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babyvcve

    友善提醒立規則

    這個階段的孩子說髒話並不表明他惡意為之,他可能覺得好玩或者僅是無意識的模仿,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不好的。父母不要對孩子無意識的行為加以指責,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可以友善地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幫助寶寶建立正確的語言規則,明確了自己行為的範疇之後,寶寶會慢慢糾正過來,大人也不用過多幹涉。

    嚴厲批評不可取

    在發現孩子說髒話時,父母嚴厲的批評很可能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因為他知道他這樣做能夠左右你的情緒和行為,甚至故意以此為工具來挑戰你。合理的引導而不是硬性的批評,對於叛逆期的孩子而言會更有效,切不可為了圖立竿見影的效果反而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以平常心對待

    孩子說了髒話時,不要用壞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以平常心對待。當你心理上過度緊張此事,言行舉止上的表現會將自己的心理壓力轉化到孩子身上,讓他感到恐慌。如果父母放鬆心態,把孩子說髒話的行為看做生活中的一種經歷,只是短期現象,孩子在寬鬆的狀態下改變起來會更容易,也不會留下心理陰影。

    家庭成員以身作則

    孩子學說髒話最近的來源是家庭內部成員,如果家裡有人說髒話,孩子很快就會跟著學,即使孩子不懂得髒話所代表的意思,但他覺得好玩,就會學著大人的口吻說出來。如果不想讓孩子“出口成髒”的話,儘可能給孩子提供乾淨規範的語言環境,大人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如果孩子已經學會大人的髒話,可以跟孩子約定好一起改正,和孩子一起努力,對孩子的進步給與肯定和鼓勵,孩子一定會很樂於跟家長“比賽”的。

  • 2 # 麥格船長

    在這個時期,孩子會說一些“狠話”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從而體驗“語言的力量”,其實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的表現。應對方法有很多,比方說直接忽視,對孩子的“詛咒視而不見”,這樣孩子就會發現他“詛咒”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力量。我也會讀一些關於“狠”話的繪本,《我討厭媽媽》就是很不錯的一本。

    記得第一次把這本書拿到小寶面前的時候,小寶和幾年前的大寶一樣,一句話“不要看”就把繪本拒之千里了,然後把書放到了書架上。我一直琢磨找個機會給孩子讀讀這故事。

    小寶快三歲了,有了自己的小情緒。平日裡,公公喜歡用“我不喜歡你了”這句話來“控制”他孫子,只要小寶表現的不那麼乖順或者哭鬧,公公就說“你再這樣,爺爺走了,不喜歡你了”。這句話在幼小的孩子心裡“紮根”,於是,小寶會時不時問我“媽媽,你喜歡我嗎”。我聽著心疼,然後深情地回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並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哭,媽媽也喜歡,你搗蛋,媽媽也喜歡”,“我喜歡的是你這個臭寶,什麼時候都喜歡”。二寶滿意的離開了。

    儘管這樣,孩子還是處處想“討好”媽媽,所以當我把《我討厭媽媽》拿到他面前,並故意誇張地讀出一句足以刺痛天下所有媽媽的話—— “我討厭媽媽”,然後,我小心的觀察著孩子的神情,我分明捕捉到了孩子靦腆的表情,似乎他知道“討厭”的意思。我就借用小寶對繪本的喜歡和“信任”,借用圖畫書正話反說的“春秋筆法”,來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首先,聽懂孩子的情緒。封面上,是一隻生氣的兔寶寶!心裡有“牢騷”:小兔子手臂交叉,鼻子通紅,氣呼呼地盯著桌面上的餅乾,原來,兔媽媽還在睡大覺!時間是週末10點35分。他想啊想,怎麼媽媽有很多讓人討厭的事情呀!沒幫他洗襪子、亂髮脾氣、一直催他快點、不准他看動畫片、禮拜天賴床不起讓他餓肚子……最令小兔子不滿的是,媽媽不願和他結婚!小兔子氣得想離家出走,但終究還是離不開媽媽的愛。

    書中的文字非常少,而且是非常口語化的表達,小兔子透過自己有限的語言,講述了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小兔子牢騷背後,看似“告狀”(其實這也符合3歲年齡段孩子的性格特徵,)他在尋求規則的公平性的同時,更希望引起媽媽的關注和陪伴,是對媽媽愛的一種呼喚。這就是孩子呀,他的情緒有時能長達半小時,有時又短到只要一秒鐘。他嘴裡說著“討厭媽媽”,用動作搞著“小破壞”,其實只不過想吸引媽媽的注意,確定“你到底還愛不愛我”罷了。而這故事,就好像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一樣,所以,小寶在聽完之後還會一遍遍要求再讀一次,再讀一次,似乎小兔子把他的小情緒統統表達出來了。

