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敏芒果1B
-
2 # 奮鬥青年58293316
一、儒學的產生髮展
1、春秋戰國時天下大亂,為了救世,思想家各自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張,形成百家(主要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輕重家、兵家、農家、醫家)爭鳴。儒學是其中一家。
2、孔子周遊列國,無人接受,回國整理傳統文化。經過綜合創新,形成以“仁義”為核心的儒學思想體系。
3、孔子死後,儒分為八。戰國時代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朱主張極端的利己主義,墨子主張極端的利他。孟子闢楊、墨,捍衛儒道,弘揚儒學,將孔子“仁”的思想貫穿於政治,提出仁政理論體系,發展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倡導民貴君輕,被奉為“亞聖”。
4、荀子針對孟子的性善論提出性惡論,主張隆禮重法。他的學生李斯與韓非在動亂時代強調法治,幫助秦統一天下。他們成為法家的代表人物。
5、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學升到了官方正統哲學的獨尊地位。由於對儒學經書的註解雜亂紛呈,東漢鄭玄統一了今古經文之爭,被視為“鄭學”,成為官方儒學標本。
6、北宋二程創立了新儒學—理學,把佛道的一些觀點糅進儒學之中,後朱熹加以發展穩固,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成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宋、元、明、清都將其奉為經典,指定為官方哲學。理學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質,是人類社會永恆不變的原則,要“順天理,滅人慾”,安分守己。
7、自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後,歷代儒家不斷根據時代的需要積極發展儒學。儒學是發展的,是不斷充實豐富的,是動態的,是眾多儒家共同努力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和基礎,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主要內容在儒學中。
二、儒學的基本精神
1、最基本的精神是仁與義,又稱“孔孟之道”、“仁義之道”。仁者愛人,義者宜也。“為仁者愛親之謂仁,為國者利國之謂仁。”
仁是從孝引申出來的,義是對仁的制約。
關於仁:從愛親到愛人,從愛國到愛人,都是仁愛的普及、擴大。
關於義:任何道德都要有度的限制,這就是宜,是適宜、恰當、合理的意思。
2、必須對應的人際關係。
君臣關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對臣要有禮貌,要尊重;臣對君要盡心盡力,要忠誠。
父子關係:父慈子孝,父為子綱,但也不能絕對化。
3、重要道德的概括。
三達德:仁、智、勇。仁是全德之稱,兼統各種美德;“智即是明也”,辨是非,明利害,既自知,又知人;“勇者不懼也”。
五行:仁、義、禮、智、聖。
四善端:仁、義、禮、智。
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三綱領八條目:《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八德:忠、孝、誠、信、禮、義、廉、恥。
至德——孝。最高的道德是孝。所有道德都是從孝推導引申出來的,所以說孝是道德的根本。教化也是透過孝的教育產生的,或者說教育也是從孝的教育開始的。孝分3個階段:在家事父母,出去工作要忠於君(這個君包括現在所說的上級,事君就是為民),最後是立身揚名,忠君是大孝的表現。
三、儒學的核心觀念
儒家最核心的觀念就是道德。它把解決社會一切問題的基點放在道德上,這體現了儒家的本質特徵。儒家把道德視為解決一切人生、社會問題的出發點,把道德視為維繫家庭、國家、社會存在的最根本性的原則。所以道德的修賢性是儒家的第一命題,就像馬克思主義的物質,就像基督教的原罪,是它的第一命題,是它最重要的命題。道德的理想主義就是人人都成為一個道德上的君子,達到天下大治和天下太平。不斷地做善事,不斷地進行道德的實踐,終會體悟到天地之道,就會與天地合一,這是儒家的一個最基本的觀念。
四、儒學的主要內容
道是儒家的理念系統,學是儒家的學問系統,政是儒家的管理系統,行是儒家的規範系統。
道。儒家的道就是儒者自己的行為方式。從孔子開始,就認為在所有行為之中治理國家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行為,治國平天下之道就成為儒者之道的核心內容。修身是治國的前提,儒家的道落實下來,它的關鍵點就是人之道,儒家講究人性本善,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儒家強調人完全可以自救,不需要那樣的一個上帝。人性本善,人沒有原罪,人人都是一樣的。我去做堯舜那樣的事情,我就可以成為堯舜。我要去做桀紂那樣的事情,就會成為小人。所以究竟是君子還是小人,完全取決於自身,自己是自己的雕塑師。
學。儒家非常注重學習,認為學習一定要抓住一個東西不放,博學、慎問、慎思、思辨、篤行。主張人透過學習來徹底地改變自身,使自身由愚而明、由弱而強。學習的過程是我們生命的再生和再造的過程。儒家還非常強調在興趣中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政。政是儒家的管理系統,儒家認為如果沒有一套政府機構來進行管理,讓每個人放任自流,那就是純自然的狀態。純自然的狀態就是動物界,而不是人類社會。所以只有實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把人和動物界區別開來。儒家強調只有在差別當中才能構成一個和諧的統一體。要使一群人形成一個團隊,就要根據各自不同的能力給予不同的名分地位,使其形成一個目標一致的群體。儒家認為天下不能一人獨任。君相分工明確,才是治道之要訣。還需要“為政以德”,為民表率,用良好的德行來治理。
行。君臣父子、三綱五常、忠孝仁義是內在的道德要求。這些內在的道德要求表現出來是什麼樣子,需要一個外在的行為規範。這個規範也就是禮。禮要得到遵守,首先要被制定出來。禮要合情合理,才好被人們遵守。制定這套規範是聖帝明王的事業。儒術獨尊以後,協助帝王制禮就成為儒家最重要的事業。以禮治國、以禮事神,都要恰到好處,不能過分,也不能達不到要求,這就是中庸。中庸之德就是正確行禮之德。君臣以禮治國,以禮行事,君像君,臣像臣;父守父道,子守子道,夫妻、師生、朋友都各守其道,“克己復禮”,這就是仁德。
-
3 # 老刀把子5
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是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倡導的。迎合了當時大一統的論調。自此儒家思想在漢朝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
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董仲舒又對儒學進行發揮,提出“大一統”理論,適應了西漢加強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
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並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使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
回覆列表
1、形成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時期,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維護奴隸主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社會的動盪中。
根本原因是當時小農經濟形成所帶來的,直接原因是政治多元化帶來的思想界不同思想的碰撞。
社會各階層都對社會變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辦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2、歷史意義:
作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學派,儒家思想代表了封建的根本。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道德,在紛亂當中凝聚了力量,使其成為中國古代最龐大的文化核心。
同時儒家思想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把學在官府變成了有教無類,這使得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傳播到整個民族,可以為整個民族打下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
現如今,儒家思想依然是許多中國社會民眾所信奉的核心價值觀,這使其成為中國文化以及民族傳統的一個重要標誌。

擴充套件資料:
儒家思想十分豐富。就個體講,有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論,古人開出過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講的是“聖”端;董仲舒改為“信”端。
儒家思想作用: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會影響在於它為封建統治階級創造了整套治理國家和社會的理論思想體系,並讓中國的統治階級成功的應用於中國的社會國家治理實踐獲得了封建社會統治中國二千多年的光輝人類發展社會史,這在全世界範圍內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空前絕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