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0828098489

    原文如下: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

    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

    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斷崖,江河流於其間,迴環曲折,極其險峻。

    民族生命的程序,其經歷亦復如是。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

    旅途上的徵人所經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險路。

    志於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因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在這一段道路上,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緻,使我們經過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種壯美的趣味。但這種壯美的趣味,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夠感覺到的。

    我們的揚子江、黃河,可以代表我們的民族的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

    目前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的曲調,在這悲壯歌聲中,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

    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作品簡介: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又名《李大釗選集》,是2008年12月龍門書局出版的圖書,製作是李大釗。在書中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程序,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訴我們應該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放棄,對革命保持必勝的信念,要擁有豪壯雄健的氣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樂觀主義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作者簡介: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和早期領導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專門學校學習,1913年赴日本,1916年回國,任北京《晨報》主編。1918年與陳獨秀創辦《每週評論》,並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宣傳反帝愛國思想,成為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嗣後,對黨的建設,工人、學生運動,統一戰線,均有重大貢獻。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於北平(現北京)。

    李大釗不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一位學者和詩人。他的詩文被魯迅譽為“革命史上的豐碑”。 作品賞析: 本文選自《李大釗選集》原載於1923年12月20日《新民國》第一卷第二號。當時,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又陷於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正當五四運動高潮過後,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加緊了對華人民的壓迫,加緊了對新文化的破壞。

    封建復古勢力從一蹶不振中昂起頭來,對新文化運動發動猖狂的反撲。

    社會黑暗到了極點。

    中華民族正如“大病初癒的病人”,千瘡百孔,步履維艱。

    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弱的人,脆弱的人和奴顏婢膝的人,有的離開,有的退隱,或化敵為友,為虎作倀,或畏懼鬥爭,循跡而去。

    大多數正直的有愛國心的人們,則在黑暗中徘徊,苦於看不到光明,精神不振。

    在這種“艱難的國運”面前,是臨陣脫逃,垂頭喪氣,悲觀失望,彷徨苦悶,還是正視現實,挺起胸膛,振奮民族精神?他們有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告訴人們,不要為面前的困難嚇倒,有困難,但更有希望;與困難作鬥爭,趣味無窮。振奮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嚴重的歷史關頭,在艱難曲折的道路上,樹立起衝破險阻的必勝信心,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於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使救國的事業變成全民的事業。希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於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使救國的事業變成全民的事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出生的孔雀魚崽不吃東西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