位相對關張馬黃要低,一方面趙雲年齡確實比前面幾位小,統軍征戰的軍功也較少。另一方面翊軍將軍疑似劉備近衛軍首領,也說明劉備對趙雲的信賴,將他留給劉禪重用。
5.蜀漢劉禪時期關張皆成歷史,趙雲受封永昌亭侯、鎮東將軍。死後追諡順平侯,在蜀漢統治集團也是殊榮。
綜合來講,趙雲真實的歷史人物和小說還是有差異,但是不妨礙他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完美形象!
-
11 # 微山秋水
趙雲這位同志一般人都會喜歡。
大家知道,三國時期武將如雲,星光燦爛,趙雲作為劉備手下的愛將,雖然戰功不是那麼卓著,但他確有與眾不同之處,歷史也給予了他獨特的地位。
他平時認認真真做事,保駕時捨命護主,沒事時不惹事生非,有意見時就大膽提出。總結一下趙雲的優點如下:
武藝高強;
警覺冷靜;
膽氣過人;
忠誠事主;
敢於直諫;
人品端正。
最好的留給自己,正因為他有以上優點,劉備才把他留在身邊做衛戍司令,保護他和家人的安全。
至於趙雲的軍事謀略,指揮才能,由於劉備給他展示的機會不多,因此不好判斷。趙雲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自然也不會太差。
趙雲被劉備、劉禪父子高度信任,死後被追諡順平候。
能讓君主絕對信任和放心的人是極少的,趙雲是其中之一,可以推斷,趙雲是有做人的大智慧的。
-
12 # 聊以自娛2
劉備評價趙雲“一身都是膽”,後主劉禪說他:“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三國志》作者陳壽稱他:“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被劉備稱作“一身是膽”,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也就是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黃巾軍起義,諸侯互相征戰,趙雲隨本鄉青年去投奔割據幽州(今北京一帶)的公孫瓚,被大家推舉為頭兒。當時,袁紹在冀州自立為牧(刺史),不少人都去投奔他。公孫瓚見趙雲等不去投奔袁紹,而是歸附自己,非常高興。打趣的問:“聽說你們那個地方很多人都去歸附了袁紹,你們為什麼會來到我這裡呢”?趙雲不客氣地回答:“天下大亂,不知道誰對誰錯,老百姓相信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仁義的明主,我們來到您這裡,並不是說我們不知道大家都去投奔了袁紹,只是認為您比袁紹仁義愛民,所以才到你這裡來了”。公孫瓚沒有話說,就收留了他們。趙雲此後就在公孫瓚手下效力。
劉備參加剿滅黃巾起義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今河北定縣東南)縣尉。因督郵索賄,劉備將督郵捆綁起來鞭打兩百後,與關羽、張飛棄官逃亡公孫瓚處。公孫瓚與劉備是同窗好友,曾先後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公孫瓚接納了劉備他們。所以,趙雲有緣結識了劉備。初平二年(191年),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趙雲受公孫瓚的派遣協助劉備。趙雲因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求回鄉服喪。劉備料知趙雲此去不會再回到公孫瓚身邊,握著趙雲的手叮嚀囑咐、不捨分別。趙雲向劉備辭別說:“終不背德也”。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而依附袁紹。趙雲在鄴城與劉備邂逅,兩人感情好至同床眠臥、親如兄弟。趙雲從此終身追隨劉備。期間,劉備密遣趙雲招募士兵,趙雲不負所托,招來了數百名士兵,這些人對外都稱以前是左將軍劉備部下,袁紹不知就裡,一直矇在鼓裡。同年,劉備離開袁紹投靠劉表,趙雲隨劉備到了荊州。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防止曹操進攻荊州。期間,趙雲參加了諸葛亮火燒博望坡的戰鬥,生擒魏將、同鄉夏侯蘭。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劉表病逝。他的小兒子劉琮繼位,投降了曹操。劉備措手不及,率軍南逃江陵,不少百姓不願放棄、自願追隨劉備。因此劉備軍行走很慢,曹操大軍很快就追了上來,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趕上了。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諸葛亮、趙雲、張飛等數十騎向南逃逸。逃著逃著,不見了趙雲。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大怒,將手戟向那人扔過去,說:“趙子龍絕不會丟下我逃跑的”!過了不久,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來到。劉備等與關羽的船隊會合,得以渡過沔水(漢水),遇到劉琦及其所率領的一萬餘人,與劉琦一起到達夏口。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江南諸地。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取代趙範,兼任桂陽(今湖南郴縣)太守。趙範有一寡嫂樊氏,長得很漂亮,趙範想把她許配給趙雲,為趙雲拒絕,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是我的嫂子,怎麼可以呢”!有人勸趙雲接受,趙雲沒有同意,說:“趙範才剛投降,心意還未知。何況天下女子不少”。後來趙範叛逃,趙雲未受牽連。
