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幹同枝葉,凌凌可耐冬。 聲疑喧虎豹,形欲化虯龍。 曲徑陰遮暑,高槐翠減濃。 天然君子質,合傲岱巖松。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古柏參天,有的擎天捧日,有的龍幹虯枝,而在孔府後花園就有一株“五柏抱槐”,說是五柏,實則一鬆,由於年代久遠,或雷霹或電打,一鬆分成五瓣。這還不算奇,奇的是在五瓣之中又長出一槐,槐與松同根,五松抱槐不分彼此,但松槐秉性不移,長生的長生,落葉的落葉,互不滋擾……這首詩就是孔慶鎔對其的讚頌。這首詩我也沒有找到確切的題目。此詩屬於應景詩,是作者有感而發,當場寫作的,未必就有正式的題目。如果你一定要一個確切的、官方承認的詩名,只能直接去詩集裡找,估計也是《贊五柏抱槐》,或《五柏抱槐》一類的名字。其實就是很多名詩,名字也有好幾個版本的。參考資料:
http://suilz1965.blog.163.com/blog/static/11643070200712610554131/
五幹同枝葉,凌凌可耐冬。 聲疑喧虎豹,形欲化虯龍。 曲徑陰遮暑,高槐翠減濃。 天然君子質,合傲岱巖松。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古柏參天,有的擎天捧日,有的龍幹虯枝,而在孔府後花園就有一株“五柏抱槐”,說是五柏,實則一鬆,由於年代久遠,或雷霹或電打,一鬆分成五瓣。這還不算奇,奇的是在五瓣之中又長出一槐,槐與松同根,五松抱槐不分彼此,但松槐秉性不移,長生的長生,落葉的落葉,互不滋擾……這首詩就是孔慶鎔對其的讚頌。這首詩我也沒有找到確切的題目。此詩屬於應景詩,是作者有感而發,當場寫作的,未必就有正式的題目。如果你一定要一個確切的、官方承認的詩名,只能直接去詩集裡找,估計也是《贊五柏抱槐》,或《五柏抱槐》一類的名字。其實就是很多名詩,名字也有好幾個版本的。參考資料:
http://suilz1965.blog.163.com/blog/static/1164307020071261055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