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486140770140
-
2 # 使用者3601644206959661
首先那兩個不是一個族的,而且根據後來出現的那個前人可知,他們的兩個族有世仇,(見面就打的那種),所以他們的長相也不太一樣。
-
3 # 三國逐鹿
公元263年八月,司馬昭分三路大軍共計十八萬伐蜀,諸葛緒引軍三萬為中路軍,由祁山進攻武街、陰平橋頭切斷姜維退路,鄧艾引軍三萬為西路軍,由狄道進攻甘松、沓中並直接進攻姜維,鍾會親率十餘萬人為東路軍,由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三人都想爭奪滅蜀之功,鄧艾知道自己兵力最少,想出奇謀,偷渡陰平小道,直取成都。提議被採納後,鄧艾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兵臨成都,劉禪因驚慌失措束手就擒,投降鄧艾蜀國滅亡。劉禪投降後,要求姜維放下武器,即可投降,姜維不得已而投降鍾會,後來鍾會在成都謀反,監軍衛瓘率軍誅殺鍾會,姜維也在亂軍中被殺,並且被剖腹取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原因之一姜維投降鍾會離間借鍾會之手殺掉鄧艾,意圖恢復漢室。滅蜀的第一功臣是鄧艾,姜維為何會投降鍾會,除了痛恨鄧艾滅蜀以外,鍾會也是一個野心家,腦後有反骨,姜維正是想透過鍾會謀反,然後在殺掉鍾會,以此來興復漢室。姜維也曾秘密告訴劉禪:陛下先忍耐一段時間,臣自有妙計恢復漢室。
姜維投靠鍾會之後,積極挑撥鍾會與鄧艾之間的關係,姜維也正是看透二人都有爭攻之心,鍾會更是屢次請教姜維如何排擠鄧艾,奪得滅蜀第一功。姜維便與鄧艾積極謀劃,蒐羅鄧艾謀反的證據。鄧艾也是個有勇無謀之人,佔領成都後,鄧艾擅自以天子的名義封賞蜀中官吏,任命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督尉,蜀中的大小官員,要麼被任命為當地官吏,那麼被鄧艾蒐羅為自己的部下,而這一切並沒有得到司馬昭的同意。
因此司馬昭對鄧艾也是又愛又恨,更擔心鄧艾會謀反,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姜維鍾會於是就密謀誣告鄧艾謀反,上書司馬昭說鄧艾在蜀中擅自籠絡人心,召集兵馬,意圖謀反。司馬昭自然知道鍾會的意思,但鍾會不但功高震主,最主要是做事沒有徵求司馬昭本人同意,司馬昭也顧不得鄧艾是否謀反,只想借鍾會之手除掉鄧艾。於是司馬昭就派監軍衛灌,前去成都捉拿鄧艾,鄧艾父子均被收押。
原因之二姜維勸說鍾會謀反。司馬昭拿下鄧艾後,命衛灌將鄧艾父子押回洛陽,鍾會到達成都後,親自審訊並侮辱了鄧艾,姜維對鄧艾更是嗤之以鼻。但司馬昭開始對鍾會不放心,此時鐘已經擁有二十多萬軍隊,威震西土。於是司馬昭給鍾會修書一封,上面寫著:(司馬昭)因擔心鄧艾不服從命令,特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一萬進入斜谷,我(司馬昭)親率十萬大軍,駐紮長安,為將軍(鍾會)接風。鍾會驚慌失措,便對姜維說:司馬昭這是懷疑我,如果司馬昭真心歡迎我凱旋,怎會率十萬大軍前來迎接。姜維也看出了鍾會心思,便勸諫鍾會:今將軍帶甲數十萬,唯一忌憚的鄧艾也被收押,功名天下無人可比,完全可以在蜀中稱王,又何必寄人籬下,再者即便回到長安,司馬昭也不會放過將軍。
最後姜維、鍾會之死。於是鍾會思慮再三,決定採納姜維的建議,然而應鐘會卻不知,自己也是姜維的一個棋子。鍾會宣佈謀反後,召集各路官員,前來議事,鍾會勸說:司馬昭背主弒君,人神共怒,我已決心反叛,眾人都不表態支援,於是鍾會便將所有官吏收押。姜維勸說鍾會將所有官吏坑殺,重新任用,鍾會採納建議,決定第二天處決所有不服從的官吏。
由於做事不秘,其中一位官吏的部下,悄悄將訊息報告給監軍衛灌,衛灌連夜召集兵馬殺往成都。在加上官吏大多是司馬昭的舊部,不願謀反,於是魏軍一時間一起興兵討伐鍾會。大軍殺入鍾會府中,姜維鍾會率幾百人迎敵,鍾會被亂箭射死。姜維也因寡不敵眾,自殺殉國。
姜維死後,衛灌因害怕自己也曾參與陷害鄧艾,於是將鄧艾父子在綿竹地區處死,為了推卸責任,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姜維,於是姜維便成了魏軍發洩的物件,官員們將姜維破腹取膽,挖心取肺,以此來表達憤怒,之後又殺入姜維府中,將姜維家小滿門抄斬,可憐唯一對蜀漢忠心耿耿的姜維,卻落得如此下場。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之死?
-
4 # 小王看三國
公元263年,司馬昭任命鍾會為三軍統帥,指揮三路大軍進攻蜀漢。鍾會自領東路軍十幾萬人。進攻漢中。
諸葛緒領中路軍,進攻陰平橋頭。切斷姜維後路。鄧艾領西路軍,同在沓中的姜維展開正面決戰。
東路軍很快佔領漢中。姜維率軍巧妙跳出諸葛緒的包圍圈,趕到劍閣,將鍾會大軍阻擋在劍閣。一時間,鍾會是進也進不去,就這麼退回去,他也不甘心啊。
就在此時,素有謀略的鄧艾想了一個奇招,他準備撞撞運氣,偷渡陰平小道,直插蜀漢心臟。如果蜀漢有兵把守在那兒。他們的小命兒可就交待這兒了。
但沒想到的是,蜀漢沒有派兵把手,他們到達摩天嶺之後,知道田章已經把江油的三千士兵擊潰。於是鄧艾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取涪城,佔綿竹,諸葛瞻父子皆陣亡。
隨後直插成都。後主劉禪率百官,舉城而降。劉禪投降的詳細傳到了劍閣,姜維等人聽說後,紛紛拔劍砍石,十分不甘心。悲憤交加。
沒辦法,蜀漢的皇帝都投降了。姜維也只能投降於鍾會。但他沒有死心。投降鍾會以後,鍾會對待姜維也是禮遇有加。
姜維為鍾會建言獻策。兩人關係迅速升溫,其實姜維心中還有一個復國的心願,他要攛掇鍾會謀反自立。然後自己再殺掉鍾會,光復蜀漢。不知道怎樣的信念,來支援他完成復國大業。
他修密書一封給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這是何等的執著!在命運的夾縫中,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依然選擇逆天改命,光復蜀漢。這是後三國時期的唯一一個。
他也是在後三國時期充滿爾虞我詐、背叛與反背叛層出不窮的環境中一股清流。
姜維和鍾會開始密謀,第一步,必須先奪了鄧艾的兵權,正好鄧艾率先攻破蜀漢,立下不世之功。開始忘乎所以。
自己擅自以天子的名義與劉禪簽訂協議,並大肆分封自己的將領擔任蜀漢的地方官。可謂是愚蠢之極。此舉正好給了鍾會等人的藉口。
於是鍾會向司馬昭打了電報說鄧艾在蜀漢這邊代天子行事等等。各種添油加醋。司馬昭聽了必然是大怒。讓鍾會進軍成都,接管兵權。把鄧艾放進囚車,押到洛陽。監軍衛瓘先鍾會一步抵達成都,繳了鄧艾的械。
鄧艾倒也沒反抗。乖乖的進了囚車。鍾會隨後趕到,接管兵權。此時的鐘會掌管了三路大軍,加上蜀漢的降兵。共20多萬大軍。一時間風頭無兩。威震蜀漢。
姜維加緊說服鍾會自立,不然司馬昭也不會饒他。後來鍾會腦袋一拍,想出來一個假借魏太后遺詔,奉命討伐司馬昭的理由。
但是這個理由毫無說服力和讓大夥兒信服。首先大夥兒懷疑這詔書的來歷。其次魏軍出征,家眷都在國內。
所以,沒什麼人同意。反倒讓大夥兒覺得你鍾會是在造反而不是什麼護駕。鍾會見魏軍將領不願意造反,於是把他們都抓起來。
姜維建議,鍾會把這些軍官都殺了,換成自己的親信。但是鍾會心中也有小九九。
一旦殺了這些將領。自己或許就不是姜維的對手了。但是眼下,他又拿這些將領無可奈何。
最終,還是聽從了姜維的建議。挖了坑,準備讓這些魏軍將領填坑。
但這個事兒讓人走漏了風聲。一時間,這些牙門將都知道自己的小命不保了。為求自保,只能前去把鍾會他們殺掉。
於是爭先恐後,殺向鍾會和姜維。雙拳難敵四手。
鍾會和廖化、張翼這些蜀漢舊將被魏軍殺死,姜維眼見大勢已去,心想:“剛伺候完一個弱智的劉禪,又碰上優柔寡斷的鐘會,這個計謀不能成功,乃天意如此”。功虧一簣。於是拔劍自刎。可憐姜維的妻子家眷全部慘死。
為什麼剖腹取膽姜維自刎以後,魏軍發現姜維的屍體,也知道這一切都是姜維鼓搗鍾會謀反,並且想要坑殺他們。這個姜維,太壞,這麼死了就太便宜他了。
血海深仇不可不報。所以氣就不打一處來。拿刀剖開姜維的屍體,取出他的膽,發現有雞蛋那麼大。而後又為了洩憤,把他的屍體砍成幾段,暴屍荒野,並且不許下葬。
姜維的親信在月黑風高的晚上,偷偷的把姜維的四肢撿了回去。埋葬在成都。自此,一帶名將就此隕滅。
姜維死,蜀漢亡。
-
5 # 科壇春秋精選
