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銀灰色的燕子薹草

    五代十國是唐朝之後,宋朝之前,中間的這段歷史。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五代十國的歷史意義:


    五代十國的立國者皆為兵家出身,有勇無謀、依仗戰功恃寵而王,其繼承人又多是無有雄才大略之輩,北方諸朝皆兩代而亡,戰亂不已,加之契丹擄掠,中原已徹底泯滅了盛唐時期所創造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格局,並由此失去了自春秋以來一貫的文化核心地位;反之,南方十國由於遠離中原干戈,畫地為牢,局勢相對穩定,並延續著唐代社會的遺風,有幸保留了唐文化的火種,就此開始了引領中國文化的新格局。


    五代亂世起於唐末,因黃巢起義的爆發,唐朝的各路節度使才有了割據自立的機會,隨著唐帝國的衰弱,這些擁兵在外的地方軍閥終於割據自立,他們依託天時地利多次與中央叫板。不過,雖然這些地方性的政權一度影響了整個局勢,但它們最終還是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 2 # 何勇江1

    可以說是過渡期。

    五代十國在唐朝與北宋建立之間的時期。

    五代十國是發生在唐代後面,宋朝的統一結束了這種分裂局面。

    五代世系表

    十國簡表

    後梁(公元907--923年,朱姓) 太祖(溫)-郢王-末帝(友貞,為後唐所滅)

    後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 太祖(克用)-莊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養子)-閔帝(從厚)-末帝(從珂,李嗣源養子,為後晉所滅)

    後晉(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 高祖(敬瑭)-出帝(重貴,石敬瑭養子,為契丹所滅)

    後漢(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劉姓) 高祖(知遠)-隱帝(承佑,為後周所滅)

    後周(公元950--960年) 太祖(郭威)-世宗(柴榮,郭威養子)-恭帝(柴宗訓,禪於趙匡胤

  • 3 # 司馬空空

    是。

    五代十國是介於唐朝和宋朝兩個朝代之間的歷史時期。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了以後在中原地區逐漸出現了五個政權也就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政權,歷史上面稱之為五代。

    在五代形成很多年以後在中原地區以外的地方也出現了很多政權,其中出現了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餘個政權,被歷史稱為十國。

    一直到了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發動了兵變並且取得了勝利建立了北宋政權以後五代十國的形式才徹底結束。

  • 4 # 毛一強666

    1.是唐朝和宋朝的過渡期。

    2.安史之亂以後,唐朝逐漸形成了藩政割據的形式,黃巢起義以後,唐朝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黃巢降將朱溫趁亂奪取了唐朝大權,並在907年滅掉唐朝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3.五代指的是在中原經歷的五個朝代,他們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是除中原之外,其他地方存在的割據政權。一直到公元979年,宋太宗滅掉北漢,五代十國才完全結束。

  • 5 # 怪力之屋

    五代十國確實是唐代和宋代的過渡期。

    唐朝末期,軍閥林立,藩鎮割據,是造成五代十國那種戰亂頻發場面的最主要原因。直到趙匡胤傳送陳橋兵變龍袍加身,建立宋朝。這種局面才得到改變。同時,宋代的皇帝也是害怕兵變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宋代一直是重文輕武,造成冗官冗文這樣的場面。

  • 6 # 觀春秋

    正是唐朝朱溫滅掉唐朝建立後梁才是五代十國的開始,五代十國是唐朝和宋朝的一段過渡期!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唐朝滅亡後到北宋建立前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五個依次更替的中原朝廷.公元907年,汴州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五代十國開始。公元923年河東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後唐國力強盛,但兩次發生內亂,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劉知遠死後,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公元960年,後周被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在五代更迭中,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北漢十個割據政權,合稱十國。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相繼消掃蕩群雄,公元979年,趙光義滅北漢,實現統一。

  • 7 # 使用者詩不達意

    唐朝的五代十國的後面就是宋朝

  • 8 # 使用者8162341787826

    唐朝以後是,五代十國的時代,然後就是北宋皇帝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代,

  • 9 # 使用者8874363685813

    宋朝,遼國,金國,西夏,宋朝,元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參觀展覽時有哪些禮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