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蔣營平涐一夢秋水

    跪拜是將就身份地位和輩分的,多謝可以對任何人用,但跪拜只能是晚輩對長輩,臣對君,平民對官,場合上除了朝堂沒有太大區分,古代跪拜禮很平常,程度上並不是說跪拜就是更高層次,只是地位不同而已

  • 2 # 遙望燕園

    其實,導致戚夫人悲劇的真正原因是劉盈的不合格。

    漢十二年四月,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駕崩,太子劉盈襲號為帝,史稱孝惠帝。

    在中國歷史上,孝惠帝的名聲還算可以,被貼的標籤是「仁弱」,但這個仁弱之主,實是悲劇製造者。

    劉盈稱帝后不足一年,趙隱王劉如意即在劉盈的宮殿內被呂太后鴆殺,隨即,劉如意的母親也被呂太后做成了「人彘」。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鴆飲之。黎,孝惠還,趙王已死。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燻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

    很多讀者認為,劉如意母子之死,是奪嫡失敗的必然結局。我甚至見到一些網友發帖,稱戚夫人的悲劇,實乃咎由自取。

    其實,從《史記》的諸多記載來看,戚夫人之所以起了奪嫡之心,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作為儲君的劉盈不合格

    而且,戚夫人雖有奪嫡之心和奪嫡之舉,但從沒有加害過劉盈,更沒有在奪嫡中作弊,實屬難得。

    另外,奪嫡失敗後,戚夫人也安心接受了奪嫡失敗的結局。

    所以,戚夫人的悲劇,絕不能說是咎由自取。

    ①廢太子是劉邦自己的想法。

    《史記·呂太后本紀》中,明確記載了,在戚夫人有了奪嫡之心前,劉邦即有了廢太子的念頭:

    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

    司馬遷說得很明白,在性格和能力上,劉盈跟劉邦的差別很大,在司馬遷筆下,劉邦的性格是這樣式的: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劉盈唯一像劉邦的地方,便是「仁」,最不像劉邦的地方,便是「弱」了。

    劉邦出生於普通人家,但卻跟父親兄長很不一樣,不屑於做農活,平素裡總是一副做大事的樣子。因此,雖然只在家鄉當了個亭長,但卻特別吃得開。

    可這劉盈,雖然生於帝王之家,但總是給人一種虎父犬子的感覺。最明顯的,便是英布造反時,劉盈和呂后的表現。

    漢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將,往擊之。

    劉邦即皇帝位後,臧荼、韓信、韓王信、陳豨、彭越等人相繼謀反或被控謀反,劉邦都親自前往。

    這一回,英布謀反時,年過六旬的劉邦既老且病,所以想讓太子作為統帥,前去平叛。

    但劉盈和呂后,卻接受了商山四皓的建議,躲避平叛。

    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今諸將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無異使羊將狼,莫肯為用,且使布聞之,則鼓行而西耳。上雖病,強載輜車,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

    說了這麼多,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太子怕死更不能死,而老皇帝已是行將就木之人,為了妻子和兒子,理應拖著病軀,跟英布拼命,為大漢江山的穩定繁榮,盡最後一份力。

    呂后按照商山四皓擬好的說辭,到劉邦面前一頓哭訴,劉邦只好改變主意,罵著說:

    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此時的劉邦,已是傷心到極點。

    劉邦年老體衰,將不久於人世,而作為接班人的太子,連前往前線平定叛亂的的勇氣都沒有,這麼弱的太子,將來真的能當好一個皇帝嗎?劉邦的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回到故鄉豐沛,與鄉親們縱酒時,寫下了一首千古悲歌《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始終道盡了劉邦的彷徨與恐懼,如今,自己還活著,威加四海,但自己很快就要死了,自己死了以後,又能有誰來幫著劉盈守天下呢?

    為了不使自己創下的帝業毀在劉盈的手中,劉邦回到首都後,更要廢太子了。

    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佯許之,猶欲易之。

    ②廢太子一事上,戚夫人僅僅是在劉邦跟前哭訴而已。

    劉邦有了廢立太子的念頭後,戚夫人也並沒有聯合朝中任何一方勢力,她所做的,僅僅是在劉邦面前哭訴而已。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很明顯,戚夫人僅僅是哭訴,沒有其他的舉動,別說是聯絡朝中老臣了,恐怕連輿論都沒搞過。

    妥妥的白蓮花形象。

    據《史記》和《漢書》中的記載,戚夫人能歌善舞,藝術修養極高。奪嫡失敗永巷為奴時,戚夫人還創作了《舂歌》引導輿論。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在戚夫人藝術修養和美妙歌喉的加持下,《舂歌》的發表,將輿論引向利於戚夫人的方向。

    如果在奪嫡時,戚夫人不只是哭訴,而是像發表《舂歌》這般引導輿論,又將如何呢?如果戚夫人像呂后謀求張良幫助那樣謀求朝臣的幫助,又將如何呢?

    或許戚夫人也未必能在奪嫡中勝出,但劉盈也不會贏得那麼穩!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在奪嫡一事上,戚夫人的做法,已是很「佛系」了。

    如果我們能拋開嫡庶立場來看戚夫人的奪嫡,或許會有一種感覺,戚夫人的哭訴,應不僅僅是為了劉如意登上帝位,更是在替劉邦擔心,擔心劉邦辛苦打下的江山被糟蹋了。

    在徵英布一事上,作為太子的劉盈,的確沒表現出一個與帝王相稱的樣子,完全沒有主見,一切都聽從安排,哪有一點人主的樣子?

    打仗,打的既是兵士,更是糧草,淮南王英布,只是一介武夫,舉事又倉促,哪能跟具有強大後勤保障的漢中央政府相抗衡?如果劉盈上前線,採取劉邦對付項羽的辦法,耗都能把英布耗死。

    一旦劉盈順利平定英布,對外宣示了肌肉,太子之位自然穩固。可惜啊,劉盈完全沒有這樣的格局。

    正當劉邦廢太子意願愈來愈強烈之時,劉盈帶著商山四皓出現在劉邦的面前。

    劉邦見到商山四皓,很是驚訝,忙問:

    吾求公數歲,公闢逃我,今公保自從吾兒遊乎?

    四人異口同聲地回答劉邦:

    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竅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

    此話說得冠冕堂皇,劉邦都覺得自己信了,於是向商山四皓陪好話;

    煩公幸卒調護太子。

    劉邦的確有輕士善罵的毛病,但對於真正有才能的飽學之士,劉邦卻又很是尊敬。

    就拿酈食其來說吧。

    劉邦初見酈食其的時候,正在洗腳,惹得酈食其很不高興,酈食其把劉邦一頓訓,劉邦也針尖對麥芒,罵酈食其為「豎儒」,然後,酈食其又用言之有據的道理把劉邦一頓訓,劉邦就老實了,畢恭畢敬地接待了酈食其。

    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

    既然商山四皓能夠聽說劉邦輕士善罵,想必也能聽說劉邦對張良、酈食其、陸賈等人的尊敬,也當知道劉邦尊敬這些人的原因。

    因此,我猜想,商山四皓之所以不出山,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商山四皓自知本事不濟,遠不及張良、酈食其、陸賈、陳平、婁敬、隨何等人。

    在歷史上,商山四皓最主要的功勞便是給劉盈撐門面,唯一的計策,便是避免了劉盈親至前線,但不讓劉邦上前線這事,格局很小。

    固然,生命是權力的根本,如果命都沒了,權力也自然沒了,所以劉邦、劉盈這一類人物,理應惜身。

    但另一方面,權力也是靠真刀真槍拼出來的,也是靠不怕死的精神拼出來的。

    當年,大家商量推舉起義帶頭人的時候,如果劉邦像陳嬰一樣惜身,還有稱王稱帝的機會嗎?

    當年,項羽屯兵鴻門,如果劉邦怕死,不敢去,能化干戈為玉帛嗎?

    當年,如果不是劉邦膽大心細,和夏侯嬰自稱使者,闖入韓信軍營奪了韓信的軍隊,漢軍能復振嗎?

    劉邦的成功,可不僅僅是靠貪生換來的,劉邦貪生的同時,更有不怕死!

