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媽是個處女座
-
2 # 嘻嘻啊啊
轉自網路:
2歲左右的孩子,正在經歷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專門和大人對著幹,甚至把“打人”當做自己獨特的交流方式。在他們心裡,對“打人”的是非觀並不是很清晰,因此大人此時的做法很關鍵。處理不當,孩子的“假熊”可就變“真熊”了。
兩歲的孩子,為什麼會頻繁做出“打人”的行為呢?
1、家長曾經對孩子的“打人”行為給以贊同
從1歲左右起,寶寶雙手的運動技能大幅度發展,他越來越熟練運用自己的“手”,拍人、打人,是寶寶在練習和炫耀自己get到的新技能。他只是純粹覺得這樣很好玩,並不是故意地“打”。
父母看到這種行為,不必做出激烈反應,但必須擺明態度,讓寶寶知道這樣做不受歡迎。然而很多大人看到寶寶打自己時,沉浸在寶寶成長的喜悅中,忽略了這個小動作埋下的隱患。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的家庭,寶寶打爺爺的臉,爺爺卻笑逐顏開:“寶寶好棒,小手真有力氣。”
大人的這種行為,寶寶會自動解讀為對自己的鼓勵和誇獎。如果不及時糾正,寶寶便會喜歡上“打人”,尤其是和別的小朋友相處時,“打人”就成了他的互動方式。
2、寶寶的手臂力量發展不完善
2歲左右的寶寶,雖然已經能支配自己的手臂力量,但對技巧和力度的掌握還不夠熟練。他分辨不清摸、拍、打的區別,就像我們說的小孩下手“沒輕沒重”。
所以我們平常會看到孩子毫無徵兆地大力拍打另一個小朋友,對方被打哭,他還一臉懵,或者搞不清狀況跟著一起哭。其實他只是想表達友好和親密,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動作會打疼對方。
父母該告訴孩子,如果喜歡一個人,小手要輕輕地拍、摸、拉,大力會打疼對方哦。還可以演示給孩子看,怎樣輕拍和撫摸,並要求寶寶這樣對自己,這整個過程就像玩遊戲一樣。
3、寶寶想融入集體、獲得關注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進入群體時就會去打小夥伴,有事沒事總是去“撩”別人。他企圖用這種方式獲得小夥伴的關注和接納。
有時,他想表達“嘿,我想加入你們”的意思,但詞彙量不夠豐富或者表達能力有限,就會用動手作為交流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
4、物權或領地受到侵犯進行防衛
爭搶東西在小朋友身上真的是見怪不怪。一個玩具、一個小凳子,都能成為他們一言不合就動手的原因。
2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和物權意識正在形成,屬於他們的東西,不允許別人碰,喜歡別人的東西就想佔為己有。
父母可以通過繪本或者做遊戲的方式,讓小朋友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和小夥伴交換玩具,這樣就能玩到兩個玩具。如果不接受分享,也不要勉強,慢慢引導。
5、模仿暴利畫面或父母的不當行為
孩子無意中看到有暴力打鬥場面的電視節目,會在生活中模仿。家長要幫寶寶挑選內容健康的動畫片,陪寶寶一起看電視講道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下意識會以父母的行為方式來要求自己。如果家長自己“一言不合就動手”,無疑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示範。
比如父母關係不和諧,總是吵架、打罵對方,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難免會有一學一,行為方式變得粗魯、暴力。
媽媽們應對寶寶“打人”狀況該怎麼做呢?下面我總結幾點處理方法,供媽媽們參考。
1
堅決杜絕以暴制暴
很多父母一聽到自家的娃打人了,第一反應就是“那還得了,這麼小就開始打人,以後還不得成小霸王”。於是,正在氣頭上的家長常常不問青紅皁白,噼裡啪啦先讓孩子挨一頓板子。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通過這樣的懲罰讓孩子記住不可以打人。但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
父母粗暴的行為方式,給孩子建立了一個錯誤的模仿物件。孩子認為“我是可以打人的,因為爸爸媽媽也是這麼做的。”甚至會覺得,打人才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中明確提到:
經常捱打的孩子最終很容易成為一個喜歡打人的人,因為他們在捱打中學到,暴力是一種表達憤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制止傷害,安撫情緒
孩子打人,一定要第一時間制止他的行為,並且安撫他的情緒,不要急著去評價孰是孰非。待他平靜下來,溫和但堅定地告訴他:“不管多生氣,打人是不對的,會讓對方受傷。”
然後試著讓孩子說出打人的原因,給孩子一個表達憤怒的機會。家長此時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告訴孩子,這樣做大家更喜歡。讓孩子知道除了打人以外,還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不高興的時候,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就容易演變成發脾氣、打人。家長平時可以通過繪本和遊戲的形式,讓孩子知道,怎樣疏洩自己的情緒。
3
改善親子關係,多給孩子關注
孩子天生就有被關注的需求,如果爸爸媽媽太忙,孩子覺得被冷落,就會想法獲取大人的注意力,心裡想著“打人的時候,媽媽就會來管我”。
因此,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親密有愛的家庭環境,多花點精力在親子陪伴上,會極大的滿足孩子的安全感。
