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一直在關注某個鏡頭,公司APP發現徵信的信託認購最為活躍,而地產類信託銷售卻沒有那麼快,投資一定要看底層資產,那麼有專案土地抵押的地產類信信託為什麼沒有徵信專案去化速度快呢?
先整理下問題——根據投資一定要看底層資產的邏輯,帶有土地抵押的房地產信託理論上要比政信專案更受歡迎,畢竟目前政信專案擔保措施多為雙A主體擔保,連股權質押或者應收款質押都少見,更不用提實物抵押了。可現實卻是某信託機構的政信專案去化速度遠比地產專案來得快!!
接下來我分享下我自己的觀點:
在資訊掌握不是很全面的前提下,僅靠一家信託機構一、二天的銷售資料來判斷政信信託更受歡迎,這點,我個人認為該立場站不住腳。根據目前信託行業的現狀,頭部房企目前藉助信託融資較之前大減,原因有如下:
其一,“去通道、控地產”的監管政策一直在貫徹執行,自2019年銀保監會發23號文強監管金融機構違規為房地產行業輸血,自此房地產信託規模大減,該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天,銀保監會視窗指導房地產信託業務、進行餘額管控。
其二,信託融資成本不低,而2020年因疫情因素,貨幣政策也是以寬鬆為主,市面上也是有大量的低成本閒置長期資金,因而融資方也願意通過發債、銀行貸款等低成本方式獲取資金,這一點房企也不例外。
其三,今年5月份資金信託新規面世,對非標業務進行明確的額度限制:單一融資方不超過30%,非標總量不超50%,房地產信託業務也大受影響。
反觀政信專案(城投平臺的基建類專案),官方多次提及大力提倡“新基建”,至少在政策上是鼓勵、引導而非類似房地產是嚴控的政策導向,這一來一往,政信類專案較房地產信託更受青睞。(在國內,政策導向往往是第一順位因素,你懂的)。
就底層資產這一個點,筆者曾多次分享,時下的信託業務更多是非標,投融資思維下的產物,底層資產多為債權,而此類產品中,對於融資方(交易對手)的實力考究更重於底層資產。
說得通俗一點:借錢這事,誰問你借的這錢(融資方) 有時候 遠遠比 這錢拿去做什麼(底層資產)更重要。
另外補充一點:政信專案中有雙A主體擔保、股權質押或者應收款質押、實物抵押等風控措施不在少數,只是融資方實力越強(主體信用評級越高、所在地經濟越強等等),給出的增信措施往往越簡單,收益也相對偏低,一般而言政信專案收益率(江西>山東>江蘇>浙江)。
一點愚見,僅供參考!!!
先整理下問題——根據投資一定要看底層資產的邏輯,帶有土地抵押的房地產信託理論上要比政信專案更受歡迎,畢竟目前政信專案擔保措施多為雙A主體擔保,連股權質押或者應收款質押都少見,更不用提實物抵押了。可現實卻是某信託機構的政信專案去化速度遠比地產專案來得快!!
接下來我分享下我自己的觀點:
在資訊掌握不是很全面的前提下,僅靠一家信託機構一、二天的銷售資料來判斷政信信託更受歡迎,這點,我個人認為該立場站不住腳。根據目前信託行業的現狀,頭部房企目前藉助信託融資較之前大減,原因有如下:
其一,“去通道、控地產”的監管政策一直在貫徹執行,自2019年銀保監會發23號文強監管金融機構違規為房地產行業輸血,自此房地產信託規模大減,該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天,銀保監會視窗指導房地產信託業務、進行餘額管控。
其二,信託融資成本不低,而2020年因疫情因素,貨幣政策也是以寬鬆為主,市面上也是有大量的低成本閒置長期資金,因而融資方也願意通過發債、銀行貸款等低成本方式獲取資金,這一點房企也不例外。
其三,今年5月份資金信託新規面世,對非標業務進行明確的額度限制:單一融資方不超過30%,非標總量不超50%,房地產信託業務也大受影響。
反觀政信專案(城投平臺的基建類專案),官方多次提及大力提倡“新基建”,至少在政策上是鼓勵、引導而非類似房地產是嚴控的政策導向,這一來一往,政信類專案較房地產信託更受青睞。(在國內,政策導向往往是第一順位因素,你懂的)。
就底層資產這一個點,筆者曾多次分享,時下的信託業務更多是非標,投融資思維下的產物,底層資產多為債權,而此類產品中,對於融資方(交易對手)的實力考究更重於底層資產。
說得通俗一點:借錢這事,誰問你借的這錢(融資方) 有時候 遠遠比 這錢拿去做什麼(底層資產)更重要。
另外補充一點:政信專案中有雙A主體擔保、股權質押或者應收款質押、實物抵押等風控措施不在少數,只是融資方實力越強(主體信用評級越高、所在地經濟越強等等),給出的增信措施往往越簡單,收益也相對偏低,一般而言政信專案收益率(江西>山東>江蘇>浙江)。
一點愚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