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Gdesign

    書法好的人分幾種,其中書法家和畫家、雕刻家一樣是算在藝術家這個範疇裡的。至於書法愛好者,他們也自以為是藝術家。這個群體和設計師本來就不是一類人。我以前嘗試過和幾個書法家合作。後來發覺他們練字多年,腦子裡條條框框太多。而Logo設計的主題卻是千變萬化的,你跟他講變化他給你說規矩,最後只有自己拿筆上陣。

    不過還好這個世界上所謂“書法好的人”不僅僅是書法家,還有這麼一群靠寫字吃飯的人。其中有一個很牛逼的人寫的中文Logo你一定是見過的。

    如果你不算太老的話這三個電影至少海報應該是見過的。它們的作者都是同一個人,叫馮兆華,又名華戈。

    80年代的香港還沒有電腦制牌公司,戶外大型招貼全靠手寫,華戈就是眾多手寫招牌的寫字佬之一,仔細算下來馮先生從入行開始就應該算是廣告圈的人才對。

    這種招牌在香港稱為“白手招牌”,曾經也算是香港重要的城市名片。其實就是木質或鐵質招牌固定在鐵桿上塗刷白油漆,待幹後再由寫字工手工寫上品牌Logo和一些宣傳語。不過香港的招牌或許是城市規劃的原因橫掛在整條街上空,危險程度比貼樓招牌更甚。當年的華戈就是靠這種招牌來練手的。據傳當年他常常獨自站在七八樓的高度,手扶棚架揮毫。因為招牌文字太大,為了斟酌比例經常需要身體後仰。樓底下一幫閒漢圍觀他寫字,寫完一個,大家拍手叫好。他一路從上寫到下,幹完活就收錢。

    富臨皇宮、帆布店黃銘記、英華書院等的招牌都是他的手書,寫得多了,華戈也就總結出一些經驗:酒店就要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學校就要敦厚一些,四平八正;武館則要感覺拔刀相見;幼稚園就要Q一點。

    因為價格便宜水平又高,業務不斷的華戈在缽蘭街賃了一家檔口做起了專職寫字佬。香港地方不大,有本事的人自然容易出頭。寫得一手好字的華戈很快就被洪金寶相中委託他去片場寫諸如招牌酒幡之類的道具。

    寫道具,因為涉及多個行業,對華戈的歷史知識要求很高。香港流行北魏體,而上海則更西式一些,融合了仿宋體。一條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鋪招牌,還有店鋪裡的用品,華戈需要寫出完全不同的風格。

    “要多涉獵不同文化,字型風格多變,才能寫滿一條街還不讓觀眾看出來是一個人寫的。”

    道具寫得久了,終於有人請他設計電影Logo,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至今,華戈寫過的電影片名已不下60部。他寫電影Logo有個規矩,就是要先了解電影的內容梗概。

    《食神》,“要有炒飯、有鍋氣的感覺;《倩女幽魂》,要寫出非常哀怨的感覺;而《半生緣》的感情繞來繞去,要寫出像夢又像花、糊里糊塗的感覺。《葉問》與《葉問前傳》也不同,前者要寫得勁道,後者則要內斂,因為前傳中葉問尚未出名。還有《魔警》,並不是說警察是魔鬼,而是這個警察又多重性格,“魔警”二字要體現出這一點,但又不能把字寫得面目猙獰。

    因為對文字情感的精準把握,華戈為電影設計文字Logo基本上都只出一稿。行內人遂稱“有華戈,冇奔波”亦有劇組因為檔期不合或資方原因另覓書法家。但導演卻不收貨,最終只能再聯絡華戈安排時間重寫。

    書法家這種人大多數研習前人的成果,更在意書法的深度。類似華戈這樣的寫字佬交錢辦事,委託方多種多樣,更在意書法的廣度。所以你所謂“書法好的人”如果是指的書法家,那自然只有風格和甲方要求相符才有人願意委託。如果說的是善於寫字的設計師,那麼將漢字融入設計融入Logo就是他們的工作,他們從未停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油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