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橙皮卷

    曹丕專寵大美女甄宓多年,曹操、曹植也對她多有偏愛。沒想到曹丕突然翻臉無情,不僅賜死甄宓,還在結髮妻口中塞滿羞辱之物,原因充滿蹊蹺。

    甄宓出身名門,外祖父曾任漢平帝劉衎的老師,父親甄邯官拜大司馬,執掌天下兵權。

    甄宓生得極美,從小飽讀詩書,從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甄宓的見識不凡。

    漢末天下大亂,百姓們為了餬口紛紛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甄家趁機收購了很多珠寶。

    甄宓勸長輩說,亂世求寶非良策。於是,甄家開倉放糧,名望大振。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有載,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

    著名相士劉良曾為甄宓相面,做出了一個預言:“此女將來貴不可言”。

    可惜劉良只猜到了開頭,卻未猜到結局。

    一、曹丕專寵

    甄宓這樣的白富美,求娶者甚眾。

    大概在公元197年,大將軍袁紹為其次子袁熙求娶甄宓為妻,舉行完盛大的結婚典禮後,袁熙赴幽州任刺史,甄宓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夫人。

    第二年,曹操攻下鄴城。

    曹丕率先進入袁府,看到躲在劉夫人身後哭泣的女子,雖然滿臉泥汙卻不掩秀色。

    待女子洗去臉上的泥汙後,曹丕被她的美貌驚呆了,一見鍾情。

    曹丕立刻帶著她去見曹操,請求曹操為他們賜婚。那一年,甄宓22歲,曹丕17歲。

    曹丕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

    無論從外貌、學識還是家世,曹丕和甄宓都是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

    曹丕非常寵愛甄宓,將她放在心尖上,十多年間,兩人生有一子一女。

    甄宓除了貌美有才華外,還是個完全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完美人設。

    孝道:甄宓的婆婆卞夫人在外地生病,甄宓不能前去照顧她,急得整天以淚洗面。當她再次看到婆婆時,哭著跑過去,一把抱住婆婆,淚流不止。這讓卞夫人非常感動。

    寬厚不妒:甄宓對曹丕的其他妃嬪也非常好,不僅不妒忌其他妃嬪,還鼓勵曹丕和她們多生孩子。對於曹丕不喜愛的妃子,甄宓也多加安慰,從不捧高踩低。

    維護家庭和諧:甄宓不僅得到了婆婆的歡心,公公曹操也非常喜歡她。

    有一次,曹丕和下屬一起喝酒,讓甄宓出來敬酒。甄宓倒酒的時候,人人都低頭不敢看甄宓,只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平視甄宓。

    男下屬抬頭平視上司夫人,是非常無禮的行為。曹操聽說後大怒,將劉楨打發去服苦役。

    可見,甄宓在家中很有地位,獲得了各方的喜愛。

    甄宓的方方面面都是皇家貴族女子的典範,在當時獲得了廣泛的稱讚。

    她沒有料到的是,平地風雲乍起,同床共枕17年的丈夫竟然突然恩斷義絕,採取了最狠辣的手段斬斷了這段夢幻的愛情故事。

    二、甄宓死亡之謎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襲封魏王。接著他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加冕成為魏國開國皇帝。

    同年,曹丕率軍南征,甄宓留駐在鄴城。

    出人意料的是,僅僅過了一年,曹丕在征戰地遣使者前往鄴城,送去了一份詔書,將結髮妻子甄氏賜死。

    不僅如此,在甄宓下葬時,曹丕竟然命人解散甄宓的頭髮,蓋在她的臉上,同時在甄宓嘴裡塞上米糠。

    《資治通鑑》中記載:“被髮覆面,以糠塞口” 。

    由此可見,曹丕對甄宓厭惡已極,對她的屍首也不放過。

    可是多年來,甄宓並沒有犯下什麼大的過錯,反而人人稱道。

    曹丕剛剛登上帝位一年多,突然毫無理由地賜死陪伴自己17年的結髮妻子,對他的名聲有極大的損害,甚至會影響政權穩定。

    那麼,當年的痴情少年,為何對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完美妻子如此厭惡,狠下毒手?

    甄宓的死因在史籍上並沒有詳細記載,因此一直眾說紛紜。

    01 甄宓不守婦道,與曹操、曹植均有曖昧關係,曹丕忍無可忍

    甄宓與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的關係,常常在野史中為人所津津樂道。

    甚至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女亂三曹”。

    據說曹操攻破袁紹的鄴城後,第一時間就要召幸甄宓。

    沒想到此時曹丕已經對甄宓情根深種,並且發生了關係。

    曹操感到非常遺憾,一直不甘心地說:“我攻打鄴城就是為了這個女人。”

    《世說新語》中記載: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

    這個說法將曹操的好色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他既然一直惦記著甄宓,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可是,這些故事往往出現在一些野史和小說中,不足以作為曹操與甄宓曖昧的證據。

    曹操對待女人還是有底線的。從他對待另一個兒媳婦崔氏的態度上,可見一斑。

    崔氏是曹植的妻子,因為穿的衣服過於華麗,不符合禮制。曹操看到後,就將她賜死了。

    《魏晉世語》中記載: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可見曹操對兒媳婦的要求有多麼嚴格,很難想象這樣的公公會做出和兒媳婦的不軌之事。

    在漢朝的法律中規定,與有夫之婦通姦,就要被罰去邊境做苦役。

    作為一個丞相,曹操不可能不顧及自己的名聲,和兒媳婦有不倫關係而留下把柄為人詬病。

    甄宓與小叔子曹植的關係也是野史中著重筆墨渲染的緋聞。

    才高八斗的曹植曾經寫過一篇《洛神賦》。其中描寫了一個美若天仙的女子: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曹丕因此被氣得七竅生煙,一直想弄死曹植。