姜維是三國時代蜀國的一代名將,也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我們很少有人知道姜維其實是魏華人,出生於甘肅一帶,他一開始是為魏國工作的,是個小軍官,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有一個計謀被20多歲的姜維給一眼看穿了,諸葛亮至此對這個年輕人上了心,於是小施策略,使其投降於蜀漢,並且重用姜維,可以說諸葛亮是姜維的伯樂,才子姜維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成為了諸葛亮的接班人,後來開始統領蜀國的三軍,姜維全心全意地輔佐著劉後主,他多年被諸葛亮教育,腦子裡想的都是恢復漢朝的想法,曹魏在他眼裡就是逆臣賊子,他的人生就是為了要滅魏而戰。
但是姜維是生不逢時,他所在蜀漢的實力遠遠不如曹魏,晚年的姜維遭遇了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鍾會和鄧艾伐蜀,劉後主投降了鄧艾,讓在外面征戰的姜維投降於鍾會,如果姜維也跟著投降,他也許就可以保全性命,度過一個平和的晚年。
可是姜維不是這樣的人,到了最後還要拼搏一下,他帶著自己的兵馬在投降鍾會的同時,開始離間鍾會和魏國的關係,因為鍾會這個人是有野心的,想取司馬昭而代之。鍾會先是汙衊鄧艾要造反,鄧艾被司馬昭給抓了。鍾會帶著眾多的兵馬進入了成都。此時鐘會和姜維都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鍾會想讓姜維帶著大批兵馬去討伐司馬昭,而姜維呢,想借著鍾會的手把一些魏國的名將幹掉,然後再殺鍾會,取得兵權,重振蜀國。但是此次的計策沒有獲得成功,姜維的行動敗露了,結果鍾會和姜維都被殺害。不過小說《三國演義》中把姜維的死說成了自殺。鍾會如果讓姜維去殺司馬昭,那麼鍾會部隊裡的將領肯定是死路一條,而鍾會如果聽姜維的話,屠殺將領,很多將領也是死路一條,所以那些魏國將領肯定對姜維是咬牙切齒,他們剖開了姜維的肚子,居然發現他的膽與常人不同,膽如斗大。
-
6 # 石頭說歷史
263年8月,曹魏發兵18萬進攻蜀漢,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沓中被鄧艾擊潰後,和前來救援的廖化、董厥、張翼等人退守劍閣關。鍾會的十多萬人馬進攻一個多月毫無結果,意欲退兵。不料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劉禪投降。
不久劉禪的詔書傳來,要求姜維投降曹魏。姜維和眾將士感到悲憤不已,紛紛拔出寶劍劈砍石頭,發洩怒火。在經過一番思考後,姜維向鍾會投降。264年元宵節剛過,鍾會和姜維在成都密謀叛亂,但被衛瓘識破,曹魏士兵發生火拼,鍾會、姜維死於亂軍之中。而姜維則被憤怒的曹魏士兵剖腹取膽,碎屍萬段,可見曹魏士兵對姜維恨之入骨。為何曹魏士兵如此痛恨姜維呢?
一、姜維是“曹魏”叛徒,並多次北伐曹魏,造成大量曹魏士兵死傷。姜維本是天水郡冀縣人,姜氏是當地望族,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俘。之後,姜維受到諸葛亮和劉禪的重用,從俘虜一路做到了蜀漢大將軍,成為蜀漢後期的棟樑之才。諸葛亮死後,姜維秉承丞相遺志,多次北伐,給曹魏造成了極大困擾。特別是狄道一戰,姜維大破雍州刺史王經,曹魏士兵死傷數萬人之多。
姜維的叛國行為為曹魏士兵不齒,而且姜維多次北伐,造成曹魏軍民死傷無數,所以曹魏士兵對姜維早已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誅之。
二、姜維是謀害鄧艾的主謀之一。蜀漢滅亡,鄧艾是頭功,但鄧艾的下場卻是被下獄收監,鄧艾所部許多士兵因此受到牽連。他們認為,是姜維和鍾會兩人合謀陷害了鄧艾,所以藉此機會為鄧艾伸冤報仇。雖然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姜維是否參與謀害鄧艾,但鍾會應該和姜維商議過此事,而且得到了姜維的支援。
三、姜維挑撥鍾會叛亂,借刀殺人,意欲光復蜀漢。投降後的姜維得到了鍾會的厚待,兩人“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而且稱姜維的才能與夏侯玄和諸葛誕不分伯仲。姜維看出鍾會的野心不小,於是便想利用鍾會的野心來光復蜀漢。姜維的計劃是借鍾會之手誅殺曹魏骨幹將領,然後伺機殺掉鍾會,坑殺曹魏士兵。所以他給劉禪寫了一封密書“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263年冬,姜維隨鍾會一同進入成都,將鄧艾收監。此時鐘會已經得意忘形,自以為扳倒了鄧艾,就沒有人能夠制衡他了。264年正月,司馬昭寫信給鍾會,說賈充將帶兵數萬下漢中,自己將屯兵十萬於長安。鍾會一看,司馬昭要來收拾他了,於是計劃立即謀反。姜維建議鍾會擇日召集軍中牙門騎都以上軍官、護軍、郡守和蜀漢舊官,將他們牢牢控制,並用親信接替他們的位置,再將不配合計程車兵予以坑殺。
正月十六,鍾會按照姜維的計劃將上述官員牢牢控制,但許多士兵則歸鄉心切,不想為鍾會賣命,鍾會便挖好了大坑,做好了坑殺準備。但訊息走漏,引起了巨大騷動,姜維建議鍾會盡快殺掉牙門騎都以上的軍官,以絕後患,但鍾會遲疑不決。十八日,士兵發生變亂,矛頭直指鍾會姜維。鍾會死於亂軍之中。姜維在徒手殺掉5、6名敵兵後被亂刀砍翻在地,憤怒的曹魏士兵想看看姜維到底有多大的膽子,於是剖開了姜維的腹部,其“膽如升大”。隨後,將姜維的家屬一併虐殺。姜維的計劃就此破滅。
這場變亂持續了數日,成都遭到洗劫,張翼、關彝(關羽之孫)、劉璿(劉禪太子)等人死於亂軍之中,劉禪的後宮、宮女被曹魏軍官玷汙。而鄧艾也在綿竹被衛瓘滅口。這個故事被羅貫中演繹成“一計害三賢”。
-
7 # 靈魂的感觸
“膽大如斗”,這是一個形容人膽量極大的古漢語成語,看似很平淡,然其背後卻有著一段非常悲壯而令人嘆惋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蜀漢名將——天水姜伯約!
公元264年正月,鍾會與姜維密謀反叛,然訊息走漏,隨即引起了軍中一片騷動,後在監軍衛瓘的號召下,鍾會手下士兵譁變,矛頭直指鍾會與姜維二人,當即鍾會便被亂軍砍死,姜維在一番搏殺之後也終被魏兵所殺,然姜維死後卻仍不解當時魏兵之恨,被魏兵剖腹取膽。據《三國志》記載:
“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叛國降將姜維本是魏國將軍,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姜維因被天水太守馬遵懷疑有異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諸葛亮,儘管在小說中這一情節被美化成了“棄暗投明”,但姜維對於魏國來說,不過一個叛國之賊罷了。
北伐結怨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這不僅僅對蜀國造成了極大損耗,對魏國而言也是一個災難。姜維從一個魏國降將一路做到了蜀國大將軍,其才能是無可否認的。其繼諸葛遺志,數次北伐,光復漢室之心是值得後人所欽佩的。然作為當時戰爭的發起者,姜維無疑是魏軍極度痛恨的物件。據《三國志》記載,姜維一生一共進行了11次北伐,所謂“九伐中原”實為泛指!而這十一次的北伐過程中,對魏軍的損害是極大的,特別是姜維第八次北伐,據史料記載,此次北伐,姜維大敗雍州刺史王經,斬殺魏軍數萬人。相比當年諸葛北伐,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之姜維本是魏國叛臣的身份,試問魏軍將士怎不對姜維恨之入骨!
策反鍾會說到計害鄧艾,這個其實到和姜維關係不大,鄧艾之死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其拿下成都後擅自循照東漢將軍鄧禹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官吏,又怎能不讓司馬昭生疑,落口舌於鍾會!不過說到策反鍾會,到確實與姜維有著一定的關係,不過姜維的意圖也並非幫鍾會謀反,而是想借刀殺人,趁機復國。當時姜維的支援讓搖擺不定的鐘會決意反叛司馬昭,後姜維又慫恿鍾會設法殺害一些重要的魏將,好讓自己殺了鍾會後使得魏軍群龍無首,進而達到光復蜀漢的目的。
時姜維曾有密信於後主劉禪: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然這種復國手段在時人看來是十分卑劣的|,故陰謀敗露之後,新仇舊恨激起了魏軍心中的憤懣,故姜維遭到了魏軍“剖腹取膽”的羞辱!不過姜維對蜀漢的一片赤誠之心,還是很令人欽佩的。
-
8 # 阿斗不傻
姜維自殺殉國,最後被剖腹取膽取膽之說,並不見於《三國志》正史,而是來自於裴松之《三國志》注引《世語》
殺人不過點頭地,這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其實在我看來,這樣的事情,毫無疑問是文學家或者史學家的誇張之詞,或許有,或許沒有,真說不清楚。
不過既然題目如此,不妨發散一下。
姜維遭人恨嗎?特別是魏華人狠嗎?
