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684092489827431
-
2 # HuiNanHistory
這裡面有歷史的原因。
壯族這個名稱始於1965年。此前都是叫僮族。
在民國政府時期,廣西的桂系軍閥政權從來沒有將壯族視作民族,當時普遍流行的是“五族共和”(滿、漢、蒙、回、藏)與“中華民族宗族論”的觀念,對於廣西地方的土人,政府主要以僮人、苗人和瑤人等分類稱呼之。
其中,僮人,也可以說成是僮族,正是建國以後壯族的前身。此外,古代文獻的“撞人”、“獞”、 “僮”、“仲”等,其實說的都是同一群人。
但是,僮人的聚集地卻過於分散。據《明史·廣西土司傳》記載:
廣西僮居多,盤萬嶺之中,當三江之險,六十三山倚以巢穴, 三十六源踞其腹心,其散佈於桂林、柳州、慶遠、平樂諸郡縣者,所在蔓衍……種類滋繁,莫可列舉。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在不同地區生活的僮人,其特殊的生活經歷賦予了人們不同的文化特質。
等到1952年費孝通在廣西進行民族識別的調查時,發現當地僮人群體中存在著多元的民族認同,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僮人,有些人認為自己不同於苗、瑤人,有些人認為自己是“說壯語的漢人”。
將這些人口統一識別為壯族(原用族名是僮族),必然會出現受漢文化影響頗深的成員,姓氏為漢族姓氏不足為奇。
-
3 # 千佛山車神
壯族舊稱“僮族”,是華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壯族人口已接近1700萬,其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在歷史上壯族被稱之為:“烏滸”、“俚”、“僚”或“俚僚”,而壯族的則自稱為:“布壯”、“布越”、“布雅伊”、“布衣”、“布沙”、“布土”、“布儂”、“布央”、“布曼”、“布饒”、“布傣”等等。
在宋代首次出現了“撞人”這個稱謂。而到了元明以後,壯族被侮譯為“獞人”,在建國之後更名為“僮族”。
後來在1965年10月12日,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提議,在徵得壯族人民同意的前提下,由國務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為強壯的“壯”字。
壯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西南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一個高度漢化的漢化的民族。早在秦朝建立初年,佔地該地的南越王趙佗就積極拉攏當地壯族勢力,開啟了壯族漢化的歷程。
此後雖然漢人不斷地進入西南地區,加快了壯族和漢族的融合。雖然壯族擁有自己的語言,並且在唐代時就依照漢字發明了自己的文字。可是由於壯族在歷史從來沒有形成過自己的政權,所以壯文也一直難以統一,普及率並不高。加之壯漢之間接觸頻繁,使壯族成為西南地區漢化程度最高的少數民族,壯文和壯語的就更加衰微了。
壯族原本是沒有姓氏的,後來受朝廷冊封的土官們開始以自己的領地為姓氏,後來受到漢字的影響,漸漸演變為漢族姓氏。
到清代了,大部分在平原地區生活的壯族人已經與漢人無異了,不管是文化上還是語言上,壯族人都基本上完成了漢化,包括姓氏。清末,大多數壯族人都有了自己的姓氏,其中:黃、韋、覃、陸、羅、藍、雷、農、廖、莫、龐、梁、李,是主要的幾個壯族大姓。
在近現代歷史上壯族出現了許多名人,如清代的雲貴總督岑毓英、岑春煊父子,他倆是清代官職最高的壯族人。
除此以外,天平天國運動中的西王蕭朝貴和北王韋昌輝,以及北伐名將求王林鳳祥也都是壯族人。而且在太平天國運動中也有大量的壯族同胞投身其中,他們在軍中被稱為“老廣西”,是天平軍中信仰最堅定,意志最頑強,戰鬥力最恐怖的部隊。
這些壯族同胞在最後的天京包圍戰中寧死不降,在湘軍破城之時,守城的壯族士兵由於斷糧已經餓的拿不動刀了,但仍然依舊堅持戰鬥,最後全部壯烈犧牲,竟無一人投降!
到了現代壯族也是名家輩出,比如著名體操運動員、企業家李寧先生,前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黃新友都是壯族同胞。
(體操王子李寧,在退役後創立了“李寧”運動品牌,並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點燃了奧運聖火)
-
4 # 龍城小莫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多都是帶有偏見的!
其次,姓氏跟什麼民族的關係並不大!而且回答問題的都不是我們廣西壯族人!
那麼下面我最為一個廣西柳州農村的壯族人給大家說說我們的姓氏!