    那首著名的《七步詩》據說就是因為曹植覬覦嫂子,而讓曹丕恨之入骨,找藉口迫害他。曹植情急之下做出來的。

    洛神賦》雖說有可能描述的是甄宓,也極有可能寫的是曹植自己的亡妻崔氏。

    崔氏的死,曹操找的理由是崔氏穿衣違背禮制。實際上曹操殺崔氏大有深意。

    曹操是在警示曹植,皇位之爭勝負已定,不要有其他心思。

    曹植內心不忿,卻又無法言說。借《洛神賦》隱晦地悼念亡妻,抒發自己的憤懣之情,是非常合情合理之事。

    更何況曹丕的後宅女子並不輕易與外男相見,曹植想見甄宓一面,非常困難。進一步發展私情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說曹操和曹植與甄宓有染,很可能是後世編造出來的。畢竟父子三人愛上同一個美女,是多麼吸引人眼球的故事情節!

    02 曹丕新寵郭女王進讒言,甄宓死於後宮爭鬥

    後宮傾軋、勾心鬥角是在宮廷內並不少見。

    甄宓當年以絕世容顏吸引了曹丕的全部身心。可是俗話說:以色侍人者,色衰則愛馳!

    隨著歲月的流逝,如花的容顏也會凋零。

    曹丕賜死甄宓時,她已經38歲。姿色上無法與後宮層出不窮的年輕美女們競爭,曹丕移情別戀也並不難理解。

    曹丕受禪登基,建立魏朝後,後宮中的郭女王,李貴人以及陰貴人都得到寵愛。

    甄宓此時已經不復年輕時的容顏,不得曹丕歡心,卻還佔據著曹丕正妻的位置。

    《資治通鑑》《魏略》以及《漢晉春秋》中記載,郭女王以讒言陷害甄宓,曹丕因此賜死甄宓

    甄宓死後第二年,郭女王被冊封為皇后。似乎印證了這種說法。

    不過,甄宓的兒子曹叡繼位後,對郭女王的態度又讓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

    公元266年,曹丕駕崩,曹叡繼位,尊奉郭女王為皇太后。

    公元230年,曹叡又對郭女王的親屬大加封賞。

    曹叡詔封郭表為安陽亭侯,不久進爵鄉侯,食邑五百戶,升遷為中壘將軍。封其子郭詳為騎都尉。同年,追諡太后父親郭永為安陽鄉敬侯,母親董氏為都鄉君。升遷郭表為昭德將軍,加金章紫綬,賜位特進,郭表次子郭訓也為騎都尉。後來太后的姐姐去世,曹叡想予以厚葬,為其修建祠堂祭祀,被太后制止。

    如果郭女王真的害死甄宓,曹叡怎麼可能對殺母仇人如此厚待呢?

    公元235年,郭女王逝世。《資治通鑑》記載,曹叡要追究甄宓之死,郭女王因為憂懼而暴崩。

    這種說法又有些不合理,如果曹叡認為甄宓是被郭女王害死的,一定會在掌權後就開始追究,怎麼可能讓郭女王活得那麼久?

