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筱談天下

    為什麼總有人把功過放在一起論?

    功是功,過是過

    始皇帝掃六國,統一天下,北御胡人,南伐百越,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是很厲害,然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最早出自禮紀,始皇帝雖然算是真正執行者,然而並不是提出者,只是中途執行者,最終執行者則是在漢朝

    然而觀看過始皇帝時期的工程量就會驚歎

    長城,秦直道,建驪山始皇陵,鄭國渠,靈渠,兵馬俑

    如此浩蕩的工程,始皇帝在有生之年都在修築,這輕描淡寫稱呼,背後則是數以十萬的生命

    可以說這是秦始皇的豐功偉業,然而背後則是累累白骨,兵馬俑被譽為世家第八大奇蹟,是不是感覺很厲害?很自豪?有沒有想過背後的艱辛

    驪山始皇陵是不是感覺無與倫比,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李白就曾經為此做過詩句,從秦始皇十三歲開始修築,到始皇帝駕崩後一年才真正完工,背後的血淚史何人知?

    靈渠是在始皇帝徵百越,為了運輸糧草修建,被譽為中國最早的運河之一

    天下剛安定,秦始皇依然在到處大興土木

    修築長城,運河,可以說秦始皇高瞻遠矚,則也可以說秦始皇的獨裁,毫無疑問秦始皇是在栽樹,後人好乘涼

    然而在當時的百姓眼裡,是如何?考慮過麼?不可承其重!

    或許在後人眼裡,秦始皇的豐功偉業如何輝煌,然而在百姓眼裡只想安生,這本就是兩種對立的觀念,秦始皇要的則是豐功偉業,百姓要的是安生

    畢竟如果真要說,言及秦皇漢武如何,然而班固則就說過,在這豐功偉業的背後,百姓是如何,承孝武奢侈餘弊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秦皇帝也一樣,在後世秦始皇如何,在當時百姓眼裡如何

    如果站在當代百姓眼裡,始皇帝是暴君,毫無疑問

    短短時候修築靈渠,長城,鄭國渠,都江堰等大工程

    然而就是這幾項功程,則讓後世享受其利

    站在後世眼裡,始皇帝就是千古一帝

    李贄就說過,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然而功是功,過是過,始皇帝在驅動時代的齒輪,同時也讓當代的百姓的生命,成為驅動時代戰車的動力

    統一天下,北御胡人,南征百越,修築利於後世的工程,是為大功

    為一己私慾修築驪山始皇陵,兵馬俑

    所以無論是讚揚還是辱罵,秦始皇都可以擁有!

  • 2 # 蓓蓓得小屋

    一是百姓,秦始皇施行的苛政嚴法太多,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沒活路了,否則秦朝也不至於二世而亡。

    秦朝信奉法家,大秦律繼承了商鞅的法家思想,依法治國。商鞅的核心思想是國強民弱,通俗講就是隻有讓老百姓窮下去,國家才能一直昌盛,可想而知秦朝的百姓得窮成啥樣。

    再說秦朝的律法,假如你生在秦朝:

    夜晚留宿陌生人,殺,商鞅跑路失敗的罪魁禍首。

    修路沒按時完成,不論原因,殺,陳勝吳廣造反的起因。

    鄰居犯罪你發現了沒及時報告,殺,重者連坐。

    你家三畝地,官方記載的是五畝,對不起,按五畝收租,少一點也不行。

    總之,秦律中的肉刑太多,小罪大懲,大罪嚴懲,暴斂橫徵,這是基本方針。

    擱現在的碰瓷、詐騙行為放秦朝,缺胳膊斷腿那是免不了了,連坐也有可能哦。

    秦始皇還要求17到60歲都得服2年兵役,徵70萬民夫修阿房宮,30萬修運河,50萬兵去打匈奴,這還不算修長城,秦皇陵,總之徭役太重,苦不堪言!

    二是知識分子,焚書坑儒,這事最大的影響就是很多古書因此失傳,據說道德經的原版就在秦皇陵裡。再想想史書是什麼人寫的,哈哈!

    三是工匠,秦始皇陵動用了70萬工匠修建,修完後都是隨葬人員。多少精湛技藝因此失傳。

    四是商人,商的典範就是呂不韋,從政之後被秦始皇毒死。呂不韋之死可以說是堵死了後來的富賈棄商從政這條路。

    士農工商,都被秦始皇害慘了,被罵殘暴一點也不委屈。

  • 3 # 白衣少年狂

    我認為秦始皇被人爭議指責最多的是焚書坑儒,嚴刑苛法。我們都知道在秦朝之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文化高度活躍,儒生辯者隨處可見,甚至和諧美好的大同社會的構想也漸漸孕育出來。

    而這一切的終結就是秦帝國的建立,秦始皇稱帝后,嚴厲控制人的思想,不許談及關於帝王本人及朝廷政策的負面言論,反對儒士傳播和諧大同的人文思想。採用法家思想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樹立帝王個人的絕對政治權威。

    這就使得百姓和有識之士敢怒不敢言,也為秦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尤其是大規模工程的修建,如長城、皇陵、阿房宮。調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苛捐雜稅也隨之而來。在那個生產力不發達的社會,而且人口較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饑民餓殍遍野,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激化。

    在秦朝覆滅之後,秦王朝和始皇帝作為各個王朝及帝王的經驗教訓被載入史冊,尤其在很多的史書中會發現暴秦暴君的字眼,不僅是作者含有的個人主觀色彩也是後世社會上的普遍看法。

