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阡白陌雪
-
2 # 武漢壹周
抹茶(中國古時稱作末茶)起源於中國隋唐,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用蒸汽殺青後,做成餅茶(團茶)儲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乾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詠歎抹茶的詩篇,“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就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讚美之詞。
抹茶味蛋糕、抹茶味冰淇淋、抹茶味糖果、抹茶味飲料……因為顏色養眼口感清新,吃貨們總是能在琳琅滿目的美食中一眼挑出抹茶口味作為首選。不過,市場上不少抹茶食品裡面新增的僅僅是綠茶粉,而為了保證口感和顏色,新增香精和色素成為行業慣例。
採摘下的新鮮茶葉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研究分別表明,在蒸青過程中,茶葉中的順-3-已烯醇、順-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併產生大量的A-紫羅酮、B-紫羅酮等紫羅酮類化合物,這些香氣組分的先質為類胡蘿蔔素,構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氣和口感。所以,覆蓋栽培的綠茶並且蒸汽殺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氣特殊,色澤翠綠,味道也更鮮美。
真正抹茶的原料是一種沒有經過揉捻的小茶片,它的製作有兩個關鍵詞:覆蓋和蒸青。春茶在採摘前20天必須搭設棚架,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遮光率達到98%以上,也有簡易覆蓋,用黑色塑膠紗網覆蓋的,遮光率只能達到70~85%。實驗證明用不同材質、顏色的物品給茶遮光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飲用抹茶通常按照茶道的方式飲用,需要遵循一系列複雜的規則。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溫(不是沸騰)水,然後攪拌均勻(傳統上使用茶筅)。
在茶道中,“濃茶”用4克抹茶,加60CC開水,有點像漿糊狀。“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開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濃厚的泡沫,非常美麗,爽口。
當前快節奏的社會中,去用茶筅點茶喝的人已經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來製作各種精美的食品,綠色的抹茶食品成為餐桌上綠色的鮮花,受到人們的追捧和享用。
在手工面中加入抹茶或者綠茶粉,做成抹茶冷麵,雖然沒有經過高溫烘焙,但在晾乾麵條的過程中,原本翠綠的麵條開始發黃,出現了自然氧化的現象,所以在日本,為了延長保鮮期,抹茶一般是半成品的形式,也就是茶片,當要用到抹茶時,才研(成抹茶。
這幾年隨著抹茶的大熱,抹茶類產品的比重迅速上升。如果看到顏色特別鮮豔,呈現翠綠色的糕點、糖果或者飲料,很有可能添加了色素,不建議購買這樣的食品。
顏色:抹茶因為覆蓋蒸青,呈深綠或者墨綠,綠茶粉為草綠。
味道:抹茶不澀少苦,綠茶粉略苦澀。
香味:抹茶呈海苔、粽葉香氣,綠茶粉為青草香。
細度:抹茶細度達6000目以上(2微米),塗在手背上可以全部進入毛孔。綠茶粉100~300目左右,比抹茶粗很多。
-
3 # 小管家美食
抹茶的概念
現在市面上流通著很多所謂的抹茶粉,實際上與真正意義上的抹茶粉有著大不同。傳統抹茶的做法是採用蒸青綠茶透過手動研磨獲得的細小茶粉,而大多數“抹茶粉”實際上是由機械研磨炒青綠茶所製成的綠茶粉,在傳統意義上來說這兩者是要被區分的。
而且在原料選擇上,抹茶粉要求原料氨基酸、蛋白質和葉綠素含量高,咖啡因含量低,為保證鮮葉的質量,在栽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對茶樹進行遮陽防暑,以這種方式生產的茶葉稱為覆下茶。所以在市面上,抹茶粉和綠茶粉的價格差異甚至可以高達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抹茶的沖泡方法
1.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
2.碗裡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幾克)的水,把抹茶調成漿糊狀,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
3.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著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有這樣的說法,如果打抹茶以後得到的泡沫濃厚持久,說明技藝十分精湛,不少學習茶道的人都需要苦練多年才能真的打出很完美的泡沫呢。
抹茶的製品
現在的抹茶製品真的是層出不窮,從最經典的抹茶冰淇淋到抹茶蛋糕、抹茶月餅、抹茶糖果和各種抹茶味的茶飲都紛紛爭相投向市場的懷抱,反倒是最經典的沖泡式抹茶似乎被各色的衍生品掩蓋了他的光芒。
-
4 # 話食科普
抹茶是什麼東西?
