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31324674461732
-
2 # 使用者7818047733271
楚劇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聲腔劇種,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黃岡、荊州、咸寧、宜昌、黃石七地市四十餘縣。
-
3 # 使用者5119196148852
楚戲,湖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
楚戲,又稱楚劇,是湖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起初流行於黃陂、孝感一帶。
楚劇是由鄂東的“哦呵腔”與黃陂、孝感的語言、音樂相結合而形成的劇種。其形成初期,只在農村元宵節玩燈時演唱,故又稱“燈戲”。新中國成立後,楚劇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楚劇流行地區也擴大到鄂中、鄂北和鄂東南的大部分地方。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黃岡、荊州、咸寧、宜昌、黃石七個地市四十餘縣。
摘要:楚劇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楚劇形成於清道光年間,發展至今,經歷了歷史的變遷,並逐漸形成一種“楚劇精神”。湖北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湖北的地方劇種有數十種,據介紹,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江漢平原的荊州花鼓戲、鄂西北的豫劇曲劇、鄂西南的民族歌舞、鄂東北的楚劇和鄂東南的黃梅戲為主的發展格局。每一劇種都有獨特的表演藝術音樂唱腔,其中以楚劇最為傑出,它也曾長時期地佔據著這個市場的半壁江山。楚劇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楚劇精神”,這種精神即“謙虛好學,廣徵博採的精神”、“自強不息,敢於抗爭的精神”、“齊心協力,團結奮進的精神”、“敬重人才,以誠待人的精神”、“銳意創新,鍥而不捨的精神”,“楚劇人”以這五種精神,由於盛樂、張一平、邱長元、張光明、孫厚明、劉明保、羅慕磊、彭青蓮、賈振南等先後獲得“梅花獎”、“文華獎”等多種全國大獎。“楚劇人”創造了楚劇的燦爛與輝煌,回眸楚劇的百年曆程,一路艱辛一路高歌;它以其濃郁的生活情趣、輕快活潑的格調、抒情優美的唱腔,多少年來,不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傳唱於我們心中,而且在中國多姿多彩的地方劇苑中佔有一席之地,展望楚劇未來,一代更比一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