答案當然是毋庸置疑,魏華人恨之入骨,
原因不過是,他本為魏國將領,卻幫助敵國殘殺自己同胞,這放在任何時代都是亂臣賊子。
這是姜維原罪之一。
除此之外,姜維在蜀國居然不安分,而是不斷進攻原來的祖國,持續次數有十一次之多,這無疑讓背叛被放大。、
這是姜維原罪之二。
最後姜維在受降之後的所作所為,更讓魏國軍隊恨之入骨。
尼瑪投降還不安分,居然想著蠱惑領軍主帥鍾會謀反,不僅如此,還想殺盡反對者。
我們的命因為你而命懸一線。這就是你最大的罪惡、
這是原罪之三
這三大原罪,在層層放大之後,姜維在魏國軍人心中的形象那肯定是很惡毒。這本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所以姜維被殺,被剖腹取膽,貌似也算理所應當。
那麼這都是魏華人的心理動機,但是如果換個角度看,我們能看到什麼?
毫無疑問是一個為國披巾斬棘,鞠躬盡瘁,戰鬥到死的英雄形象。
其實三國演義中姜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那就是“人生處世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如果說三國第一義士是關羽的話,那麼第二義士這個名頭,我絕對要給姜維,為的就是這一句話。
這句話,飽含吶喊,還有不甘,而這不甘因何而來,不過是為了諸葛亮的囑託,還有感嘆人生老之將至的懊喪。
恢復中原,復興漢室 這就是諸葛亮傳遞給姜維的信念。
為了這個信念,姜維不惜窮兵黷武
為了這個信念,姜維不惜避禍屯田
為了這個信念,姜維不惜降而復叛
因為窮兵黷武,他讓蜀國民生凋敝,這是一罪。
因為避禍屯田,他讓蜀國國門洞開,輕易被滅這是一罪。
因為降而復叛,他讓後主劉禪忍耐數日,“終要讓這天下轉危為安。”
為人臣者,將事情做到這樣的份上,我們還有心,捨得苛責這位將軍嗎?
蜀漢滅亡,他有責任,可是他傳遞的精神永遠存在。
“人生處世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這句話我太欣賞。
說這句話時候,心酸讓人落淚。
就如三國演義之前劉備說的那句“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其實羅貫中老先生要表達的,真有人看懂了嗎?
那就是對事業的追求,還有在現實面前的不甘。
於文學手法而言,叫反差對撞,而我記住的只有“人生處世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得急切和吶喊。
-
9 # 歷史總探長
其實,姜維的歷史形象被太多的人拔高了,在三國那個素以忠義和門第衡量一個人的時代,姜維的在川蜀政權中的形象並沒有我們如今所瞭解的那麼偉岸,只不過,我們用如今的視角來看曾經的姜維,能夠得出一箇中肯的評價:
姜維是個好將軍,但是不是一個好臣子。
也許很多人是因為姜維的這句話所感動的:
密書與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沒錯!這零星的字眼裡我們是能夠看到一位滿腔愛國熱情的臣子,可是對他川蜀百姓來說,姜維不是一個好人,也並非是一個好臣子。
在姜維執掌川蜀軍政大權的時候,一共有11次,我能知道戰爭不怕打決戰,就怕打消耗戰。消耗戰這玩意不僅僅是損害國家經濟基礎,還會將百姓的生活置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且川蜀之地經過諸葛亮的連年征戰,好不容易休戰了一點時間,可是姜維在上臺之後,百姓的生活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劉備建立川蜀政權的核心理念是民心,其次才是戰爭。而民心往往是需要幾代君主勵精圖治才能夠換回來的,可是在後三國時代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民心,人們早已經厭惡了常年的北伐征戰,無論這個人是處於擁護國家,還是為了民眾。他們所考慮的最為直接的利益是,我無地可耕,我沒飯吃就會餓死。
這才是百姓最為關注的焦點,而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或許也會知道姜維北伐所代表的的不是朝廷,而是有一點他自己的私心,一點希望讓自己能夠穩抓軍政大權的私心。
所以,當時的朝堂之上才會有人極力的排斥他,無論是劉禪,還是諸葛瞻、黃皓等,他們都希望卸掉姜維的兵權,進而扼制姜維常年北伐的決心,可是姜維自己溜了,他自己跑到沓中屯田去了,因為他仍然想要北伐。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姜維所做的是為了國家,但是我前面說了,不站在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角度來為國家,那純屬就是扯淡,純屬就是無稽之談,沒有民心,何來的川蜀政權。
在姜維接到劉禪的詔書之後,他是有點憤怒的,他不明白為什麼後主劉禪不反抗一下就舉城投降了,他姜維完全可以重新拿下成都,可是有沒有想到?百姓會不會同意?
姜維在投身於曹魏鍾會帳下的時候,鍾會有謀反之心,後來被亂軍殺害,史書記載姜維最終被“剖腹挖膽”,就算是姜維曾經是他們的敵人,那麼也不至於這麼殘忍吧?答案正是在這裡,常年的征戰受到波及的不僅僅是民眾,還有川蜀和曹魏計程車兵們,他們的心裡也不樂意。
士兵的仇恨會疊加,也會在某一天突然爆發出了來宣洩幾十年疊加的這種情緒。
所以,姜維的這種下場可能他自己也能想到。姜維是出發點是對的,但是他可能忘了,衡量能臣和勇將的標準是民眾的擁戴,而不是一個人的功績。
-
10 # 饞嘴肥貓說古今
為什麼要說諸葛亮是偉大的千古名相呢?大家可以檢點一下,有人背叛過曹操,有人背叛過劉備,在孫權遭遇危境之時,許多大臣也欲棄吳降曹,但卻沒有人背叛過諸葛亮。
驕狂如魏延,在諸葛亮的麾下即使如何不滿,仍然不折不扣地完成諸葛亮交付的每項任務;自負如馬謖,失街亭後明知回來就是死路一條,仍然回到軍中伏法,引頸就戮;而姜維,做為諸葛亮北伐事業的實際繼承者,統帥三軍,為先師未競之志,嘔心瀝血,屢敗屢戰,不屈不撓。
姜維,絕對是一個值得我們敬重的英雄。人生在世,難道必須要以成敗論英雄嗎?
在漫漫的歲月中,每個人都曾有過美好的追求,努力追尋著自己的夢想,許許多多的人都因為困難和挫折而選擇了放棄,而有些人始終都在堅持和奮鬥。什麼是成功?成功並不是一定要創造出一番令人讚歎的偉大事業,而是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只要你為了信念和理想不懈地努力過,奮力地拼搏過,熱情地付出過,永遠向著目標邁進,即使最終倒在了征途中,你就是成功的,無悔的,值得自己和他人永遠敬重的英雄。
姜維就是這樣一個英雄。
姜維實際上從來都沒有得到蜀漢集團的直正支援。自從諸葛亮星落五丈原之後,蜀漢的對外戰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以往的主動進取而改為被動防禦,北進中原的希望泡沫就此全面破碎。
姜維其實沒有沾上諸葛亮多大的光,諸葛亮生前對姜維更多的是品行方面以身做則的教誨,能力上悉心的培養,但諸葛亮並沒有對姜維進行著意的提拔,姜維從中級軍官逐步進階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被賦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責任。
蔣琬當政,蜀漢的戰略全面進入防禦時代,後來的費禕也仍然繼承這種防禦戰略。期間屢次遭到曹魏方面的進攻,而蜀漢上下一心,將士用命,數次化險為夷。直到姜維掌握軍權時,蜀漢才重新構建攻勢戰略。
很多人認為,諸葛亮和姜維北伐中原是錯誤的戰略,應該謹守防禦,休養生息。但要考慮到,人家曹魏有什麼理由讓你舒服百年?東吳謹守,後來司馬家放過東吳了嗎?真正動起手來,東吳長年不戰的後果就是一戰即潰,毫無掙扎之力。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蜀漢要想以益川一州之地,與體量龐大的曹魏進行持久相抗,那純粹是作夢。姜維完全可以選擇一種舒適的生活方式,過一段富足安逸的日子,但姜維卻選擇另外一種道路――為信念而戰:
“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
總得有人去戰鬥。任何時候,優裕的背後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安樂的背後是因為有人擋住了風雨。
姜維並非能力不行,實在是國力太弱,在內又遭到來自各方面的掣肘,能夠以手中這點實力精妙計算,打得風生水起,屢屢讓魏軍是焦頭爛額,苦不堪言。如果雙方實力對等,鄧艾和鍾會根本不是姜維的對手。
鍾會牽制,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後主劉禪不戰而降,在漢中前線的姜維本部就陷入了困境。其實以姜維的才能和他手中所掌握的力量,他可以有多種選擇:投降,以姜維之才,受封至少可為上將,保全富貴權位,而且沒有誰可以責怪他,君主和群臣已經全部投降了,姜維已經盡到了自己的全部責任;戰鬥,姜維可以率兵繼續戰鬥,以全自己的節義,名垂史冊,後人萬世景仰。
但姜維放棄了名,放棄了節,放棄了利益,選擇了最委屈自己的方式——陰謀。對於姜維這樣一個注重名節品格的人來說,我們可以想象,當他做出這樣的選擇時,內心是多麼的痛苦。當年叛魏投漢,如今再叛蜀投魏,大事若成,又叛魏歸蜀,姜維在史書上將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姜維的設計非常詭譎,借鍾會之手除掉鄧艾父子和其武裝力量,再借鍾會的不臣之心殺掉所有的魏將,再封住要道,將魏軍一網打盡,重新復辟蜀漢。
他幾乎就成功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在最後關頭,歷史選擇了統一,姜維夢破,自刎而死。魏軍將士恨之入骨,將他剖腹取膽。
為什麼魏軍將士如此恨姜維呢?姜維的計策實在是太毒了。魏軍將士們拼死作戰,本來都立下了滅國之功,都能得到嘉獎和封賞,但姜維利用鍾會和鄧艾的矛盾,首先造成了魏軍的內訌,自相殘殺;其次,姜維再慫恿鍾會拘禁眾將,差點來個集體屠殺;姜維雖然計劃沒有得逞,但魏軍將士們由於都被迫捲入到這場紛爭中,被蒙上了作亂和背叛的汙名,前面所有的功勞都將被一筆抹煞。
這就是姜維最狠毒之處:如果他成功了,魏軍將士們全部要倒大黴;即使他失敗了,魏軍將士們仍然全部都要倒大黴。
在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時代,湧現出許多雄才大略的主君,智謀深長的謀士,勇冠三軍的猛將,也湧現出像姜維這樣勇於拼搏和戰鬥,勇於付出忠臣的名節和軍人的榮譽,只為了心中那分永遠不息的信念和抱負。
姜維,確實是位英雄!