抹茶不但可以直接飲用,還可以做成各種食品,它特殊的香氣和風味迎合了新時代大眾對食品消費的需要。市場上抹茶食品層出不窮,常見有抹茶月餅、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等。
抹茶等同於綠茶嗎?抹茶是什麼東西?讓超哥告訴你。
答案搶先看:
抹茶是用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磨成粉的綠茶並不等同於抹茶。
【抹茶的起源】
抹茶起源於中國的隋朝,在宋朝形成了寺院抹茶茶藝(點茶)。
但自明朝以來,中國開始流行用茶葉泡湯棄渣的喝法,點茶便告失傳,傳統茶磨也隨之絕跡。抹茶隨日本隨遣唐使進入日本得到大力發展。
【抹茶的製作工藝】
抹茶的原料是一種沒有經過揉捻的小茶片,在日本稱作碾茶,製作關鍵是覆蓋和蒸青。春茶在採摘前20天必須搭設棚架遮光。採摘下的新鮮茶葉當天採用蒸汽殺青法。
蒸青過程中,茶葉中的順-3-已烯醇、順-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併產生大量的紫羅酮類化合物,它們構成了抹茶特殊的香氣和口感。
嚴格意義上,抹茶應該是用天然石磨研磨。之所以用石磨來研磨,是因為材質不易導熱,能確保研磨過程中的溫度環境相對穩定,而相對恆定的低溫能最大限度保持抹茶中的活性物質[1]。
抹茶在顯微鏡下呈現為“不規則撕裂狀薄片”。
【營養價值】
抹茶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須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為茶多酚、咖啡鹼、遊離氨基酸、葉綠素、蛋白質、芳香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A、B族等,微量元素鉀、鈣、鎂、鐵、鈉、鋅、硒、氟等近30餘種。
通常人們飲茶時,只能喝掉溶於水的成分。茶葉在水中的有用物質浸出率不到35%,而不溶於水的營養物質則浪費掉了。
抹茶的食用方式是吃茶,即把茶葉中的成分全部攝入。
抹茶的粉質極為細膩,易被人體吸收。不僅能利用茶葉中可溶的色香味成分,還能利用難溶的葉綠素、蛋白質和粗纖維素等物質[2]。
研究表明:
一杯抹茶的營養相當於同樣一杯沖泡綠茶的30倍之多[1]。抹茶的纖維素是菠菜的52.8倍。
【抹茶鑑別】
目前,抹茶還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只有企業標準。
市場上所見的抹茶並非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抹茶,大部分只能稱之為綠茶粉,有意無意之間誤導了消費者。其原料基本上都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屬粉碎機。
抹茶和綠茶粉由於本質的區別,價值截然不同,在國際市場上,抹茶的售價比綠茶粉高几十上百倍。
市場上的抹茶和綠茶粉混淆,鑑別時候需要注意:
1. 顏色:
抹茶因為覆蓋蒸青,呈深綠或者墨綠,綠茶粉為草綠。
2. 味道:
抹茶不澀少苦,綠茶粉略苦澀。
3. 香味:
抹茶因為樹種,栽培,加工的特點,呈海苔、粽葉香氣,綠茶粉為青草香。
4. 細度:
抹茶細度達6000目以上(2微米),塗在手背上可以進入毛孔。綠茶粉100—300目左右。
參考文獻
[1]來明喬,萬景紅. 抹茶的特點及在食品中的應用[J]. 中國食品新增劑,2007( 2) : 343~344.
[2]付傑,夏小歡,黃磊,李臘梅,裘君琳. 抹茶產業的現狀和前景展望[J]. 蠶桑茶葉通訊,2017,(01):17-20.
-
5 # 食聞奇葩說
前面幾個回答的抹茶知識,只是比較靠譜。但大多數不過是道聽途說和百度複製貼上而已。 尤其那個武漢一週的ID,簡直是個笑話。到處複製貼上。還粘了很多錯誤資訊。
抹茶確實起源於中國,但是它最早誕生於隋朝煬帝年間,發揚於唐朝,興盛於宋朝。由於兩宋經濟實力強勁,風雅之士層出不窮,便誕生了一系列繁複考究的茶道以及茶具。南宋期間,抹茶和茶道以及建盞正式傳入日本平安京宇治縣,從此抹茶在日本發揚光大。
明時,窮苦人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勵精圖治發展大明經濟,為了減輕地方賦稅負擔,責令將團茶(抹茶原胚)改為茶葉納貢。並改抹茶茶道為簡單清泡茶。(近代的所謂茶道誕生於晚清)
關於抹茶几個要點,在此為大家列一下。
1)抹茶本就是綠茶茶葉做成的,種植的前期綠茶與抹茶是沒有嚴格區別的。但是臨近採摘期28天以前(並非所謂的20天),茶農需要用遮蔽方法覆蓋目標區域。目的是為了防止過多的光合作用導致葉綠素增多而使茶葉變深綠色(抹茶一定要鮮綠色,而不是網上假抹茶賣家和那個叫武漢一週的人吹噓的深綠色)
2)抹茶的所謂目數其實指的是篩網密度數值。目數越大,抹茶粉越細滑,相對應的耗損就越大價Grand SantaFe貴。市場上比較容易買到的真抹茶目數普遍在2800-3200目。日本的頂級抹茶製作工藝可以達到6000目。
3)抹茶製作時,把摘來的生葉在當天立即蒸青(用蒸汽90攝氏度殺青,時間約30秒),然後不經過揉捻,直接進入低溫烘焙爐烘乾,這樣的大片茶葉被稱為荒茶。然後荒茶進入冷庫,在零度以下儲存,以便轉化葡萄糖和氨基酸,提升茶的甘甜度。使用之前要先將荒茶從冷庫中取出,慢慢恢復到室溫。再用石磨緩緩研磨成碎茶。石磨的作用一是可以保持低溫研碎,不會降低茶香和茶的鮮綠程度,相反還會賦予抹茶獨有的海苔香氣,這是機器絞碎永遠達不到的。因此,即便日本工業如此發達,機械化製作抹茶不過是把石磨加了個機器手臂而已。
4)隨著國家經濟的逐漸強盛以及傳統文化大復興的前提下,山東、浙江已經在民間出現了中華抹茶文化復興的趨勢。並且在山東泰安日照出現了不輸日本宇治的抹茶。
5)在唐宋和現在的日本,抹茶也不是直接空口吃的,而是各種點心果子。和果子糖分含量十分高,配合苦香濃郁的抹茶十分適合。
6)抹茶需要在低溫條件下,買回家能放冷凍室最好。最佳賞味期限是6個月內,雖然超過6個月並未變質。但是香氣已經開始逐漸揮發,並且顏色變為灰綠色
-
6 # 小詹茶肆
抹茶是什麼東西?