另外,爸爸媽媽也要做好表率作用。遇到問題時,沉著冷靜,而不是情緒失控,呵斥甚至動手。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4
讓孩子學會道歉
這是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一聽說孩子打了人,大家最關先注的是弄清楚誰對誰錯,然後對孩子教育一番,卻忘記了道歉。其實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道歉的過程,讓孩子明白,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做錯了事,就要誠懇的道歉,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帶上小餅乾或玩具,分享給對方,“擁抱一下,繼續做好朋友” ,讓孩子慢慢體會與人交往的小技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像橡皮泥,長成什麼樣的形狀,全看父母怎麼“捏”。“打人”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點小插曲。父母與其糾結打人這件事,不如好好修煉自己的“捏泥”技巧。畢竟父母才是離孩子最近的老師,父母及時正確的引導,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陪伴。祝各位媽媽捏的“橡皮泥”越來越漂亮。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3 # Laura老師
1歲半以後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發展,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增強,會進入可怕的Terrible 2階段,愛發脾氣,愛說“不”!
除了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的原因,我們知道,情緒是大腦皮層與皮層下結構共同作用的結果:大腦的情緒中心——皮層下結構(尤其杏仁核),我們一出生它就發育成熟了;而起重要的情緒調節作用的大腦皮層(特別是前額頁皮層),基本上要到寶寶3、4歲左右才剛剛開始發育,6歲之前是發育的黃金時期,25歲左右才發育完全。所以,大腦發育的特點,就決定了2、3歲的寶寶情緒容易起伏,一點就爆。
另外,兩三歲的寶寶心理上階段性的發展特徵,也是寶寶容易突然爆發的原因。
比如,這個階段的寶寶雖然已經開始發展語言技能、精細動作了,但交流能力仍然有限。寶寶在生活中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很容易遭遇“挫折”,這些挫折因素,也會讓天使般的寶寶突然爆發。
兩三歲的寶寶延遲滿足的能力有限,這也是導致他們奔潰的原因。當寶寶無法立刻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時,他會覺得世界都崩塌了,根本想不到還有其他的選擇。比如有媽媽說不給玩剪刀,寶寶就崩潰大哭。因為他當下無法想象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剪刀更有趣,媽媽對他想要的東西說不,就意味著他沒有別的選擇了。
另外,兩三歲的寶寶正處在秩序敏感期,他們會對外界事物的變化非常敏感,一旦他們所熟悉的秩序被打破,他們就會煩躁不安,甚至於大哭大鬧。比如有媽媽說,好心幫寶寶把黃瓜掰成兩半,寶寶就大哭了。但其實只要我們足夠“瞭解”我們的孩子,提前做好遵循孩子“秩序”的準備,一切就會簡單許多了。
-
4 # 繪閱讀安安媽咪
2歲多的孩子還處於手腳動作不夠協調、語言發展不夠完善的階段,也屬於動作敏感期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發脾氣和動手打人的情況都是很正常的。父母不要因為寶寶打人就很嚴厲地批評責罵他,因為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他動手可能是有很多原因的,並不一定就是暴力去打人。父母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找到方法對症下藥,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主要有以下這幾種原因:
1、語言和詞彙的發展還不夠,所以遇到問題還沒辦法用語言去溝通,只能通過肢體去表達。比如很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所以就只能去爭奪或者是去搶,就很容易造成打人的錯覺。其實他只是想要玩這個玩具而已,這時父母不應該責備他,而是要耐心地問他是不是想玩那個玩具,教他用語言慢慢說,不用著急,這樣就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教會他怎樣處理這種問題。
2、孩子處於動作敏感期。這個階段孩子的動作發育、手指的敏感度要好過語言的發展,他們會發現他可以更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小手了,包括大人。而且打人之後對方會又反應,尤其是打了大人之後,大人會馬上指責或者教育他,這讓他覺得受到了關注,這種父母的反應又會強化他繼續打人的想法。所以下次再遇到孩子打父母或者別人時,不需要特別強烈的苛責,只需要嚴肅堅定地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不要說太多,一次次堅定的態度就會讓孩子知道你的底線,慢慢他也就會改掉打人的習慣。
