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宇的畫

    顏指顏真卿,柳指柳公權.“顏筋柳骨”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而又有所差異.語出范仲淹的《祭石學士文》:“曼卿之筆,顏筋柳骨.”

      前人評顏真卿的字多“筋”,柳公權的字多“骨”,故有“顏筋柳骨”之說.宋范仲淹誄石曼卿文雲:“延年之筆,顏筋柳骨.”   “骨”是指字剛猛有力,氣勢雄強.晉衛夫人《筆陣圖》雲:“善力者多骨,不善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書學史上多有論“骨”者.以“點如墜石”舉隅,那是說一個點要凝聚過去的運動的力量,這種力量是藝術家內心的表現,但並非劍拔弩張,而是既有力,又秀氣,這就叫做“骨”.現代美學家宗白華雲:骨,就是筆墨落紙有力、突出,從內部發揮一種力量,雖不講透視卻可以有立體感,對我們產生一種感動力量《美學與意境》.  “筋”有多義,或指筆鋒,或指執筆懸腕作書時,筋脈相連有勢而言.筋也與肉聯,稱為“筋肉”.顏、柳並稱,比較兩人顯著特點是:顏書筋肉較多,但也並非無骨,顏真卿書也重骨力;柳書露骨較著,但也並非無肉,僅是趨於瘦削而已,而柳公權特重骨法.“柳骨”一詞尚可理解為:骨力.柳公權最醉心於骨力之體現,精心於中鋒逆勢執行,細心於護頭藏尾,汲汲於將神力貫注線條之中.他增加腕力,端正筆鋒,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其筆勢鷙急,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之內;在挑踢處、撇捺處,常迅出鋒銛;在轉折處、換筆處,大都用以方筆.

  • 2 # 嶺南孤客

    “顏筋柳骨”是指字的表像。柳體楷書骨感,顏體楷書筋骨內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顏體,因拓印變形,真正的顏體沒那麼豐滿。

  • 3 # 李行子

    顏筋柳骨,兩大楷書書寫體,名留千古。兩者都是繼承傳統書法的結晶,顏體中也有骨的線質,柳體中也有筋的筆法,只是筋骨線質比例數不一樣而己,柳線質骨的比例數高達90%以上,而顏線質筋的比例數70%左右。從書寫筆法的變化上看,顏柳都沒超越王羲之用筆筆法,只是筆法變化的比例數多少吧了。柳的切筆筆法多,顏的筆片變化多,隸書意味濃。從漢字結體規律上講,結體規律都是一樣,都是同一套規律,只是字的形態發生了變化。這裡告訴大家一個書寫道理,只要按書法的法,書法遵循的規律,書寫漢字,就是書法,字形可以千姿百態,幹差萬別,希望大家不要被字的形態怎麼樣束縛手腳,大膽書寫,大膽創作,時代需要這樣的書法大家。

  • 4 # 哈爾濱雪生律師

    以我個人的見解,因為柳公權學過歐陽詢和顏真卿的筆法結字,柳體楷書個別字裡面有顏真卿的影子,這種說法是成立的。我是學柳字的,寫一個柳公權沒留下來的字,有的時候我就參考顏真卿的字。

  • 5 # 翰墨今香

    “顏筋柳骨”這個詞最早是北宋的范仲淹提出的,范仲淹在《祭石學士文》中說道:

    “曼卿之筆顏筋柳骨散落人間實為神物。”

    這裡的曼卿是北宋書家石延年的字,這裡范仲淹用“顏筋柳骨”來稱頌石延年的書法。但後來,大家認為“顏筋柳骨”很好地概括了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特色,因此“顏筋柳骨”的概念也就廣泛流傳起來了。

    衛夫人在《筆陣圖》中有一段論述曰: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所以很多學顏楷的人,就很容易陷入“多肉微骨”裡,最終寫出的字狀如“墨豬”,這是學顏楷需要謹慎的地方。

    顏體的點畫特徵是:易方為圓,引入篆籀筆法,點、豎、捺、折、鉤等筆畫,尤其顯得彈性大、剛勁、雄強、飽滿、筋力十足的特點。在結體上,顏楷給人以端莊平正的感覺,講求左右對稱和重心取中,用外拓的手法,使得字顯得寬綽大方、氣勢飽滿、渾穆雍容,大有威嚴之儀、剛正之姿。

    顏真卿在廣泛繼承的基礎之上,化古出新才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這種藝術風格與魏晉時期的攲側取勢、典雅妍媚書風不同,所以後世認為顏書為書家一大變,也為後世的書法藝術風格的發展,拓寬了渠道。

    “顏體”對後世書法的影響非常深遠,唐以後的書家或多或少不同程度都學過“顏體”,也成就了許多的大家。而離顏真卿最近的柳公權,當然也受到了顏真卿的影響。

    柳公權的書法繼承了“顏體”的衣缽,而以骨法為尚,最後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柳體的這種書法師承也被後來的歷代書家所認同。宋代的蘇軾就曾經說:

    “柳少師書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

    岑宗旦在《岑氏書評》中這樣形容柳體楷書的風格特徵:

    “柳公權得其(顏書)勁,故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

    又如朱長文《續書斷》說:

    “(柳書)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家,而不及顏之體局寬裕也”。

    柳體雖然出自顏書,但作為一個大書法家,不會僅僅是隻學一家的,柳公權也是融匯諸家為一爐的,例如《舊唐書·柳公權傳》所說:

    “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

    柳公權的書法特點是:以骨力見長,用筆精嚴爽健,一筆不苟,點畫輕重合度,古法洞達,結體緊結險峭,端莊勁媚,可謂:神氣清健,筆精墨妙。

    因為柳公權是學顏的,因此柳書中很多的用筆都有顏書的影子。

    例如上圖中我舉出的幾個字的顏體和柳體的對比,左邊是柳體,右邊是顏體。第一個字“者”,下方的“日”二人都採用外拓的手法,給人張力十足的感覺。第二個“中”字,中間的那一筆懸針豎的起筆,二者都是採用的方折起筆,這裡顏書的選字來自《多寶塔》。

    第三個“天”字,第二筆的橫畫的收筆的頓筆,看起來是不是很相像,而且下方的撇捺的寫法,更是十分相似,特別是捺腳的處理,幾乎一樣。第四個“處”字,上方的橫折寫法幾乎一樣。

    透過上方的比較,我們也能夠看出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筋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勁著稱。“顏筋柳骨”對二者書法風格的概括真的是恰如其分。

  • 6 # 書法中國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對於書法風格形成來說,他們都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經濟背景以及政治背景息息相關。

    唐代是一個崇尚發度的社會,法度對於唐代來說可以說是歷朝歷代都無法超越和比擬的。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首熟悉的《勸學》詩,出自唐代的顏真卿之手,然而真正讓他名動天下的並不是詩,而是書法。他的書法豐腴雄渾、骨力遒勁,與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不過比他的書法更讓人驚心動魄的,是他一輩子刀光劍影的人生。 為拜名師兩次辭官 顏真卿是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為山東琅琊(今山東省臨沂市)。他出生於詩書世家,五世祖顏之推曾寫下著名的《顏氏家訓》。不幸的是,在顏真卿3歲那年,父親就病故了,家裡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貧困。下面我們來看下他們各自的簡歷: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曾得罪權臣,被貶為平原太守。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784年,被縊殺。追贈司徒,諡號“文忠”。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等,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後柳公權封河東郡公,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觀鐘樓銘》、《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神策軍碑》。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1] 出生地 京兆華原 出生日期 778年 別名 柳少師、柳學士、柳尚書 逝世日期 865年 性別 男 更多 作品集 柳公權·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 人物簡介 柳公權 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曾任翰林院侍書學士、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太子太保,封河東郡公。性情耿直,敢於直言進諫。擅楷書,廣泛師法魏晉及初唐諸家,受顏真卿影響較大。 其書結構嚴謹,筆畫鋒稜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相媲美,被後人譽為顏筋柳骨。在書法史上具有很大影響。柳公權傳世墨跡有《送梨帖題跋》,碑刻有《金剛經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陽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馮宿碑》、《蘇夫人墓誌》、《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觀鐘樓銘》等。 大唐文化瑰麗堂皇,柳公權、賀知章、王維等人皆是當時科舉考試的狀元。文化繁榮,書法藝術名家輩出。初唐有歐、虞、褚、薛;盛唐有張旭、顏真卿、懷素諸人;中晚唐有柳公權、沈傳師諸大家。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又一峰巔。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藝的楷模。 家族 父,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 柳公綽,柳公權兄長,唐朝名臣,歷六鎮;支援李訴致使平定淮西吳元濟割據。 人物生平 侍書生涯 柳公權作品 公元778年,唐代宗大曆十三年,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 ,字誠懸。其祖柳正禮,唐邠州士曹參軍,其父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其兄為唐名臣柳公綽。 憲宗元和三年(808年),三十一歲的柳公權進士及第,當年宏詞登科。從此,柳公權開始了漫長的仕途生涯,竟然歷仕七朝: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憲宗時,柳公權任秘書省校書郎。“李聽鎮夏州,闢為掌書記”(《舊唐書》)。李聽與柳有此交誼,故柳晚年還為其書過碑。 穆宗即位,柳公權入奏事。穆宗召見柳公權,說:“朕於佛寺見卿筆跡,思 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遺,充翰林侍書學士,遷右補闕,司封員外郎。從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書禁中。皇帝的寵幸、生活的優裕,並不給柳公權帶來歡樂。他內心卻有無法排遣的苦悶與隱隱的羞愧。他酷愛書法藝術,但他不想以此作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業的進取雄心,時時躍動在胸間。而隨從皇帝的侍書,其地位僅與“工祝”一類相等。因此其兄柳公綽曾寫信給宰相李宗閡,雲:“家弟苦心辭藝,先朝以侍書見用,頗偕工祝,心實恥之,乞換一散秩。”於是改為右司郎中,累換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館學士。 唐文宗頗愛柳公權書法,又召為侍書,遷諫議大夫,後改中書舍人,充翰林書詔學士。開成三年又轉工部侍郎,累遷學士承旨。 武宗朝,罷內職,授右散騎常侍。宰相崔珙用為集賢學士、判院事。 宣宗時,左授大子詹事,改賓客,累遷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河東郡開國公。復為左常侍,國子祭酒,歷工部尚書。 柳公權書李晟碑 懿宗時,鹹通初年,柳公權改為太子少傅,改少師;在鹹通六年(865年)卒,贈太子太師,時年八十八。 柳公權仕途通達,只是在八十二歲那年,因年老力衰,反應稍遲鈍,在上尊號時不慎講錯,御史彈劾他,結果被罰了一季的俸祿。各朝皇帝都愛他的書法,愛他的詩才,甚至他的諫議也樂意接受。柳氏的一生,除了少許時間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宮中,在皇帝身邊。其一生,一直在不斷地為皇家,為大臣,為親朋書碑。柳公權頗像一隻關在禁籠中的金絲雀。這樣的生活使他缺少壯闊的氣度、寬廣的視野、浩瀚的生活源泉。顏體一碑一碑曾不斷地變,柳體在其成熟以後變化較少;顏真卿像奔騰咆哮的洪流,柳公權卻似流於深山老林的洞水。這是兩種不同的生命情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familyreuniondinner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