    正因為劉盈的表現不合格,所以劉邦才要多次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正因為劉盈的表現不合格,所以呂太后才先毒殺了劉如意又禍害了戚夫人,隨後還差點毒死劉肥。

    所以,我認為,劉盈就是個悲劇製造者。

    試想,如果劉盈像劉邦一樣強大,劉邦還會有改立太子心嗎?如果劉盈像劉邦一樣強大,呂后還擔心彭越被貶為庶人後作亂嗎?如果劉盈像劉邦一樣強大,呂太后還有必要用下三爛的手段對付劉如意和戚夫人嗎?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外戚傳》。

  • 3 # 一個人的歷史

    戚夫人不能說是傻,也不是上位手段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其格局決定了其歷史悲劇。

    家庭背景

    首先是出身問題,戚夫人出身寒微,父親母親都是社會最底層的百姓,因此戚夫人從小不可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從父母身上得到言傳身教也是不可能的。說的直接點,就是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又缺少教導,自己憑空想具備見識和能力,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呂雉則出身名門,家資殷實,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培養個教育。同時在跟隨劉邦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成為了一個有文化、有能力、有覺悟、有心機、有謀略的人,這不是戚夫人能比的。

    專業領域

    戚夫人是個搞藝術的,舞蹈跳的好,很有藝術細胞,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藝術家。不能說搞藝術的人都沒有政治頭腦,但是搞藝術的人追求完美,而現實中大多數事需要的是妥協。封閉在自己的空間裡,思想比較單純,這樣的藝術家不適合搞權謀和政治。

    認識格局

    戚夫人認為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做太子,這件事只要劉邦認同就可以了,這就是她的認識。但事實是儘管天子高高在上,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天罡獨斷的,更何況是廢立太子這樣的大事。太子背後不僅僅是呂后,還有支援太子的權臣,還有外戚勢力,這些都是戚夫人沒有想過的。不去爭取朝臣的支援,根本原因是戚夫人想不到。

    隱忍不言

    無能者居高位,必難獨善其身。戚夫人在劉邦去世之後,唯一應該做的就是隱忍不言,管住自己的嘴,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戚夫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幹了幾天苦活,進行了幾天的勞動改造,就忍不發了幾句牢騷。殊不知呂雉的耳目一直在監視她的一舉一動,這個情況立刻被彙報給了呂雉。於是戚夫人就被做成了人彘,不久之後劉如意也被呂后毒死。在戚夫人的眼裡,只有劉邦這麼一個可以依靠的人,但是在劉邦眼裡可不僅僅是戚夫人和劉如意,他關心的是劉氏的天下。王者無恩,法者無情。看不透這一層,不培植自己的勢力,這才是造成戚夫人一生悲劇的根本原因。

  • 4 # 國家人文歷史

    戚夫人,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出生日期不詳,死於公元前194年,被呂后迫害致死。歷史上有關戚夫人的記載並不多,但從隻言片語中可見戚夫人與呂后是完全不同的女子。她溫柔小意,美貌、善舞,深得劉邦歡心,她與兒子如意的資本都來自劉邦的寵愛,而沒有足夠的政治資本,這是她出身所限,也是她的身份地位所限。戚夫人自身的智慧和後宮手段是無法和有長遠政治眼光、有深厚政治積累的呂后相抗的。

    戚夫人,名戚懿,祖籍山東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縣)。家境貧微,出身奴籍。公元前206年,劉邦與項羽戰爭不斷。劉邦相對佔上風,在定陶休整。戚懿的主家想討好劉邦,就準備從自己的下人中挑選美女進獻。戚家本不想獻女,誰知母親病重,戚懿去向父親討錢時被主家發現。主家使計殺死了戚父,戚母也病死。可憐的戚夫人只能被當做禮物送給劉邦。戚夫人柔弱、溫柔,與性情堅強的呂雉十分不同,劉邦很是寵愛。而且,戚夫人多才多藝。她精通舞蹈,會跳劉邦喜歡的“楚舞”,又極善“翹袖折腰之舞”。她還是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棋手。可見她領悟力強,十分聰慧。她為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相比較呂后的兒子劉盈在劉邦面前的木訥,她的兒子更為活潑、機靈。劉邦十分愛護,取名為“如意”。劉邦在長期偏愛戚夫人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覺得如意比較像他,而更喜歡如意。戚夫人也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的兒子登不上皇位,劉邦死後,深受寵愛的她肯定逃不過呂后的折磨。所以,她給劉邦吹枕邊風,想要改立如意為太子。這讓呂后更加痛恨她。劉邦被說動後,先是封如意為趙王。後突然在早朝上詢問朝臣是否可以立如意為太子。朝臣是更屬意呂后的兒子,首先,遵循嫡長子的繼承規則;其次,呂后在西漢建國過程中所受的苦難,以及建國初期為鞏固政權做出的努力,也都被看到眼裡。宰相周昌帶頭反對,此事不了了之。但呂后知道後,看到這件事的嚴重性。她與張良商量對策,想法設法找到了劉邦一直想請出山的終南山的商山四皓為皇太子保駕護航。果然,這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讓劉邦改變的主意。劉邦也只能在臨死之前,為如意找一位能臣宰相跟隨他去封地。但戚夫人還留在宮中。劉邦死後,呂雉掌權,戚夫人求死不能,被關在冷宮裡,身戴枷鎖,日日搗米。戚夫人還寫出了《舂歌》來感嘆自己的悲苦生活。後來呂雉召回如意,並毒殺了他,還砍掉了戚夫人的雙手雙腳,挖去眼睛,弄成啞巴,製成人彘。這還不夠,還扔到了茅廁中。她的下場不可說不慘絕人寰了!這就是古代權力鬥爭的殘酷性!

  • 5 # 歷史風暴

    自古以來,宮廷鬥爭就充滿了血腥和暴力。戚夫人的悲劇是因為她處於宮廷鬥爭的漩渦中,導致沒有選擇的餘地!

    呂后這個人心狠手辣,而她又是劉邦的嫡長子劉盈的母親。

    如果不出意外,劉盈將會在劉邦百年之後登上君位,而呂后也會成為權傾朝野的太后。劉盈這個人生性軟弱,所以他一定會成為正在壯年時期的母親呂后的傀儡。

    而呂后這個人對待她的敵人無所不用其極,她一定會對威脅到自己的人痛下殺手。事實也是如此,呂后在劉邦死後幾乎將劉邦的兒子斬殺殆盡。除了戚夫人,其他夫人可沒有和呂后爭權奪位!

    所以,作為劉邦的寵妃之一的戚夫人,就不得不想一想自己將來的歸宿了。

    戚夫人也是非常的聰明的,她知道劉邦死後,呂后一定會對自己和自己的兒子下毒手。

    既然戚夫人已經無法避免和呂后的衝突,她只有兩個選擇,坐以待斃,或者趁劉邦還在的時候,利用劉邦的手,將自己的兒子扶上太子之位,使呂后無法對付自己!

    戚夫人選擇的是第二個方案,放手一搏。

    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是劉邦的第三個兒子,他雖然年齡和劉盈相比差了好多,但是也已經逐漸長大。而劉如意是劉邦最得意的兒子,他性格和劉邦很像。所以,戚夫人就利用劉邦對自己和劉如意的寵愛,試圖讓劉邦廢除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

    但是顯然,戚夫人無法撼動呂后的地位,因為朝中呂后根基深厚。所以最終,戚夫人被折磨致死!

  • 6 # 漩渦鳴人yy

    四個字來形容,簡直再恰當不過。飛蛾撲火,當然,我並不是說戚夫人她自不量力,我們大家都知道飛蛾撲火,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現象處在那個位置上有了這樣一個孩子,當然能夠去爭取的東西肯定是要盡力去爭取,但是錯就錯在,她挑錯了對手。

    戚夫人,歷史書上面記載這個人長得很漂亮,而且很溫柔,劉邦特別喜歡他,並且二人之間有愛情的結晶生下來,一個孩子聰明伶俐,劉邦一直看著這個孩子很討人喜歡,無論是誰生處於戚夫人這個角度,都是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肯定是要爭取這個皇帝的位置,但是,她只是看見了皇帝這個位子燃起的火光,並沒有注意它本身的那種灼熱感,還有那種危險性,這就是她最大的錯誤。

    戚夫人認為自己得到了劉邦的寵愛,並且生了這麼個孩子。只要劉邦點頭,她孩子就是太子。她就可以當皇帝的母親,但是女人通常來講,有一句話形容,我覺得有些恰當,頭髮長見識短,他認為政治上面的權利,就跟後宮的內鬥一樣,誰長得漂亮,誰溫柔,誰討主公喜歡誰就能夠決定一切,因此,她還自導自演了一大堆的戲碼,希望劉邦能夠立她的孩子作為太子。事實上並不是。整個漢朝的政治格局,可以說。雖然說並不複雜,但是也是幫派分明。

    雖然說呂后並不討劉邦喜歡劉邦也不待見他,但是奈何她手裡面有權利呀。他妹妹是嫁給了當朝的將軍樊噲,手裡掌握著兵權,只要兵權在手,她的兒子就可以待在皇帝的位子上,不用任何擔心,並且跟隨劉邦一起起家的那一大批人都是看著呂后慢慢的做上這個主母的位子,誰會認識你戚夫人,說白了你的話,在這幫人裡面的權威,還不如呂后身邊一個丫鬟講的話來的權威大。