說起抹茶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市場上有很多相關產品,比如抹茶冰淇淋、抹茶糕點等,而且這些加了抹茶的食物往往能賣個好價錢。究其原因就是抹茶的製造成本比較高,也就是說,抹茶比較貴。
也有人說,抹茶粉不就是綠茶粉嗎?把綠茶磨成粉,怎麼就提升了價格?其實抹茶粉與普通綠茶粉是有區別的,抹茶粉不等於綠茶粉。抹茶粉的用料極為講究,而且製作工藝很複雜,所以抹茶的外形與內質要勝過綠茶粉。
抹茶是用沒有經過揉捻的小茶片,而且抹茶的茶樹是經過精心挑選與培養的。一般會在採摘綠茶前20天搭設棚架,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也有人圖方便,用黑色塑膠紗網覆蓋的,覆蓋的目的是為了遮蔭,來改變了光照強度、光質、溫度等環境因素,讓茶葉香氣品質更好。
抹茶的要求比普通綠茶更嚴格些,不僅追求更高的顏值,還要減少綠茶的苦澀感,抹茶粉富含氨基酸,所以說抹茶的苦味很少,喝起來很鮮爽。再者就是使用點茶手法,抹茶粉點出來的茶的泡沫會非常多,而綠茶粉非常少。
點茶是唐、宋代的一種沏茶方法,鼎盛時期實在宋代,宋朝人喜歡鬥茶,追求極致的點茶技藝。在宋朝,點茶是朝廷官場待下之禮,點茶也是那時的時尚活動,文人雅士喜歡,市井百姓也喜歡,宋朝皇帝宋徽宗還寫了《大觀茶論》,裡頭有一篇專門描寫點茶手法。
不過那時的抹茶粉一般都是現磨的,宋代已經有成熟的蒸汽殺青工藝,先將綠茶透過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等一系列工藝製成餅茶(在宋代稱為團茶)。然後當你準備要點茶的時候取出之前製作好的茶餅,可以撬下一部分茶餅,放在炭火上烤,烤好之後就用磨具將茶餅磨成粉,就製成了抹茶粉。
然後將抹茶粉投入茶盞中,再注入沸水,接著用茶筅充分攪動,一般最少要攪上七八回,直到將茶末調成濃膏狀。總之,點茶手法非常複雜,三言兩語說不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進一步瞭解點茶文化。
點茶是在宋代發展至頂峰,而後朱元璋廢團改散,制止上貢團茶,改上貢散茶,所以點茶隨著團茶一同沒落下去,明清開始流行清飲,這一飲茶方式也影響至今。抹茶是起源於中國魏晉時期,唐朝人雖然也有點茶,但那時主要流行煎茶,而到了宋代,點茶才真正嶄露頭角,後發展至頂峰。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也有抹茶,而且日本很重視茶道。日本抹茶是從中國傳入的,有一種說法是,被稱為日本的茶祖的榮西禪師將相關茶文化(包括點茶)傳入日本。日本人很喜歡抹茶,但它確實是中國發明的。
而如今我們一般都是喜歡清飲,幾乎不見點茶的人,甚至現在年輕人連喝茶都不怎麼願意了,更別說點茶這一古老且複雜的飲茶方式。
不過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也不能一直緬懷過去,更要朝前看,要與時俱進。點茶宋代的主流飲茶方式,也是古代茶藝的主要代表之一,在那時很流行,但我們不必要求人人要復古,人人學會點茶技藝。
因為當下社會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人們幾乎都在忙著工作與學習,沒有太多時間去點茶,所以清飲是如今的主流,簡單的泡一杯茶就很知足了。