趙雲處世謹慎,早在建安七年(202年),趙雲生擒夏侯蘭,這個夏侯蘭是趙雲同鄉,小時候的朋友,趙雲知道他喜歡法律,就向劉備推薦讓他為軍正(軍中執法官)。夏侯蘭上任後,趙雲為了為避嫌疑,很少與夏侯蘭來往。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荊南四郡,為鞏固孫劉聯盟,劉備娶了孫權妹妹孫尚香為夫人。劉備認為趙雲為人威嚴謹慎、忠實可靠,任命趙雲掌管內務。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從張松建議,派法正邀請劉備入川襄助自己、對付張魯。法正、龐統勸劉備圖取益州。劉備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守荊州,自己帶人去了益州。孫權得知劉備入蜀,派遣大船迎接妹妹回東吳,孫夫人打算將劉禪帶走,幸得趙雲、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併成功奪回劉禪,留下了歷史上著名的“趙雲截江奪阿斗”的故事。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勢力,次年,龐統戰死,劉備並召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入蜀,關羽等留守荊州。張飛從陸路入川,趙雲諸葛亮從水路入川,一路平定郡縣。張飛、趙雲在江州(今重慶江津附近)會師。諸葛亮命趙雲從外水沿長江而上進至江陽(今四川瀘州)、犍為(今四川樂山),最後到達成都。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平定益州後,劉備打算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勸諫道:“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必須等到天下的亂賊都平定之後,才可讓眾人返回家鄉去種植桑梓,迴歸故土去耕作田地,這樣才是正道。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戰爭,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才能叫他們服兵役,納錢糧,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同意了趙雲的建議。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打敗張郃並斬殺了夏侯淵,曹操率大軍增援。趙雲見黃忠過了約定未歸,料到黃忠中了埋伏,所他便帶著數十騎的小部隊出了兵營的圍柵,趙雲先後兩次殺入曹軍重圍,先後救出了黃忠、張著。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圍柵,見曹操大軍殺到,便欲閉門拒守。趙雲回營後,下令大開柵門,全軍偃旗息鼓。曹軍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空城計”。與諸葛亮無關。曹軍撤退時,趙雲下令敲響戰鼓,緊吹號角。命蜀軍用弩箭射向曹軍,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墜入漢水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聯想到當年長坂坡大戰,讚歎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於是,趙雲在軍中便有了“虎威將軍”的稱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關羽戰死,章武二年(222年),劉備不聽趙雲勸諫,恣意率東征大軍與吳軍在猇亭爆發了“猇亭之戰”,劉備大敗病逝。建興元年(223年),後主劉禪繼位,因趙雲此時於永安防衛東吳,故將趙雲封為中護軍,轉駐漢中。次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取郿,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馬謖在張郃攻擊下“失街亭”。蜀軍敗退,趙雲乃親自斷後,又燒燬棧道阻止曹軍的追擊,因此軍需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亦自請貶為鎮軍將軍。
建興七年(229年),趙雲逝世,劉禪於景耀四年(261年)三月追諡為“順平侯”。後人稱其為“常勝將軍”、“虎膽將軍”!
回覆列表
● 篡 cuàn
1. 封建時代特指臣子奪取君位:“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盜之禍”。~位。
2. 泛指奪取:“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公孫敖與壯士往~之”。~奪。~黨。~國。~權。 ● 喑 yīn 1. 啞,不能說話:~啞難言。 2. 緘默,不說話。 ● 誡 jiè 1. 警告,勸人警惕:告~。 2. 文告。
3. 文體名:~敕。 ● 迸 bèng ◎ 爆開,濺射:~跳。~發。~濺。~裂。~射。 ● 挑 tiāo 1. 扁擔等兩頭掛著東西,用肩擔著:~土。~夫(舊時以給人挑貨物行李為業的人)。 2. 挑的東西:~擔。 3. 挖取:~薺菜。
4. 量詞,用於成挑兒的東西:一~兒白菜。
5. 選,揀:~選。~揀。~剔。~肥揀瘦。
6. 古同“佻”,佻達。 ● 挑 tiǎo 1. 用竿子棍棒等的一頭舉起或支起:~起簾子。 2. 用條狀物或有尖的東西撥開或弄出來:~打。 3. 撥弄,引動:~撥。~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