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級評論家

    整個社會為什麼戾氣這麼重?就是這些捕風捉影的媒體,為了流量為讀者帶來了負能量的輿論導向,導致整個社會憎恨老人,這樣並不是一個媒體應該有的能量走向。

    我真的希望我們不要對某一個群體或者地域戴有色眼鏡,不要地域黑,戾氣太重不是什麼好事!!!

  • 2 # 張其東

    我是紅塵一過客,有話想要對你說

    首先覺得這些老年人,真的有前衛思想意識,抱團取暖過晚年。這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人到老年,誰不想安度餘生呢?經過了世間的大事小情,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親情愛意越來越淡,不得已自顧自個,且行且惜。

    另一方面也可說社會已進入老年人社會。人們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還是不夠重視。老人也是為國家作過貢獻的,應當予以照顧。但是這些人太多,家庭養老在當前還是為主要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居。不管怎樣,老年人也想一起過快樂幸福生活。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人類文明追求千萬年的美好境界。

    願老人不再孤單,願老人頤養天年。人人都會老,老人處處有。子女盡孝,社會盡心,讓老人的老年生活過得,幸福美好,是每個人的義務,也是全社會的責任。

  • 3 # 七色花666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選自孔子《禮記,禮運篇》。

    禮會逐漸步入老齡化,迫切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耄耋之年如何養老?

    我沒有看到題主寫的,中國青年報中刊登的文章《抱團取暖的老人》。但是題目的關鍵詞,"抱團取溫","老人",這兩個詞就已讓觀者心生苦澀。

    "人生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當人的生命從冉冉初升的太陽,到午上三竿的如日當頭,再到慢慢西墜,步入黃昏。又該怎樣渡過人生夕陽呢?

    一,城市的退休後,或返聘或賦閒在家。

    賦閒在家的,或者養養花鳥魚蟲,或者含飴弄孫,發揮餘熱,照看第三代。再或者,旅遊,報個老年大學,學個書法,畫畫,插花等等,林林總總。

    一句話,老有所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二,農村的老人們,大都是家庭式養老。傳統中就有"養兒防備老"一說。

    而有一些家中無兒者,他們不願住養老院,又害怕孤獨,於是就出現了新聞中,74歲的重慶老人王甘德,將一套39.5平方米公房,改成"宿舍"容留一群無依無靠的老人的故事。

    "關愛老人",其實就是關愛明天的我們自己。如果允許,請伸出您熱情的雙手,幫助身邊白髮蒼蒼的老人,慰藉他們孤獨的世界。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孔子一生追求的志向。

    "讓世界充滿愛",請將愛的火炬傳下去,世界溫暖了,老人才會微笑。

  • 4 # 99隨便

    地點:重慶

    事件:六位年齡總和400歲的老人,群居在一間不到15平米的房間

    【看哭了。《抱團取暖》講述了特別真實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或許可以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城市中有林立的高樓大廈,但也有這些遊走在生死邊緣的孤老頭們,他們的生命是那樣微不足道。】

    主角一:房東王甘德74歲

    王甘德是個好人,好人有好報。

    他是在街道上垃圾機車的,老伴也在外面接一些零活。20多年前,老伴因為當護工,照顧一名風燭殘年的孤寡老人,在老人去世後,居委會出面,將那位老人的房子,“給”了王甘德夫妻倆。

    那是一間僅有14平米的老房子,王甘德將它改造成了“集體宿舍”,容留和他一樣的老人。

    數年前,老房子拆遷,王甘德又用補償款,買下一套39.5平米公房的使用權。

    這就是《抱團取暖》故事的由來。

    至今,王甘德老人的老伴早已去世,這套公房內,住著王甘德老人和他殘疾的兒子,還有六位最大81歲,最小61歲的老人。

    其中有兩個“糖葫蘆”,兩個“棒棒兒”,兩個“荒兒”。

    主角二:住客孔老頭81歲

    孔老頭是宿舍裡唯一有兒女的人,據說他的兒子在首都北京,有一套足足100平米的“豪宅”,房價200多萬,一張沙發能睡四個人。

    孔老頭曾坐“打飛機”去北京,在兒子家裡住了一年多。

    但他在那裡不習慣,進小區要密碼,進樓又要密碼,孔老頭總是記不住密碼,在風裡一站就是半個多小時。

    孔老頭嫌北京的物價太貴,他不想給兒子添負擔,於是一個人悄悄坐火車回到重慶,別人卻說他離開兒子家的真正原因,是他和兒媳婦“合不來”。

    孔老頭是個賣糖葫蘆的,已經在重慶解放碑一帶賣了21年糖葫蘆。

    他扛著糖葫蘆棒子走路,由於衰老,背拱得像龜殼,移動速度也堪比龜速。他和其他競爭者相比,有很大優勢——從沒城管忍心找這個可憐的老頭的麻煩。

    主角三:住客“瞎子”

