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森林水兵
-
2 # 張永科38
〇O一是從語法方面去掌握→根據主,謂,賓,補,定,壯這幾種語法去確定“的,地,得”這三個助詞的用法:
一般在主語和賓語的前面用<的>,比如,黃山的風光美不勝收。
一般在謂語的前面用<地>,比如,他高興地跑了。
一般在謂語的後面作賓語時用<得>,比如,她唱得真好聽。
用語法確定三個助詞的用法有一定的難度。對非專業人員不易掌握。
〇〇二是根據詞彙來確定這三個助詞的用法→既簡單又好記!
名詞的前面用白勺<的>!比如:美麗的家鄉。清清的河水。
動詞的前面用土也<地>!比如:狠狠地打。大聲地喊。
動詞的後面,形容詞的前面用雙立人<得>!比如:大雁飛得很高。幹得漂亮。等等。
-
3 # 勇往直前的冰淇淋hp
現在網上錯別字太多,既有語文知識基礎不好又有輸入法只能組詞的問題,明明輸入正確看一旦釋出正確的片語馬上變了樣變成了一個同音不同意的字,原來根本不這樣,不知現在怎麼了。你再更正根本來不及。
-
4 # 樊氏非凡
我認為一般是分不清所致。“的、地、得”屬於虛詞裡面的結構助詞。“的”一般用在定語的後面。通常情況下,定語一般由形容詞、代詞、名詞等充當,起修飾主語和賓語的作用。例如:“偉大的祖國”、“他的領地”、“教師的榮耀”。“偉大的”是形容詞,充當“祖國”的定語;“他的”是“領地”定語,“他”是人稱代詞;“教師的”是“榮耀”的定語,“教師”是名詞。
“地”一般用在狀語的後面。通常情況下,狀語一般由形容詞或者副詞充當。例如,“仔細地看”、“非常地聽話”。“仔細地”就是“看”的狀語,“非常地”是“聽話”的狀語。“仔細”是形容詞,“非常”是副詞。
“得”一般用在補語的前面,補語一般由形容詞或副詞充當。譬如,“敘述得清清楚楚”,“好聽得很”。“清清楚楚”就是“敘述”的補語;“很”是“好聽”的補語。“清清楚楚”是形容詞;“很”是表程度的副詞。
-
5 # 塔松林
在寫作時,“的”、“得”、“地”三個字(實際上,在這裡就是副詞)的不同用法,很多人是不會用,並不是不謹慎。說起這三個副詞的用法,也是蠻複雜的!我粗淺的說一說,一般情況下的用法(特殊用法、特殊情況的語法在此不詳細解說):
1,“的”的用法:“的”的前面是定語,後邊一般是名詞。也有“的字結構”。比如,“紅的,白的,黃的…”
2,“地”的用法:“地”字前邊是壯語,後邊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
3,“得”字的用法:“得”的後邊是補語,前邊一般是動詞、形容詞、代詞等等。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作為官方語言的漢語言文字,語法、修辭,都是比較複雜的。我說的,也僅僅是一般的情況!還有很多特殊情況,特殊用法,我說的就不可能是正確的了,我說的就很粗淺了。希望有這方面知識的同仁多多包涵吧!
-
6 # 晨之聲原名劍指藍天
老師說得對,我們這些人就經常容易搞混,文化基礎不紮實嘛。不過我會求助百度老師,儘可能把它寫得正確。
老師啊,除了地、的、得還有公序良俗等問題,都是我輩應當注意和提高的。
不過電腦時代,文字也挺有趣,如盡善盡美,可廣告上卻是晉善晉美,時間久了,哪句是對,哪句是錯都搞不靈清了。
悲劇寫成"杯具"還好像很時尚。就連"打"、“砸“、"搶"也有了新的內涵;什麼"打造"啊、"砸下"一個億啊、甚至公開高喊"開搶"了等等,讓人不知說什麼好。
我輩是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節奏了。
(文字上略作修改,請老師稽核)
-
7 # 一江1955
恕本人知"粗"學淺,談談個人看法;說實話,以前看別人文章或評論時,很願吹毛求痴。後來覺得沒這畢要。不管土也"地"還是白勺"的",甚至是"得",都是語氣助詞。無論用在名詞前或動詞後只是語句表現形勢而已。且地域不同,語言表達方式各異,挑這種毛病,請問您與時俱進了嗎?錯別字數不勝數,還在挑剔語氣助氣助毛病,何用?
-
8 # 大雅清風
的地得的用法,是語法上的意義分別是定語、狀語和補語的標識性助詞。沒學過現代漢語語法的人,很難分清楚。其實,一百年前,是沒有區別的。三個字的讀音都是同樣的,在口語上也沒有區別。所以,大可不必把它當回事。誰如果拿這三個字來指責批評別人,那就是裝大學問的孔乙己。
-
9 # 李書沛
寫作時"的"得″之分很重要,其實這與小學時老師教導有關,當然同班的學生,同一個老師教的,學生有的用恰當,可也有的胡用,只求音同,這是這個同學不認真之源。當前網上寫東西的多是些老人,文化水準差,可他們參與了網,又能把他怎麼樣呢?您笑樂之,您改過就是。別追根。
回覆列表
可能我們的教育方針出現偏離,重理輕文。在語文教材編寫及教學中又出現不重視基礎的漢語語法課程,才造成今天在文字書寫中發生語法修辭用字和遣詞造句的錯誤,確實值得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