當然有條件的人或者對此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研究古人的飲茶方式,煎茶也好點茶也罷,散茶也好抹茶也罷,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無可無不可,因為它們都是我們陶冶情操的方式。
-
7 # 侯慧敏營養師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很多人聽說過的抹茶,雖然是從日本傳過來的,但根源卻在中國。
中國對茶的飲用方式在不斷變化,比如從“點茶”到“吃茶”,再到“喝茶”。將茶葉磨細成粉末來飲用一直是中國古代最通行的一種飲茶方式,這就相當於“抹茶”。在茶葉利用的早期,茶葉的藥用、食用或飲用並沒有明確的區分,茶葉生煮羹飲,或和以姜鹽煎飲常常並存。
抹茶起源於中國隋朝,興起於唐朝,鼎盛於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國從明代開始流行泡飲,茶葉用水沖泡,口感純淨,飲用方便,因此,喝茶在中國逐漸成為了主流,隨之抹茶茶道淡出中國歷史舞臺。在唐宋時期,抹茶流傳到了日本,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和發展,在日本發揚光大,廣泛應用於食品和飲料領域,並衍生出了種類繁多的抹茶產品,比如抹茶冰激凌、抹茶蛋糕,到抹茶酸奶、抹茶冰果等,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
抹茶到底是什麼?抹茶定義為:採用覆蓋栽培的茶樹鮮葉經蒸汽(或熱風)殺青後,乾燥製成的葉片為原料,經研磨工藝加工而成的微粉狀茶產品。
抹茶的定義中對原料要求是使用經遮蔭處理的茶樹的鮮葉,透過遮陰處理,可以減少Sunny直射,從而增加茶葉中氨基酸的和葉綠素的含量,減少茶多酚的含量。抹茶中茶氨酸含量的增加可以增添更多的甘甜滋味,而茶多酚含量的減少,又能夠降低苦澀味道的生成,形成具有細膩鮮香或海苔香的“覆蓋香”味道。而葉綠素含量的增加能使葉片更加的鮮豔嫩綠,色如翡翠。
抹茶與傳統的綠茶粉相比,色、香、味都要更勝一籌,但其本質上還是一種磨細的茶粉,並沒有超出茶的特異之處。茶葉中含有維生素、礦物質、遊離氨基酸、膳食纖維以及茶多酚、咖啡鹼、葉綠素、芳香物質、茶多糖等多種成分,抹茶與傳統的泡茶相比,除了浸出物外,茶中其他的物質也能得以利用,因此在營養價值上能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
-
8 # 縱橫天下者
抹茶是一種古老的茶飲方式,也叫末茶,起源於中國魏晉時期,發揚光大於日本,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
通俗地講,就是將春天摘的嫩茶葉,用蒸汽殺青做成餅茶儲存,使用時先用火烘焙,再研磨成粉用水沖泡。
這裡需要主要,有幾個關鍵步驟,一是要用蒸汽來殺青,二是要用天然石磨,三是用沸水沖泡並攪出泡沫。
一言以蔽之,就是將乾的餅茶磨成粉末,用沸水沖泡後飲用。
抹茶,歸根結底還是一種茶,只是飲用方式比較特殊且講究罷了。
如今,不論是抹茶味還是抹茶色,都已成為年前朋友們的喜愛,尤其是抹茶味,已成為時下流行飲品之一。
那麼,抹茶味到底是一種什麼味道?