    他是個“棒棒兒”,左眼失明,身高不足一米五,常年穿著一件黑西服,搭在了膝蓋上,讓他看起來像個滑稽的“小矮人”。

    “瞎子”的主要工作,是幫人運貨,他的要價低,這讓找到了固定的活計,一個賣雞蛋的老闆看上他,讓他專門幫自己挑雞蛋。

    當滿滿的雞蛋壓在“瞎子”的肩上,他就像一艘滿載貨物的船,身子猛地塌陷下去。

    按“瞎子”自己的話說:“雞蛋每天追著他拼命往前跑,也追著他的命。”

    由於工錢低,老闆經常打電話讓他加班。有時候,早晨剛剛搬了40幾件雞蛋,晚上11點又要去搬。

    哪怕春節時,“瞎子”也不能閒,他回了躺老家,初五就回來了,因為“雞蛋不等人”,一方面老闆不願意換人,另一方面“瞎子”也不敢推辭,害怕丟了這份生意。

    “瞎子”是宿舍裡的有錢人,一天能掙七八十元。

    主角四:廖神頭61歲

    廖神頭是宿舍裡最年輕的一個,才剛剛61歲,是個大塊頭男人。

    很久前,他去重慶一家老牌百貨商場應聘,當棒棒,一口氣將一百四五十斤的貨物,從一樓扛上四樓,大氣也不喘,於是他成功地成為商場的搬運工。

    然而在幹了17年後,商場倒閉了,廖神頭髮覺自己除了能扛東西,已經沒有其他競爭力,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一屁股跌到最底層。

    由於年紀大了,廖神頭也沒了年輕時的力氣,他扛著幾個鋪蓋卷,住進了王甘德的“宿舍”。

    廖神頭現在也是“糖葫蘆”,他拜孔老頭為師,是孔老頭的徒弟。

    但與師傅相比,廖神頭的生意很難做,由於他僅有61歲,年紀不夠大,只能和城管打游擊戰,每天輾轉,最慘的一天,賣出去5根糖葫蘆,吃飯加坐車倒貼了20元。

    為了生存,廖神頭有時候會違反和師傅孔老頭的約定。

    他會趁著晚上溜回解放碑,躲在燈光暗淡的地方,悄悄賣,而且他“半點骨氣都沒有”,孔老頭賣5元一根的糖葫蘆,只要有人買,廖神頭願意只賣3元,甚至2元。

    一群微不足道的孤老頭們。

    74歲老人王甘德的這些房客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他們相同的特點就是很老,他們湊在一起群居,用幾塊木板拼成一張床,所有的鋪蓋和衣服,就堆在床頭。

    床與床之間,僅有一條狹窄的通道。

    在窗外就是林立的高樓大廈,重慶的地標建築解放碑,在一公里之外,這處宿舍就是重慶的鬧市區內,但又與窗外的一切,格格不入。

    這群孤老頭聚在一起,他們也聊天,也相互吵架,喜歡看講家庭瑣事的電視節目。

    誰又知道這群無依無靠的孤老頭們,他們最終的歸宿是什麼呢?

    第一,與故事裡群居鬧市中的孤老頭相比,我們太幸福了。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經常為生活不滿。

    但最起碼我們有家庭,有親人,而重慶的那間15平米房間裡的老人們,他們幾乎什麼也沒有,他們只有曾經坎坷的一生,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

    那群孤老頭,他們每天做著賣糖葫蘆,搬運貨物,收廢品的事情,換來一點微薄的收入,以此滿足自己活下去的需要。

    他們是這個社會,真正的最底層,他們活的那樣卑微。

    與他們相比,我們真的很幸福了。

    第二,一個太真實的故事。

    中國青年報的這篇文章,講述的非常真實,就連老頭們之間有矛盾,偶爾有相互爭鬥,也沒有迴避,那就是一群最普通的人。

    他們有缺點,有狹隘或者落後,或者自私等等缺點。

    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是那樣真實,與我們幾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老了,沒有了更好的求生手段,只能落在社會的最底層。

    當我們老了,失去賺錢的能力,我們也必須和那群孤老頭一樣,抱團取暖嗎?