-
1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63年,魏朝的實際控制者司馬昭下令18萬魏軍兵分三路南征蜀漢,由於蜀漢缺少防備,戰略失誤,同時鄧艾率領奇兵從天而降,襲江油、破綿竹、殺諸葛瞻,兵臨成都城下,劉禪迫於內外壓力,向鄧艾投降,鄧艾的斬首行動獲得成功,之後,劉禪下令蜀漢全境放下兵器向魏軍投降。
當時姜維還在劍閣抵抗鍾會大軍,當姜維及手下將士聽說劉禪投降,都拔出把來用力砍在石頭上,以發洩心中的憤怒,同時吼出一句話:臣等欲拼死一戰,奈何陛下先降?姜維及其手下將士很明顯是不願意投降的,但是皇帝劉禪都投降了,他們不投降,又有什麼用呢?
姜維
所以,身為蜀漢最高軍事長官的大將軍姜維根據劉禪的命令,放下兵器向鍾會投降,但是姜維顯然不甘心就這麼投降,他選擇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法,同時還搭上了自己全家的性命和鄧艾、鍾會以及大量魏兵、蜀軍、蜀漢宗室大臣的性命,而這一切,姜維只是為了復國。
姜維身為蜀漢的大將軍,連皇帝劉禪都投降了,他要復誰的國?以封建社會家天下的模式來看,皇帝是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整個天下都是皇帝家的,姜維為是復已經投降魏軍的皇帝劉禪的國,一個臣子,能做到這個份上,實在是極其困難,實在是忠心無二,實在是堅韌不拔。
姜維投降
劉禪投降之後不久,魏軍內部就發生了動亂,首先是鍾會誣陷鄧艾居功自傲,然後鍾會企圖擁兵自立脫離司馬昭,以蜀漢為基地,要知道鍾會手握南征蜀漢的18萬魏軍,同時還有蜀漢大將軍姜維的“支援”,再加上姜維手中的蜀軍5~6萬主力,鍾會手中的軍隊甚至與東吳政權所有軍隊不相上下,這可是一個數量極其龐大的組織。
如果鍾會控制得好,處理得當,重新建立一個政權也未嘗不可,但是鍾會謀反顯得雜亂無章,而且沒有完全控制這支原本忠心於司馬昭的軍隊,導致魏軍發生譁變,在短短几天時間,魏軍在成都城內燒殺搶劫,不僅此次謀反的主犯鍾會及其親信數百人被殺,就連蜀漢大將軍姜維及其妻子兒女也被亂兵殺死,還有鄧艾被衛瓘派人殺死,就連蜀漢太子劉璿也被殺害,同時還表關羽一家滿門被龐德的兒子龐會滅門。
姜維
根據《三國志 姜維傳》裴松之注引《世語》的記載,姜維被殺後,他的整個家族都被滅門,而且魏兵還剖開姜維的屍體,發現姜維的膽特別大,像鬥一樣大。姜維人都被殺了,為何魏兵要把姜維剖腹取膽?難道魏兵這麼恨姜維嗎?
首先,姜維是蜀漢的大將軍,蜀漢在諸葛亮時代,就開始不斷進行北伐,而且都是蜀漢主動發起的以弱伐強的戰爭,諸葛亮去世後,魏國滿以為可以鬆一口氣,沒想到蜀漢又出了一個比諸葛亮北伐還要堅韌不拔的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前後進行了十一次的北伐。
姜維與鍾會
姜維是蜀漢歷史上第二個有政治理想的人,第一個是諸葛亮,姜維雖然不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但姜維無疑是諸葛亮政治理想的堅定捍衛人,對於北伐的執著,姜維甚至比諸葛亮還要堅決,北伐就是姜維向北邊的魏國發動戰爭,發動戰爭就是要打仗,打仗是會死人的,姜維前後延續幾十年時間前後十一次北伐中,不知道殺了魏國多少將士,魏華人能不恨姜維嗎?
這次伐蜀的魏軍中,有很多就是魏國在關中的邊防軍,他們多年與姜維對峙周旋,深知姜維就是他們最大的敵人,起初姜維投降後,是受到主帥鍾會的庇護,魏軍中雖然有人對姜維不滿,也不敢說什麼,現在鍾會因為謀反都被殺了,魏軍把所有的怒火都發在姜維身上了,所以殺了姜維及其家人,他們還覺得不夠,還要把姜維剖腹取膽。
姜維兵變
其次,就是這次成都之亂,鍾會意圖謀反事件,魏軍都認為是姜維蠱惑鍾會謀反的,是姜維在暗中搞的鬼,鍾會再怎麼樣也是魏軍主帥,同時還是魏國的大家族出身,這次的成都之亂,其實魏軍內部也傷亡慘重,除了兩大知名功臣鍾會與鄧艾被殺外,魏軍內部也死了不少人,比如鍾會的親信被殺了幾百人,再比如鄧艾的親信想救回鄧艾時,卻被監軍衛瓘派出的田續所殺,這樣殺來殺去,殺到最後,都要找一個責任人出來,因此魏軍認為是姜維,就把怒火發洩到姜維身上,導致剖腹取膽。
另外,鍾會手下的魏軍如果謀反就要承受自己留在魏國的家屬安危,如果沒有選擇謀反,就得向魏國的司馬昭表忠心,魏軍無論是將領還是普通士兵,大多數人其實是不願意跟著鍾會謀反的,因為這是一條不歸路,所以為了向司馬昭表忠心,他們只能拿姜維開刀,把姜維剖腹取膽。
姜維被殺
最後一點,古人非常崇敬死後留個全屍,這是對古人的尊重,如果怨恨一個人,就在這個人死後不讓他留個全屍,所以魏軍在殺了姜維之後,仍然對姜維有怨恨之心,他們把姜維這個敵國大將軍視為這次動亂的主謀,把鬥爭的矛頭指向姜維,就連姜維死去的屍體也不放過,把姜維剖腹取膽,讓姜維不能留一個全屍,這是魏軍怨恨的表現。
魏軍在剖開姜維的腹部後,發現姜維的膽很大,像鬥一樣大,膽大表示姜維生前的很有膽識、勇氣,普通人的膽一般長約5~8cm,寬約3~5cm,容積大約是40~60毫升,而姜維的膽有一斗,漢代的一斗是2000毫升,姜維的膽是通人的40倍左右,這當然有些誇張,不過也說明姜維確實是一個有膽識的人。
-
12 # 魁哥說歷史
在三國中有兩個黑暗時間,一個是公元220到223年,期間關羽被殺,黃忠戰死,劉備白帝託孤,曹操病逝,可謂巨星一個接一個隕落。而另一個黑暗時間就是公元263年到264年,因為這兩年蜀國滅亡,三國後期三大人才去世,鄧艾,鍾會以及姜維幾乎同一時間被殺。
其中最慘的要數蜀漢後期名將姜維姜伯約了,不但死於亂軍之中,而且家人也被魏軍殺害,為什麼魏軍如此仇恨姜維呢?他已經自殺身亡,為何還遭魏兵剖腹取膽?