    其次,接納孩子的情緒。尊重孩子真實的初衷和感受,因為在孩子沒有感到尊重之前,是無法尊重別人的。如果我們一心想讓他們做個乖寶寶,看到孩子的良性情緒就喜不自禁,看到負性情緒就心煩意亂,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媽媽喜歡的是乖巧快樂的我,不喜歡焦躁哭鬧的我。在這種感受之下,孩子就可能漸漸學會了隱藏負性情緒,同時形成這樣一種印象,父母是不可信賴的,不能無條件地分享內心感受的,這對於親子關係的維繫來說可謂比較惡劣的資訊,而且孩子這樣的心理會泛化到將來的人際交往。在《我討厭媽媽》中,我們儘管看到的是一隻小兔子口中的“壞媽媽”,她賴床,她不做早飯,她看電視,她聊很久的天,好多天都沒有洗衣服……但是對於小兔子的抱怨,媽媽並沒有一句責備之語,沒有一句說教之辭,甚至沒有一個不耐煩的表情。當小兔子牢騷完畢,兔媽媽還給了小兔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她用輕柔的動作、溫柔的語言來傳遞給了小兔子無條件的尊重。

    另外,家長適時地示範情緒表達也是重要的。幼小的孩子們還沒有學會理性的自我疏導,因此家長適時示範就顯得非常重要。真實表達家長的感受不僅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孩子的尊重——你信賴孩子,認為他能懂。孩子受到尊重,也會理解家長的感受,從而學會尊重家長。比如:媽媽很晚下班,非常累,需要好好在沙發上坐一會,這時候,孩子希望媽媽陪他一起玩玩具。這個時候媽媽不妨告訴孩子:“今天媽媽上班很忙,工作一天很累。你自己玩玩具,媽媽在旁邊看著你吧”。 再比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情緒,“媽媽看到你很難過,你願意和媽媽說說剛才發生了什麼事嗎?”當父母看到孩子流淚,可用共情來反應:“你覺得很傷心,是不是?”透過這樣的示範,這不僅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而且學到描述情緒的字眼。

  • 3 # 悅琪育兒

    詛咒敏感期是孩子在3歲左右,也就是接收語言和行為最快的時候,當孩子接觸到有些髒話或是帶有詛咒性的語言後,一般是大人的口頭禪或是大人在生氣時說的髒話,孩子在聽到以後,便會不分場合不分人的說出來。孩子說出髒話,大人自然制止,可是效果不大,孩子反而卻制止越來勁,忘都忘不了。可是在過去一段時間以後,孩子便會忘記,不再說了。這個語言時期的習慣被稱為是詛咒敏感期哦!

    孩子在初學說話的階段特別善於觀察,孩子會發現說出某句話或某個詞大人的反應很厲害,他會覺得這句話或這個詞有“魔力”,特別是這句話或這個詞是是不好的,能傷害到別人的,孩子便會用這句話或這個詞來試探別人,觀察別人的反應,孩子發現當他說出這個詞別人反應很大,便會有成就感,所以便會一直“念念不忘”。

    其實孩子說出這些話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他根本不懂這裡面所蘊含的詛咒或是不好的含義,他這只是在學習語言的正常過程,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孩子在罵人或是詛咒別人。

    而孩子之所以用這些詞彙,只是大人反應太激烈,孩子覺得自己自己佔有心理優勢而已。

    對於如何幫孩子度過這一敏感期,我覺得做好這些就夠了。

    1、不要上綱上線,家長反應不要太過激烈,孩子真的沒有什麼惡意。如果家長反應過激,或是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或聽到類似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從中受益,孩子可能在無意識中養成習慣,到時候想改都難了。

    2、在詛咒敏感期,孩子一般都需要得到滿足才會順利度過當,所以家長的反應和孩子是否說這些話是成正比的。家長要做的是冷處理,對孩子說的這些話不理、不聞不問,孩子覺得沒意思自然就不說了。

    3、家長以身作則,不說髒話,或是不要讓孩子接觸老說髒話的人,從源頭杜絕詛咒敏感期。

  • 4 # 小饅頭和小湯圓

    孩子發現了語言的力量,便開始沒輕沒重、快樂地使用。成人很怕兒童使用詛咒詞彙,一聽到就反應強烈,視詛咒為洪水猛獸。兒童感受到了這些語詞的力量,反而特別關注和喜歡使用這類詞。

    1.要淡定

    詛咒敏感期的特點就是:越批評禁止,寶寶說得越歡。所以當寶寶滿嘴髒話、說你是壞人的時候,直接裝做沒聽見!