可能喝過的人都會說,主要味道就是綠茶味,其實從大方向講,也沒錯,嚴格來說,抹茶味要更清新一些。
相比綠茶味道,抹茶要清淡不少,在夾雜著綠茶味道的同時,抹茶還會散發出一種綠茶沒有的特殊海苔味。
抹茶的原料也屬綠茶一種,叫做碾茶,實際上,這是一種初制的蒸青綠茶,經過一番精加工,就形成抹茶。
目前最好的碾茶原料,是來自日本的兩種綠茶,茶樹的葉綠素非常高,製成的碾茶顏色很綠,加工後更綠。
抹茶的原料綠茶,在採摘前20天,要用大棚遮去95%的Sunny,這樣做可成倍增加茶中葉綠素和氨基酸含量。
日本學者曾做過研究,茶樹遮光與否,對茶葉品質有很大的影響,遮光後的氨基酸和葉綠素含量增加1.5倍。
在採摘當天,要用蒸汽對新鮮茶葉進行殺青,這樣可使茶葉顏色更綠,降低苦味增加青草味,保證了品質。
在魏晉時期,茶農就採用蒸青方式處理綠茶,製成碾茶儲存,沖泡碾茶粉末已經成為當時人們的日常飲品。
到了唐宋時期,抹茶的製作和沖泡就已非常講究,揀茶後三洗,然後蒸青,火候控制很講究,生熟要得當。
宋人是這樣喝抹茶的:先將團茶擊碎碾末,然後取出兩錢用沸水沖泡,等到沖泡泛起泡沫時,才開始飲用。
宋代是抹茶最為興盛的時期,研磨過程最為講究,磨成粉後加水再磨,然後用模具造餅茶,最後烘焙儲存。
蘇東坡也是一位茶道高手,他在調製茶膏時,邊加水,邊擊拂,也就是拍打,用非常嫻熟的手法煮水烹茶。
到了明代,抹茶技藝開始衰落,不再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炒青製茶,也就是沖泡茶葉喝,喝完倒掉茶渣。
這也算是製茶工藝的前進吧,畢竟炒青要比蒸青更具香味,人們不用吃茶葉便能品嚐綠茶,抹茶就此隕落。
到了清代,抹茶就只能成為一種記憶了,很多的文人墨客,都是透過文獻記載來了解古人制作和沖泡抹茶。
儘管抹茶自明代開始衰落,但這種古老的製茶和品茶技藝不但未消失,反而在日本被髮揚光大,得到傳承。
唐代時,中原茶文化傳入日本,宋代時茶道開始在日本普及,宋人的點茶法得以在日本流行,就包括抹茶。
在點茶法的基礎上,日本的茶道逐漸形成。至此,抹茶在日本流行,日本人將其發揚光大,形成獨特文化。
如今,抹茶文化已經成為日本國粹,儘管日本後來發明的“煎茶道”也很流行,但是抹茶技藝並未因此衰落。
日本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抹茶綠,抹茶飲品充斥在日本的街頭巷尾,老字號抹茶鋪隨處可見,受遊人追捧。
在全球,抹茶味是僅次於香草味和巧克力味的第三大飲品味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抹茶的味道興趣不減。
中國也是抹茶消耗大國,不少跨國連鎖餐飲店都在主打抹茶品牌,就連日本的抹茶老字號也在中國有分店。
由此可見,抹茶不論是顏色還是味道,都已成為時下流行品。但需要注意,抹茶與綠茶粉有著本質的區別。
主要區別是對原料要求的不同,抹茶是以覆下茶為原料,也就是要遮光,要求的不同帶來的是茶品的不同。
-
9 # 天然力
抹茶是什麼東西,從認識到享用,讓那抹綠更具吸引力
那一抹綠是讓人心動的綠色,讓人怦然心動色彩,這就是抹茶的魅力之所在,或許你對抹茶還不是很瞭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抹茶的前世今生,如何識別抹茶的真假等等各方面關於抹茶的那些事,下面我們就從抹茶是什麼開始說起吧。
抹茶是什麼?抹茶最早起源於中國魏晉時期,那時古人把抹茶稱之為末茶,在古代,人們把在春天長出來的最嫩的茶葉採摘下來,然後經過殺青、成型、烘乾而製成的餅茶(茶塊)。要食用的時候取下一小塊再次烘焙乾燥,然後用石臼碾磨成很細的粉末,然後兌水來吃。用現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把茶葉磨成粉末沖水來喝,水和茶葉粉末全部吃掉。
抹茶是哪裡的?在中國古代喝的茶都是把茶葉磨碎了兌水喝,從魏晉時期就已經盛行這種吃法,到了宋朝時期由僧人帶到倭國(古代名今日本)。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大概到了明朝的時候,慢慢地就流行起直接用沸水泡茶取代,而不會磨成粉末兌水吃了,但是磨成粉末來喝的習慣在日本則一直被保留至今。
抹茶和茶葉的區別?抹茶和茶葉有什麼區別呢?從大體上來說就是一種東西,一種神奇的樹葉,從細節上來說還是有些區別,這個區別的距離就是茶葉進化的過程,比如在採摘方法,製作工藝,和食用方法上都會有細節上的區別。這也是一個從發現到成熟的一個過程。
嚴格來說,製作抹茶對茶葉的要求更高,工藝更復雜,產量小,成本極高,所以在古代能吃上抹茶的一般只有王公貴族吃得起,平頭百姓做夢都不敢想。
以前的抹茶和現在的抹茶的區別?現在的抹茶製作要比古代講究多了,首先以前都是手工製作,現在都是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生產,以前只是採摘嫩葉,現在是在採摘前一個月就會用黑網蓋上,不見Sunny,這樣處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現酸味和苦味。以前都手工磨粉,現在都是機器精細磨粉,而且磨出來的粉都是破壁的超細粉。
以前古人都是用抹茶作為茶葉泡水喝,現在人們基本是用抹茶來製作食物用,雖然都是吃,但從本質上已經改變了抹茶的用途別。
抹茶就是綠茶粉嗎?準確地來說抹茶不是綠茶粉,兩者的製作工藝可謂是天壤之別,抹茶的製作程式更為複雜,隨之成本就越高,而綠茶粉則是直接用綠磨成的粉再加各種新增劑而成的粉。兩者的價格也是相差很大的。抹茶和綠茶粉的售賣價格最少相差10倍以上。
如何識別真假抹茶?這樣說吧,天然的上好的正宗的抹茶就越翠綠,這是抹茶的製作工藝和抹茶中的葉綠素含量高的因素所決定的。因為抹茶和綠茶粉的差價巨大,所以有些不良商家就用綠茶粉加色素和其它新增劑來冒充抹茶。這種情況我們要如何識別真假抹茶呢?
