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產讀書郎

    講未來就要談歷史

    歷史:分配房變成了商品房!

    普遍認為,房地產的第一次發展起源於90年代的“房改”,即從單位分配變成了商品房。商品房一詞也是從那時開始被提起。在那個年代,起源了一大批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房開公司。可以說,當時的房地產亦是政策革新後的房地產,某種程度上,肩負了經濟發展的歷史使命。

    但,大部分人沒有看到房改對於中國經濟(或者是個人資本)的巨大影響。

    現在:百花齊放,也有殘花敗柳。

    隨著拉動社會經濟及數百個上下游行業的效益提升,也隨著一小部分“房叔房姐”的經濟“崛起”,甚至我們身邊也有無數個買房致富的人後,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房子不僅僅是當初那個純粹一間房一張床的居住屬性了。

    我們老百姓這麼想,嗅覺敏銳的開發商就會“滿足”我們的想法。從最開始的招保萬金到現在的年度排行版200強,還不算各地的本土開發商。直接參與房產開發的企業也跟每年的房產銷量一樣蓬勃生長。開花開的多了,就一定會有殘花敗柳。精裝、學區、配套……好像但凡跟房子相關的元素,都有客戶投訴,都有鬧事。重則打砸,輕則遊行堵門。對錯不論,至少說明了百花中的良莠不齊。

    未來:聽說你從你爺爺奶奶那裡又繼承了4套房子?

    好像有人分析過,20年還是多少年後,我們的子輩孫輩可以從我們和我們的父輩那裡繼承4-8套房子。我不知道這個資料和分析是怎麼來的。我現在反正是沒有那麼多房子。

    說回來,商品房絕大部分都存在於城市中,農村幾乎沒有。所以,我們看看中國的城鎮化率,除了大部分省會和少部分的地級市,城鎮化率基本是低於50%。剩下的一半要變成城鎮怎麼辦?

    我的觀點:去金融屬性,迴歸居住屬性

    這看起來很像“房子是用來住的”的主論調。是的。不同的是,我想剖析給大家的是,“去金融屬性”是指現在大部分的買得起的房子的人,手上有點錢之後有什麼花出去的選擇項?買房真的好想是現在最穩定和保值升值的的選擇了。

    我想說的是,我有房住,透過自己和家裡人的努力也有了一點積蓄,但我不想把錢花掉,也不想虧在永遠不懂的股市,我也想為國家的建設貢獻力量的同時保留自己的收益,在豬肉接近30元/斤的今天,我的錢去哪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環境描寫的優美段落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