    如此種種,讓郭女王害死甄宓的說法充滿了謎團。

    03 甄宓口出怨言,惹得曹丕震怒

    曹丕曾熱烈地愛過甄宓。可是,曹丕的愛並不持久,在時間的流逝下逐漸消磨。

    曹操在世時,非常欣賞甄宓,對甄宓所生的兒子曹叡更是愛如珠寶。

    因此曹丕即使厭倦了甄宓,也不會表現得太明顯。

    曹操死後,曹丕就開始為所欲為了。

    他做得最出格的事就是將曹操的女人毫不愧疚地據為己有。

    這些女人從輩分上來說都是曹丕的長輩,曹丕將她們納入後宮有違人倫。

    所以他的母親卞夫人破口大罵:“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

    母親罵自己兒子狗鼠不如,可見曹丕的行為有多麼荒唐,把他的母親氣到極點。

    作為結婚多年的妻子,位於金字塔塔尖的女人,甄宓一定也是驕傲的。

    眼看枕邊人的荒唐行為,甄宓也非常不滿,發發牢騷,抱怨幾句也是人之常情。

    沒想到曹丕就這樣勃然大怒,直接賜死甄宓。這個結局甄宓一定是沒有想到的,她還不夠了解自己丈夫的小心眼和狠辣。

    曹丕年輕時曾向魏國的大功臣曹洪借錢,曹洪因為吝嗇沒有借給他,曹丕記恨在心。

    他上位後,找了藉口將曹洪打入死牢,後來經過卞太后求情,曹洪才逃過一死,被貶為庶人。

    這麼一點點小事,曹丕都要記恨十幾年。睚眥必報是曹丕的個性。

    他在與甄宓生活17年的歲月中,難免會積累下一些小的不滿。

    因此甄宓在被曹操冷落後,抱怨了幾句。就讓曹丕認為,甄宓以往表現出來的孝道和寬厚都是裝出來的,甄宓這個人很虛偽。

    再加上以往的積怨,曹丕就殘忍地處置了她。

    這種說法,起因於甄宓年老色衰而失寵,又失去了曹操這個保護傘。符合曹丕睚眥必報和心狠手辣的性格特點,具有很大的可信性。

    04 立子殺母,保持政權穩定

    也有人說,曹丕殺了甄宓,是為了曹叡繼位後,能夠免了外戚干政的隱憂。

    這種做法也是有先例的,漢武帝為了兒子劉弗陵的政權穩定,曾經下令處死寵妃鉤弋夫人。

    可是,漢武帝是在自己重病,擔心自己死後,年幼的劉弗陵無法控制鉤弋夫人的情況下,才殺掉鉤弋夫人的。

    曹丕在殺死甄宓時,年僅33歲,身體也沒有任何問題。顯然“立子殺母”這個理由並不成立。

    三、結束語

    甄宓被賜死的原因可能是後宮爭鬥,也可能是甄宓口出怨言惹惱了早就厭煩她的曹丕。

    而曹丕在甄宓死後,對她的屍體進行了羞辱,原因與曹丕的夢息息相關。

    據說曹丕在發出賜死甄宓的詔書後,做了一個夢,夢到一股青煙拔地昇天。

    術士解夢後,告訴他:“天下將有一位貴女子冤死。”

    《三國志·方技傳》中記載:帝復問曰:“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

    因為這個夢,曹丕心中有些後悔,也有些害怕,認為十分不吉利。

    於是,他將死去的甄宓“以發遮面,以糠塞口”

    這樣甄宓到了陰間後,面不能示人,口不能言,再也無法伸冤。曹丕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曹丕這樣的男人實在可怕,愛的時候就把人捧在心尖,不愛的時候就棄之如履。

    而甄宓這樣的女人,在現代社會一定可以瀟灑地甩掉渣男。可惜生不逢時,連死都無法得到安寧,可悲可嘆!‘

  • 2 # 史趣

    甄宓賢淑美德,為人光明,但她的死卻很突然,而且死因撲朔迷離。

    突然怎麼說呢?

    曹丕稱帝后的第二年,就遣使賜死了甄宓。賜死就刺死吧,作為皇帝身邊的女人,死也應該表現出高貴的一面,至少得保留點尊嚴吧!

    但是,甄宓的死相卻十分難看。史料記載,甄宓死後,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通俗的解釋是,讓甄宓到了陰曹地府無臉見鬼,有口難辯,無處申冤。

    曹丕為何對姿貌絕倫的甄宓如此歹毒呢?

    這其實就涉及到甄宓的死因。甄宓是怎麼死的,說法就比較多了。

    好聽的如《魏書》所載。大概意思是說,曹丕登基為帝,大臣就奏請立甄宓為皇后。甄宓品德高尚,端莊淑雅,曹丕便同意了,很快就釋出策後的詔書。

    甄宓推辭說,對一個國家而言,後宮非常重要,一定要選對內宮之主,以興教化。陛下剛剛登基,應該選擇賢良淑德的人統理後宮。我生性愚陋,而且體弱多病,不能擔此大任。

    曹丕的詔書下了三次,甄宓推辭了三次,而且言辭一次比一次懇切。曹丕只好作罷,想等到秋天再立後。不料,秋天還沒到,甄宓一病不起,到了農曆的六月便去世了。曹丕悲痛不已,最後還追贈了皇后璽綬。

    狗血的如《世說新語》中的記載。說曹操好人妻,他攻下鄴城,想要召見姿色出眾的甄宓。不料,曹丕已捷足先登,曹操於是發出了”今年破賊正為奴”的感慨。

    這件事本來沒有什麼,美人無論跟誰,畢竟進了曹家門,不過曹丕心裡還是有所顧及。等到他後來稱帝,因為此事冷落甄宓,而寵幸郭貴嬪。這才有了甄宓的被賜死。

    當然,更狗血的是後人的推測。推測有兩種說法:

    其一,甄宓當時被曹丕看上時,肚子裡已經懷了袁熙的孩子。換言之,甄宓跟了曹丕後生下的曹叡應該就是袁氏遺留的骨肉。曹操殺掉甄宓留下兒子就是為了滅口。從政治的角度看,這是可以理解的。

    其二,甄宓與曹丕聚少離多,相反,她與小叔子曹植相處的時間卻很長。曹植很有才華,放蕩恣肆,他常常來找嫂嫂甄宓。這樣一二來二往,流言就出來了。

    這流言怎來的?想必是甄宓的競爭對手郭氏,郭氏妒嫉甄宓的美貌和才華,哪怕嫂叔之間沒有什麼,也要說出個一二三來。

    曹丕遺傳了曹操多疑的性格,不能對此事無動於衷的。等到後來,曹植成為的競爭者,醋意大發的曹丕動了殺機。

    以上說法多了,但都不大可信。什麼比較可信呢?自然是權威的《三國志》。

    《三國志》記載,甄宓與郭氏爭寵,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具體情形,我們無從知曉。不過,從曹丕追悔賜死甄宓來看,他應該是受到了矇蔽。

    但是,曹丕既然追悔了,他為什麼又讓甄宓的死相那麼難堪呢?這其中又非害怕報復這麼簡單。

    其實,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甄宓之死我們大可不低錙銖必較。身在帝王家,哪個女子不是悲慘兒,我們記住她的賢良淑德就好了,記住如夢如幻的洛水之神就好了。

  • 3 # 鳶飛九天2018

    甄宓時人稱甄氏,是曹丕之妻,魏明帝曹叡之母,死後被魏明帝追封為文昭皇后,甄宓不僅死後極具哀榮,就連她的孃家兄弟也被曹叡大加寵幸,委以重任。然而根據《三國志》記載,甄宓卻是被曹丕賜死。

    史料稱“黃初元年十月,帝踐誅、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譴使賜死,葬於鄴”,翻譯過來就是,漢獻帝退位之後,給曹丕進貢了兩個女子,而這兩人備受曹丕寵愛,甄宓因為失寵,時常有怨言,最終惹怒曹丕被賜死。

    甄宓死後,曹丕令人“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作為昔日被曹丕母親稱為“此真孝婦也(真是孝順媳婦啊)” 的甄宓,落了如此下場,實在令人不解。曹丕僅僅因為甄宓吃醋妒忌就將其賜死,而且還要對其進行羞辱,“被髮覆面”是讓她沒有臉見人,“以糠塞口” 是不讓她申辯說話。

    看來在甄宓死時,和曹丕的夫妻關係真的是糟糕到了極致,難道這僅僅是吃醋導致?