我本人姓“莫”鉅鹿堂的!
有人說我們壯族都是外來的,都是哪裡哪裡般過來的!並不是當地的土著!那麼我就要說說,我們是什麼民族,跟我們從哪裡來的有什麼關係嗎?寧夏回族是土著嗎?所以哪裡來的沒有關係!
那麼我這裡就發現我們這裡是這樣的!
一般講壯話的都是壯族,講客家話麻界話的都是漢族,其他民族就講自己民族的話,苗族講苗話,瑤族講瑤話!柳州話是西南官話的一種,算是我們這裡各民族的官方語言了,南寧往下到海邊講的基本是白話,當然了壯族人也少,比較多壯族人還是桂中,北,西北,東北等地區!
大家可能不瞭解,我們的壯話其實跟白話有點類似,跟越南話,高棉語,泰國話,都是有一點點相似的!
所以我們民族的劃分是根據我們的語言來的!
壯族的幾個大姓基本都是中原地區過來的,我的先祖也是!
那麼我們幾個大姓,如韋,覃,黃,莫等都是講差不多的壯話!
以前官方認可的壯話是南寧武鳴區當地的壯話,跟我們柳州柳州這裡的不太一樣,基本沒有代表性,所以現在也不推廣了!
我們基本都是過的農曆節日,並沒有自己民族的日曆,只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三月三,但是也是農曆節!但是我並不認為自己是漢化的壯族,而是民族融合了!因為我們基本是漢壯不分的,有的母親是壯族有的父親是漢族有的反過來,新生寶寶跟誰的民族都可以,所以壯族姓什麼的都有!所以主要原因不是漢化不漢化的問題,而是民族融合的問題!
-
5 # 孤客君
廣西壯族之所以使用漢人姓氏,其實跟越南京族人使用漢人姓氏是一樣的道理。
我之前就有寫過越南人為什麼使用漢姓的問答,現如今我們再借著這種基調談一下壯族使用漢姓的問題。
壯族人祖先受中原文化影響使用起中原姓氏在秦朝之前,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越南中北部一直和我們的中原王朝沒有太多的交集,時間一直等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原王朝的勢力才有閒心把注意力瞄向了這些地區。
這些地區那個時候被統稱為百越,由許多個不同的古越人族群組成。
秦朝打下這些地方後,開始在這些地方設定起了各種交由中原朝廷統治的郡縣,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才和中原王朝產生了密切的交集,享受到了中原文化光芒的普照。
原本他們的生活野蠻無比,雖然不至於說跟野人一般,但也處在原始的部落狀態,是從秦朝時期開始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這些地區的人們才逐漸進入到了文明社會中。這些人原本有著自己一套的起名方法,跟中原地區有著很大的區別。
不過在中原的文化洗禮下,他們逐漸被中原地區的漢文明給影響到了,接下來這才使用起了中原地區的起名方式以及姓氏。
廣西壯族人的祖先以及福建、廣東等其他地區人們的祖先是這樣子,越南人的祖先也是如此。
越南人使用漢人姓氏雖然越南現如今和我們有著諸多的矛盾發生,但是他們在秦末建立的南越國時期到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國時期,卻長期被我們統治著。
那一段時期裡,越南中北部和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區一樣,成為了直接受我們中原王朝統治的郡縣,與相鄰的廣西是沒有半點區別的。在那秦末到五代十國的多年時間裡、在那和中原文明沒有任何區別的狀態中,他們自然而然就使用起了漢人的姓氏以及起名方式。
連越南這種已經脫離了我們的統轄、不是中原漢人發展而來的國家都使用著中原文化的姓氏,廣西壯族使用中原地區的姓氏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壯族其實和漢人沒有太多分別講完這些之後,我們來大概瞭解一下壯族。
在2010年的時候,壯族的人口就已經發展到了1600多萬人的龐大數量,人口之多,排在了中國所有的少數民族之首,是中國除了主體民族漢族之外,人口最為眾多的族群。
不過在經過多年的文化融合之後,大家會發現壯族雖然仍保留著本身一定的民族風俗,但實際上與其他漢人已經沒了太多區別。
從民國時期在主打五族共和牌時,沒有把人口最多的壯族先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就可以看出歷史中壯族和漢人的融合之深。
而在開國之前,其實壯族還並不叫壯族,那時候人們將壯族人的先人稱之為僮族,念起來讀音跟壯族一樣,為了方便,在開國之後才把僮族的僮改成了現在壯族的壯,並一直流傳到了至今。所以說這就是壯族之所以使用漢人姓氏的原因,因為他們在和漢人的歷史文化交流中,已經和漢人融合得差不多了,因此才使用起了漢人的姓氏。 -
6 # 史海浮沉一月明
我們都知道粟裕大將是侗族人,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是粟裕將軍卻從來都不知道自己侗族人,直到將軍去世,也一直認為自己是漢族人。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因為粟裕將軍出生於湖南會同,而那一帶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主席還特意問過將軍是不是少數民族,將軍說我是漢族人。但是,在將軍去世的4年後,會同縣的粟氏族人被認定為侗族,因此在經得將軍家人的同意下,將軍的民族從漢族改成侗族。