1、抹茶的氣味
製作抹茶的茶葉有很嚴格的要求,根據其茶葉的生長週期,製作抹茶的茶葉富含更豐富的氨基酸,這種做出來的抹茶聞起來比較鮮,有股類似於海苔味的清香,而普通綠茶的氣味就只有茶葉的氣味。
2、抹茶的味覺
抹茶是可以用水衝著喝的,其喝起來的口感很鮮香,基本上感覺不到苦味,而綠茶粉沖水喝則能感覺到苦味,好像我們把茶葉放嘴巴里嚼的味道。
3、抹茶打泡
人們常用抹茶來打泡喝,因為抹茶非常細膩,打出來的泡是特別豐富,也非常鮮亮。而用綠茶粉的顆粒比抹茶粗很多,所以擦不出很多泡沫,顏色也沒抹茶的那麼鮮亮。
4、抹茶的顏色
如果把抹茶放在太陽下暴曬30分鐘左右的話,抹茶的顏色就會慢慢變成土灰。如果是添加了色素的綠茶粉在太陽底下怎麼曬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抹茶就一種吃法,那就是泡水喝,在現代社會,抹茶已經不僅僅泡茶,現在更多的是用於烘培上了。
抹茶的茶道文化(膚淺)1、先用開水把茶碗和茶筅一起燙洗一遍。
2、往茶碗中加入2克抹茶(2克為薄茶,4克為濃茶),然後加入60克80度左右的開水,加水的時候先加少量,讓抹茶先成糊狀,再倒入剩下的開水,這樣抹茶就不會成團。
3、接著就可以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攪拌,這樣很容易打出大量的泡沫,這樣即好看,也好吃。
結語:抹茶很怕光,也很敏感,所以我們在儲存抹茶的時候就要儘量做好避光的措施,
我很喜歡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詩:“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就是”。
-
10 # 龍布雨
我喝過一次抹茶。是在一家高檔的酒店裡。我參與陪客,喝的就是抹茶。那是我第一次喝抹茶,而且時間過去好多年啦,所以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只記得抹茶是用棉紙袋包好的,放在茶杯裡用開水浸泡,茶水清爽透亮,顯得很精緻。不像別的茶泡在杯子裡,滿杯都是茶葉,顯得很混亂。這是我的淺見,望切莫取笑!
-
11 # 御書樓茶葉
抹茶,日本抹茶源於中國唐代宋代的煎茶點茶發展而來,經過千年的發展從單一的泡茶發展到各種茶葉食品,如抹茶粉。
抹茶其實最早從中國學習的時候就是在茶葉使用過程中,將茶塊或者團茶烤熱以後再用碾子碾碎,再用細布篩子篩下來的粉末狀茶粉,現在日本對品質有要求了,茶園裡需要遮陰,殺青用蒸青,然後用高目篩選,這樣的抹茶品質較好。
今年的問茶之旅,恰好跑了兩個地方,又與抹茶有關,一個是徑山問茶,在徑山傳統的做法是早期的嫩茶芽茶做毛峰,徑山毛峰也是杭州的傳統名茶,後期的茶葉就批次的禪茶,徑山茶道和日本茶道的關係在我們訪談的影片解說過,或者說日本茶道就是當時的日本的僧侶在徑山寺修行的時候學習了禪宗茶道回去以後再改進光大的,所以徑山的禪茶也是出口日本的抹茶品種;另外一個是我們去龍游參加的茶文化節,企業的主要產品就是茶葉深加工,茶葉成分提取和抹茶加工工藝。
抹茶和茶末很相近,但是是等級要求完全不同的概念,茶末是茶葉加工的副產品,裡面有雜質老葉魚葉碎片茶毫等組成,而且分選時候的等級比較粗糙,大多數是人工篩除;抹茶是正規產品正規工藝,是選用合格原料的深加工產品。
-
12 # 老董哥的茶言茶事
提起抹茶,大機率很多人不曉得是什麼東西,尤其是中老年人更為如此;其實啊,這種茶在很早就有了,只不過是當時不叫“抹茶”,而叫“末茶”。
抹茶,最早起源於中國的隋朝,也有一種說法是起源於魏晉,距今約有18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有很多的文人墨客來以此做為佐證;比如。唐代詩人盧仝就對當時的抹茶。用詩詞表達了讚美之詞:“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抹茶的製作工藝是這樣的,就是在春天裡將之採摘的鮮嫩的茶葉茶芽,用熱蒸蒸汽將茶葉殺青製成茶餅儲存起來,在使用時先用中火將之烘焙,然後再將它研磨成粉進行沖泡。
這裡需強調一下,第一茶葉殺青時必須用蒸汽,第二這裡的研磨是自然的石磨研磨,第三必須用開水沖泡才能飲用。
到了唐宋時期,抹茶的製作就更加講究了,必須檢查後“三洗”,然後再去蒸青,而且火功、溫度控制得相當嚴格才行。
宋人是這樣喝抹茶的:先將團茶(抹茶)擊碎碾末,然後取出兩錢用沸水沖泡,等到沖泡起沫時,即刻可是飲用。
宋代是中國抹茶最為興盛的時期,到了明代隨著炒青製茶的開始,抹茶已是日漸地走向衰弱,這也算作是製茶工藝的前進吧,畢竟炒青要比蒸青更有香味,人們不再為吃茶葉而品嚐到茶葉的本味了。
