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裡采薇與雲飛

    美人遲暮,將軍白髮,最是紅塵兩不堪!

    問題主,你肯在最美好的年華里死去而空留下讓詩人為之嘆息的詩篇麼?

    沒有什麼比實實在在的平平淡淡的活著更好!

    我的祖父祖母,或許在一些以為我祖父“陣亡”的人們的眼裡已經活成了悽美的詩。

    祖父出身地主,曾與同村的十八位本家弟兄一起自願參軍抗戰,只剩下他一人活到勝利了。祖父生前說,他能活下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個唱《山鬼》的富家女公子,所以他終生不與她吵架,總是讓著她。

    祖父他們在參軍時,家鄉已經淪陷,他們為了不給家族招災,用的都不是本來的姓名。祖父是以求學的名義出走的,在他走之前,一個從未見過的富家女公子被她父母押寶似的許配給他,說人有了家,就會有了一個念想,會逢凶化吉。祖父本來害怕他萬一陣亡了讓未婚妻當了“望門寡”,曾斷然拒絕,但他見了我的祖母之後就改變了主意,於是他欣然跟我的祖母定婚了。祖母曾為他吟唱屈原的《山鬼》,要他答應她,勿讓戀戀難忘他的少女做第二個山鬼。

    祖父家幾百年來耕讀傳家,所以祖父永記聖人言。亞聖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這一類的名句,祖父經常對幼年的我講起。

    祖父是因不忍自相殘殺就在過江時趁亂臨陣脫逃當了毛主席的逃兵。家鄉的人們都以為他也是領了路費回來的。祖父生前把臨陣脫逃視為一大恥辱,嚴禁我們對外人講他的曾用名和年輕時曾經的經歷。

    幼年時,聽祖父用講小猴子下山般的語氣講的一個睡前故事,在我長大之後想起來,突然感覺寒冷徹骨:不忍自相殘殺是因為自相殘殺太多。衣衫襤褸的八路像莊稼一樣圍城,一排又一排花兒一樣的年紀的八路向城門衝去,又像倒籬笆牆一樣一排又一排的倒下,沉重的肉體就像成捆的穀子一樣屍橫遍野。城上的正規軍摟扳機摟得手都酸了,衣衫襤褸的八路還是一排又一排的衝來,城樓上的正規軍們腿肚子都打哆嗦了。城裡糧草彈藥充足,卻打開了城門,投降了。

    曾祖父母只有兩個兒子。我的叔祖父去參軍時被部隊勸了回去,理由很簡單:他們不忍心讓一個家庭的所有的而且未婚的兒子都上戰場,總要有一個孩子去奉養雙親。叔祖父沒有回家,而是找到民間抗日組織去打鬼子,不到一年,就被鬼子抓住給當眾殘殺了。

    幼年時聽被遣散的老兵們說我祖父殺鬼子時非常勇猛,但卻不許侮辱鬼子的屍體,打勝了盡力給它們一個軍人應該有的葬禮。我曾問祖父這是為什麼?祖父總是用非常平靜的聲音說:“不辱敵軍陣亡士兵的屍體是一個軍人應有的品德,仇恨因政治而起,到死了結。仔細看,那些日本兵死後也是眉清目秀的。他們是被哪位慈母牽掛的遊子?他們又是哪位懷春少女的夢中人?”

    祖父年少時金妝寶劍去邀勳,出走半生一無所有的歸來,歸來依舊是個少年,他給了一直等他的唱《山鬼》的女公子一個奢華的婚禮,讓當地所有女人都眼熱的婚禮。之後,遭遇土改,你們懂的。那場奢華的婚禮成為之後困苦生活的祖母的生命裡的一抹亮色,讓她一想起就神彩飛揚。

    我的父親只上了三年小學就因家裡掏不起書本費而輟學了,小小年紀就在生產隊裡“掙工分”。後來去參軍。父親有幸遺傳了我祖父的身材相貌,在那個普遍因營養跟不上的人群中很出眾,他因外貌出眾有幸被挑去在天安門下站崗,雖然他成分不好,他成為“考得好不如長得好”的一個小小注解。他曾經計劃復員後就去“建設兵團”墾荒,和跟自己關係好的河北老鄉戰友們分在一起,把自己的父母也接去“享福”,畢竟那時的河北窮農村還不如一些邊遠的北方。他報了名。可是等他復員時,師長卻安排他回石家莊市當工人,戶口農轉非,師長還給他留了一個電話,親口說:“石家莊是個好地方,好地方的人不要去邊遠的地方墾荒。你回家後,如果你對安排的工作不滿意,就給我打電話,會很快給你換個工作。”父親的戰友們曾羨慕嫉妒的雙眼冒火。

    父親先是被安排在棉紡廠當工人,幹了一年嫌太累,打電話一反應,果然很快就給他調換了工廠,去另一個工當車工,比在棉紡廠輕鬆多了。他後來再也沒打過那個電話也不對任何人包括兒女說那個電話號碼,說一個普通人不能老麻煩原來的部隊。