    重慶有74歲熱心老人王甘德,其他地方有嗎?

    第三,當我們老了,我們會不會成為那群孤老頭中間的一個?

    故事中,這群老人的來歷五花八門。

    有的是年輕時曾經“瀟灑快活”過,比如廖神頭,但由於沒有技術,當年老體衰的時候,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還有並非真正的孤老頭的,比如孔老頭,他有自己的兒子,但由於各種原因,兩代人之間有了隔閡,讓孔老頭不願留在兒子的“豪宅”,寧願跑來和一群孤老頭擠在一起,自己依靠賣糖葫蘆為生。

    所以,不要以為,群居孤老頭們的生活,距離我們很遠!

    也許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劫難,等年紀大了,我們就會像重慶的那群孤老頭一般,需要找個地方,抱團取暖,讓自己有活下去的機會。

    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現實!

  • 5 # 俊俊隨風vlog

    老人老了,需要的是家,需要的是家人在一起,幸福快樂,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也許他們對於現實生活,物質生活,高科技不瞭解,也不習慣那種所束縛的生活,真的需要有一個真正屬於那個年代的生活方式,孤老人的生活他們需要的不多,有自己的事情做,子女陪著,所以過不習慣大城市的生活,他們漸漸選擇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

    政府針對孤老人,也有了每年補貼,生活費補貼,雖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是對於安置問題還需要加大力度,真正做到適合他們掙錢的門路,能夠自食其力,活在他們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當中。

  • 6 # 暨陽君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時侯,我的思緒己被這群孤老頭子為生存而抱團取噯的頑強精神而感動,也為他們悽慘的生存環境而悲哀。這群老頭曾經同我們一樣,也有過不同於他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作者稱之為⺀瀟灑快活″時期,年輕時也不乏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然而,殘酷的現實逼迫他們放棄了那些不切實際,甚至對他們而言是奢侈的期許,曾經的希望破滅了,剩下們只有⺀活下去″這一可憐的要求。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活的是那麼似卑微,那麼的屈辱,那麼的被人們不屑一顧,而他們在我們這個社會確確實實地存在著,儘管常被我們忽略和不顧。他們的存在,與我們這個社會的發展形成巨大的反差,關注他們,幫助他們,考量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有人不禁會問,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多了去了,管的過來嗎?而我要說,我們在全面邁向小康社會的道路上,要捎帶他們上車,決不拋棄,決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作為你,我,他的每一個人難道不應當搭把手,拉他們一把嗎?!

  • 7 # 黑魚乾hei

    縱觀中國歷史,孤寡老人在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安享晚年用了“享”這個字就充分說明了它的珍貴性,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晚年子孫和睦,安穩度日。

    人老了就討嫌,這是很多老人自己心中的痛處,在沒有多少勞動能力之後,在沒辦法幫助孩子還得靠孩子贍養之後,很多老人心裡都會非常脆弱,總覺得會給孩子添麻煩,進而萌生搬出去住的想法。這還是有孩子的老人的生活,還有些老人因種種原因沒有子女贍養的,則更沒有選擇的餘地。有些家裡條件好的,給送到養老院去,家裡沒有經濟能力的,老人又不願意待在家裡或是沒有子女的,抱成團住在一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性,我認為他們住在一起有利也有弊。

    利的方面:老人們年齡相近,沒有代溝,話題相同,住在一起就好比知心好友環伺,對心情有很大的幫助,人老了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年輕人或許會覺得髒,但同齡人都能理解,平時互幫互助,嘮嘮家常,生活的會很愉快。

    弊的方面:老人住在一起,大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身體不好的,假如誰哪天西去,對其他的人心裡會造成很大的陰影。而且沒有年輕人在身邊,就算在而上摔了一跤,其他人也很難扶的起來。

    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畢竟這是老人們自己的選擇,華人口眾多,養老體系再完善,也很難顧及到所有人,只希望大家身邊要是出站這樣的人群,請多多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咪也會假懷孕?如何判斷貓咪是否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