到了清代,抹茶已基本絕跡,很多人也只能是透過文獻記載來了解古人制作和沖泡抹茶了。
抹茶在公元九世紀末隨遣唐時進入日本,迅速在日本傳開,後發揚光大,大肆流行,如今抹茶已成為日本國粹並引以為國賓之禮。
本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攜抹茶迴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上海宇冶抹茶有限公司,研製發明了抹茶裝置並擁有多項技術專利,開啟了中國抹茶的第二春。
近年來隨著飲料飲食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的茶文化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與發展,抹茶已應用到多個部門和行業,成為了許多年輕人和網路紅人所追捧的物件。
-
13 # 中醫科院藥學博士
說起來,抹茶最早起源於中國隋朝,到了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宋朝就有了完整的抹茶茶藝(當時叫做點茶)。
據文獻記載,公元1191年,日本高僧榮西禪師將蒸青抹茶的製作工藝帶到日本,在後經過日本人的改良和創新,形成了日本獨有的“抹茶道”,並讓抹茶在日本從此發揚光大。
抹茶,在古代都是怎麼製作的?文獻記載,古代的人們在製作抹茶的時候,都是用的春季採摘的優質的鮮茶葉為原料,透過蒸汽殺青後,做成茶團餅後乾燥。
喝茶湯時,再將團茶餅掰或敲碎成小小的一塊兒,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這就是“末茶”。
將末茶倒到燙好的茶器中,加入沸水,再用茶筅(xian)貼著碗底前後刷和攪拌,等茶湯表面形成濃厚的白色茶湯花後,就可以喝茶了。
抹茶在中國的歷史和發展從隋唐算起,抹茶在中國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
從明代開始,中國的茶葉品種豐富,喝茶的方式就改為丟掉茶渣的沖泡茶喝法,抹茶的喝法就逐漸被淘汰了。
但因為日本的茶品種和產量都少,所以延續和發展了傳過去的抹茶的用法。
時間進入了新世紀,抹茶才又經日本帶回國內重又興起。
到了2005年前後,像紹興御茶村等公司引進了日本的抹茶生產線,轉型生產日本抹茶。
再後來,江蘇鑫品茶葉還開始聘請日本茶藝師/抹茶專家,開始開發適合適合華人口味的抹茶。
再後來,於治抹茶(上海)公司開始研製中國的抹茶生產線,開啟了抹茶在中國的高速發展。
在知乎,2018年5月1日,中國的抹茶國家標準釋出,規範了抹茶市場,如今,中國的抹茶粉(含綠茶粉)產能僅僅10000噸。
從抹茶文化,看中日抹茶發展儘管抹茶源於中國,發展與日本,如今中醫具有抹茶業。
但抹茶文化因中日文化的差異而不同。
從文化的發展來講,中國的茶從藥用逐漸進展為飲品,從而沖泡方式,就形成一個簡約深刻的體系。
而日本茶道從中國帶回後,受到貴族的推崇,如今深刻到日本人生活方式。
迴歸中國後,抹茶主要為食品工業這個小領域服務,像西式點心、冰激凌、奶茶等行業,離茶這個業態遠了。
現在抹茶才回歸中國十幾年,整體還處在市場發展初期,這幾年隨著良好的消費業態,抹茶也迎來了新的世紀發展和挑戰。
讓迴歸的抹茶文化,作為中國茶文化的分支,讓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與傳統抹茶工藝、宋代的點茶藝術和現代的生活美學結合在一起,以抹茶的誘人的翠綠,透過新消費場景化體驗和展示,回國抹茶的風尚,實現抹茶經濟和文化的雙路徑發展。
-
14 # 樂天派Ranger
抹茶產生於中國,興於日本
抹茶是一種沒有揉捻過的小茶片,採摘下來的新鮮茶葉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
抹茶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日本人很愛吃抹茶,其實都是和中國學的。
抹茶也叫末茶,是研磨成微粉狀的綠茶,就是茶葉的粉末,所以它的做法就是把新鮮的茶葉蒸熟殺青後,做成圓形的茶餅儲存。食用時,用火把茶餅烤乾,再用石磨磨成粉末,就是抹茶了,抹茶不同於一般的綠茶粉,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葉粉碎物。
-
15 # 九郡貢普洱茶
中國唐朝傳到日本的的飲茶習慣。那時候茶珍貴,捨不得浪費,所以研成細末,拌入食品中製作茶點等。不過有個好處,就是不浪費,更入味。說白了就是華人早早的不玩的東西,日本撿了起來玩成產業,而且發揚光大了!