從這個小故事裡面,我們可以看出,在南方一帶的很多少數民族,除了一些特定的方面,其他的很多方面都與漢族沒有什麼區別。筆者的老婆是湖北恩施的土家族人,但是整體上和漢族沒有任何區別,一口西南官話說的賊溜。
就像題目中所說的,壯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是姓氏全部是漢人姓氏,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壯族主要聚集在廣西一帶,而廣西這一代在先秦時期屬於百越地區的一部分,是古越族中西甌和駱越兩支聚集的地方。
注:百越之地,包括今天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這一長達七八千里的半月圈。主要分佈著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百越支系。
在先秦時期,廣西一帶與中原的交流很少,但是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遂將目光投向了百越之地。秦始皇派任囂和趙佗率五十萬大軍經略嶺南,設立桂林象郡進行管理。任囂死後,趙佗自立,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南越國的疆域包括了今天的兩廣和越南北部。
任囂是河北人,麾下50萬的嶺南軍團也是來自中原,以華夏族人為主體。這50萬的嶺南軍團長期駐紮在嶺南,不僅改變了嶺南地區的人口結構,也同時將中原地區相對先進的文化帶進了嶺南。
而且,中原王朝的更迭,往往伴隨著戰亂,為了躲避戰亂,又有不少中原人拖家帶口的從中原地區跑到了嶺南地區。
因為中原文明相比百越文明來說相對要先進,而且中原王朝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東亞地區的霸主,對嶺南地區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管理,因此中原文明對於嶺南一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嶺南地區的統治者,要麼本身就是漢人(華夏人),要麼就是就是受中原文化影響比較大。因此現在生活在廣西的壯族人用漢姓沒有什麼稀奇的。別說是壯族了,就連越南現在也是使用的漢姓。
實際上,在民國時期,採用五族共和的說法(漢滿蒙回藏),別看現在壯族有1700萬人口是中國第一大少數民族,但是在五族共和中壓根就沒有壯族,那個時候的壯族就被認為是漢人的分支。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對民族進行了系統的甄別,僮族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後來僮族又被改為壯族。
-
7 # 潞明海明
當初新zg成立後,並沒有什麼55個少數民族的區別,劃分民族,是後來參照蘇聯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定義方法,官方劃分為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斯大林在給民族下定義時,概括出民族的四大特徵也就是劃分標準: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共同的心理。按照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有範圍內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聲樂禮等文化獨特性等因素來劃分的,有些少數民族的人,說句不好聽的人家那時候根本沒有自己不是漢族的概念,都認同自己是華人,但是就因為需要劃分民族這種需要被創造出來了,形成了55個少數民族,別的不說,像潮汕地區就差點被劃為一個民族,因為當時來看文化、語言、經濟、習俗方方面面都達到了作為一個獨特民族的標準,但是據說是當時潮汕的領導們都不認可所以給否定了還有客家人也很符合,不過誰敢把客家人劃為單獨民族,估計葉老總會很生氣,所以是什麼族姓什麼真的很重要麼,誰家祖上不是從北走到南啊,姓什麼不能說明什麼,除非DNA驗證,否則有多少水分誰能說清楚~
-
8 # 童年放牛
中國是由很多個不同民族組成的國家,在這麼多的民族當中,除了漢族的人數是最多的以外,就要算是壯族的人數最多。由於這個民族算是中國的第二大民族,因此很多人對他們都有一定的瞭解,甚至不少人身邊都有著壯族朋友。和壯族朋友接觸多了以後就會發現,他們名字的姓氏和漢人是一樣的。那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都知道,少數民族的名字和漢人名字有很大的差距,但為何壯族和漢族之間的名字差距卻這麼小呢?