3、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當父母或者家裡人遇到問題時,用發脾氣或者暴力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孩子看到了就會模仿用這種方法,也會使用這種方法。所以父母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不好的習慣,變成了孩子的壞榜樣,讓孩子有樣學樣了。如果是這樣,那父母自己要首先改正處理問題的方法,言傳身教中,身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改掉了壞習慣,孩子打罵人的習慣才能改正。
4、在分析了真正的原因之後。爸爸媽媽也可以多去看一些育兒書籍,多學習專家的育兒方法。比如《非暴力溝通》、《正面管教》、《不吼不叫的育兒方法》等書籍,從中找到教育專家的育兒方法,幫助自己學習如何和孩子溝通。同時,也可以多去找一些適合孩子的繪本教會孩子如何溝通,教會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
希望這些方法都能夠幫助到您解決這個問題的困惑。
-
5 # 知心音樂心理
1)2歲左右 是兒童成長的第一個逆反期~凡事都想嘗試自己做 … 對一些事物有興趣 好奇 探索慾望強是正常的…
2)同時 這個階段 也是規則意識建立的關鍵期~
孩子有情緒 愛發脾氣 有可能是家長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內心感受 … 在孩子處於情緒中的時候 強扭著 要求孩子不要做什麼…
正確的方法是~先安撫情緒 再理性說教 不用評判的“對” “錯” ;“好” “不好”…來說事
其實 孩子也會嘗試以自己的行為嘗試建立“規則”~
-
6 # 好爸好媽成長記
兩歲多的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意識,但這只是淺薄的,思考能力差心智發展不成熟,對他要多一點耐心切忌大聲吼叫甚至動手打罵,那樣只會使他變得膽怯和自卑。
孩子的學習能力一般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詞語大爆發也正是學東西的關鍵時期,引導孩子向正確的發展,多加鼓勵,孩子受到鼓勵學東西就更快,溫柔對待他,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更穩更健康。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美麗而善良的,千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就要理解他的內心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然後根據他的特點採取相應的策略。
-
7 # 煜媽媽
寶寶在很小的時候都是很乖的。不過有的家長髮現孩子長大一些後,就變成了熊孩子。而且有的孩子還很愛打人。從很穩定的孩子也開始變得具有攻擊性的。經常會和小朋友打架。那麼2歲多的寶寶最近愛發脾氣動手打人怎麼辦呢?
-
8 # 九月家的幸福生活
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常見的問題,首先可以堅持讀繪本,比如,把壞脾氣收起來,手不是用來大人的,壞脾氣小精靈快走開之類的。然後,小朋友罵人打人以後不要太關注
-
9 # 好時麗麗
你好,兩歲多的寶寶出現這個情況是正常現象,是好事。
這說明什麼:他開始有自我意識了!這個時候的他,認為全世界都是他的,所以,正常,接納就好。接納孩子正常的發展階段,只是一個階段,會過去的。
建議家長做到:
1.先心情再事情,允許寶寶哭鬧有情緒。尤其是兩歲多的寶寶,安撫情緒最重要,情緒平穩了才能溝通。
2.設定規則守底線:
比如戶外和小朋友玩耍時爭搶玩具,或者堅持不回家等等,第一次安撫情緒講規則,第二次就按照規則執行,比如立刻停止遊戲…
請您時刻記得第一條,允許他們哭鬧,孩子的情緒表達完了,很多事情解決就輕鬆了。
3.堅持底線:
既然是底線,不可以隨便更改,頻繁變動底線,寶寶更沒有安全感。初期,孩子們需要規則,需要秩序,就好像,一段時間,他們的餅乾必須是完整的,被子必須是平整的…
案例分享:寶寶戶外活動時不捨得回家怎麼辦?1.出門前提前約定回家時間;
2.臨近約定時間提前打招呼,比如30分鐘提醒一次,十分鐘提醒一次,五分鐘一次…
寶寶年齡小,沒有時間觀念,需要提醒。
3.每次都這樣做,幫助孩子養成習慣。
-
10 # 龍鳳胎爸爸聊育兒
寶寶到了 2 歲之後,不少媽媽們都抱怨說孩子不可愛了,脾氣大,動不動就會打人,嚴重的打到身邊連朋友都沒有了。怎麼辦?得從根本原因找起。
孩子愛打人,原因是什麼?學齡前的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其實是相對比較常見的,所以爸爸媽媽們不需要過多的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有暴力傾向,打人不代表就是壞孩子。
其實很多小朋友打人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對於他來說,打人只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並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錯誤的事。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當他的某個物品(如玩具)被搶的時候,他就會條件反射一樣的去打搶他東西的孩子。即使是這種情況,寶寶的想法也是很單純。
面對孩子打人這件事,你該怎麼做?1. 立刻制止,安撫排第一
打人一定是不對的,所以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要立刻堅決制止孩子。但是記住,制止不意味著不分青紅皁白大聲斥責,更不是使用武力。