-
16 # 拉麵那些事兒
個人主頁有一系列蘭州拉麵製作影片教程和拉麵各種配方的分享,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下
抹茶說白了就是茶葉粉,一段話講清來龍去脈抹茶其實就是茶葉,只不過是被研磨成粉末狀的茶葉,其做法是採集春天裡的嫩茶葉,用蒸汽殺青後,做成茶餅儲存,等到食用時將茶餅放在火上烘焙乾燥,然後再用天然石磨碾研磨成粉末,食用時只需要取適量抹茶,然後用沸水衝入,然後充分攪動碗中茶水,待茶水產生沫浡即可飲用。
問題一:抹茶為啥非要用春季的嫩茶葉?
原因就是:春茶的品質較高,因為茶樹經過冬季3-4個月左右的修養,深埋土裡的根鬚會吸收到豐富的礦物質,使得春季萌發的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香氣也十分強烈,滋味也更加的鮮爽,另外春季茶樹一般無病蟲危害,沒有太多汙染,所以春季的茶一般是一年品質中最高的。而像是抹茶這樣比較高階的東西,當然是選擇最好的茶葉來製作了。
個人主頁有各種滷菜做法的講解和滷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定時解答滷菜製作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抹茶不等於綠茶粉,不要混淆了抹茶雖然在顏色上和綠茶粉很像,但實際上兩者有很大的區別,普通的綠茶研磨成的粉,只能說是綠茶粉,並不是抹茶粉,很多人將兩者混淆了,那麼兩者的區別有多大呢?看下面的對比你就明白了。
第一點:茶樹種類不同
生產抹茶的樹種一般為三個,分別是:菽北,朝日,朝露這三種茶樹,這三種茶樹的特點是長出的葉子更加鮮嫩,做出的抹茶口感更好。
第二點:工藝不同
抹茶的製作需要10幾道工序,包括攪碎,蒸汽殺青,冷卻,烘乾,梗葉分離,去除砂石,殺菌,快速乾燥,研磨,而經過這一系列的工藝後,茶葉會呈現出2500目以上的微粉狀,而普通的綠茶粉是沒有這麼細膩的。
第三點:採摘時間不同
一般普通的綠茶大概在清明節前採摘的品質最佳,而抹茶採摘則是要在五月份,這主要是為了延長茶葉的生長期,從而減少茶葉中苦澀的茶多酚,所以成品抹茶基本沒有苦味,而綠茶則有苦味。正是因為抹茶茶葉的生長期更長,所以正宗的抹茶含有更多的氨基酸,而這就會讓其聞起來有類似海苔的清香味,而綠茶則沒有此味道。
基於以上的區別,抹茶在價格上要遠遠高於普通的綠茶粉的價格。
個人主頁有牛羊肉湯各種做法的講解和高湯製作經驗分享,定時解答調湯製作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抹茶可以作為食材應用於很多美食的製作抹茶無論是從顏色還是香味以及味道上來講,都是餐飲美食製作中不可多得的一種輔料,其用途很廣泛,可以製作各種風味的飲品,像是各種抹茶味的奶茶等,還可以製作各種抹茶口味的甜點,像是各種蛋糕等等,還可以做成冰激凌等美食。
抹茶蛋糕的做法配方
抹茶粉10克,熱水80克,雞蛋4個,低筋麵粉60克,細砂糖55克,玉米油45克,檸檬汁4滴
個人主頁有一系列蘭州拉麵製作影片教程和拉麵各種配方的分享,本人定時分享:
各種麵食做法的講解,各種滷菜製作的講解,各種湯類製作的講解
回覆列表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樣又好吃又美麗的水果——香蕉!
它的外形彎彎的像空中的月亮一樣,每天都披著一件時尚的黃色“外套”,它還有一隻像兔子尾巴一樣的“小頭”.
正因為這麼美麗,所以才被封為水果王國的王后,本來它的身子是直的,但每次見到水果國王,它就彎腰行禮,天長日久,腰就直不起來了,變成了彎的,但也由此造就了它與眾不同的外形.
香蕉不僅長得美,而且營養非常豐富,每百克果肉中含蛋白質1.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9.5克,粗纖維0.9克,鈣9毫克,磷31毫克,鐵0.6毫克,還含有胡蘿蔔素、硫胺素、煙酸、維生素C、維生素E及豐富的微量元素鉀等.
這就是香蕉,聽了我的介紹,你明白香蕉的好處了嗎?你喜歡香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