壯族融入中國,最初是在秦朝。那時候嬴政在統一了天下後,就派人去平定百越族,後來就將這個族群收歸到了秦朝的統治。當時這個族並沒有姓名這一說法,只有首領才會有名,但是卻不會有姓。漸漸的發展到了魏晉時期,朝廷對百越族越來越重視,甚至還派了人來這裡管理。因此就讓當地的人們接觸到了很多中原文化,在瞭解了漢人文化之後,他們也就受到影響,開始給自己取姓名。不過那個時候,有這種意識的人還是算是少部分,大部分人依然沿用著他們祖先留下的規矩。
接著又到了宋朝,由於人口的遷徙,區域的規劃等問題,這些百越人們漸漸的開始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漢人。這就讓他們更深一步的瞭解了漢族文化,明白了姓氏的意義,家族的意義。所以更多的人開始給自己取姓名,並且像漢人一樣,將這個姓作為傳承。
除了一部分人是受到了漢族文化的影響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和漢人結親,所以開始漸漸的偏向漢族的風俗習慣。當然還有一部分人,由於一直跟著首領生活,所以當首領被朝廷賜下了姓氏之後,當地跟著首領生活的百姓也都沿用這個姓氏。大家也都知道,中國這麼多朝代當中,漢人統治的時間是最久的,統治的朝代是最多的。所以這些首領被賜下的姓,當然也都是我們漢人常見的姓。
綜上這種種原因,這就導致了壯族人的姓名和漢族人的姓名那麼相似。其實歸根結底來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算,在百越人沒有接觸漢族文化之前,他們一直沒有姓氏這一說法,因此在後來才會誕生出姓名。如果換成早就有自己姓名一說的其他少數民族,即使受到漢族影響,他們肯定也會沿用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取名方式。
-
9 # 史之策
中國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因此中國上古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都是女字為旁或女字為底的。之後經過很長的一段歷史時間,姓氏逐漸演變成一個家族的標誌,不再有特別嚴格的區分。
中華各民族的姓氏分佈也有各自的小小特點,不過經過上千年的演變,逐漸形成了如今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情況。
其實各民族的姓氏本身沒有什麼不同的, 除了一些比較明顯的。比如蒙古族的九字姓“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十字姓“夥爾川扎麻蘇他爾只多”,還有彝族和鄂溫克族的九字姓十字姓等等。
因此對於壯族的姓氏為什麼大多都是漢族的姓氏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嚴謹。因為各民族的姓氏除了個別非常特殊的以外,還是有很多共性的。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歷史上的各種民族大融合的發生歷史上中國各民族之間的大大小小的交往與融合從未間斷,總結來說,曾經發生過三次規模最大的民族融合。第一次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地區,中原地區的各民族透過和平交往或者是武力戰爭相互融合。這一次的民族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而華夏族就是漢民族的前身。
第二次發生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不少西部和北部的遊牧民族遷入中原。生產方式也變成了農耕,這樣的“漢化”持續到隋唐時期時,許多民族基本上融為一體了。
第三次民族大遷移發生在遼金元三代,眾所周知,這三個王朝全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遼朝由契丹族建立,大金由女真族建立,元朝由蒙古族建立。這個時期的民族融合範圍之廣,持續之久、影響之深都是前兩次無法比較的。
在這個時期,不僅契丹、女真等族被漢化,漢族也漸漸地受到其他少數民族影響。因此可以說不僅少數民族被漢族文化影響。
在某些方面,漢族文化也吸取了其他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這也是為什麼中華各民族之間總會有相似或者相同的文化特點。經過歷史上多次的民族大融合,有的民族和民族之間相互融合,有的產生了新的民族。在這個過程中,各民族的文化風俗也有了部分重疊,姓氏作為文化的一種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第二,壯族分佈廣泛造成其本身和漢族融合較深。壯族是少數民族沒錯,但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為華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約為1692萬(2010年)。除此以外,雖然壯族主要聚居在中國的南方,但在全國的各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都有分佈。
