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硯,唐宋文人筆墨之寶
“澄漿玉泥的作品分為四類,文房、茶道、花器和香道,其中硯臺技藝最難。”郭太星介紹說,“澄泥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端硯、歙硯、洮硯,均以地名命名,唯有我們澄泥硯是以製作技藝和材質命名,並且澄泥硯在四大名硯中,出現的年代是最早的。“澄泥硯製作技藝繁雜,石頭硯取石後經過雕刻便可完工,澄泥硯取土後經過大量的勞動工序才是雕刻,尤其是雕刻之後才是它最重要的工序——燒製,燒製的成品率只有三四成,就算雕刻得再精美,在燒製環節也可能變裂成為廢品。”也許正因為澄泥硯的“繁雜”,經過唐宋的興盛之後,在明清時期澄泥硯日漸式微。至清末民國,郭太星擔任澄窯“把樁師傅”的爺爺郭亮思,同時作為這項家族絕技的第十二代傳人,不忍心技藝就此失傳,在郭太星七八歲的時候,就有意識地灌輸給他澄窯的一些技藝。“小時候我玩的就是膠泥,爺爺就在一旁指導,可以說我從小就養成了對澄泥技藝的興趣。”
澄泥硯,唐宋文人筆墨之寶
“澄漿玉泥的作品分為四類,文房、茶道、花器和香道,其中硯臺技藝最難。”郭太星介紹說,“澄泥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端硯、歙硯、洮硯,均以地名命名,唯有我們澄泥硯是以製作技藝和材質命名,並且澄泥硯在四大名硯中,出現的年代是最早的。“澄泥硯製作技藝繁雜,石頭硯取石後經過雕刻便可完工,澄泥硯取土後經過大量的勞動工序才是雕刻,尤其是雕刻之後才是它最重要的工序——燒製,燒製的成品率只有三四成,就算雕刻得再精美,在燒製環節也可能變裂成為廢品。”也許正因為澄泥硯的“繁雜”,經過唐宋的興盛之後,在明清時期澄泥硯日漸式微。至清末民國,郭太星擔任澄窯“把樁師傅”的爺爺郭亮思,同時作為這項家族絕技的第十二代傳人,不忍心技藝就此失傳,在郭太星七八歲的時候,就有意識地灌輸給他澄窯的一些技藝。“小時候我玩的就是膠泥,爺爺就在一旁指導,可以說我從小就養成了對澄泥技藝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