第一,姜維降魏後,殺戮魏軍將領,得罪了全軍將士。
公元263年,鄧艾與鍾會奉晉公司馬昭之命,率領大軍攻打蜀國。由於蜀國後主無道,聽信巫師之言,整日神鬼附身,因此誤了大事。鍾會與姜維對峙於劍閣,而鄧艾卻偷渡陰山,直抵成都。後主不愧是無能之輩,聽信焦周之言,投降鄧艾,自此蜀漢滅亡。後主還命人去招降姜維,放棄抵抗。
公元264年,姜維雖然不得已而投降曹魏,投靠到鍾會帳下。由於鍾會十分欣賞姜維的才能,所以拜姜維為兄,兩人可謂相見恨晚。當然自鄧艾拿下成都,成了大功後,鄧艾變得不再收斂,認為自己有能力破蜀伐吳。司馬昭大怒,命鍾會收服鄧艾。姜維此時就趁機忽悠鍾會殺了鄧艾,然後讓鍾會造反,自立為成都之主。鍾會當然也知道鄧艾被收拾,自己的末日也就不遠了,所以與姜維合謀,擒獲鄧艾,然後擁兵造反。
然而這下子卻讓魏軍恨透了姜維,因為姜維竟然建議鍾會將不服從命令,不願意一起舉事的人坑殺。因為眾人都不心服,所以姜維命人將他們都殺戮,以絕後患。此計不得不說是毒辣非常。魏軍千里迢迢,九死一生才拿下成都,居然不加以封賞,卻被逼造反。而姜維忽悠鍾會坑殺將士,魏將恨不能將姜維碎屍萬段,寢其皮,食其肉。
第二,姜維本是降將,投降蜀國後,卻多次北伐,殺死不少魏軍。
姜維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因走投無路而投降蜀國。在蔣琬,費禕等人去世後,更是多次帶兵攻打中原。有戰爭就有死亡,姜維屢次帶兵殺入魏國境內,雙方激戰數次,都是死傷慘重。
尤其延熹二十年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使得王經的部眾戰死數萬人。這數萬人的子弟、親屬,想必在鍾會、鄧艾的南征軍中不少。這樣一個殺害無數魏軍的魔頭,自然被魏軍視為敵人,若不是有鍾會護著,估計姜維早就被魏軍抹殺了。
第三,姜維對蜀國的忠心,令魏國將士氣憤。
姜維投降魏軍,卻仍然心念前朝,可謂忠臣不事二主,魏軍唾棄姜維。姜維先在魏國為將,又入蜀國,然後又投靠魏軍,可謂多次投降。在十分看重人品忠義的古代,這樣的行徑十分惹魏軍討厭,甚至覺得這樣不忠不義之人,根本就不應該活著。
第四,姜維這樣做是自取滅亡。
在鍾會進兵蜀國時,司馬昭就說過,鍾會造反不會成功,因為蜀國如果被攻破,那蜀華人都會心驚膽戰,生怕被魏軍殺害,蜀國將領也會心生悲痛,再無戰心,因為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所以蜀華人不會幫助鍾會造反。
而魏國軍隊得勝時,也會想馬上回到魏國與家人團聚,也不會幫助鍾會造反,而姜維攛掇鍾會造反,不但不合時宜,更會激起將士反對,讓魏軍將士更加討厭姜維,惹禍上身而已。
第五,姜維為一代名將,膽略過人,士兵殺害姜維取膽也是為了證明此事。
姜維作為蜀國最後的依靠,可謂是有勇有謀,多次擊敗魏軍,甚至圍困司馬昭,殺害郭淮,威震天下。自古就有人說過膽大則勇,姜維多次弄險,北伐中原,甚至在滅國的情況下還反戈一擊,想出與鍾會造反,恢復蜀漢的計謀。魏軍雖然十分恨姜維,但確實是打心裡佩服這位末路英雄。所以在殺死鍾會,姜維自殺後,魏軍割開姜維肚皮,取出膽觀看,無不驚歎。因為姜維之膽,膽大如雞卵,正符合膽大則勇的說法。
不管什麼原因,姜維作為一代名將,最後被魏軍圍困,拔劍自刎,大呼:“吾計不成,乃天命也!”一語道出了姜維的無奈,不禁令後人痛惜。
蜀國後期,諸葛亮病逝,蔣琬,費禕先後去世,蜀國出現了無人可用,將才匱乏的局面,後主無道,蜀國國弱民窮。在沒有援軍,也無能人相助的時候,姜維一人怎能挽回蜀國滅亡的軌跡。姜維最後挑撥鍾會造反,也是形勢所迫。最後兵敗自刎也是窮途末路,英雄輓歌了!
-
13 # 一半秋色
膽大如斗,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姜維。
曹軍殺了姜維之後,剖開了他的肚子,挖出了膽,眾人一看,驚得呆住了,只見姜維的膽特別的大,有一斗那麼大。
很多人沒見過鬥,其實鬥是古代一種量器,專門用來量米的,大約一斗等於十升米,一斗至少要比心臟還要大。
這麼大的膽世間罕有!一般人的膽有雞蛋般大小,而姜維的膽有鴕鳥蛋那麼大,那麼姜維的膽為何這麼大呢?
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姜維得了膽囊癌,膽囊不斷腫大,直到腫的和心臟一般大小。
第二種,魏軍搞錯了,他們挖出來的不是膽,而是肝,肝要比膽大多了,魏軍不懂人體結構,誤把肝當作膽,後來以訛傳訛,姜維膽大如斗就傳開了。
那麼,姜維都已經自殺了,魏軍為何還剖腹取膽呢?
因為魏軍恨姜維,恨之入骨!
試想,劉禪都已經投降了,蜀國不復存在了,大勢已去,該投降投降,該回老家回老家,這不很好嘛!
可姜維偏不!他不肯向命運低頭,他還要搏一搏,他要等待時機,捲土重來。
很快,機會就來了!這個機會是鍾會給的!
鍾會入蜀之後,野心變得越來越大,他想擁兵自立,但鄧艾成了最大障礙,於是鍾會給司馬昭寫告密信,誣告鄧艾謀反。
司馬昭真的相信了,並下了道命令,讓鍾會迅速進入成都,控制住鄧艾,並把他押送京城來。
鍾會想出了一石二鳥之計,他先讓監軍衛瓘前去捉拿鄧艾,如果衛瓘殺了鄧艾,就省去了不少麻煩;如果鄧艾殺了衛瓘,鍾會正好有藉口攻打鄧艾。
後來,衛瓘捉住了鄧艾,並把他放在囚車裡,押送回京城。
聽說鄧艾被捉住了,鍾會懸著的心落了地,他開始著手反叛了。
正月十六日這天,鍾會在蜀國朝堂之上,公開為魏明帝郭皇后發喪,並假借她的遺命,起兵反叛。
然而,鍾會命令剛剛宣佈,下面就已亂成了一鍋粥,因為這些士兵都是北方來的,父母、妻子、兒女都在魏國,若是他們反叛,那麼他們的親人必定凶多吉少。
本來,戰爭都已結束了,這些將士們可以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了,可是,鍾會的一紙命令,又讓他們重新捲入無休無止的戰爭。
除非迫不得已,有誰願意冒著全家被殺的風險,跟著鍾會反叛呢!
關鍵時刻還是衛瓘,他連夜在魏軍軍營裡散佈訊息,說司馬昭就要親自打來了,誰跟著鍾會反叛,家人一律斬首。
這招果然管用,第二天,成千上萬的魏軍宣佈脫離鍾會控制,越來越多的魏軍主動脫離了鍾會,魏軍與叛軍展開了激戰。
最後,鍾會被殺死,姜維也被包圍了,無奈之下,揮刀自盡。
魏軍恨死了跟著鍾會造反的人,於是剖開了姜維的腹部,發現了大如斗的膽,其他那並不是膽,而是肺。
-
14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這是魏兵在發洩他們對姜維的恨。
姜維據守劍閣,和鍾會對峙,魏將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後主劉禪率眾投降了鄧艾,給姜維下旨,要姜維放下武器投降,姜維手下眾將義憤填膺,氣得用手裡的刀劍砍石頭,紛紛表示寧死不投降,姜維想了個辦法,假意投降鍾會,然後鼓動鍾會造反,趁亂恢復蜀國。
姜維率軍來降,鍾會非常高興,親自接入大帳,待姜維如上賓,姜維利用鄧艾和鍾會不和,幫助鍾會除去了鄧艾,把鄧艾的人馬也收到鍾會手下,然後姜維就以韓信不聽蒯通的話,沒有擁兵自立,被劉邦殺了的故事,暗示鍾會自立於西蜀,鍾會也正有此意,於是兩人天天商量謀反的事,姜維的這一番操作並不是為鍾會著想,是要把局勢攪亂,趁亂起事恢復蜀漢。
這天司馬昭給鍾會來了封書信,說怕鍾會拿不下鄧艾,他已經率大軍兵臨長安了。鍾會是聰明人,看了書信馬上明白,這是司馬昭不信任自己,要對自己下手了,他趕緊找來姜維,商量對策,姜維見時機來了,就獻計說:“魏國郭太后不是最近死了嗎,鍾會將軍可以詐稱你有郭太后遺詔,讓你討伐弒君的司馬昭,以你的才幹,中原可以席捲而定,我願意做你的先鋒官。”
鍾會聽了心裡高興,說:“伯約,如果成就大業,我和你同享富貴。”姜維趁機挑撥說:“我願意為你效力,但恐怕你手下的將領不服從你的命令,”鍾會下決心造反了,於是起了殺心說道:“元宵佳節的時候,我宴請諸將,有不服從的就地處決。”姜維見目的達到了,心裡暗暗高興。
元宵佳節這天,鍾會請來了諸將飲酒,席間,鍾會拿出了假詔書,要眾將在詔書上簽字,共同舉兵討伐司馬昭。眾將沒想到還有這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沒簽字的意思,因為他們都是魏華人,家人都在魏國,造了司馬昭的反,這輩子就回不去了,家人也會讓司馬昭滅了,所以眾將面面相關,都不動彈,鍾會看沒人簽字,大怒,拔出寶劍說:“有不服從命令的立即斬首,”眾將一看要掉腦袋,只得在詔書上籤了字。但事情是這樣的結果,鍾會也不敢放眾將回去,只能把他們都囚禁起來。
姜維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魏將都斬盡殺絕,他才好起事,見鍾會把諸將都關起來了,就又來找鍾會說:“我看這些將領還是不服氣,請你把他們都活埋了,以絕後患。”鍾會說:“我已經在宮裡挖了一個大坑,準備了幾千個棒子,讓軍士拿著,有不服從的用棒子打死,埋了。”姜維鼓動鍾會要把這些魏將活埋了,讓魏兵知道,怎麼能不恨他呢?