    祖母曾希望我父親娶某村官的又醜又黑的女兒,自作主張的替我父親訂了婚,而我父親卻自由戀愛跟郊區農村的我媽媽領了結婚證,祖母氣急了,帶著她看中的“未婚兒媳婦”和一大幫人去姥姥家鬧過事,鬧得沸反盈天的,最終卻被姥姥村的村幹部們以“毛主席說不要包辦婚姻”給平息下去了。

    我的父母的婚禮上,突然來了十幾輛軍用吉普,從軍上走下來的軍官們說是我祖父的戰友。以前,誰也沒見過他們。席間,有人說我祖父“不該不過江”,惹得我祖父暴怒,當場掀翻酒桌跟他們打了起來,然後揚言“永不相見!”果然,再也沒見過他們。

    婚禮上的鬥毆向來被認為是一種凶兆。果然,我媽第一胎是個死胎。第二胎早產,是我。聽媽媽說,我是在醫院裡生的,祖母聽護士說生了一個千金後扭頭就走,祖父拉她要她“好歹看一眼自己的孫輩”都拉不住。看著先天不足瘦小的我,家裡長輩們姥姥家的長輩們曾建議把我扔到村外。在計劃生育很嚴的年代,扔一個早產的女嬰不會招來鄉親們道德上的指控。祖父卻制止了,說我生得很有福氣,一定要好好養大。媽媽在姥姥家坐的月子,祖母一天月子也沒伺候過。祖父居然極大方的讓剛落地的我隨了三年跟我無任何血緣關係的周姓,在我4歲時,又改回了父姓。

    媽媽後來又偷著懷孕了,計劃交一筆罰款,卻在她懷胎九個月時被抓去引產,那是個男胎,引產的醫生還讓她看,媽媽當即就被氣暈過去了。後來東躲西藏生下了我弟弟。媽媽說,我祖母見她生了孫子後,興高彩烈的伺候月子。父親後來被國企開除了!

    祖父生前常說,平平淡淡生活就是一種幸福。美人遲暮,將軍白髮,最是紅塵兩不堪,既然不堪,就千萬別再提起。轟轟烈烈的英年早逝總是詩一般。

  • 2 # 諸葛亮49503056

    詩是理想的,超現實的,也是夢幻的,不切實際的空想!而生活是嚴謹的,腳踏實地的,要用精力、思想、行動,手腳並用、勞心勞力、汗流浹背幹活,才能掙來鈔票,填飽肚子,所謂的奮鬥與拼搏也是這樣形成的!

  • 3 # 馮大爺35

    詩,是一種意境,用語言的情感把見聞實際在意境中表現出來,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語言是真實的,詞語有感情色彩,而漢字去音表意含蓄深邃,給人以色彩斑斕的思維意境,優雅的暢想理解。詩言志,詩是飄緲的歌舞,在驚濤駭浪中搏擊人生,讓生命之花開得絢麗多彩燦爛光輝。詩給人以意音韻律的享受。而現實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實實在在的具體的現實生活。

  • 4 # 九頭鳥闖天涯

    詩的意境在夢裡,童話裡的故事是美好的,但終歸不是現實,生活在詩的夢境裡,終歸只是虛無縹緲的存在,現實與夢的差距是很大的,是經不起考驗的,所以,詩一般的生活只會在夢裡,人終歸回到現實!

  • 5 # 張善民

    人不可以沒有幻想,就如嫦娥奔月,就如牛郎織女,因為有了這些想像才覺得世界美好,愛情甜蜜;但人絕不可能依靠想像就能填飽肚子,畫餅雖美,可解不了飢,只有依靠雙手創造物質方可生存!

    這就是說人不可以只是像詩一樣的活下去,因為詩解決不了現實問題,只能長長精神!

    所以詩只能在遠方,眼下必須要苟且!

  • 6 # 華花郎詩文

    我喜歡讀詩,也愛好寫詩,可是我相信:人,是不可以像詩一樣的活著。

    生活,是赤裸裸的,物質永遠是第一要素,誰也不可避免。尤其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能過好平凡的生活,已是相當的不易。像詩一樣生活,除非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否則就是痴心妄想。

    從未聽說現代詩人因為寫詩,而風光無限,過著詩一樣的生活。倒是有些詩人因貧窮,自卑,以及思想與現實的極度落差而選擇了自殺,死後卻名聲大噪,那是為了紀念一代詩人的不幸,同時找回現代人迷茫的精神寄託。

    詩一樣的生活,那是所有人內心的嚮往,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詩能給人美的享受,心靈的安撫和寄託,但是沉迷其中,便會餓肚子。因為從來詩都是寒酸的,不被重視的。所以現代詩不見起色,現代人對詩只是府之一笑而已。

    但願人人都能像詩一樣活著!

  • 7 # 老石胡說

    詩是想象的世界,不是你生存世界,可以說詩是你精神世界,如果詩人靠想象去活著,那隻能被生活拋棄,最終走向絕路。詩是靈魂的再現,靠想象去生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田徑界"泥石流"張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