    在不少歷代史學大家眼裡,因為甄宓吃醋就將其賜死,這純粹是無稽之談,更何況,爭風吃醋也不是甄宓會有的行為,在甄宓喪夫嫁入曹氏之後,她仍廣有賢名,備受公公曹操和婆婆卞皇后的認可,並且對於夫妻關係而言,甄宓曾多次主動勸進曹丕納妾以便於繁衍子嗣。

    因為這個兒媳婦實在太好太孝順,在曹衝夭折後,曹操特意為自己最心愛的小兒子挑選了甄氏亡女為妻,史料記載“聘甄氏亡女與合葬”。也就是說,就連為曹衝配個陰婚都要挑選甄家的早亡女子,很明顯能夠看出,作為名門閨秀的甄宓,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嫁出去之後也沒有給自己的家族丟臉,從她嫁入曹家一直到晚期,更是廣受朝野讚譽。

    這樣一個近乎完美人格的後宮皇后,按理說不應該栽在宮闈爭寵的問題上面。不過《三國志》似乎一門心思要把甄宓的死歸結為後宮鬥爭,甚至還把甄宓的死,推到了曹丕之後一任皇后郭女王身上。稱是郭女王“逼殺之”。就這樣一部魏晉後宮爭寵的連續劇,就得以出爐。

    不過,正史學家對此並不認可,大多數人認為,甄宓的死和國家政治有直接關係。在甄宓死後,甄宓和曹丕的兒子曹叡登上了帝位,第一件事就是追封母親甄宓為文昭皇后。並且開始大肆封賞母親的孃家舅舅們,不僅加官進爵,而且賞賜鉅萬。

    假如說這個時候甄宓還在世的話,身為太后,背後又有孃家勢力支撐,外戚干政的局面很容易會形成,而一旦國家出現外戚干政的局面,後果不堪設想。東漢王朝就是亡於外戚干政,這一點可謂是有著血淋淋的教訓。

    對於這些事情,當時的史家攝於壓力自然不會照實寫明。不過既然是一部三國魏晉史,有關於甄宓的生平史實記載,自然不會只侷限於一處。

    從《三國志》魏明帝本紀的部分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故事:魏明帝曹叡在當太子的時候,和父親曹丕一起出去射獵,途中看到一對母子鹿,曹丕搭弓射箭將母鹿射殺,並且命令曹叡射殺幼鹿,不料卻遭到了曹叡的拒絕,稱“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看著曹丕射殺母鹿,身為兒臣的曹叡卻跪地痛哭流涕,為幼鹿求情,而曹丕看著兒子違反自己的旨意,隨後的舉動是“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樹立之意定”。也就是說,透過這次射獵,曹叡通過了父親曹丕的面試,拿到了金鑾殿的入場券。

    這次射獵之後,曹叡成為魏朝新一任統治者的命運已經被確定,和他一起被確定的,還有自己母親甄宓的命運,“去母留子”就是必然的結果。

    而至於採用何種方式殺掉甄宓,在曹丕看來,只是一個理由而已,而假如說甄宓死的時候真的是“以糠塞口”,只能說甄宓死得實在是太冤了,她沒有犯一點錯,卻被曹丕殺掉。假如說她真的有錯的話,就是因為她的背後有一個龐大的甄氏家族,另外還有一個即將成為皇帝的兒子。

    其實,從《易中天品三國》的很多敘述中也能看到,曹魏政權從頭到尾,都是在和北方士族進行對抗,曹氏作為“草根”想要逆襲就必須掀翻若干座大山,北方袁氏等豪門世族,是曹魏不可化解的天然仇敵。

    而能夠和袁氏聯姻的甄氏,本質上也是和袁氏家族同一個利益鏈條的關鍵一環,在官渡之戰之後,曹操雖然平定北方也透過各種手段,極大打壓了門閥士族,而這個時候,假如曹丕留下甄宓,曹魏政權就必然受到外戚士族的反嗜。

    縱觀整個魏國史,曹操和曹丕父子對於世家大族,有著全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曹操統治時期,軍隊核心一律是曹家和夏侯家族(曹操本姓夏侯)的本家人,謀臣也都是以草根為主“不拘一格降人才”,就連妻妾都是以草根出身的“寡婦”為主,從根本上斷絕了外戚和士族干政的可能。

    而到了曹丕一代,他為了獲得北方士族的支援,選擇和士族和解,甄氏一族最終得以翻身,並且在曹叡時期達到了鼎盛。而作為家族功臣的甄宓,只能是掛在牆上接受後人的朝拜,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值得一說的是,甄宓被殺之後,曹丕的下一任皇后,是郭女王,這位皇后雖然名字霸氣,但卻是寒門出身,背後沒有任何政治根基,對於曹魏政權的利益而言,讓一個草根皇后成為太后,無疑是最符合整體利益的事情。歸根結底,無論身為皇后的甄宓是否有心干政作亂,曹丕都不會讓她在自己死後依舊活在世上,一代美人終究香消玉殞。

  • 4 # 快樂的西柚sW

    甄氏雖美,但人已老,郭氏年輕貌美善心計,曹丕喜歡郭氏,甄氏自然多有怨言,終遭賜死。

  • 5 # 韶關十四郎

    題主想多了,不是汙穢之物,是米糠!