父母第一時間要做的是穩定孩子的情緒,只有等孩子情緒穩定後,才能對事情的本身進行一個正確的分析。
2. 分析原因,就事論事
發生事情之後不要強迫孩子向對方道歉,小孩子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去打人,更何況如果孩子本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那麼強迫他道歉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除了要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好的事情,更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去回顧整個事件,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怎麼做才是對的。
3、想讓孩子不打人,從身邊小事做起
在孩子第一次打人的時候,就要及時去制止,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或者覺得反正自家孩子沒有吃虧,就任由事情發展下去,這樣會讓孩子錯誤的以為打人可以解決問題。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之後出現問題的時候會首先想到暴力解決,相信這應該是家長們都不想看到的。
另外家長需要思考一下自己或身邊是不是平時會有一些暴力行為,學齡前的小孩子心智還沒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家長的“言傳身教”,去模仿身邊人解決問題的方式。
平時也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做遊戲、看電視等形式去有目的地影響和引導孩子。要知道成熟的大人也會因為偶爾情緒控制不好而失控,更何況是孩子呢。
只要正確的去引導,嘗試去理解孩子,多和孩子在平等的角度進行溝通,熊孩子不會永遠都是熊孩子。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你。
-
11 # 恩媽學堂
2歲多的寶寶愛發脾氣,還動手打人,是這個階段正常的表現,2歲迎來了孩子成長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的意識在萌發,變得敏感,易情緒化,是可怕的2歲。我家孩子在2歲後愛哭鬧,遇到一點事情就哭鬧,出去跟小朋友玩有時候不會表達就推人,那時候我也很頭疼,幸好到三歲半之後得到了緩解。
當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發生衝突並動手打人的時候,家長要立刻阻止孩子的打人行為,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比較糟糕,家長先把孩子抱到另一邊,幫助孩子冷靜下來,告訴他正確的解決方式,讓孩子認識到打人是不對的,不能用打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教會孩子下次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如何解決。
2.引導孩子好好說出來,或者求助大人
2歲多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弱,有時候他不會表達,就會發脾氣,甚至是打人。這種情況家長要引導孩子遇到問題要說出來,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可以向大人求助,讓大人來幫忙解決。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他們會很著急,但卻不知道問那個小朋友要回來,就發脾氣打人,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問那個小朋友要回玩具,如果問了要不回來,可以向大人求助,而不是發脾氣或者動手打人。
3.大人要冷靜對待,避免做錯誤的示範
孩子打人也許是受到身邊人的影響,比如在家做錯事被家人打,或者出去看到其他的小朋友用打人的方式處理問題,對此家長要想孩子不打人,首先自己要做到不打孩子,不對孩子亂髮脾氣。在孩子發脾氣打人的時候,要冷靜對待,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再進行正面引導。
-
12 # 淅爸育兒記
嘗試給自己定一個規矩並實行幾天,你就知道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動手打人了。
規矩:
不能說話,所有事情必須用肢體語言來表達。
在這幾天內,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暴躁,而會不會動手打人,取決於你這幾天所面臨的事物的緊急程度以及接受方是否能理解你的肢體語言。
到這裡你就應該能明白,孩子之所以愛發脾氣,是因為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尚不能準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
而接收資訊方無法滿足他的需求甚至誤解他,著急起來他就動手打人,因為他沒有我們成人那份認知,知道用什麼手勢能更好的表達。
說他兩句就動手打人,恰恰是因為你對他的需求的一知半解,甚至是誤解。
對於解決方式,要分長線和短線,長線治本,短線治標:短線:
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儘量嘗試去猜測他的需求、他的想法,例如他對著一個玩具發脾氣,你可以平和地問他是不是這個玩具不好玩了?是不是想拆開?是不是想給他變一種顏色?