分佈的廣泛程度和較高人口總數使得壯族和其他民族交流更加頻繁。比如,兩民族之間存在通婚,後代的姓氏也會發生改變。時間越久,民族間的共性增多,姓氏的演變也隨著時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其實壯族在全國範圍內分佈廣泛,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除了歷史的大潮流也就是民族大遷移,可以再舉一個比較近的例子:著名的清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鬥爭——太平天國運動。
眾所周知,金田起義是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的開端。而這個金田就在廣西桂平,當時的起義軍裡大約有1/4都是壯族人士。他們跟隨起義軍隊北上,加入戰爭,並且在南京定都(江寧改名為天京)。雖然最後運動失敗,但是這場運動也可以變相理解為是一次民族融合。
第三,壯族的大姓並不是該民族專屬姓氏。根據研究,現在基本上認為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是壯族最直接的先民。而嶺南著名的土著大姓有李、黃、寧、冼等,這些姓氏聽上去並不是什麼特殊姓氏,漢族也有不少姓李或者黃的。
再比如陸姓,全國陸姓人數最多的要數江蘇省,其次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還有梁姓,它是中國典型的南方姓氏,現在主要集中分佈在廣西,廣東兩省。同時在河南,四川,河北,山東也有大量梁姓人口分佈。
因此,並不是所有少數民族都像蒙古族、彝族那樣,有什麼極其特殊的姓氏,也有一些少數民族的姓氏和漢族差不多是一樣的,比如壯族。
-
10 # 大國布衣
不可否認,壯族在歷史上與漢族有很大的淵源,說壯漢一家親也毫不為過,儘管壯族作為少數民族,但它也是繼漢族之後,人口數佔據極大優勢的民族,數千萬的級別。
或許很多人都詫異,為什麼壯族姓氏與漢族極其相似?其實我們瞭解了壯族的歷史,就很容易能夠解釋這一現象!
壯族祖先的由來春秋戰國時期,壯族人的祖先主要是分佈在中國南方的浙江、福建,以及廣西、廣東、海南和越南中北部。數量眾多的百越人,按照當時的群體劃分,中國廣西地區主要分佈的是西歐人和駱越人這兩個群體。
正是由於他們的繁衍生息不斷壯大,壯族人也在他們的庇佑下成功孕育而出,其實更準確的說,應該是西歐人產生了壯族。儘管駱越人也算是壯族的祖先,但他們更準確的應該是越南京族人的先祖。
壯族人被漢化的緣起與中原王朝相比,壯族人的文明進化程度顯然要更低,此前由於文化交流不足,壯族人生產方式相當不落後,遠遠不及發達的中原文明,往前要倒推數百年。
直到當時秦始皇一統天下,他們才逐漸被接受,開始在漢文化的孕育下,卯足了勁兒茁壯成長,使用漢姓從那時已經開始。
壯族人的姓名歷史其實根據文獻資料可知:壯族人其實本來沒有姓氏,基本都以名字稱呼,在以前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名字也經常會重複,缺乏創新性與新意。
當然隨著人口不斷增多,壯族人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經常混淆稱呼會造成很大的麻煩,而在當時正好有漢族人姓氏可以借鑑,此後就很容易將別人區分。
壯族人也就隨著漢族人有名有姓,沒多久他們就發現了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同名,但因為不同姓,也是天差地別。
壯族姓氏音譯大法其實壯族這兩個字都是音譯而來,當然壯族的姓氏也絕非全部沿用漢族,他們的稱謂中也會有自己的讀音。
就拿古代壯族來說,他們也有自己的統領,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皇與黃諧音,所以自然也有越來越多的壯族人沿用黃這個姓氏,這也是壯族姓氏中最大的一個分支。
當然還有一種沿用形式,有一個專門養牛的壯族部落,由於古壯語中牛與莫同音,所以自然也就由此沿用下來。
除此之外,壯族還有頗具代表性的取姓大會,這也是保證姓氏多元性的一個重要活動,許多壯族姓氏與他們從事的活動有關。
壯族姓氏的發展與漢文化包容性有關(壯族剪紙)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道理人人知曉,數千年文化的發展,讓漢字極具包容性,囊括了絕大多數讀音,而每個漢字都可以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自然也就充分保證其多元性、組合多變、形式各異。
後來的壯族文化,還是深受漢族文化影響的,萬變也不離其宗,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壯族姓氏其實在漢姓中,屬於包含關係,百家姓多變,也由於龐大的漢族人口基數所決定。
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居住在壯族地區的漢族人也不在少數,有了他們的影響,更加讓壯族人姓氏漢族化,文化的多元性,確實有其獨特的作用。
因交融統一更利於打破民族隔閡,讓各民族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繁榮,只需要保證其關鍵民族元素特徵,持續永存即可。姓氏僅僅作為一個稱呼,無論怎樣變更,其實影響並不大。
回覆列表
婭這個字 讀音:[yà] 部首:女 五筆:VGOG 釋義:連襟,姊妹二人丈夫的互相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