    秦始皇作為傑出的一代帝王,後世應當客觀評價,樹立正確的社會歷史觀。秦皇的有些歷史貢獻直到當代仍有很大的借鑑作用影響深遠,應當理性看待。

  • 4 # 真逍遙山人

    很簡單,不管你做啥事後面都有人罵你。你乾的好乾的壞,都少不了別人罵你。秦始皇統一六國,威加海內。但是秦朝到底是法家的治國。歷史是誰寫的?寫歷史的人是那家的人?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歷史不是哪一家之言,但寫歷史的人有。

  • 5 # 一個人的歷史

    功過相生,角度不同

    有人罵秦始皇這很正常,在我看來功過相輔相生,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所謂功過主要看誰看,是從什麼角度來看。

    主觀者易,客觀者難

    從秦始皇自身來看,如果沒有人罵他,只能說明他沒有作為,但凡歷史上的人物,均譭譽參半難得全功。其從同時代的人來看,獲益者自然稱其為功,並歌功頌德,受損者自然稱其為過,並口誅筆伐,真正能做到客觀的人並不多。

    客觀的角度,主觀的判斷

    其實做為後人我們,具備客觀看待的條件,因為我們不是身處其中,而是置身事外,因此我們就具備了客觀的角度,但是評價是否客觀就不好說了,這個和具體的人有關。

    讀史的意義,更好的自己

    在我看來,對待歷史人物和事件,不在於你去對他發表什麼評價,而在於你持有什麼觀點,古人說有資於治道的意思在我看來,就是有益於自己為人處事。

    如果能理解這一層的道理的話,我們就不會把精力集中在讚美和謾罵上,而會聚焦到對自己成長的啟示上來,進而明白讀史的真正意義。

  • 6 # 新文化街男孩

    秦始皇做了天下所有男人想做而不能做、想幹而不能幹的事。

    但唯一一件事未做,就是太監。所以天下所有的太監都很他,罵他,從司馬遷開始,一直到現在。

  • 7 # 小魚看點

    “硬幣總有正反兩面”,歷史上的秦始皇統一中國,稱始皇帝、自稱朕、設郡縣制、三公九卿制、“書同文,車同軌”,屢創歷史之先河,他在歷史上的貢獻是難以磨滅的,不會因為別人的詆譭而被抹去。

    秦始皇滅六國,自然會招致被滅國的六國權貴的仇恨,為自己招來罵名。秦始皇表示,這個鍋我不背。他統一中國客觀上促成了歷史上中國各民族的融合,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諸侯之間的相互討伐,使百姓免遭戰亂之苦。這是其一。

    然後是秦始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消除戰亂隱患,拆除舊諸侯城郭,收繳天下鐵器,鑄十二金人,焚書坑儒,採取愚民政策,在當時飽經戰亂的歷史環境下,也有其自身的內在原因。為保證國內的安穩局面,秦始皇頒佈極為嚴苛的法律,使當時百姓無所適從,稍不注意便觸犯法律,受到嚴厲懲罰。這導致了當時百姓對他心懷怨恨,怨聲載道,罵他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

    最後,到秦二世時,百姓終於忍受不了秦的暴政,紛紛揭竿而起開始造反,為了順應民意,順勢列舉秦始皇的種種殘暴之處罵上兩句也很正常。到最後秦朝滅亡,取而代之的歷史勝利者掌握話語權,自然會對其過失的一面大加批判。這也是導致秦始皇揹負罵名的一方面原因。

  • 8 # 流氓0823

    歷史上對始皇帝的評價褒貶不一,站在不同的角度當然看到的也是不一樣的始皇帝,從政績來說始皇帝無疑是偉大的,但是他也窮兵黷武,為統六國,四處征戰,勞民傷財不惜修築長城,這都給當時的勞苦大眾帶去了及其沉重的負擔,多少家庭因此而變得流離失所,妻離子散,這也造成後事後世子孫謾罵他的主要原因,但客觀的來說,即便到了今天誰又能否認始皇帝對文字的統一,長城的修築的偉大。

  • 9 # 寧靜3660599016

    一間大棚,兵馬俑陳列,無言。正如他們披著土色,蒼勁而凝重。彩色消褪去,竟還有這般氣勢:空氣凍結,四周喊殺聲狂浪奔來,金屬擊撞,馬蹄如瘋雨。時空收縮,這間方中,列陣嚴嚴,步伐鏜鞳。時間之牆轟然倒下,你在我面前赤裸揚眉,我滿臉錯愕。播種很容易,生長是全新,而嫁接呢?斬斷縫合,流過血,生與死對話,有哀求,妥協,悲壯。又,一柄劍橫在眼前,就在電光火石間,就在電光火石間要抉擇,黑白,天地,情與仇,是生?想死?怎能說盡。一聲:斬。刀劍犁平了距離。更多是生生,血淋淋割下、拿棍棒捅塞,此時生命,不提,難提,又怎提?哈哈,哈哈哈……一個人敞懷,所有不同種彩蝴蝶飛走了,器皿成無數碎片濺射四空,誰會去撿拾?誰再能組合到原樣?我試圖在不同個“馬”字裡尋出不同種奔騰魅力,在長短尺寸中那個才度量近人心?似乎所有都逐漸啞巴。文明,經過屠戮,剩下單一。有一種什麼能去擁抱不同文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宋第4代皇帝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