    並且對於劉邦而言,他不是傻子,他並不是那種會被個人感情所能左右的人,當初項羽抓了他父親問他,你如果再不投降,我把你父親給煮了,他就說了一句話。父親如果煮了,那拜託你送一碗肉湯給我呵呵,我也嚐個鮮。前車之鑑,後車之師。大秦王朝為什麼會經歷二世而亡,這可以說跟秦始皇或者說不是秦始皇帝的遺詔,裡面立胡亥作為太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到了劉邦的執政後期曾經鬧,出來一件事情就是四個儒生跑到劉邦的寢宮裡面請求劉邦把太子接著就是讓呂后的兒子擔當,是誰邀請他們到劉邦的情況的旅遊後,不可能二者之間就他鬧冷戰,不可能會幹這種事情去討劉備不喜歡,戚夫人更加沒有可能,只有可能是劉邦自導自演了這麼一齣戲碼,目的就是告訴身旁的那個人,不要再打太子的主意了。

    並且,戚夫人挑錯了對手,我們都知道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但是說實話,這只不過是呂后不願意做皇帝,如果他真的想做皇帝。那麼,我敢保證第一位皇帝。將會是呂后,呂后當政其間,不僅打破了劉邦只麗劉姓子弟做為諸侯王的這個遺詔,而且還大肆的分封自己呂家的子弟,這個女人的權利和手腕確實讓人感到驚豔。

    並且我們不得不說劉邦跟呂后之間雖然晚期鬧的很不愉快,但是世上,二者都是有感情的。否則呂后不可能去殺韓信。韓信是呂后自己個人決斷叫他給宰了?為什麼?為什麼會要背上這個千古罵名呢?很明顯是替劉邦考慮,或者說。是替他的兒子考慮,他所做的一切,劉邦都看在眼裡,當然也更加明確的能夠看到將來自己的孩子那一個繼承位置之後將會得到更大的助力。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呂后殘忍殺害戚夫人,固然是呂后不對,但是戚夫人確實也有很多做得不好,或者說做得不恰當的地方。有哪些地方呢?(呂后與戚夫人)

    第一,戚夫人得劉邦寵愛也可以,但不要求專寵。

    在劉邦徵對定陶,獲得戚夫人以後,戚夫人就隨劉邦南征北戰,獲得劉邦無限的寵愛。後來劉邦建國當皇帝以後,這種寵愛依然沒有改變。而且幾乎同時,劉邦對呂后從此不聞不問。

    我不是說戚夫人不該追求劉邦的寵愛,畢竟那是每一個妃子都祈求的東西。但是她至少應該勸劉邦到呂后那兒去住一住。其實最安全的,就是到呂后那兒去住。畢竟呂后年老色衰,劉邦不可能再重新對她產生興趣,最後劉邦還會大部分時間回到她戚夫人身邊。這樣一來,戚夫人既討好了呂后,又不危險,還可能獲得劉邦更大的寵愛。

    (劉邦劇照)

    第二,戚夫人讓劉邦封兒子劉如意為王可以,但不要封為趙王。

    這個趙王本來是張敖擁有的。張敖是呂后的女婿。劉邦對他這個女婿實在是薄情寡義,劉邦去張敖那裡,張敖對他非常恭敬,他反而對張敖非打即罵。劉邦這樣搞,其實就是要逼張敖造反。結果張敖沒造反,張傲的部下造反了。張敖受牽連,他這個趙王就給拿下了。

    張敖的趙王被拿下以後,劉邦就封給了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

    我不知道劉邦封劉如意為趙王,是不是戚夫人這麼要求過。如果她這樣要求過,這肯定是不對的,因為這明顯得罪了呂后。如果她沒有這樣要求過,是劉邦自覺的行動。那他也應該勸說劉邦別這麼幹,以免結怨呂后。

    (劉盈劇照)

    第三,戚夫人想改封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也可以,但不能只求劉邦。

    古代的嬪妃,誰都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畢竟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和別人的兒子當皇帝,那待遇是千差萬別。有些人指責戚夫人不該動這個念頭,我反而覺得這一點無可厚非。

    但戚夫人沒做好的地方在於,她只是一味地去求劉邦,向劉邦哭鬧。這有什麼用呢?劉邦又不是不同意。劉邦是同意的,關鍵是大臣們反對。如果戚夫人想把這件事做好,她就應該去拉攏大臣。

    戚夫人並不是不能做到這一點。他一直在劉邦身邊,劉邦又很聽她的話。她從劉邦那裡給大臣們撈點兒好處,讓大臣們感激她,這對她來說並不是難事。

    如果能有幾個大臣勸劉邦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劉邦要想做好這件事,阻力就會減少很多。

    戚夫人不這麼做,只一味在劉邦面前哭鬧,讓劉邦身上的壓力非常大。他雖然是皇帝,總也不能一意孤行吧。

    看看人家呂后是怎麼做的,人家請商山四皓來給劉盈助陣,而不是隻在劉邦身上死纏爛打。這就是智慧,這就是差別。

    (呂后專權)

    第四,戚夫人被呂后罰去做苦力,發牢騷可以,但別拿自己兒子來發牢騷啊。

    那時候劉邦都已去世,劉盈已經當了皇帝,呂后權傾天下。你戚夫人這時候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你最好的就是什麼也別說,悶著頭,把餘生渡完就算了。而且,只要能熬到呂后去世,你還是有再出頭的時間的。

    可是戚夫人,一邊舂米,一邊還唱歌發牢騷。發牢騷也可以,但你別拿自己的兒子來唱歌啊,說什麼兒子在外面當王,我當孃的在裡面幹苦力。你這不是提醒呂后,讓她趕緊把劉如意給殺掉嗎?

    顯然,戚夫人是一個有過分慾望,但又不夠聰明的女子,她最終走到非常悲慘的境地,確實,自身也有不少問題。

    (參考資料:《史記》)

  • 8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戚夫人傻嗎?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傻白甜能籠絡住劉邦這種出了名的好色之徒的心。戚夫人上位手段不當嗎?事實上在專制皇權時代隨著皇后日漸年老色衰而導致皇帝移情別戀的現象可謂不勝列舉,戚夫人的所作所為放在歷朝歷代的後宮之中幾乎都是符合遊戲規則的,很難稱之為有什麼正不正當之說。如果說戚夫人上位不正當,那麼武則天陷害王皇后、蕭淑妃的行為難道就正當了?所不同的是:武則天是鬥爭的勝利者,而戚夫人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顯然導致她的悲劇命運的並不是她的上位手段。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她的悲劇呢?我們不妨先看看戚夫人的上位經歷。

    據說戚夫人的真名是戚懿,她家世代居住在山東定陶。戚夫人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為卑微的后妃之一:她的父親是男奴,為當地的一個土財主抬轎子,母親是女奴,為別人洗衣服,戚夫人一出生註定就是一個女奴。戚夫人一家住在風一吹就可能倒塌的茅草屋裡,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直到她十八歲那年碰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後半生命運的人——劉邦。大約在公元前206年劉邦在和項羽的戰爭中打到了山東,於是就在定陶暫時休整。定陶當地豪強富戶們都爭相巴結劉邦,這其中就包括戚夫人的父親伺候的那位主子。戚夫人的父親本來不願將女兒交出來,結果就被抓起來一頓痛打,恰巧這時戚夫人的母親病倒了,戚夫人不得不上門去求財主放了自己的父親,同時也想要點錢給母親治病。當然她這等於羊入虎口自投羅網,那位土財主直接把她綁了送給劉邦。

    劉邦是市井混混出身,好色是出了名的,不過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他還是能剋制自己的慾望的。劉邦之所以剋制自己的慾望一則是心存大志而無暇顧及,二則是因為懼怕自己的原配夫人呂雉——呂雉的孃家也是富戶出身,本來無論如何是不會許配給劉邦這樣一個地痞混混的,然而呂雉的父親卻認定劉邦將來肯定大富大貴,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了劉邦。可想而知呂雉以千金之軀嫁給一個地痞流氓是如何的不情願,但不情願又有什麼辦法呢?畢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她不能不聽的。呂雉嫁給劉邦後就把丈夫管得死死的,而劉邦則對妻子心存畏懼而不敢再在外面沾花惹草。如今已貴為漢王且極有可能登基稱帝的劉邦再也不用懼怕妻子了,因此當他見到戚夫人時毫不猶豫就笑納了。