常言道知子莫若母,你一定能猜到他的想法的,練習的次數多了,他動動眉毛你就知道他愁啥子了;
長線:
他的問題在於語言系統尚未完善,而如果這種行為持續下去就變成了習慣,久而久之,他即便能言會道,也仍會依賴這種表達方式。這並不利於他未來的集體生活發展。
我們需要每一次都和他強調,有什麼不開心的要說出來,想要什麼要用語言來表達,並且及時滿足他的合理需求,引導他拒絕不合理的需求。
這是一份日常、而且經常的動作傳遞,思維傳遞,習慣養成。
-
13 # 兒科周醫生
我是兒科醫生,這個問題是兒童社交及情感發育的突出表現。
2歲多寶寶發脾氣、打人是一種生長髮育中正常生理期,我們也叫第一個“叛逆期”。所以,家長要找到原因,根據這個年齡段兒童的發育特點,因勢利導,才能自然轉變一種“平常心”,小時候,因為寶寶社交情感發育較低,沒有自我意識,所以都一種“被動”“服從”,從這個方面思考,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了,也好事。
一、2歲寶寶這個時期社交情感發育有什麼特點?1、喜歡模仿:寶寶有了自我意識和好奇心,喜歡模仿爸爸媽媽言行舉止,尤其是媽媽說話的腔調,重複一些在他的世界裡的新鮮事。
2、懵懂的自我意識:開始明白我的、你的、他的是什麼意思。
4、對自己的玩具可能失去興趣,反而喜歡小朋友的玩具,因此,就會用“搶奪”的方式獲得。
二、怎樣解決寶寶愛發脾氣和打人的習慣呢?1、轉移注意力:
當爸爸媽媽觀察發現寶寶情緒比較愛激動時,比如達不到自己要求就開始生氣、哭、甚至耍賴,爸爸媽媽不要生氣、更不要吼叫,試著用一種其他方法比如他平時喜歡的玩具、遊戲來轉移注意力,會收到效果。
2、冷處理:
如果孩子情緒一時過分激動,索性我們就不管他,因為,每次不管爸爸媽媽用什麼方法來哄他、或迴應他的態度,就相當於你用更多的關注鼓勵他繼續發脾氣、甚至在爸爸媽媽身上“煞氣”、打人。
3、不要企圖用體罰來管教發脾氣的寶寶:
如果爸爸媽媽體罰寶寶比如生氣的打寶寶屁股,這麼做只會給寶寶一種混淆是非的錯覺,寶寶會自我意識到,只有不順著我,我就可以像爸爸媽媽一樣採取“打人”的方式解決。
4、將寶寶帶離現場:
如果寶寶在人多的時候“人來瘋”,耍賴、生氣、打人,不要覺得尷尬去跟他解釋,把寶寶帶離當時的情景,等他一會忘記或安靜下來,再好好給他講道理。
5、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培養寶寶平靜心情:
都說爸爸媽媽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氣氛在寶寶社交、情感發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假如寶寶生活在一個非常吵雜的環境裡,自然就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尤其爸爸媽媽要和藹的說話,吵架、打架對孩子情感發育無疑是最大的傷害。
總而言之,寶寶的社交、情感發育和生長髮育是一樣的,也要經歷各種生理期,因此,在孩子瞌睡有自我意識以後,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轉變,因勢利導,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空媽。
2、3歲的寶寶喜歡發脾氣動手打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告訴寶寶這是不對的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告訴了寶寶或者一直都在制止寶寶,但是好像都沒有什麼用。
其實孩子這個階段,就是需要我們家長不斷地跟ta們強調規則,所以我們家長需要不斷重複、重複、再重複的跟孩子強調這樣是不對的。
2、不要過度懲罰孩子
也有一些家長會在這個情況下,跟孩子“對著幹”,甚至跟孩子對打,這都是錯誤的。
家長一定要記住給寶寶建立規則的這段期間,就是做到溫和而有尺度,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暴力”而“以暴制暴”,這是非常錯誤的方法。
3、平時多跟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道理
這也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家長需要在日常跟孩子相處帶娃過程中,時不時地跟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邏輯規則。
兩三歲寶寶的規則制度思想就是這樣逐步建立起來的,這是我們家長需要耐心引導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