    《漢晉春秋》記載:“初,甄后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後,使養明帝。”

    曾宓之死,郭女王(非綽號,真姓名)獲益,故她的嫌疑最大。

    曹丕為何要殺曾宓?曾宓失寵,口生怨言。曹丕新寵郭女王,郭女王口爍黃金黑曾宓。曹丕生厭惡,賜死曾宓,並以發覆面,以糠塞口。

    郭女王上位,終登皇后寶座,並領養了曾宓之子曹叡(明帝)。此舉並非郭女王心善,而是她無生育,她想著曹丕死後可依此成為太后,保平安富貴。

    哪知曹叡登基露崢嶸,逼死了郭女王,替母親報了仇。

    曾宓之死的另一禍首是曹植,他的《感甄賦》極盡溢美之詞,曹丕看後很是不爽,以為二人有私情!連明帝曹叡看著都覺不妥,下令將《感甄賦》改為《洛神賦》。

    從此,曾宓跟洛神扯上了關係。

    民間傳說,曾宓出生時一片祥雲,開口第一句話便是———“我乃洛陽水神,今生託世到你家。”

    曾宓長大成人後,嫁給袁紹之子袁熙為妻。官渡之戰,袁紹兵敗,曹丕抓獲藏身“洛神廟”的曾宓,收為妻室。後來曹丕稱帝,曾宓為文昭皇后。

    唐朝之後,曾宓被越傳越神奇,說她是伏羲和女媧的愛女,是上古神仙,是掌管洛水之神。上古時期確有“洛神”,據說也叫曾宓!

  • 6 # 歸灬心

    榮耀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 7 # limz23456

    多層意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做一個標記好匯合!

    皇帝吃醋了,懷疑。

  • 8 # 機智的蛋糕9R

    外戚干政是漢之遺禍,為免妻族坐大,尤其是孃家本身就有勢的後族,曹丕對甄宓下毒手,冤言是其一,也是其下毒手找的理由,總不能告外人他學漢戧帝吧。其二就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學漢武帝殺母立子。至於留下郭氐皇后,一是郭後小,孃家勢力弱,曹叡即位後不會重用郭家人。作者分析是對的,有理有據。

  • 9 # lls兩粒沙

    流傳幾個版本,一是曹丕懷疑甄宓的孩子是不是他的,從他立甄宓所生之子後太子來看,但這個說法不可信。還有就是嫉妒弟弟曹植與甄宓相愛,最大的可能就是郭女王的饞言。只能說曹家男人絕情絕義。

  • 10 # 博學的山丘t6

    不想讓自己死後與其見面尷尬

  • 11 # 小小美說史

    1.甄氏被賜死是由於政治原因。

    甄氏是正妻,她的嫡子是曹叡,而曹丕剛即位時他的政治地位並不穩固,太后是與他對立的政治地位,而太后一黨還有曹叡,曹植。如果甄氏活著,她按照禮法和政治因素一定會被立為皇后,那麼曹叡就是太子,這在政治上對曹丕是不利的,所以為了減弱太后一黨的勢力,賜死甄后是最簡單的手段。

    2.甄氏並沒有死,而是隱居鄴城。

    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甄氏被賜死是政治原因,沒必要真的殺死。

    第二,被髮覆面不是空穴來風,佐證死的是替身。

    第三,《魏書》是曹叡時代所寫,其記載甄氏三讓皇后,病死,如果甄氏真的被賜死,曹叡應該為她沉冤昭雪,而不是掩蓋真相。

    第四,郭後死於235年,曹叡並未對她報復。

    第五,《魏書》說曹丕為甄氏策贈皇后璽綬,但沒有追加諡號,說明甄氏當時還活著,因為《魏書》如果造假應該兩者都造。

    第六,曹叡在237年為自己立廟,而在剛即位的時候為甄氏立廟,而立廟是死後才幹的事,說明曹叡不是第一個被活著立廟的人,他在暗示甄氏還活著。

    第七,甄氏死因有三種常見說法,怨言惹怒曹丕,郭後之寵,袁叡,而陳壽在甄氏傳裡採納了第一個說法,在郭後傳裡採納了第二個說法,在曹叡傳裡用曹叡的年齡採納了第三個說法,所以《三國志》裡光明面上就有三個說法,是在模稜兩可.

    第八,曹叡在231年為甄氏改葬,說明很有可能231年才是甄氏死的一年

    第九,陳壽喜歡用對映的手法,按理說曹氏後宮是很亂的,出身不好,賜死兩後等事,但以陳壽的性格卻未評價。而摘錄了曹叡原配虞氏對太后說的話,說曹家後宮愛用賤人當皇后,這實際上映射了四位皇后,曹操老婆妓出身,甄氏二婚,郭後和曹叡廢后出身不好。而且虞氏出身士族,不至於在太后面前這麼說話,所以我認為是杜撰,用虞氏的話來對映陳壽自己對曹魏後宮的評價,而虞氏跟甄氏有很多相像之處,都是正室沒當皇后,都是有怨言,而甄姓出於有虞氏,虞氏的結局是放逐她去鄴城,暗示甄氏最後也在鄴城居住,這是第二個對映。