    需要指出的是:戚夫人並不傻——事實上要想征服一個男人的心絕不單憑美貌就能做到的,尤其是像劉邦這種手握權力、環繞美女的男人就更需要對其心理的絕佳把握,說得直白些得會來事,知道如何投其所好。然而戚夫人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在於:她只把握住了劉邦的心理,卻沒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危機。這實際上是她的出身決定的——她的對手呂雉是何許人也?那可是一個心機城府極深的人——這從她後來慫恿劉邦誅殺漢初頭號功臣韓信,後又誅殺彭越等事蹟不難看出。我們可以設想呂雉連韓信、彭越這樣的英雄俊傑之士都能說殺就殺,何況是一個沒任何政治根基背景的戚夫人呢?相比之下戚夫人的那點小聰明全用來如何取悅劉邦了,她絲毫沒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無論劉邦多寵愛她,本質上不過是拿她當成心愛的物件或是寵物;而呂雉就不同了——那可是劉邦需要依賴的政治幫手。同時以樊噲為代表的劉邦起兵時從老家帶出來的那些老班底成員們由始至終只認一個大嫂——那就是呂雉。戚夫人在他們眼中說難聽點就是一個小三,儘管大家看在劉邦的面子上尊稱她為夫人,其實並沒一個人打心眼裡瞧得起她。戚夫人卻把劉邦當成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以致於她仗著劉邦的寵幸而不把這些老臣放在眼中。可以說盡管她在如何取悅劉邦這方面比呂雉更強,可總的來看她籠絡人心的能力遠遠不及呂雉。和呂雉比起來戚夫人簡直就是一朵沒經歷過風雨的溫室裡的嬌花,之所以沒急著折掉這朵嬌花只不過是心機深沉的呂雉給丈夫劉邦留面子而已,可只要劉邦一駕崩她可以毫不留情地將這朵花連根拔起。

    在經過長時間的宮廷生活後戚夫人對自己所身處的危險局面也多少有所感知——在偌大的漢宮之中她所能依靠的只有劉邦,然而年紀比她大得多的劉邦不可能一直作為她的保護神,於是她極力唆使劉邦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儲君。這基本上就是作死的行為了——自古以來奪嫡爭寵的遊戲規則就是在不動聲色之間暗中籠絡人脈,待時機成熟後一舉將對手拿下。戚夫人卻是一個勁兒在劉邦面前哭訴請求,結果弄得她想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事人盡皆知。如果說因為戚夫人的得寵已讓呂雉心生嫉妒,那麼戚夫人居然企圖干預皇位繼承的行為就觸犯了呂雉的大忌,至此她與戚夫人之間已是一種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關係。如果說呂雉和戚夫人只是單純的情敵關係,那麼也許戚夫人的下場還不至於那麼慘,無非不過可能就是和劉邦的其他妃子一樣而已;然而戚夫人干預皇位繼承的行為直接使她和呂雉成為了你死我活的政敵。

    戚夫人除了會向劉邦哭訴之外幾乎再沒別的能耐了,滿朝文武誰也沒把她放在眼中,對此劉邦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這也是他不敢立劉如意為太子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那麼以戚夫人和劉如意母子倆的政治手腕根本不足以壓服漢初那幫開國元勳,勢必造成臣強君弱的局面。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劉邦與呂雉所生的太子劉盈繼位,此時已貴為皇太后的呂雉隨即對劉邦生前寵愛的戚夫人等人展開了瘋狂的報復:先是將其囚禁在永巷舂米,後又將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毒殺,將戚夫人砍掉雙手雙腳、挖掉眼珠、毒啞燻聾後扔進廁所。儘管在對待戚夫人一事上呂后顯得無比殘忍,但平心而論這多少也是戚夫人咎由自取的結果。事實上呂后並不是一個嗜血的屠夫,她之所以對戚夫人下此毒手完全是因為雙方矛盾日積月累的結果,相比之下劉邦的另一位妃子就顯得幸運得多了——這名妃子就是薄姬。

    薄姬本是魏王魏豹的妃子,劉邦攻打魏豹時薄姬成為了漢軍的俘虜。不過這時薄姬並沒直接進入劉邦的視野範圍之內,而只是漢宮之中一介織布女而已,直到薄姬入宮一年多以後仍沒見過劉邦。薄姬年少時曾有兩個閨蜜管夫人和趙子兒,她們三人曾約定:”無論將來誰先發達顯貴都不要忘記同伴好友“。當薄姬進入漢宮之時她的兩個少年好友管夫人和趙子兒早已是劉邦的寵妃。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的一天劉邦召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在河南宮內成皋臺上相伴,這時管夫人和趙子兒向劉邦提及了當初她們與薄姬的約定。劉邦聽說這件事後似乎對此顯得很感興趣,於是當晚就召見了薄姬。薄姬在面見劉邦時聲稱:“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劉邦大喜道:“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劉邦出身市井,儘管確有一番能耐,不過好色也是出了名的,也許是因為薄姬的顏值在劉邦的妃子中並不出眾,也許是因為劉邦忙著和別的妃子卿卿我我,總之這次之後劉邦幾乎再沒召見寵幸過薄姬。然而事情就有如此湊巧——就這麼一次寵幸就令薄姬懷上了身孕。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薄姬生下了四皇子劉恆,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八歲的劉恆被立為代王。劉邦死後薄姬跟隨兒子代王劉恆前往封地代地,成為了代國的王太后。公元前180年呂太后壽終正寢,劉邦之孫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聯合開國元勳周勃、陳平等人剷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然而接下來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對平定呂氏立有大功的劉襄、劉章沒被大臣們擁立為帝,不久遠在代地完全沒參與平定呂氏的代王劉恆卻接到了滿朝文武希望他即刻赴京登基稱帝的邀請。按說劉恆白撿一個皇位該高興才是,然而這時薄姬卻提醒兒子注意:天下沒免費的午餐,事出反常必有妖——明明平定諸呂之亂是劉襄、劉章的功勞,而他們卻沒被滿朝文武擁立為帝,只有一種解釋就是朝臣們並不希望立這兩位炙手可熱的強勢人物為君,之所以選擇劉恆恰恰是看中薄姬母子長期以來在不受寵的局面下養成的寬厚作風,也許在他們看來劉恆是一個比較容易控制的君主。如果這時劉恆心急火燎地前往長安登基無異於告訴滿朝文武:自己對白撿的這個皇位實在是意料之外的無比高興,那麼大臣們就極有可能因此居功自傲,把劉恆當成自己手中的提線木偶。於是劉恆在母親薄姬的建議下不緊不慢地前往長安,到了長安附近後並不急於入城,而是先派自己的心腹親信提前入城控制京城的軍政大權,然後劉恆才從容入城。面對平定諸呂之亂的大功臣周勃時劉恆充分展示了老練圓滑的政治手腕:一方面他極力尊崇周勃以維繫朝政的穩定,但當週勃以有機密大事要求單獨求見時卻明確拒絕,以此告誡平定諸呂之亂的功臣集團切莫居功自傲,絕不允許他們搞任何特殊化。

    劉恆正式登基後薄姬就有諸侯國代國的王太后升級為大漢王朝的皇太后。成為皇太后的薄姬吸取了呂太后專權的教訓,於是以身作則堅決反對後宮干政現象。相比呂氏家族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言:薄氏家族僅僅只有漢文帝劉恆的親舅舅薄昭一人被封侯,這還是為了酬謝他多年來對劉恆的輔佐以及護送劉恆進京登基的功勞,而不是因為他作為薄姬的弟弟、劉恆的舅舅這一外戚身份。可以說劉恆得以成為大漢天子並開創文景之治在相當程度上也受到母親薄姬的影響,正是因為他繼承了母親薄姬那種不爭不戀不搶的低調謙恭做風才會在諸呂之亂結束後被滿朝文武擁立為帝,正是在薄姬的建議下劉恆以巧妙的政治手腕以外柔內剛的方式明確告訴滿朝文武絕不要試圖將自己當成提線木偶,正是因為薄姬的以身作則才是後宮干政、外戚專權的現象沒再重演,而薄姬這種清心寡慾與世無爭的處世心態恰恰契合了大亂之後休養生息的治國理念,漢文帝劉恆以及後來的漢景帝劉啟正是秉承這種清靜無為的理念與民休息才締造了文景之治。事實上生產生活水平的恢復自有其內在邏輯,有時對生產發展的最大促進作用並不在於政府做了什麼,而在於懂得不該做什麼,儘量少折騰有時就是最大的促進支援。其實仔細想想我們今天的市場經濟不正是強調尊重市場自身內在邏輯規律,儘量減少行政對市場的干預力度嗎?這正契合中國古人無為而無不為的黃老哲學,薄姬用她的一生親身踐行了這種思想理念,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正是她這種不爭不戀不搶的低調謙恭做風使自己和兒子得以在波橘雲詭的政治鬥爭漩渦中存活下來。相比之下戚夫人則不識時務、過於高調,以致於使自己的意圖過早暴露在自己的政治對手面前,而她自己又不善於籠絡人心,最終以一己之力對抗老謀深算的呂雉,這就註定了她最終的悲劇命運。

