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著書說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即“著書洩憤”和“著書言道”。“洩憤”是著書的動力,“言道”是著書的目的。在“發憤著書說”中,這兩方面的內容,又是互相聯絡,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著書洩憤”是司馬遷“發憤著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著書洩憤”強調文學創作的作用,主要是干預現實、批評現實,提出“憤”在情感方面的作用。《報任安書》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國,《說難》《孤憤》。司馬遷透過從古至今的例子論證了“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退論著書策以述其憤,思垂空文以自現”的觀點,他更是提出“《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具有總結性的觀點
另一方面“發憤著書”是關於“文”與“道”的關係。司馬遷認為“發憤著書”的目的是言道,要言聖賢之道,這與中國古代重視“文”與“道”的關係是一脈相承的。
發憤著書說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即“著書洩憤”和“著書言道”。“洩憤”是著書的動力,“言道”是著書的目的。在“發憤著書說”中,這兩方面的內容,又是互相聯絡,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著書洩憤”是司馬遷“發憤著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著書洩憤”強調文學創作的作用,主要是干預現實、批評現實,提出“憤”在情感方面的作用。《報任安書》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國,《說難》《孤憤》。司馬遷透過從古至今的例子論證了“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退論著書策以述其憤,思垂空文以自現”的觀點,他更是提出“《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具有總結性的觀點
另一方面“發憤著書”是關於“文”與“道”的關係。司馬遷認為“發憤著書”的目的是言道,要言聖賢之道,這與中國古代重視“文”與“道”的關係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