    另外說個小彩蛋,甄氏活著時曹叡給她的諡號是昭,曹叡自己是明,昭明本身是同義,我感覺曹叡跟母親感情非常好。

    曹丕和甄氏是少年夫妻,一起成長,但她處於兩大政治勢力的中間,這已經不是兩人的感情能左右的了。他們一起成長,一起患難,得寵與否從來就不是甄氏所關心的問題。甄氏所面臨的問題是,她不僅是曹丕的妻子,還是曹睿的母親,還是卞太后的兒媳婦,曹氏家族是一個矛盾重重的家族,而甄氏非常不幸的處在了矛盾的爆發點上。

    排除幾個可能性不大的原因

    第一,跟郭後有關的原因,比如讒言,比如為了讓郭後當皇后鋪路,如果是這些原因的話,郭後是甄后之死直接或間接的原因,作為跟甄后母子情非常好的曹叡,絕對會對郭後進行報復的。

  • 12 # 然然的專治各種不服

    曹丕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對於髮妻,17年的時間,從一開始的恩愛,後來又寵了王女,感情越來越淡,ZH卻不是特別順從軟弱的人,有點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的意思

  • 13 # 清閒的橘子4z

    女人不肯做都是一個結果!!

  • 14 # 讀書悟道

    公元204年,曹操父子攻破鄴城,曹丕一馬當先,衝進袁府,一眼看中站在袁紹夫人劉氏後面的女子,沒過多久,這名女子就成了曹丕的妻子,此女就是甄宓。

    十八年後,曹丕氣急敗壞地賜了甄宓一杯毒酒,甄宓殞命。但曹丕還不解恨,下令“以發覆面,以糠塞口”(《資治通鑑》)。

    那麼,曹丕為何如此憎恨甄宓,在她死後還要如此羞辱她呢?一切還要從甄宓的美貌與美德說起。

    甄宓的悲喜人生

    甄家有女初長成

    甄宓出生於公元183年(《出自後漢書》),家世顯赫,祖上是東漢太保甄邯,家中世襲兩千石俸祿;父親甄逸曾任上蔡令,相當於現在的區長、縣長。

    所以,即使在那個動亂的年月,她也不愁吃穿,受益於家庭環境,她還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女子。

    八歲時,家鄉來了馬戲團,家中兄弟姐妹都去湊熱鬧了,唯獨她沒有。別人問她為何不去,她說:“此豈女人之所觀耶?”九歲時,她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喜歡舞文弄墨,因此,哥哥們和她開玩笑,說她將來要當“女博士”,她說,“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戒。不知書,何由見之?”十歲時,天下大亂,連年饑荒,百姓日子不好過,甄家糧倉尚有盈餘。於是,她提議將家裡的穀物發給親族近鄰。《三國志》載,家裡人聽了之後,舉家稱善,即從後言。十幾歲時,二哥死了,留下帶著孩子守節的二嫂,但是母親對二嫂特別不好。於是,她哭著勸誡母親,說哥哥走了,嫂子還年輕,但她願意為了孩子守節,這是很不容易的,母親你應該對她如對我一樣好才是。母親聽了,覺得女兒說得在理,從此,婆媳和睦,一家人其樂融融。

    可見,甄宓不僅品格出眾,而且天性仁慈,從小就對自己嚴格要求,讀書多,見識不凡。這種內在的品質,也越發使她的美貌與眾不多,這也成為她之後幸與不幸生死符。

    初嫁袁紹之子

    相傳,在她還是嬰兒時,家人常看見有仙人到來,併為睡夢中的甄宓蓋上玉衣。這些傳說聽聽就好,不論古今,人們都喜歡為“不一般”的人在生與死上鋪墊諸多素材,以配其不凡的成就。

    在她幼年時期,便有河北著名相士劉良為她看過相,說“此女子日後貴不可言。”,但相士只說對了一半,貴不可言是真,但悲慘收場卻被掩蓋了。

    甄宓的優秀使她聲名遠播,人稱“江南有二喬,河北甄氏俏”。當時佔據河北四州的袁紹聽聞甄宓後,就向甄家下了聘禮,希望她嫁給自己的次子袁熙。

    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又是當時的大軍閥,如若甄家與其結親,前途不可限量。於是,甄宓揹負著家族希望,嫁入袁家,“貴不可言”似乎成真了。

    但是,關於甄宓與袁紹次子袁熙的婚後生活,史上卻是一片空白,沒有記載,甄宓有沒有生育也不得而知。

    但根據曹操父子攻破鄴城時,甄宓與婆婆留守城內,可知,甄宓與袁熙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因為袁熙時任幽州刺史,代表家族鎮服北方。

    分居兩地的夫妻,不像我們現在,可以影片相見,語音聊天,再遠的距離也是一張機票的事兒,想見面總能見到。

    那個年月,軍閥混戰,朝不保夕,形勢萬變,兼併戰爭不斷,他們夫妻二人見面就難了。可以想見,夫妻二人的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

    甄宓嫁入袁家沒幾年,天下形勢便發生了變化。袁家在與曹操的對抗中敗了。官渡之戰,袁紹元氣大傷,喪失了全部主力,只好丟盔棄甲逃回了鄴城,不久便死了。

    曹操沒有給袁氏機會,袁氏也沒有機會了,那麼,在戰爭中飄搖的甄宓又去向何方呢?