  • 9 # 水一白聊歷史

    戚夫人這個人雖然不能算是絕頂聰明,但至少跟“傻”字是不挨邊的,她的上位手段也不能說有錯,只不過從最後的結果看起來有點像是“蚍蜉撼大樹”了。

    一、多才多藝的戚夫人

    戚夫人的祖上是衛國貴族,世居戚邑,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濮陽市的戚城遺址那塊兒。後來由於衛國逐漸式微,戚氏才在公元前241年前後,舉家南遷到了定陶,即今山東菏澤的定陶區。雖然說當時的境況已遠不如衛國強大之時,但倒也還算富貴。戚夫人也如很多貴族女孩一樣,從小就接受各種氣質教育,不但能歌善舞,更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二、萬千寵愛集於一身

    隨著秦末大起義的爆發,關東之地處處是戰爭,尤其定陶更是成為了秦、楚必爭之地,楚國大將項梁更是死在了定陶城外。戚氏一族為避戰亂之禍,終歸要為自己家族的發展考慮,所以,後來當漢王劉邦殺回到定陶的時候,戚氏將他們最美麗、最有氣質的女孩戚夫人獻給了他。從此,戚夫人便成為了劉邦最邊最得寵的妃子,無論是征戰在外,還是班師回朝,身邊總少不了她的身影。

    三、奪嫡之爭

    隨著戚夫人的得寵,戚氏族人也開始成為了漢室朝堂上的新寵,他們升官的速度比坐火箭還要快。可是,作為貴族出身的他們自然深知政治的殘酷,劉邦在時,戚氏自然富貴榮華,但已不再年輕的劉邦終有一日會故去,到那時,最受寵的妃子反而會成為最先遇害的那個人。於是,為了戚氏一族的未來,一場奪嫡之爭便在西漢後宮之中展開了。

    四、劉邦的決定

    利用時常陪伴在劉邦身邊的機會,戚夫人開始不斷地向其施加壓力:“為保我們母子未來的安全,唯有我的兒子劉如意當上太子一途不可”。可是,劉邦雖然對戚夫人寵愛有加,對呂后和劉盈並沒有那麼看重,但是他卻無法下決定改立劉如意。畢竟,一旦他日劉如意登基,擁有貴族血統的戚氏掌權,被廢的呂雉和劉盈會如何?豐沛地區一同起兵的“窮兄弟”會被如何處置?更重要的是,早已在朝堂之上建立起盤根錯節關係網的呂氏集團又是否會束手就擒?到時候,勢必會爆發一場內亂,而受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劉氏漢家的江山。

    權衡利弊之後,劉邦最終放棄了易立太子的打算,而是派出了重臣周昌給兒子趙王劉如意當相國,以求憑藉周昌的地位和趙國的實力保住劉如意這條命。而劉如意不死的話,戚夫人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五、戚夫人的結局

    劉邦死後,他的這一安排實際上還是有效果的。呂后一直沒有輕舉妄動,只不過將戚夫人送去永巷做苦力罷了。

    可是,該來的終歸還是來了。半年之後,呂后用計調開周昌,終於得以將趙王劉如意召入京師,並加以毒害,隨後,戚夫人也未能倖免於難,最終慘死。而戚氏一族也漸漸地在呂后的操縱下被調離重要崗位,直至消於無形。一場權力之爭終以呂氏的勝利而告終。

    水言水語

    覆盤整個戚夫人爭位的過程,絕非表面看來是兩個女人之間的鬥爭,其背後的利益共同體才是她們角逐的資本和勝負手。戚夫人作為後來者,雖然搶佔了第一手資源(劉邦),但卻並不能動搖呂氏的根本,呂氏與豐沛集團作為多年的戰友,早已成為了鐵板一塊的同盟,這是貴族出身的戚氏所不能插足的。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戚夫人的失敗並不能算作是他個人的失敗,而是整個戚氏集團的失敗。甚至可以說,戚夫人本身已經做到了她所能做的一切,她從各種角度來取悅劉邦,為了劉邦的喜好甚至學會了各種楚舞,對兒子劉如意的包裝也做得非常好,只不過,呂氏過於強大,才最終導致她的失敗。

    如果說錯,只能說戚夫人來到劉邦身邊已經是一個錯了。

  • 10 # 路之意

    戚夫人作為劉邦的妃子,在嫁給劉邦時,受盡了寵愛,但當劉邦死後便被呂后報復,最終死去,她的死是劉邦的專寵導致的,也是呂后的惡毒導致的,最主要還是因為她自己。戚夫人是一個絕美的女子,因為自己的容貌吸引了劉邦,最終嫁給了他,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可這種生活只能持續到劉邦去世,她就受到呂雉的報復,最後悲慘的死去。

    戚夫人的一生

    在中國的歷史上,自恃美貌,橫挑強敵的佳人舉目皆是,但死得最慘的佳人當屬西漢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戚夫人,姓名是一個懿字。是西漢王朝第一任皇帝劉邦的小老婆。也是漢高祖劉邦最寵愛的一個小妾。

    在和項羽的最初幾回戰役中,劉邦都是大輸家。彭城一戰,劉邦更是被打得落花流水,連父親、老婆都成了項羽的俘虜。劉邦一路逃到山東定陶,在一戶戚姓人家意外地遇到了佳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戚夫人。劉邦娶了戚夫人之後,又生了一個兒子劉滿意。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了項羽,,樹立大漢王朝。做了皇帝,他當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劉盈當皇太子,成為皇位的合法承繼人。皇后自然是呂雉,戚夫人只好屈居第二。

    戚夫人後生有一子,劉邦取名為滿意,聽這個姓名就知道他對這個兒子有多喜愛。劉邦稱帝后,立嫡妻呂雉為皇后,立呂后所生之子劉盈為太子;封戚佳人為夫人,劉滿意為趙王。或許是愛屋及烏的原因。於是,她夜夜在劉邦的耳邊吹風,要求廢了劉盈改立滿意為太子。在之前的戚夫人和呂雉爭寵的時候,呂雉一讓再讓,但要廢太子這時候的呂雉不能忍了。

    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皇太子劉盈承繼了皇帝的寶座,呂雉當上了皇太后。呂雉立即開啟報復,呂雉命令拘捕戚夫人,軟禁在皇宮裡的永巷,把她的頭髮剃掉,用鐵鏈拴住脖子,穿上土赤色粗布囚衣,教她每天搗米。戚夫人沉痛之餘,一面搗米,一面歌曰:“兒子是親王,娘是罪犯。搗不盡的米啊,跟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誰能把資訊傳。”這首歌顯著是讓兒子劉滿意來給她報仇。呂后正本應該沒想拿十幾歲的滿意怎麼樣,但後來她仍是在重重防衛下毒殺了劉滿意。呂后毒殺了劉滿意後,又命令砍斷戚夫人的雙手雙足,挖出她的眼睛,用煙把她的耳朵燻聾,又強迫她喝下啞藥,然後扔在豬圈裡,命名“人彘”(彘,豬)。此刻的戚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從這我們能夠看出呂雉心腸歹毒,但從另一個視點來看,戚夫人要廢太子立自己的兒子,如果成功了,那麼呂雉的下場會不會比她還慘呢?

    戚夫人是什麼原因導致她的歷史悲劇?

    一、戚夫人因為她擺不正自己的位置,而且自己貪心、要得太多而導致落得如此殘的下場。

    戚夫人自恃她與兒子得寵,就有了野心,想要劉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劉邦也有此打算。這時劉邦已立他和呂后的兒子劉盈為太子了。呂后是劉邦的第一夫人,她心機重,早就為劉邦專寵戚夫人和兒子懷恨在心了。又加上戚夫人屢次陷害漢惠帝、魯元公主,並欲將置其於死地,更讓呂后恨之入骨。而此時的戚夫人認不清自己目前的狀況,目光短淺,依然我行我素,常常在呂后面前趾高氣揚的,儼然自己的兒子已成太子。

    在呂后面前與劉邦秀著恩愛,這樣對更讓一個常年失寵的女人嫉妒得咬牙切齒。

    沒來得及另立太子,劉邦就死了。太子劉盈繼位,呂后成了皇太后,基本上是她操持朝廷。這時呂后立即著手殘害戚夫人,先把她貶為下人,再找理由把她的手腳砍掉,眼珠挖出,燒爛耳朵,又灌了啞藥放在罈子裡丟進廁所裡,稱之為人彘,數天之後戚夫人慘死於這種極度暴虐的摧殘中。然後又殺死了她的兒子劉如意。

    就這樣,由於她的愚蠢導致自己認不清自己,擺不正位置,貪心不足蛇吞象,最終害了自己和兒子。

    所以在任何時候都要知足,要得太多,往往什麼都得不到!

