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587920511843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賞析: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雲:“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強,永遠不放棄心中的理想 ;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是一種精神;“志者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也是一種精神。

  • 2 # 元艮閣主

    目前可查的資料來看,《滕王閣序》中“老當益壯✘✘白首之心”有兩個版本,僅一字之差。

    第一個版本是“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意思是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境遇雖然困苦,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雲壯志。

    第二個版本“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意思是越是年紀老的時候, 越要振作精神, 怎麼可以預先知道白髮人的心思; 越是困苦的時候, 越要堅定志氣, 不可改變自己青雲般的遠大志向。

    雖然僅一字之差,但意思意境完全不一樣了。“寧移”是指怎麼可能改變,是指信心堅定。而“寧知”卻是怎麼可能知道的意思,前者是站在老年人的位置上表決心的,感覺上充滿了決絕;後者是站在年青人的角度展望的,感覺上充滿了希寄!

    為了更好地體會王勃當時的心境,我們不妨先考查一下他當時創作《滕王閣序》時的背景:初唐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由此可見,王勃當時雖有才名,但並不被別人看好,尤其還是剛剛被中央政府貶了的,憋了一肚子怨氣,透過《滕王閣序》確實一鳴驚人!那年他僅僅25歲。所以我認為他應該是站在年青人的角度,展望未來,抒發對懷才不遇的憤懣。當然如果僅從對仗工整的角度講,也許用“移”字更恰當些,但是從意境深遠反覆的角度看,用“知”字更有韻味!

    由是觀之,我個人認為原文中“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更合適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築施工鋼筋的綁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