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613418202536
-
2 # 使用者106083446110
因為麵條表面已經成糊狀了。在中國,最初所有面食統稱為餅,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最早的麵條。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麵;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麵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麵;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麵條製品。煮麵條不粘鍋技巧煮麵條時,待水開後先加少許鹽(每500克水加鹽15克),再下麵條,即便煮的時間長些也不會粘糊。煮掛麵時不要用大火。因為掛麵本身很乾,如果用大火煮,水太熱,麵條表面易形成粘膜,煮成爛糊面。煮掛麵時不應當等水沸騰了再下掛麵,而應在鍋底裡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掛麵,然後攪動幾下,蓋好蓋,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這樣煮麵條速度快,麵條柔而湯清。相反,如果水沸了再下掛麵,麵條表面易粘糊,水分、熱量不能很快向裡滲透、傳導,再加上沸水使麵條上下翻滾、相互摩擦,這樣煮出的麵條外粘、內硬、湯糊。
-
3 # 使用者2874855205102
是因為麵條表面已經成糊狀 正確的煮麵方法 如果要想使煮的麵條清爽、不粘、不硬心、不糊湯,就必須根據麵條的特點來掌握火候及下鍋的時間。家庭自制的麵條和購買的溼切面應該等鍋中水大開時下面,並用筷子迅速在鍋中將剛下的麵條輕輕向上挑幾下,以防麵條粘結在一起。然後用旺火煮開,否則會由於水溫不夠而導致麵條表面的麵糊不易形成一層黏膜,溶化在水裡,麵湯變混濁,煮出的麵條也不易形成一層黏膜。
謝邀,因為自己經常煮掛麵的時候,麵條老是粘在一起,所以我看了看網上的一些方法,希望對答主試用。
1.煮麵條時,等到水開後先加少許鹽,再下麵條,即便煮的時間長些也不會面條粘糊。
2.煮掛麵時不要用大火,因為掛麵本身很乾,如果用大火煮,水太熱,麵條表面易形成粘膜,煮成爛糊面。
3.煮掛麵時不應當等水沸騰了再下掛麵,而應在鍋底裡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掛麵,然後攪動幾下,蓋好蓋,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
4.煮麵條時加一小勺食用油,麵條不會粘連,麵湯也不會起泡沫,溢位鍋外。
5. 水開後下麵條的時候,將麵條抖抖再下入鍋裡。能將麵條表面的粉抖掉。避免這些粉到了鍋裡會粘鍋,使麵條粘一起。希望這幾點對答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筆芯^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