姜維和鍾會商量的時候,有一個鐘會的心腹叫丘建,以前是魏將胡烈的部下,他正好在一旁,聽見了姜維要鍾會坑殺魏將,就把這事告訴了胡烈,胡烈也在囚禁的人當中,聽到姜維和鍾會這樣狠毒,哭著求丘建說:“我兒胡淵就在城外,你去給我兒透露一下訊息,我雖死也無恨了,”丘建就偷偷的跑出來,找到了胡淵,把姜維和鍾會的計劃告訴了胡淵,胡淵把事情告訴了監軍衛瓘和沒有被囚禁的將領,眾人聽了大怒,馬上組織人馬一起殺進宮來。
姜維見魏軍殺了進來,拔劍衝殺,不巧心口疼的毛病犯了,見殺不出去了,仰天長嘆:
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說完姜維拔劍自刎了,魏兵見姜維死了,氣恨難削,爭相前來報仇,要看看這姜維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膽量,居然想用毒計害死這麼多魏將。他們把姜維刨腹,取出了膽,見姜維的膽像雞蛋那麼大。
總結:姜維假投降,鼓動鍾會造反,要坑殺魏軍將領,所以魏兵深恨姜維,要看看姜維有多大膽量,敢憑一己之力,用這樣殘忍的手段殺害魏將,所以把姜維刨腹取膽了。
-
15 # 大國布衣
因為姜維在蜀漢滅亡後陰謀復國,一旦蜀漢復國成功,那些隨鍾會、鄧艾伐蜀的魏軍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姜維計劃洩露自殺後,魏兵既震驚又後怕,才有了剖腹取膽這樣駭人的行徑。
景耀六年(263年),掌權的魏晉公司馬昭命鍾會、鄧艾、諸葛緒起兵十五萬三路伐蜀。姜維死守劍閣,攔住鍾會十幾萬大軍,不料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如天兵降臨出現在江油,鎮守江油的蜀將馬邈投降鄧艾,魏軍長驅直入,在綿竹大破蜀軍,斬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及張遵、黃崇等人,魏軍逼近成都。當時蜀漢兵多在劍閣,成都兵少,面對突然出現的魏軍蜀漢君臣不知所措,後主劉禪最後在諫議大夫譙周的力勸下投降魏軍,蜀漢正式滅亡。
當時正在劍閣堅守的姜維,先聞諸葛瞻兵敗,但未知後主已降了鄧艾,因擔心腹背受敵,便引軍東入巴中。鍾會率魏軍進駐涪城,另派胡烈、田續、龐會等追趕姜維。姜維再退到郪縣,得知真實情形後,便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向鍾會投降。
姜維堅守劍閣,力抗鍾會十幾萬魏軍,但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誰都想不到。鄧艾一路所向披靡,直驅成都,後主投降,這也是姜維始料未及的事情。魏國要想滅蜀,本非易事,卻因為鄧艾劍走偏鋒,偷渡陰平成功,令局勢逆轉,姜維實際上對於投降曹魏是很牴觸的。
後主投降,成都拱手想讓,代表著蜀漢政權的滅亡。 姜維也是最後得到訊息才不得已向鍾會投降,但作為蜀漢後期一位能扛起大旗的大將,姜維深受諸葛亮重用和信任,授之以畢生所學,以姜維之為人,怎麼能甘於做一個亡國之臣呢?姜維有心復國,而鍾會也絕非是隻聽命於晉公的平庸之輩,劉備可以割據西蜀,實現三足鼎立,鍾士季豈無野心?兩人各有所想,能走到一起,實乃時也命也。
鍾會有野心,在他平定西蜀後便暴露無遺,鄧艾偷渡陰平成功,三路伐蜀大軍他最早進入成功,而且還接受了後主投降。然而,魏國三路大軍伐蜀本就貌合神離,鍾會最忌憚的就是鄧艾。鄧艾反沒反一直是一樁歷史懸案,但根據史料記載,最早有反意很有可能是鄧艾,鄧艾在成都不等作為伐蜀主帥鍾會的到來,便擅自受降,封后主為王,接受蜀國山川地理州郡縣地冊,明顯是越制之舉。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並沒把身為伐蜀主將的鐘會放在眼裡,種種約制行為,不僅鄧艾感到不滿,連衛瓘、胡烈、師纂等伐蜀大將都看不下去。衛瓘、胡烈、師纂都上書晉公言他有謀逆之舉,這一下,鄧艾真的是百口莫辯,他雖在伐蜀立了首功,但因為居功自傲,終究難免一死。鄧艾出事,除去心腹大患的鐘會自然野心爆漲,於是,一場更大的政變開始醞釀。
魏伐蜀之戰,魏國出動了15萬大軍,可見魏對伐蜀之重視。如今鄧艾奪得頭功,身為伐蜀主將的鐘會自然心自不安,而且鍾會很有野心,第一次獨立帶領這麼多兵士,怎麼能把頭功功拱手讓給鄧艾呢?這個時候的鐘會,急需一個對蜀中軍事熟悉的合作伙伴,無疑,姜維是他最好的合夥人。
姜維和鍾會兩人心裡打的算盤都不一樣,姜維希望借鍾會之手割據西川,然後再伺機除掉鍾會,實現蜀漢復國。正如他在給後主的密書中寫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據《華陽國志》),《蜀志·姜維傳》注引《晉陽秋》也有記載姜維“欲偽服事鍾會,因殺之以復蜀土”。而鍾會本人則急需姜維這樣的智勇之士,在蜀漢具有頂級影響力的大將來收拾人心,兩人結為兄弟,在表面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其實各自都心懷鬼胎。
鄧艾被押送洛陽後,鍾會與姜維預謀,假借魏明帝郭皇后遺命,起兵廢掉司馬昭,但由於跟隨他的很多魏將都持反對態度,鍾會便將他們全部關在益州跟官府中,派兵嚴加看管。結果計劃遭人洩露,一向親司馬昭的將軍胡烈趁機編造謠言說鍾會已挖好大坑,想把將官一個個打死,埋在坑中。於是人心浮動,人人自危。關鍵時候,有人向鍾會建議:“應把牙門騎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殺死。”但鍾會猶豫不決,也沒有采取什麼行動,終於讓胡烈抓住反擊機會,魏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胡烈率親兵殺向城門,毫無準備的鐘會與姜維皆死於亂軍之中。
據《世說新語》記載:“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姜維被殺,魏國將士仍然不解氣,將他以“五馬分屍”的殘酷方式取膽,發現他“膽如斗大”。可是姜維既已死,魏國將士為什麼還要對其“剖腹取膽”呢?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姜維與鍾會密謀,將不服從他們的魏將全部殺死,這個應該是姜維主動對鍾會獻策,而計劃一旦成功,這些跟隨鍾會伐蜀的將士將很可能會被全部坑殺。這樣狠辣的計策,讓魏國將士既震驚又後怕,他們千里迢迢遠征西蜀,不能馬革裹屍卻要死於這一場陰謀當中,心中自然忿忿不平,於是這才有了憤怒的魏國將士將姜維剖腹取膽這樣駭人的行徑。
成都之亂可以說是蜀漢君臣的一場浩劫,不僅姜維被殺,還連累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大尚書衛繼等被亂軍所殺,關羽家更是慘遭龐德兒子龐會滅門。
-
16 # 小韓的歷史觀
在古代殺人鞭屍的事並不少,被鞭屍者往往都是作惡多端,那麼姜維到底做了什麼會導致魏兵對他如此憤怒呢?