    二、是遇到呂后這樣的對手

    如果她的對手不是呂后換個女人,估計她早就贏了,絕對不會輸得那麼慘,劉邦愛她,也愛她的孩子,可是劉邦怕呂后啊,劉邦還不是天下之主的時候,呂后不嫌棄他,嫁給了他,陪他一起吃苦,跟他一起打下了天下,他們還是有夫妻之情的,

    其實劉邦也是自私的,雖然他也幫戚夫人想了退路,可是當年若是真的讓戚夫人的孩子當了皇帝,那不就沒有呂后什麼事了嗎?還是不夠愛,還是惦記太多,最後選擇了呂后,男人自古都多情,怎麼會因為一個戚夫人而得罪呂后,得罪整個朝廷呢?

    若是問劉邦愛戚夫人多一點還是呂后多一點,我敢非常肯定的說,曾經他愛呂后更多,後來她也愛著呂后,就算他在戚夫人那裡,如果遇到什麼想不通的事,還是會找呂后商量,這就足以證明,劉邦愛著她的妻子,只是這個妻子跟戚夫人相比,戚夫人更溫柔,更體貼,讓劉邦感受到了愛情。

    可是戚夫人就是看不清楚狀況,如果曾經她乖乖的位居人臣,不跟呂后搶位置,不跟呂后的孩子搶位置,或許後來的她不會有那麼慘,既然有了奪位的想法,那最後輸了也就輸了,悲慘的下場早已註定。

    結語

    我覺得戚夫人這個沒人最後沒有落個什麼好下場那是因為她的無知害了她自己她始終沒有認清自己的身份和腦子有限,跑去挑戰正妻的權威,雖然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你戚夫人要和人家髮妻鬥智鬥勇的最後被殘忍的殺害。

    如果戚夫人贏了,我想呂后也會跟她一樣,這就是優勝略汰的道理,其實戚夫人在劉邦在位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只不過沒想到自己會那麼慘,比一刀殺了她痛苦多了。

  • 11 # 煮酒聽史

    戚夫人,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當然,這種耳聞並非是因為她本身,而是因為呂后。因為呂后對戚夫人的殘忍,才讓更多的人對戚夫人有所瞭解。

    戚夫人,是劉邦晚年的寵妃。劉邦晚年的時候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只不過這一念頭遭到了眾臣們的一致反對,這才只好作罷。

    不過,事情是失敗了,樑子卻是結下了,呂后和戚夫人之間的樑子。

    因此,當劉邦去世,呂后掌權以後,呂后就毫不留情地殺害了戚夫人。甚至於,連戚夫人的兒子也沒能逃脫。

    那麼,戚夫人的下場為何會如此悽慘呢?

    戚夫人的勢力和呂后沒法比

    戚夫人是劉邦後期的寵妃,屬於花瓶式人物。如果硬要說戚夫人的依仗,那麼就只有她的兒子。

    這也沒啥毛病,至少在古代,母憑子貴的事情還是很多的。比如著名的皇后衛子夫。

    但是,這點在西漢剛剛開國的時候卻不適用。

    因為此時的西漢,最重要的任務不是什麼太子之爭,而是穩定。

    劉邦,是第一位平民皇帝。他和項羽等人最大的區別就是,劉邦是富一代。也就是說劉邦的家業都是他這一代才起來的,缺少了底蘊。

    都說“富不過三代”,這一點在劉邦這裡尤為重要。

    因此,劉邦建國以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將這份家業傳承下去。

    剪除異姓王,大肆分封劉姓諸侯王,都是這個目的。

    分封制的危害,劉邦會不知道嗎?

    不可能的。劉邦可是戰國末期的人,他既經歷過郡縣制,也經歷過分封制,清楚地知道這兩種制度的弊端。

    但是沒辦法,分封諸侯王固然會在後面造成尾大不掉的問題, 但是對於剛剛建國的西漢卻是十分重要的。

    畢竟,哪怕後面劉姓諸侯王真的造反了,也還是他劉邦的江山。

    而呂后身上恰恰就帶著這種不穩定。

    首先,呂后背後的呂氏集團,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甚至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還依靠過這個集團的力量。

    其次,呂后和沛縣的人很熟,更是劉邦的妻子。而劉邦身邊最重要的戰力,就是沛縣那些元老。

    如果要這些元老在呂后和戚夫人之間作出選擇,結果是很明顯的。

    也就是說,哪怕劉邦強行立了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等他百年以後,劉如意恐怕也不能順利地登基。

    其結果就是國本動搖,天下再次陷入混亂。

    結束語

    因此,戚夫人的悽慘下場,從她被劉邦寵幸,且生下了一個優秀的兒子就註定了。

  • 12 # 資治通史

    戚夫人上位是指為兒子謀太子之位,手段沒問題,人傻倒是真的。當年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異人)就是透過吹枕邊風當上王太子的,而且為他吹風的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華陽夫人。但是,異人的成功在於三點:一、華陽夫人的“風”好使,當時的王太子安國君樂意接受;二、有強援呂不韋,這個人手眼通天,太能忽悠了;三、能鎮住對手,因為想當太子的人很多,異人、呂不韋、華陽夫人強強聯手,治住了子傒(安國君之子)及一幫宗室人的不服。

    (戚夫人劇照)

    反觀戚夫人,上述三個條件都不具備。首先,她的“風”不好使,只吹劉邦一時興起,並沒有讓他堅持到最後;其次,放眼朝廷上下,無一人站出來支援自己,就連一個附和的人都沒有,倒是引來反對者一大片;再則,即便成功讓兒子劉如意繼承皇位,但絕對鎮不住對手呂后,因為呂后不僅有手腕,而且家族勢力強悍,推翻戚夫人母子易如反掌。戚夫人認不清形勢,所以她是真傻。

    戚夫人的傻還不止如此,她不懂得為自己和兒子謀生路。

    劉邦徵英布時,傷的不輕,歸來後已經日薄西山。一次慶功宴上,劉邦見到了願輔佐太子劉盈的商山四皓,於是以此為藉口向戚夫人“交待了後事”。劉邦對戚夫人說:“看來呂后真要做你的主人了!”言外之意,一不打算換太子了;二依附呂后才是出路,好之為之,多珍重。但戚夫人只領會了前一句話,直顧得拋珠滾玉的哭,事後也沒有向呂后低頭,以緩和關係。

    (劉邦劇照)

    細來分析,要麼是戚夫人選擇坐以待斃,要麼低估了呂后,反正她一直無動於衷,所以遭清算的一天很快到來。慶功宴不久,劉邦駕崩,緊隨其後的是戚夫人被呂后囚禁。所謂的囚禁,其實是關在一個叫永巷的地方做苦力。但此刻,並不能證明呂后已經起了殺心,否則她會安排戚夫人去“陪”劉邦。

    而此時的戚夫人繼續犯傻,因為她生出幻想。一是幻想朝中大臣們主持正義,向呂后施壓,得到釋放,重獲自由;二是幻想不能蚤(早)起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前來營救。於是,戚夫人好比是誤墜陷阱的人一樣,用最原始有效的方式向四外大呼小叫。當然,戚夫人不是呼喊,而是唱,這個她最擅長。

    唱什麼呢?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隔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婉轉而悲慟的歌聲很快回蕩於雕樑畫棟的殿宇之間。素聞戚夫人聲色無雙,許多人一飽耳福之餘也不免心生憐憫哀嘆。可是,呂后聽了卻怒火中燒,因為歌聲讓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自己當年之所以遭劉邦冷落,完全是因為戚夫人用“妖音”迷惑了劉邦的心智,致使自己同劉邦成了形勢上的夫妻。

    (呂后劇照)

    從女人內心來說,一生中最在乎的是什麼,可能就是一段完美的感情,而呂后因戚夫人的出現而缺失了。所以,如今戚夫人的“賣慘”徹底勾起了她積壓心中多年的怒火,新仇舊恨一起湧出。因此,才決定對戚夫人下手。為除後患,還將他未成年的兒子陪著一起“上路”。

    (劉如意劇照)

    戚夫人的結局非常之慘,她被呂后做成了“豬”的樣子,所以又稱“人彘”。總之,一頭秀髮被拔光,雙眼被挖出,手足被砍,耳朵燒掉,嗓子毒聾,能把人嚇得魂飛魄散。如果,戚夫人足夠聰明,及時向呂后低頭示弱,或許保全性命還是沒有問題的。有時候人應該理解“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含義,而不能把正常的尋求避禍當做苟且偷生。而戚夫人自己赴死不說,還捎上了兒子,是真傻。

  • 13 # 山野老人

    戚夫人是真傻還是僅僅是上位手段不當,導致她的歷史悲劇?