    二嫁魏明帝曹丕

    公元204年,曹操父子親率大軍攻破鄴城,這座城也迎來了它新的主人。城破,曹丕不顧曹操反對,一口氣殺入袁府。

    女人在戰爭面前多半是吃虧的,戰爭的殘酷在她們的生活裡更為深刻。甄宓為了躲避曹軍的傷害,她把自己一張花容月貌的臉,抹上黑灰,變成了灰頭土臉的婦人。

    但相士說了,她是“貴不可言”的,這個命運符咒還是把她推到了曹丕面前。曹丕入內,認出袁紹之妻劉氏,還看見一女子伏在劉氏腿上哭泣。

    曹丕便問,此女何人?劉氏答,是袁熙的妻子甄氏。曹丕見她淚痕斑斑,滿臉灰黑,於是用衣袖為她擦拭一番,這一擦,真容漸顯,曹丕也不淡定了,好一個絕世佳人。

    曹丕走後,劉氏說了句“不憂死矣”。果然,沒幾天,甄宓就成了曹丕的二房。那年,她二十一歲,他十七歲。直到幾年後,她才得知前任丈夫死於逃亡途中。

    以甄宓的才華與美貌,想不吸引曹丕都難。如果婚後二人沒有如膠似漆,又怎麼可能四年生倆,長子曹睿和長女東鄉公主,皆出自甄宓。

    至此,我們也看到,甄宓的第二樁婚姻,是被動的,是現實的,她沒有選擇的權利,更談不上拒絕,她只能接受,向命運妥協。

    曹丕與甄宓的確過了一段恩愛的小夫妻生活,婚後,他們一起居於鄴城,專寵於甄宓,以至於曹丕萌生了休掉任氏的想法。

    甄宓為此苦苦相勸,說“任氏出身鄉黨名族,論德論色,我都比不上她,為何要趕她走呢?”

    曹丕答:“任狷急不溫順,和我不合拍,所以要趕她走。”

    甄宓說:“我受君寵愛,人人皆知。如果任氏被趕出門,人們一定以為是我的緣故。我上懼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還是希望您再三斟酌!”

    曹丕沒有聽甄宓的話,還是把任氏趕回了孃家。任氏的確不能和甄宓相比,甄宓的美德堪比長孫皇后,在大是大非面前,很有自知之明。

    比如,她多次勸曹丕廣納姬妾,子孫盛則家國興,曹丕也很受這一套,果然納了不少姬妾,這其中就一位姓郭的女人。

    這個女人不簡單,不僅因為她有一個霸氣的名字:郭女王,而且還在於在她的骨子裡有著天生的權謀味道。

    那麼此後,後宮鬥法,甄宓有無勝算呢?

    再生變故,香消玉殞

    郭女王出生貧寒,少女時代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建安十八年,她憑藉自己的美貌進了曹丕府邸。她聰穎明慧,處事理智冷靜,很快就引起了曹丕的注意。

    在曹丕與曹植的爭位大戲中,她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三國志·后妃傳》中有載:“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

    短短數行字,一個女諸葛的形象已躍然紙上。所以,在曹丕心中,郭女王不只是一名姬妾,還是一名謀士。

    如果說甄宓如林黛玉,那麼郭女王就像薛寶釵,可惜曹丕不是賈寶玉。他多情,但不痴情;他重情,但不重義。

    相比曹植,曹丕更傾向於一個現實主義者。甄宓與郭女王,誰更適用呢?很顯然是後者。甄宓的聰慧,更多地表現在家庭內部,而郭女王卻有參與政治鬥爭智謀。

    就像之前甄宓與任氏相比一樣,任氏出局了,那麼,現在,輪到甄宓出局了。

    曹丕稱帝后,將甄宓封為“夫人”,郭女王封為“貴嬪”,在地位上不相上下,但對於立誰為後,曹丕遲遲沒有下決心,他猶豫。

    任氏已走,甄宓就是正妻,理應被立為皇后,曹丕的猶豫已然表明,他的皇后人選傾向於郭女王。

    而甄宓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危機,史載:“踐祚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

    看著曹丕被前漢朝的兩個公主、郭女王、李氏、陰氏等人團團包圍,甄宓心裡也不是滋味,從而心生埋怨。

    更為不利的是,她還不在曹丕身邊,遠在鄴城的她,連丈夫的面兒都見不著,她的處境猶如四面楚歌。

    那麼,她能翻盤嗎?曹氏三父子都愛好文學,於是,她寫了一首詩,並寄給了遠在洛陽的曹丕。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她希望藉此詩能喚回曹丕對她的憐愛,熟料曹丕看了此詩後,勃然大怒。他在詩中沒有讀到她的悲苦,沒有讀到舊情,讀到的是她的哀怨,而造成這份哀怨的人正是曹丕。

    曹丕對甄宓不滿已久,但誰也沒想到,他竟然喪心病狂地將她賜死。黃初二年(公元221年),三國美女甄宓死於鄴城,時年四十歲。那座既幸又不幸的城池,成了她一生悲喜的見證者。

    在他死後,曹丕依舊不解恨,下令將她“以發覆面,以糠塞口”。那麼,曹丕為何如此憎恨甄宓呢?

    曹丕為何如此憎恨甄宓?

    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就算甄宓寫詩抱怨他,也不至於將她賜死吧。想必甄宓之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說法一:與曹植有關

    曹丕恨曹植,人人皆知。兩人雖是同母胞兄弟,但仇恨卻比敵人更甚。在曹丕稱帝后,曹植的好日子就走到頭了。

    但曹植卻寫有一首著名的《感甄賦》,這首詩寫給誰,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是曹植借詩抒發自己愁悶的心情,也有人說是寫給甄宓的。我本人的觀點,更傾向於寫給甄宓。

    從“江南有二喬,河北甄氏俏”的傳言可見,甄宓在當時是有名的美女,不比二喬差。像這樣的美女,誰不想見一見。

    據《世說新語》記載,說曹操打下鄴城後第一件事,就是召甄宓來見,至於目的,也可以想見,曹操一直有熱衷於收編敵人之妻的癖好。

    對於甄宓,曹操是否也有此想法,不得而知,但不料這次兒子曹丕捷足先登了。那麼,曹植就沒有這種想法嗎?

