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泡沫65599

    他們喜歡娶十四.五的女孩子。在古代,人們認為在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是成年了。在古代的時候,女子在社會地位是比較低的。大多數女子本身沒有太多的價值。在古代的時候女子主要工作就是為了輔佐自己的夫君,養育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最主要的工作。在古代的時候,人的壽命也不是很長,醫療技術並不是十分的發達。很多的人可能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身體狀況就出現問題了。

  • 2 # 長松與紫嫣

    在古代,不僅僅是平民百姓,皇帝在這個年齡也已經娶妃子了。80年代或者90年代的爺爺奶奶,或許都是這個年齡結婚的吧?有的,更小,可能是在十三、四歲就已經成親了。當年的彩禮也簡單,不要銀兩,幾鬥米或許就成就一樁姻緣。

    神奇的是這幾鬥米成就的婚姻,大部分都可以長長久久地過一輩子。而現在的婚姻,彩禮不少,但離婚率卻高。

    古代人喜歡娶這個年齡的女孩,其一是因為古人的平均年齡不長。這個年齡,恰好是生兒育女的好時機,也符合了古代的法規。在漢朝,男子大體上的初婚年齡在14-20歲之間,女子13-16歲之間。所以十四五歲,其實在那個年代,已經是合法的。

    其二就是古人本就對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事情看得比較重。因此早點結婚,有利於生育。在他們觀念裡,孩子多是件好事。

    其三就是這個年齡的女子,其實也有生育的能力了。而且古代人並沒有那麼看重教育,他們以為能把孩子養活成人就可以了。但是現在的人,對養育孩子的要求就高了,除了養得起還要教育好,因此額外的補習課啥的都少不了。所以他們就會要求自己有更高的經濟水平,因此晚婚晚育的人就會更多一些。

  • 3 # 清爽生活家k

    古人的14歲通常叫做豆蔻年華

  • 4 # 使用者8543630901917

    1.古代稱14週歲的男孩子為志學。2.志學:為男子15歲,即14週歲。3.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 5 # 農村扶貧人

    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後代稱兒童時代。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 6 # 使用者435116333112

    答案:總角

    古代男子十四歲叫總角

  • 7 # fangxia剎那花開

    13—14歲(女)――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

  • 8 # 新新追劇推薦

    古代對十四五歲孩子稱為豆蔻~
    垂髫,古時漢族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總角:八歲(女)、九歲(男)至十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丱’)。

    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 9 # 使用者2466551834232

    1.古代稱14週歲的男孩子為志學。

      2.志學:為男子15歲,即14週歲。

      3.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浪後浪推前浪的句子類似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