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的飲酒兼溫酒器,形似爵而大,三足、圓口,口前部有雙立柱,無流和尾,有大鋬可執。在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中已有陶斝出土,青銅斝在二里頭遺址中有發現,屬夏代晚期,但主要盛行於商代,沿用到西周早期。斝一般很大,據史書記載,其容量為爵的四倍,作飲器並不實用,故多用以溫酒。早期頸和腹多作分段式,平底;也有作鬲形的款足斝,數量較少。殷墟時期除分段式以外還流行不分段的、容器部分和鼎相似的圓底斝。斝是古代中國先民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斝(拼音:jiǎ ,音同“甲”)山西襄汾出土過一個陶斝,時間比大汶口文化更早,製作很精美,很多人認定是酒器,但考古發現,裡面盛放的是豬肉,說明是煮東西吃的,與陶灶擺放在一起,應該是烹飪器物。斝為筒腹、口外侈,雙菌狀柱,柱頂飾渦紋,平底,三角錐足,腹部上下各飾一週饕餮紋,上下對稱,共三組,通高33釐米,口徑18.1釐米,腹徑13.8釐米。
大型的飲酒兼溫酒器,形似爵而大,三足、圓口,口前部有雙立柱,無流和尾,有大鋬可執。在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中已有陶斝出土,青銅斝在二里頭遺址中有發現,屬夏代晚期,但主要盛行於商代,沿用到西周早期。斝一般很大,據史書記載,其容量為爵的四倍,作飲器並不實用,故多用以溫酒。早期頸和腹多作分段式,平底;也有作鬲形的款足斝,數量較少。殷墟時期除分段式以外還流行不分段的、容器部分和鼎相似的圓底斝。斝是古代中國先民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斝(拼音:jiǎ ,音同“甲”)山西襄汾出土過一個陶斝,時間比大汶口文化更早,製作很精美,很多人認定是酒器,但考古發現,裡面盛放的是豬肉,說明是煮東西吃的,與陶灶擺放在一起,應該是烹飪器物。斝為筒腹、口外侈,雙菌狀柱,柱頂飾渦紋,平底,三角錐足,腹部上下各飾一週饕餮紋,上下對稱,共三組,通高33釐米,口徑18.1釐米,腹徑13.8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