在三國中降將比原來混的更好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張遼、太史慈等,鮮為人知的是蜀漢名將姜維其實也是一名降將。
早年經歷姜維字伯約,其家族世代居住在天水郡的冀縣當中,天水郡隸屬於曹魏的掌控範圍內,而姜維的父親便是天水功曹。
不幸的是姜維的父親在姜維小時候便因為抗擊外族而戰死,憑藉著父親是先烈的身份,姜維也得以在天水郡中參軍當官。
此時的姜維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中郎,因為官職太小再加上地處邊緣,所以朝廷中無人知道還有姜維這麼一號人物,不然也不會讓他繼續留在天水郡了。
建興六年,諸葛亮帶領大軍西出祁山北伐中原,這是諸葛亮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戰機是因為曹丕去世新帝曹叡登基。
天水各郡縣在得知諸葛亮北伐的訊息後紛紛響應北伐的號召要準備一同加入其中,天水郡太守馬遵得知後連夜逃離天水郡。
因為馬遵懷疑姜維早已叛魏,所以並沒有告知姜維這個訊息,等到姜維發現之時馬遵早已逃跑,這就導致姜維等人不能入城抵抗蜀軍。
無奈之下姜維只好帶領人馬前往家鄉冀縣,但沒想到的是老家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這就把姜維放到了孤立無援的位置上。
最終姜維只好轉頭投降諸葛亮,如果馬遵知道自己讓這麼一位絕世良將叛離魏國,不知其內心會作何感想。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馬謖失街亭而宣佈失敗,姜維既然投靠了蜀軍,那就不得不跟隨蜀軍一塊離開天水郡從而告別自己的老母親。
北伐中原在魏國不受重用的姜維在蜀國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可以說姜維是繼馬謖之後諸葛亮的第二位弟子,因為諸葛亮教會了姜維太多東西。
在諸葛亮的教導下再加上姜維本身的實力,姜維可謂是蜀漢的一支新星,在二十七歲便被封為當陽亭侯。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五丈原中病逝,因魏延不願斷後所以姜維出面斷後阻擊了前來追擊的司馬懿,憑此一戰姜維升至輔漢將軍加封平襄侯。
恩師的去世並沒有給姜維造成太大的影響,此時的姜維已經成長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將軍了。
延熙十六年,蜀漢丞相費禕遇刺身亡,在政治上費禕一直主張休養生息不要北伐,現如今費禕去世姜維掌管兵權後開始延續諸葛亮的北伐。
姜維在公元238年至262年這24年內總計發動了十一次北伐,這其中勝負參半,雖說讓蜀漢的國力損耗加重,但也讓魏軍方面不堪其擾。
其實當時蜀漢除了北伐之外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如果選擇休養生息,那曹魏地處中原且地大物博,短短几年就可形成對蜀漢的滅國之力。
所以姜維的北伐雖說是九死一生,但如果真的選擇按兵不動休養生息,那就真的是十死無生,從這個方面看姜維這十一次北伐還是佔優勢的。
蜀漢滅亡景耀年間,因姜維屢次北伐對魏國造成頗多麻煩,作為此時魏國的實際掌權人司馬昭便準備發動滅蜀之戰,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雖然司馬昭最終妥協沒有發動滅蜀之戰,但另一方面則是派遣大將鍾會前往前線消耗蜀國國力,以便隨時發動進攻。
景耀六年,司馬昭下定決心要發動滅蜀之戰,這一次再也沒有人反對他的旨意,於是鍾會等人紛紛帶兵進入關中一代。
姜維在發現曹魏大軍紛紛駐紮關中後便料定曹魏要對蜀漢發動大規模戰爭,便立即上書後主劉禪,姜維希望劉禪能早做準備防備曹魏偷渡陰平直奔成都。
但當時劉禪選擇聽信宦官黃皓的話,黃浩表示敵軍不可能會直奔成都,於是劉禪便沒有跟群臣商量這件事,而這便是蜀國滅亡之根本原因。
在鍾會、鄧艾等人的聯合進攻下,姜維在前線是節節敗退,這一點倒不是姜維的能力問題,而是曹魏這次是真的下定決心要除掉蜀漢。
走投無路的姜維選擇直接退至劍閣,劍閣素來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呼,姜維佔據劍閣天險讓曹魏不得再進軍一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主將鍾會選擇知難而退,就準備給司馬昭奏命自己要撤兵了,在這個時候鄧艾出現了,鄧艾表示可以偷渡陰平從而繞過劍閣。
陰平此地險峻,之前也不是沒有軍隊選擇偷渡陰平但無一例外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但眼下若要攻下蜀漢就必須走這條路。
於是鄧艾便帶人歷經千辛萬苦渡過陰平,在開戰之初姜維就告訴劉禪守住陰平橋口,但劉禪沒有聽信,所以鄧艾這支軍隊猶如無人之境直逼成都。
在迫於時局的壓力下,劉禪還是選擇了投降鄧艾並親自出城迎接鄧艾的軍隊,由劉備忙碌了一輩子而建立起來的蜀漢政權就此宣佈滅亡!
反叛被殺可笑的是此時的姜維還在前線死守劍閣,還是等劉禪的一封書信才得知原來自己一直守護的蜀漢已經亡了,並且還要求自己儘快投降魏軍。
跟隨姜維的將士紛紛不同意,雖說蜀漢亡國但他們卻還在,寧願戰死沙場而不是吃曹魏那碗飯。
姜維看大局已定無奈之下只好勸說將士投降,並開啟劍閣大門迎接鍾會大軍入蜀,但有“幼麟”之稱的姜維怎會這麼輕易放棄?
魏軍的主將鍾會在進入蜀地之後禮賢下士,讓魏軍在進入蜀地之後不得燒殺搶掠,並且因為欣賞姜維而與之交好。
此時鐘會已經完全佔據了蜀地,再加上擁兵數萬,姜維便趁機鼓動鍾會謀反佔據一席之地,被利慾薰心的鐘會同意了姜維所言。
但可惜的是鍾會有反心,但鍾會的部將以及曹魏軍士沒有這份心思,鍾會的強行鎮壓部將反倒是引起了各部將的不滿。
最終在部將胡烈的帶領下魏軍先一步發動內亂,亂軍之中鍾會和姜維均被斬殺,在姜維死後甚至還遭到了魏軍鞭屍刨膽,實在是殘忍至極。
站在魏軍的角度看姜維確實是罪魁禍首,先是發動十一次北伐讓魏軍邊境苦不堪言,多少家庭因此而失去丈夫和父親。
後來好不容易投降了,還又想著如何鼓動鍾會自立反魏,如果鍾會真的成功了那接下來又是不少仗要打,這又是多少的妻離子散?
對於蜀國來講姜維確實是格盡職守的好將領,直到至死之前還想著如何復國,但對於魏國來講姜維就屬於那種必殺之的惡人。
至於在姜維死後又將其鞭屍這種行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魏軍對姜維的仇恨不言而喻,如果鄧艾在滅亡蜀漢之後又被殘留蜀軍抓住,那下場我想也不會太好。
不過儘管如此,站在個人的角度我還是非常欽佩姜維的,此人如果是在劉備時期出現,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可惜碰上的卻是後主劉禪,實在是可惜了這位人中龍鳳。
-
17 # 鬼馬2010
為什麼?氣憤啊,蜀國都滅亡了,姜維卻造成了魏國兩員名將和大量士兵的死亡;蜀國其他人,包括後主都高高興興當魏國的官了,姜維還要謀反;蜀國滅亡了,魏國士兵都想回家了,姜維卻造成了一個大叛亂。這樣的人,讓人太氣憤,叫人太好奇,究竟長了顆什麼膽啊。
魏國滅亡,姜維是很不甘心的。
姜維
鄧艾由景谷道偷渡,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開城投降,並敕令姜維投降。姜維軍士各個都拔起刀劍揮砍石頭髮洩心頭的憤怒,但主子都投降了,還有什麼辦法,姜維率軍向鍾會投降。
投降了的姜維,看出了鍾會的異心。
鍾會十分敬重姜維,出則同車,入則同席,認為徵蜀的官屬雖然都是天下才俊,但沒有能夠比得上姜維的。姜維利用鍾會的信任,發現他懷有異志,於是決定使用詐降計,來複興蜀漢政權。
姜維的計劃是先利用鍾會的異心,挑唆他先消滅兼併鄧艾的軍隊,然後再消滅鍾會,把北來的魏兵全部坑殺,重新扶立蜀漢。他給劉禪寫密信說,“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但是,這樣的做法無異火中取粟,風險極大。姜維為此也深為魏軍所痛恨。
一個絕好的機會來臨,這是鄧艾送上門來的。
鄧艾
鄧艾拿下成都,自認立下大功,擅自循東漢將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鄧艾任命師纂兼領益州刺史,任命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綿竹把作戰中死亡的戰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築高臺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
鄧艾建此大功,居功自恃,深感驕傲,並且常常顯示誇耀,引以為榮。
在姜維的一番慫恿之下,鍾會乘機向司馬昭誣告其謀反。於是,朝廷下詔書派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用檻車將其送到京都來。正景元五年(264年)月十五, 鍾會抵達成都,將鄧艾押往洛陽。
鍾會當然也知道鄧艾被收拾,自己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這時,鍾會麾下有魏、蜀軍隊二十餘萬。掌握如此龐大的遠征軍,鍾會在姜維助力下,遂密謀反叛。此事正在籌劃之中。司馬昭卻動起手來了。他遣中護軍賈充率一萬步騎入蜀進佔樂城,隨即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長安,使鍾會措手不及。
利用鍾會拿下鄧艾,然後解決鍾會,對司馬昭威脅最大的兩個人物就被剷除了。