    不給寶寶想要的迴應,他就會覺得很沒有意思,一點不好玩兒,自然也就停止了。你要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上。

    我們家寶寶有段時間喜歡說要打死媽媽!

    我就說,那你就沒有媽媽啦!讓你爸在給你找個新媽媽!

    這下他就不幹了,試了幾次這樣的對話,他可能也覺得無趣,就在也沒說過了!

    2.營造文明的語言環境

    大部分父母都會避免在孩子面前說髒話,但總有情緒不佳的時候,難免爆粗口或說喪氣話。因此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 5 # 齊媽帶孩子擰螺絲

    詛咒敏感期,是指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初期(一般在3歲左右)在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歡使用,而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又恢復正常,專家將兒童這個時期的語言習慣稱之為詛咒敏感期。日常生活中如果爸爸媽媽不能夠理解孩子處於“詛咒敏感期”,而給予了不合適的迴應,會帶來以下問題:

    1. 強化使孩子對這些語言更加“上癮”

    當孩子因為有趣而重複“粗俗”的語言,父母大驚小怪地迴應,會讓孩子覺得這些語言更有效力,從而不斷地使用,形成習慣。

    2. 責備使得孩子情緒“堵塞”

    當孩子因為有情緒而說狠話的時候,父母一味地斥責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沒有得到接納,情緒無法疏通,造成更嚴重的情緒問題和語言、行為問題。

    3. 貼標籤影響孩子自尊水平

    有些父母會為處於“詛咒敏感期”的孩子貼上“沒禮貌”的標籤,這會嚴重影響孩子對自我的認知,使孩子感到挫敗,影響孩子的自尊發展,打擊孩子的自信。

    那麼,我們要如何陪伴孩子度過“詛咒敏感期”呢?1.允許孩子享受“粗俗語言”的樂趣,不作迴應

    面對處於“詛咒敏感期”的孩子,爸爸媽媽要做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不作迴應。當孩子發現這些“炸彈”不起作用,就不會再對這些詞語感興趣了。

    2.當孩子用狠話表達情緒的時候,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是孩子在透過這樣的語言來發洩情緒,那麼家長要做的是接納與描述孩子的情緒(“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我看到了你很憤怒”),而不是迴應孩子說的話本身。

    3.為孩子選擇相關話題的繪本,找到合適的“出口”。

    像《我床底下有隻會放屁的小怪獸》《呀!屁股》這類繪本,剛好滿足了孩子在這個階段對於這種“粗俗”語言的喜好。

    在講繪本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肆無忌憚地去說“屁”“屁股”這些詞,說個痛快,笑個過癮。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又很有效的出口,讓孩子以一種合適的、不傷害他人的方式來盡情享受這類語言帶來的樂趣。同時,孩子又會因為看到爸爸媽媽也和自己一起享受這份快樂,從而感到被接納和尊重。透過這樣的方式,經過一段時間,這段搞怪的敏感期就會順利地過去了。

  • 6 # 思妍媽媽

    面對孩子的詛咒敏感期,我們家選擇讀繪本的方式跟她一起說,用了半年時間孩子就順利地度過去了。

    讀繪本時,孩子每次都和我們一起笑到飆淚,我們還會一起重複繪本中的詞彙。經過一段時間,她就對這本繪本和裡面的詞彙失去了興趣,不再說了。

    推薦幾本繪本《呀!屁股》《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拉粑粑》《尿床了》《拉粑粑》

    當孩子只是因為好玩而說出“粗俗”的話還有髒話時,比如“你是笨豬”“臭粑粑”“大屁股”,我們就不作任何迴應。

    當孩子是因為生氣而放狠話時,我們不會去理會他的狠話,而是關心她當下的感受。比如她因為生氣對我說:“媽媽我討厭你!你走開!”我會對她說:“我看到了,你現在很生氣。”並且陪伴她一段時間,也允許她發洩。當孩子的情緒緩解了,她就不會再說髒話、狠話了。