    導致戚夫人悲劇的原因既有戚夫人的傻,也有戚夫人上位手段不當。

    因為戚夫人很傻,判斷失誤;因為判斷失誤,所以方法失當。

    下面簡單從三個方面分析原因:

    一,至高無上的權力對付不能戰無不勝的武器。

    戚夫人以為劉邦是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以為只要有皇帝劉邦答應更換太子,就能廢除劉盈太子地位,冊立她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戚夫人沒有想到,呂后雖然失去了皇帝劉邦的寵幸,但是呂后卻握有戰無不勝的武器。呂后這個戰無不勝的武器,就是宗法制。

    呂后利用宗法制這個戰無不勝的武器,籠絡朝廷官員,有了民意基礎。

    儘管戚夫人有劉邦這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支撐,但卻沒有意識到至高無上的皇帝失去了宗法制這個戰無不勝的武器,沒有了群眾基礎,成了孤家寡人;呂后儘管失去了劉邦這個具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卻利用宗法制獲得了更多朝廷官員的支撐。

    最後導致劉邦這個具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在宗法制面前無所作為!

    二,無所不能的皇帝奈何不了足智多謀的三士。

    劉邦是從來不服輸的,登基做了皇帝,更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在更換太子這個問題上,劉邦最初以為,只要自己要辦的事情,沒有辦不成的。

    更換太子,最初在劉邦看來,小菜一碟,水到渠成。

    讓劉邦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最後輸得一乾二淨。

    當劉邦在朝廷上第一次提出更換太子的時候,就遇到了周昌這個鬥士的反對。

    周昌公開說:“皇上要更換太子,我第一個反對,堅決不接受聖旨。”

    周昌的態度,讓劉邦暫時放棄了更換太子的主張。

    當劉邦在朝廷上第二次提出更換太子的時候,又遇到了叔孫通這個義士的反對。

    叔孫通說:“太子是國家的根本,根本不能動搖。根本動搖了,國家就會有災難。如果皇上一定要更換太子,我願意死在皇上面前,用我的鮮血染紅皇上面前的土地。”

    皇上劉邦被叔孫通的義氣打動,暫時放棄了更換太子的主張。

    當劉邦第三次在朝廷上提出更換太子的時候,遭遇謀士張良的背後抵制。

    張良建議呂后請來商山四皓,劉邦見到商山四皓,自動放棄了更換太子的主張。

    三,用淚水博同情贏不了用苦水博報恩。

    戚夫人經常在劉邦面前哭哭啼啼,博得劉邦同情,劉邦決定更換太子。

    商山四皓建議呂后直接去面對劉邦,訴說衷情。

    呂后見到劉邦,向劉邦倒苦水。

    呂后對劉邦說:“皇上創業不容易,但是我也經歷了磨難。皇上成天不落家,我在家裡替皇上贍養老人,撫養劉肥。揹著孩子到地裡幹活。皇上上芒碭山,我被縣令關監獄。”

    呂后還沒有說完,劉邦想起叔孫通說過的話:“皇上怎麼忍心拋棄這個為了皇上吃盡苦頭的女人呢?”

    於是,劉邦依了呂后,御駕親征,再也不提更換太子的事情了!

    綜上所述,戚夫人儘管有劉邦這個具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支援,只因誤判形勢,方法適當,失去了群眾基礎,最後還是輸得很慘!

  • 14 # 朝文社老張

    答:如果說戚夫人傻,也不盡然,戚夫人憑藉姿色和才藝得到了劉邦的歡心,能在眾多妃嬪中拔得頭籌,這並不容易。戚夫人也有些政治頭腦,只靠著了現任皇帝,是不可能維持長久的,況且劉邦年齡也不小了,所以戚夫人將賭注壓在了兒子身上,只要劉如意能坐上太子之位,就能獲得持久的富貴。

    戚夫人奪權的套路也基本正確,這也是女主篡權奪位的常規流程,比如漢武帝的生母王美人、萬曆皇帝的妃嬪鄭貴妃,都曾經使用過類似的方法,只是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古語有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戚夫人的悲劇一方面跟她自身有關,另一方面在於外部因素,其中重要責任人就是劉邦和呂后。

    一、戚夫人的悲劇跟劉邦有很大關係

    呂后在項羽營中做了三年人質,回來後發現,已經有人頂替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這位戚夫人。戚夫人將劉邦迷得神魂顛倒,幾乎說啥是啥,要什麼給什麼。從呂后見到戚夫人的那一刻,雙方的矛盾就已經產生。

    劉邦的結髮妻子就是呂后,而且呂后跟隨劉邦多年,多次險象環生,顛沛流離,本就應得到最高待遇。偏偏戚夫人要動最敏感的東西,那就是太子的位置,恰巧劉邦還就不喜歡劉盈,認為劉盈太過仁慈軟弱,這就給了戚夫人可乘之機。

    史料記載“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枕頭風在歷朝歷代的作用毋庸置疑,那效果可以說立竿見影,在戚夫人多日枕頭風的慫恿下,劉邦決定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廢掉劉盈的地位。

    事到如今,遊戲的主角兒出現了,呂后、戚夫人,劉邦是老大,自然是難以動搖的,但呂后和戚夫人是玩家,進入容易出來可就難了。要想成功通關,那就要幹掉對手,不死不休,贏的人可能得到整個江山,而輸掉的人只有死路一條。

    唯一有能力保護戚夫人的只有劉邦,對於太子的人選,劉邦的確是喜歡劉如意,但他也一直在猶豫,如果在戚夫人哭訴改立太子之時,劉邦嚴詞拒絕,那麼有可能保住戚夫人一命。

    劉邦同意了戚夫人的建議,但實施起來卻十分不順利,戚夫人將刀給了劉邦,劉邦將刀架在了呂后的頭上,於是乎仇口越結越深,直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如果劉邦真的能改立太子為劉如意,那麼戚夫人必定安然無恙,倒黴的會是呂后,奈何劉邦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而且還有很多顧忌,最後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其次,就算改立太子失敗了,劉邦也沒有保護好戚夫人,事實上,劉邦並非毫無辦法,只要他廢掉呂后的地位,或者將戚夫人的地位降至沒有威脅的地步,那麼或許也可以保戚夫人一命。

    只是劉邦都沒有做到,他把周昌調任到趙國做國相,但周昌根本無法保護戚夫人母子的安全,劉邦一死,這保護罩馬上就成了空氣。

    二、戚夫人碰到了呂后這位可怕的對手

    呂后原本也是一位賢良淑德家庭主婦,在劉邦沒有發跡之前,呂后在家中相夫教子,耕種農田,自從他被項羽俘虜之後,性情大變,沒人知道她在項羽軍中經歷了什麼。

    面對戚夫人的挑釁,呂后也是十分緊張,一旦太子的位置不保,他這個皇后也就名存實亡了。為了扳倒戚夫人,呂后想盡了一切辦法。第一次,劉邦要廢掉太子劉盈,呂后就找到了張良,張良深知明哲保身之道,不想趟這條渾水,但在呂后的逼迫之下,才給出一個計策,那就是請出商山四皓。

    史料記載“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

    張良不愧為劉邦手下頭號謀臣,也正是因為張良的幫助,頭一次危機被化解。除此之外,呂后為了保住劉盈的位置,動用了一切能利用的資源,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呂后和戚夫人並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

    此時的呂后已經不是一個賢淑的婦人,而是一位陰毒狡猾的毒蛇,在大臣們的幫助之下,戚夫人的夢想破滅了,隨之而來的便是瘋狂的報復。

    假如戚夫人的對手不是呂后,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她面對的就是這樣一位殘忍陰毒的對手,一旦失手,將死無葬身之地。

    從呂后先後的表現,我們看的到,只要成為她的眼中釘,幾乎沒有活口,韓信、劉如意、劉友皆被其所殺。韓信被殺的時候,劉邦還不在京城,是呂后一手將韓信置於死地,一定程度上,呂后已經脫離了劉邦的控制,劉邦拿她毫無辦法。

    一方面,劉邦礙於結髮夫妻的情分,他無法廢掉呂后,另一方面劉邦疑心很重,不信任旁人,一旦他去世,劉盈羸弱,漢朝江山仍需要呂后的輔助。

    三、戚夫人本身權謀水平不達標

    戚夫人有著高超的舞蹈和歌唱技巧,但他缺乏政治鬥爭經驗,在呂后拉攏關係,到處走動之時,戚夫人卻只有劉邦一張王牌,但凡做個方案,還得有個二手準備,將賭注全部壓在劉邦這裡,無法保證她穩贏不輸。

    在改立太子的問題上,劉邦是有所猶豫的,但滿朝文武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持反對意見,哪怕他這個皇帝再強勢,他也需要考慮群臣的意見,畢竟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為了個女人,就將一切都拋之腦後,那豈不成了昏君。

    戚夫人除了在劉邦身邊吹枕頭風,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政治盟友,就連周昌去趙國,那也是劉邦命令其去做的,這就讓戚夫人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這也是戚夫人悲劇的原因之一。

    假如戚夫人有呂后一半的政治頭腦,聯合部分權臣對付呂后,哪怕最後失敗,或許也不會落到那悲慘的境地。權力鬥爭並非兒戲,一旦入局就難以脫逃,失敗的結果可能會以生命做代價。

    參考資料:《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留侯世家》

  • 15 # 飛花娟

    飛花《作娟悟語》,謝邀答。個人認為戚夫人倒不是真傻,即然是上位也沒手段當不當之說,但動了呂后的乳酪,導致歷史悲劇原因有三方面,敘述如下。她能得到皇帝一世的寵愛,實屬不易。劉邦不離不棄,在駕崩前又替她謀劃,給母子安排所託有人,費盡心機。後宮佳麗三千,女人象花似的開了一茬又來新的一茬,沒有一技之長早被頂下去了。沒有拿人的本事,只靠美貌是不行的,只是她對呂后狠毒估計不足,又不聽劉邦的告戒,個性張揚,不知收斂,不會蟄伏與低調,還頗有一些天賦和才華,最後能詩的才華卻害了自己。本就被呂后恨的牙癢癢,欲除之而後快,還不識時務,這一點和薄姬相比相差甚遠。咱就對比一下,看看薄姬是怎麼做的,戚夫人又是怎麼做的?