鍾會謀反,固然有其異心,有姜維的鼎力推動,但也是司馬昭逼的。
問題出在謀判一事過於匆忙。司馬昭大軍壓境,事不可緩。
正月十五,鍾會到成都把鄧艾抓起來。正月十六,鍾會借魏明帝郭皇后發喪的名義,召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將士以及蜀國舊官,假借她的遺命,矯詔起兵廢掉司馬昭,但是魏將們並不跟從。這一要怪事起倉促,二也要怪平日鍾會的思想工作做得太不到位了。
鍾會問姜維意見。姜維慫恿鍾會誅殺被扣將領,坑殺不順從的魏兵。鍾會沒想到的是,姜維還有第三步。捉鄧艾是第一步,策動鍾會謀反,殺掉那些不聽命的魏軍將領和士兵是第二步,第三步,他還要趁機殺掉鍾會,恢復蜀漢。
但鍾會在這時遲疑了一下。訊息很快洩露。正月十八日中午,護軍胡烈之子胡淵率烈部眾擂鼓吶喊而出,各營官兵為營救本部將領也一起響應,蜂擁殺入蜀宮,被拘宮內的將領們衝出與其部眾會合。雙方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姜維、鍾會及部眾數百人被殺,蜀漢太子劉璇和姜維妻兒也全部遭難。
鄧艾這時還沒死,正在送往洛陽的路上。監軍衛瓘覺得鍾會死了,鄧艾到了京城會對己不利,因為鍾會上表誣諂鄧艾,他也出了一份力,就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今四川德陽)西。
成都這邊陷入一片腥風血雨之中。姜維死後,那些知道是他獻計要殺死自己的魏將和魏兵,對姜維自殺而死很不解恨,對姜維遺體還要剖腹發洩。據《三國志·姜維傳》注引《世語》記載,姜維死時腹部被剖開,膽跟斗一樣大,所以後世有“大膽姜伯約”的說法。斗大的膽是不可能的,這個怕是傳說的成分居多。
但姜維不止是被殺,還被分了屍,棄於荒野,不許別人掩葬。
姜維被殺
有一個姜維的部下,也是其老鄉,偷了部分衣物(據姜維家鄉人說還有兩個斷臂),回到甘肅甘谷縣,在一個山中埋葬,沒有碑文。聽說當地人說,現在還可看到這座姜維的衣冠冢。
魏軍殺了姜維及全家,還不解恨,在成都大開殺戒。這裡有亂兵掠殺,也有仇恨相殺。原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大尚書衛繼等也被亂兵所殺。關羽家被龐德子龐會滅門。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姜維所沒料想到的。
姜維一定知道恢復蜀漢失敗,魏軍絕不會放過自己。不說如何慫恿鍾會謀叛,就拿他此前十一次伐魏來說,殺了多少魏兵,早被魏軍視為大魔頭。別的不說,延熹二十年姜維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使得王經的部眾戰死數萬人。這數萬人的子弟、親屬,想必在鍾會、鄧艾的南征軍中不少。這樣一個殺害無數魏軍的魔頭,若不是有鍾會護著,估計姜維早就被魏軍抹殺了。
姜維一定是有充分思想準備。但是禍及蜀國一眾投降的大大小小官員和成都的無辜百姓,這個他估計是沒想到。
據說姜維最後大呼:“吾計不成,乃天命也!”令對蜀漢保有同情之心的人不勝痛惜。但放遠了看,成了又如何,還不是這樣殺來殺去。成已不可能,不成已是現實,成都城無數無辜眨眼化為冤魂。
最後,衛瓘約束諸將,成都之亂方平。
有人說,這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至暗時刻,三位一代名將,鍾會、姜維、鄧艾,在一日之內全部被殺。是否真是至暗時刻不知道,但絕對是成都人的至暗時刻。
-
18 # 薩沙
其實原因很簡單。
姜維在蜀漢崩潰以後,試圖利用鍾會反對司馬昭,讓晉朝大亂,自己乘機復國。
而當時也有很好的機會。
一來,鍾會和鄧艾長期不和,互相忌憚;
二來,司馬昭心腸狠毒,之前不過是利用鍾會打垮蜀漢。現在蜀漢已經滅亡,東吳也朝不保夕,鍾會就沒有利用價值了。
當時鍾會統領接近20萬晉軍,是晉朝最大的軍頭。以司馬昭的個性,肯定會將他除掉。
鍾會不是傻瓜,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即便沒有姜維挑撥,鍾會怕是也會叛亂。
在姜維煽動下,鍾會先是殺了鄧艾,將他的部隊奪走。
司馬昭覺得情況不對,派心腹賈充率領騎兵1萬多人作為先鋒,已經進入漢中,隨時會進入四川。而司馬昭自己率領10萬大軍駐紮在長安。
現在,這是司馬昭準備對鍾會動手了。
這種事情,鍾會不願意坐以待斃,在姜維的獻策下,集合了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武將官員及蜀漢故官,在蜀漢朝堂為剛逝世的郭太后發喪,同時宣稱自己手握太后遺詔,決意起兵滅掉司馬昭。
但司馬昭要對付的只是鍾會和姜維,其他將領根本沒有必要和他們一起反叛。
況且,在晉朝叛逆罪,會滿門抄斬,晉軍各將領都拒絕反叛,支支吾吾。
姜維為了削弱鍾會實力,又獻策讓鍾會乾脆將晉軍將領全部斬殺,而使用他的蜀漢將領,他們都比較可靠。
同時,士兵不願意反叛的,都一同殺掉。
於是,鍾會將將領們都抓起來,準備殺死,下一步就是殺死不願意反叛計程車兵。護軍胡烈藉著飲食傳送的機會,與城外的兒子聯絡。
城外的晉軍士兵聽說此時,又驚又怒。士兵們不願意等死,乾脆反叛,殺入程度,將鍾會、姜維和蜀漢官員全部殺死。
當時晉軍士兵認為鍾會都是挺姜維的,特別仇恨姜維。
姜維自殺以後,士兵們將他屍體亂砍洩憤,內臟流出,看到膽大如斗。
其實按照今天的角度,姜維應該患有嚴重的膽結石。
-
19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我很喜歡姜維。不過,我完全理解魏軍將士的做法。
對魏軍將士來說,姜維,實在太可恨了!
魏軍對姜維的報復蜀滅亡後,姜維支援鍾會反司馬昭。
事敗,魏軍將士殺鍾會、姜維及張翼等人。姜維的妻子也被殺害了。
據裴松之注《三國志》,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鬥)大。
膽大如斗的成語,就是從此而來。
以此來看,姜維是被“他殺”,而非演義中所說的自殺(或許演義對一個跟趙子龍打平手的高手被他殺無法自圓其說吧)。不過,其死後被剖,膽大如斗,則是有據可考的。
魏軍先殺了姜維,還不解氣,還要剖其屍,挖出膽,可以說是極為殘忍的。
由於姜維是死於亂軍,沒有任何司法程式,也沒有任何儀式,所以,魏軍如此對待姜維,完全是出於單純的憤恨!
魏軍,為何如此痛恨姜維呢?
鍾會之亂的慫恿者和謀劃者作為常年與魏軍交戰的敵軍將領,姜維這些年手上沾了不少魏軍將士的血,這個仇是不小的。
不過,各為其主,堂堂正正打仗,這個仇也算不能接受。
而蜀亡後,姜維的作為則使魏軍將士對其憤恨到家了。
據裴注《三國志》記載,鍾會作亂,姜維的謀劃、慫恿,起到了巨大作用。
姜維投降後,見鍾會陰懷異志,認為可以利用,便對鍾會說:您算無遺策,功勞非常大。想想韓信、文種,現在您很危險呀!不如效法范蠡,從此泛舟江湖?
鍾會表示:我做不到。為今之計,“或未盡於此”。
兩人“情好歡甚”,一拍即合。(上見裴注《三國志》引《漢晉春秋》)
此後,姜維想讓鍾會盡殺北方來的魏軍諸將,然後再把鍾會做掉,“還復蜀祚”。
為此,姜維還密疏劉禪,表示可以復蜀,讓劉禪“忍數日之辱”。(《以上見裴注《三國志》引《華陽國志》)
也就是說,鍾會作亂,姜維既是慫恿者,也是謀劃者。
這是要害死魏軍將士全家呀!
險些害死魏軍眾將264年正月十五,鍾會、姜維到成都,把已經被抓起來的鄧艾送去洛陽。
接著,鍾會等人開始“幹大事”
正月十六,鍾會把魏軍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將士及蜀國舊官召集起來。為郭太后發喪,並假借郭太后遺詔,宣佈要起兵討伐司馬昭。
鍾會讓眾將士在版上簽字表態,並委派親信統領各軍。
眾將不願簽字,被鍾會將他們關在各官府。
有人建議鍾會乾脆把牙門騎督以上的人都殺掉,鍾會猶豫。
不過,胡烈已經編造謠言,說鍾會已經挖好大坑,準備一個個打死將官,埋於坑中。
最後,事敗,鍾會、姜維被殺。
如前文所引,殺眾將,正是姜維謀劃的一部分。
眾將,險些被姜維害死,能不恨嗎?
還有比這個更恨的!
險些害死魏軍將士全家三國時,為了加強對出征將領的控制,普遍實施了“任質制”。
如果將領投敵、叛變,其家屬是要被處決的。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勸降郝昭,郝昭表示:您應該聽說過我們魏國的軍法吧!為了我全家性命,請您不要再說了。
伐蜀前,有人反對鍾會領軍,就是認為鍾會“單身無重任”。他只有養子(兄長之子)為人質,不算重要人質。
鍾會單身不擔心,而鍾氏家族是大族,料司馬昭不敢過於為難,自然不怕。
不過,其他人就沒這麼好了。
魏國實行的是世兵制。
不要說將領,就是士兵的家屬,也都是人質呀!
眾人跟著鍾會造反,家人指定是要遭殃。
眾人不跟鍾會造反,不但自己可能被殺,訊息不同,家人仍然可能遭殃!
還有比這個更大的恨嗎?
姜維之膽膽這個器官的大小與膽子大小並沒有直接聯絡,就好像有的人腦袋小但很聰明一樣。
不過,用“膽大如斗”來形容姜維,是再貼切不過了。
為將時,他“聚兵斂谷”,冒著亡國之危也要爭取大舉殲敵。
亡國後,他又以偽降計,試圖靠玩弄魏軍將帥以富國。
或許,所謂膽大,就是敢於去做不靠譜的事情吧。
以當時蜀的國力,要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已不靠譜。
為實現不靠譜的戰略目標,只有以超大膽子,冒險去做高風險的事情。
姜維的膽有多大,興復漢室的理想就有多麼不現實。
回覆列表
首先那兩個不是一個族的,而且根據後來出現的那個前人可知,他們的兩個族有世仇,(見面就打的那種),所以他們的長相也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