    對於處於“詛咒敏感期”的孩子,只要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釋放的機會,這個時期就會更快、更順利地度過。

  • 7 # 一度甄選

    首先題主我們先要去了解一下咱們寶寶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隨著寶寶語言能力的提高,寶寶們發現大人們對每一句話的反應都是不同的:有些語言的威力是巨大的,會讓聽者生氣發火或者傷心。如果寶寶開始試驗甚至攻擊,那麼語言詛咒敏感期已經來臨。很多小朋友都會經歷這一階段,蒙臺梭利關於兒童的31個敏感期裡,“詛咒敏感期”就是其一。

    詛咒敏感期到底是怎麼回事?

    美國耶魯大學的保羅·布盧姆博士說:孩子說髒話,其實只不過是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句髒話對於小孩子來說,沒有什麼作為禁忌語的特殊意義。他們以後才會逐漸瞭解到這些話犯了社會禁忌。特別是2歲半之後,尤其是在3-5歲這個階段,不少孩子開始喜歡說“我打死你”、“臭XX”、“笨蛋”、“大壞蛋”等詛咒性的語言,這讓很多父母感到驚訝和頭疼,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怎麼突然說起粗話、髒話了。

    其實,這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發展的一個階段而已,詛咒敏感期是指兒童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歡使用,而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又恢復正常,專家將兒童這個時期的語言習慣稱之為詛咒敏感期。詛咒敏感期與孩子的語言敏感期緊密相關,可以算是語言敏感期的一種特殊表現。當孩子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是有些話能夠像利劍一樣刺傷別人,孩子就會使用強而有力的語言來試探、發展自己的力量,並觀察別人的反應。

    對於孩子語言的敏感期,家長該怎麼正確引導孩子呢?

    1、不要粗魯的迴應孩子,冷處理最好

    相信一般父母聽到孩子說出髒話的時候,都會氣急敗壞的恨不得一巴掌呼上去。但是,請一定先保持冷靜。孩子說髒話罵人的行為,如果我們強行地去制止,對孩子大發脾氣、動手打孩子,那我們就輸了。因為,孩子詛咒敏感期的特點就是:越批評禁止,寶寶說得越歡。打罵只會更加刺激他,即使孩子在我們的阻止下閉嘴了,但在心裡卻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疤。當孩子再次說出“詛咒”性的話語時,家長可以淡定地回答:“哦,知道了。”“好的。”“是嗎。”當家長沒有表現出過激反應時,漸漸的,孩子就會失去“詛咒”的興趣。這就像“禁果效應”所說的: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

    2、編故事代入情景告訴孩子,用其他方式發洩情緒

    模仿治療又稱為示範法,是指透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學習和獲得良好行為,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的一種矯正方法。家長可以編故事讓孩子自己體會,這是典型的讀物模仿法。家長給孩子編故事的同時,在故事中給孩子一些好的建議,比如:在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找人傾訴或者和喜愛的玩具說話等,而不能用說髒話的方式。

    3、設立規矩,說髒話有獎懲

    如果寶寶一直講這些不好的話樂此不疲,可以在家裡面定下規矩,不許在家裡和外面說髒話,不然就會有懲罰。而一天不說髒話就有有獎勵,如果一週沒有說髒話也有大獎勵哦,這樣寶寶就會很容易改成髒話哦。

    父母越禁止孩子說髒話,卻越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孩子會更喜歡,也會繼續說。我記得我很喜歡看的一個美劇《摩登家庭》裡面lily,4歲的時候做爸爸朋友的婚禮花童,爸爸cam看見lily穿花童裙子落淚了,lily就冒出來一句F開頭的髒話。爸爸Cam第一反應就是忍不住的笑了出來,lily記住了,所以爸爸每次哭的時候lily都會說一個髒話,這種不對的處理方式搞了好多笑話。也讓我印象深刻,其實孩子在說一些不好的話的時候,更多的就是想父母關注到他,反而,父母冷處理、不作為反而會使孩子沒興趣、沒有好奇心。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隨口便冒出一句髒話口頭禪。其實孩子也和我們一樣,所謂的髒話只是認為好玩,有時也用來表達或發洩自己的情緒,往好處想,這也是孩子成長的表現啊。所以我們不要反應過度,而是態度上重視,行為上淡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我保護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