    一,薄姬和管夫人,趙子兒是好朋友,她倆受寵幸後在劉邦面前說了好話。劉邦決定見她,看其姿色平平沒有興趣,起身要走,可薄姬抓住難得的機會不放,拉住劉邦的袖子懇請留下,劉幫看她可憐才留宿,也是命裡有子,一次就懷上了。不以子邀寵,此後她很低調,也不爭寵,在呂后眼裡是個沒有威脅的人,呂便放過了她。與世無爭,低調,是她最大的優點,大臣們也願意擁立她的兒子劉恆上位。後來的漢文帝,是很有作為的皇帝。

    二,戚夫人利用劉邦的寵愛,枕頭風吹的劉邦想立劉如意為儲君,自己也認為劉盈軟弱,不如如意像自己。這是呂后最不能容忍的,請來四峼輔佐太子劉盈,才打消了劉邦廢立的念頭。從此恨意難消。劉邦死後,呂后讓她穿上破衣爛衫,剃去頭髮,頸戴鐵圈,終日囚禁在永巷舂米,羞辱她,但還未動殺機。戚夫人看不清形勢,自己身為貴妃,不堪受辱,隨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隔三千里,當誰使告女。發洩不滿,不能忍,呈口舌之快,又會吟詩唱款,才華不但不能救自己,還給兒子帶來殺身之禍,都是張揚惹的禍。呂后知道後暴怒,想方設計,處死了她的兒子,又令人挖去她雙眼,砍掉手腳,燻聾雙耳,喝藥至啞,扔到廁所,製造了史上最慘無人道的刑法,駭人聽聞。

    三,劉盈但凡有點能力,制衡呂后,也不至於保護不了如意,讓呂后無所顧忌,為所欲為。

    終上所述,戚夫人不是真傻,但鬥不過呂后,還不知低調,上位捅了呂后的馬蜂窩,劉盈不做為,三方面原因,最後導致了她的歷史的悲劇。

  • 16 # 紅塵彌勒

    戚夫人既不是傻也不是得位不當,而是她的慾望太熾,貪心太盛,手伸得太長,方罹此難。

    說起來,戚夫人年輕貌美,能歌善舞,深得高祖寵幸,又生了個各方面都如意、名字也叫如意的兒子,應該心滿意足了。人主之寵,眾庶之仰,極盛之榮,孺子之愛,該得的都得了,人生到此,夫復何求?

    偏偏這戚夫人在盡情享受這些優渥的同時,惦記上了那個高高在上的漢家天子大位,期盼著有朝一日,她的兒子能端坐在那個位置上發號施令,威服天下。

    能想得如此長遠,又如此宏闊,你說戚夫人傻嗎?不僅不傻,還相當精明,甚至是一個精明過度的人,得隴望蜀的人。

    正是她這種貪得無厭的急功近利想法,使他人感覺到了極大的不舒服、不自在、不安全、不把握,直如芒刺在背,肘腋之疾,心腹之患。

    被別人這樣感覺,戚夫人如果見好就收也未必就死得如此悽慘,問題是她尚不知這是侵吞了別人的乳酪兒,亦不覺他人暗中的憤恨切齒,兀自還在自我憧憬日後的赫赫揚揚、母儀天下呢。

    這就引起了呂后母子的極大焦慮與恐慌,眼看太后的位置不保,兒子的皇位被人取而代之,必然要採取強力措施予以應對。

    而確保地位、解除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斬草除根,讓持有這樣想法的人徹底消失,方可一勞永逸,確保無虞,無需後慮焦躁了。

    所以,呂后就在劉邦死後迅速採取了雷霆手段,一舉剷除了威脅她們母子地位的戚夫人,還有人見人愛的劉如意。手段之狠毒,心腸之毒辣,亙古未有,聞所未聞,終至釀成了駭人聽聞的人間慘劇,血腥殘忍,千古唯一,人神共憤。

    而戚夫人危及呂后地位的危機即時解除。

  • 17 # 望和平老人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沒後盾,沒外援就敢動皇位念,無韜無略,沒有自知之明。害了兒子,害了自己,雖然可憐,路是自己走錯。

  • 18 # 關東俠客

    戚夫人蒙怨含恨而死,是千古公論。然而她的能力遠不及個人政治野心大,終於造成悲劇人生。

    戚夫人(--公元前194年)山東菏澤人,和呂后還是同鄉。

    劉邦和項羽爭霸時,兵敗定陶,單槍匹馬落荒而逃,來到一戶農家,被一對父女救下,躲過一劫。

    第二天,劉邦離開時,才發現農家女子是一個絕色美女,便把她收了。

    戚姬長的美,還能歌善舞,讓劉邦緊張驚險的軍旅生活,多了一絲歡愉,兩人從此形影不離,劉邦每次出征都帶著戚姬。

    隨著兒子如意的降生,戚姬的個人野心開始彭脹起來,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太子,成天在劉邦面前哀求哭泣。

    劉邦的正牌皇后是結髮夫人呂雉,己年老色衰,靠邊站了。呂后兒子劉盈性格仁厚懦弱,劉邦不怎麼喜歡他,而趙王如意的脾氣秉性非常象自己,劉邦視若掌上明珠。

    當劉邦和群臣商議要廢太子時,引起了暄然大波,自古廢長立幼是國之大忌,遭到群臣反對。

    劉邦不甘心,在一次會議上揚言:"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老臣周昌太度最艱決,反對廢太子,他堅稱決不能奉詔。

    呂后在幕後偷聽,對周昌的態度感激涕零。周昌出殿門時,呂后下跪拜謝曰:"今天如果不是您,太子的地位恐怕難以保全!"當朝皇后給開國侯爺下跪,古今少有,可見,戚夫人把呂后逼到了絕境。

    呂后有手段,有謀略,遠在戚夫人之上,他聯合朝中老臣一起行動,戚夫人除了美貌,哭泣外,沒有大臣支援,不懂陪養親信,在廢立太子問題上落了下風。

    呂后找留候張良商議對策,張良讓太子劉盈請出商山四皓輔佐自已。

    劉邦見到商山四皓,知道事情已不可逆轉,嘆口氣對戚夫人說:“太子羽翼已成,難以更動了,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劉邦說:"你為我跳舞,我為你唱楚歌吧!∴繼曰:"天鵝高飛,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當可耐何,雖有短箭,何處施用!"然後飄然離開,留下傷心欲絕的戚夫人。

    趙王如意十歲時,劉邦怕如意出現意外,把他送回封地,派忠心耿耿的老臣周昌作相國,保戶心愛的兒子。

    漢高祖劉邦駕崩以後,呂后掌握了朝政,她把多年的委屈,憤怒都發洩出來。劉邦的姬妾,除了薄姬跟代王劉恆去了封地之外,都禁止出宮。

    戚夫人被幽禁在永巷,剃髮,頸束鐵圈,穿紅色囚眾舂米做苦役。

    戚夫人成了街下囚,還不知悔改,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她一邊工作一邊唱道:"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戚夫人的行為簡直是火上澆油,令呂后怒火沖天,給自己和兒子帶來殺身之禍。

    呂后讓周昌把趙王如意送回長安,周昌不答應。呂后先把周昌調回長安,然後再召趙王如意。

    惠帝劉盈性格仁後,怕弟弟出現意外,親自接回宮中,起居在一起,呂后沒有機會下手。

    有一天,劉盈早晨去打獵,趙王如意年紀小,起不來,留在了宮中,呂后立刻派人把趙王如意弄死。

    戚夫人的下場更悽慘,被砍斷四肢,剜去眼珠,燻壞耳朵,弄成啞吧,扔到豬圈,做成"人彘"。

    戚夫人能力低下,野心大,無政治頭腦,不會低調做人,妄圖用美色,眼淚和枕頭風乾預國家大事,命中註定失敗。

    壞了自已,也害了兒子,留下千古冤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優雅的自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