    不僅有,而且對甄宓比曹操更為上心。

    我們現代人在倫理上不能接受這種感情,但在古代人的觀念裡,倫理只是擺設。比如,唐高宗將太宗之妻武媚娘納入後宮,當了皇后就算了,還搶了李家的江山;唐玄宗搶了兒子李瑁的妻子楊氏,變成自己寵愛的楊貴妃。

    那麼,甄宓與曹植有見面的機會嗎?見面的機會總是有的,只是有沒有獨處的機會呢?

    答案是,也有。建安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東鄉公主皆從,時後以病留鄴”,而當時曹植也留守於鄴城。

    甄宓因病留在鄴城,抱恙在家的甄宓,曹植不可能不去探望,交集自然是不必說的。

    當時的甄宓已遭到排擠,備受冷落。但是卞夫人於東征第二年九月回到鄴城時,見到的甄宓卻是另一番模樣,“而後顏色更盛,何也?”。

    面對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曹植,甄宓有沒有心動,她的面容已出賣了她的內心。論性情,甄宓與曹植更為般配,兩人都好詩有才,即便沒有愛慕,彼此欣賞總是有的。

    曹植和曹丕都寫有一首《出婦賦》,都是為劉勳之妻王宋寫的。曹丕的賦有傷心欲絕的哀痛之情,而曹植的賦,則突出了對負心漢的控訴和怨恨。

    如賦中有這樣的字句:痛一旦而見棄,心忉忉以悲驚,一個男人對於一個陌生的女人,不會有如此的感同身受,這分明是對身邊人赤裸裸的同情與憐憫。

    最早傳出甄宓與曹植有不倫之戀的是唐代的李善,他在《昭明文選》中為《洛神賦》作註解時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主就是甄宓與曹植。

    當時曹植年齡還小,再加之也不喜征戰,遂與甄宓朝夕相處,兩人日久生情,漸生愛慕。

    在甄宓死後,曹植到洛陽見到曹丕,曹丕也不知心懷何意,竟然拿出甄宓生前用過的金縷玉帶枕給曹植看。曹植睹物思人,痛哭流涕。

    到了晚上,侄子曹叡又請叔叔吃飯,曹植看到曹叡已經長大,又想起甄宓。飯後,曹叡便將金鏤玉帶枕送給了曹植。

    於是,在返回封地時,曹植在途中便寫了《感甄賦》。曹叡在繼位後,為避母親名諱,遂改為《洛神賦》,不過,這一改,卻有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地味道。

    而且奇怪的是,曹丕和曹叡,父子二人對曹植都非常敵視。在魏文帝和魏明帝在位的12年中,曹植多次被遷封,最後死於封地陳郡,故有陳思王之稱。

    有人會說,曹植與甄宓年齡相差太大,其實他們二人也不過相差七八歲的樣子。與萬貴妃和明憲宗朱見深相比,還差著老遠呢!

    再說,多爾袞與孝莊皇后撲朔迷離的關係,多爾袞死後,被順治掘墓鞭屍。與曹叡在曹丕死後,繼續對曹植打壓,都有著相似之處。

    所以,基於以上種種,甄宓與曹植的關係,絕不僅僅限於叔嫂之間。

    說法二:後宮爭寵失敗

    甄宓為曹丕生育了兩個孩子,更何況曹叡還是嫡長子。但為何在冊封時,她只封了個“夫人”,而郭女王封了僅次於皇后的“貴嬪”。

    曹丕之意再明顯不過,他心中的皇后人選就是郭女王。與甄宓相比,她的優勢很大,工於心計,善於謀略,不管在曹丕面前有多少姬妾,恐怕也不是她的對手。

    但她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沒有生育,而且她的年紀也不小了,如果不盡快登上後位,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然而她要想登上後位,甄宓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怎麼辦?唯有剷除甄宓,她才有出頭之日。的確,在甄宓死後,曹丕便力排眾議,封郭女王為後。

    所以,甄宓之死與郭女王有著一定的關係,而且這種說法也有史料,在《資治通鑑》中就有載:“及即皇帝位,安平郭貴嬪有寵,甄夫人留鄴不得見。失意,有怨言。郭貴嬪譖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賜夫人死。”

    郭貴嬪在曹丕面前說了不少甄宓的壞話,故曹丕大怒,賜夫人死。更為可證的是,曹叡在即位後,對於母親的死耿耿於懷。於是,他找郭女王秋後算賬,逼殺了郭女王。

    《資治通鑑》載:帝知之,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后死狀。郭後曰:“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明帝怒,遂逼殺之,敕殯者使如甄后故事。

    可見,這種說法也有道理,這麼說來,曹叡的遭遇與宋仁宗趙楨卻有幾分相似之處。

    此外,還有效仿漢武帝的“立子殺母”一說;還有人認為,曹丕心胸狹窄,由於卞夫人阻攔殺不了曹植,但對甄宓不滿,總還是可以動用他手中權力的吧。

    總結:

    綜上所述,甄宓一生悲喜交加,活在權力中,但又不擅長謀權,使得個人處境十分被動。最後被曹丕賜死,其原因為後宮爭寵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畢竟像這樣的後宮爭寵,例子也很多,武則天當年就是憑著自己的智慧,擊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

    但在她死後,被曹丕粗暴對待,其原因個人偏向於曹植說。美女配英雄,的確是絕配,但未必是良緣,甄宓就是一個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成語可以給兄妹起名字,比如相濡以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