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人草舍

    在一些景點或是農家樂,留心的話你會發現一些幾十年前的老物件,比如農耕用具、老傢俱、老家電甚至石碾子、豬食槽子等等,把它們放在景點中,遊人能更多地瞭解以前的民俗,看到這些東西就會有一種親切感、年代感,特別是一些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的老人,睹物思人,那些鐫刻著過去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方式,會把遊客拉到從前農村的記憶中,感受濃濃的鄉味。有的遊客專門帶著小孩子一起來遊玩,讓孩子們也瞭解了一些以前的農耕事項,知道老一輩人是怎麼生活的。一些農家樂呢,為了增加農家樂的氣氛,就用這些東西打造店面的主題,把它們做為主打招牌,寓意純自然的有機食品,也寓意為“石”來運轉,吸引更多城市客人來消費,城市裡的人也願意來這種地方,覺得很有意義,或許是一種憶苦思甜的心理需求吧,也有的遊客把農家樂當成了帶孩子來遊玩和品嚐有機食品的地方。

    原來,商家收購這些看似老舊的石槽石磨是有這些用途的。原來被一些商家作為了裝飾品。

    那為什麼收購者不做新的買舊的呢?

    第一,石磨的材料一般是花崗岩,結實、硬度高,即便多少年的風化也一般改變不了這種材料的原貌,但會留下歲月的痕跡。有人可能認為農村的石碾、餵豬的石槽、推豆花的石磨,也不是了不起的古董!找一些石匠都可以用花崗石打造出來,沒必要這麼高的收購價格。不過農村石頭雖多,石匠打個磨盤、豬槽易如反掌,但石槽上歲月的痕跡是打造不出來的,另外十九大之後,國家越來越重視生態環保,諸如採石,挖沙等經營基本被嚴厲限制,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去買舊的而不買新的原因了。所以農村遺留下來的這些石磨、豬食槽子成為了稀有物品,被人高價回收。

    第二啊,就是收藏價值了。石磨和石碾子都是多少年來磨製麵粉的重要工具。石磨由兩個石盤組成,靠上面一層轉動磨出麵粉;而石碾子是靠石碾在碾盤上轉動磨出麵粉。石磨和石碾子替代了用石臼搗米的原始做法,也是人類歷史的一大進步。

    30年前,家家戶戶都需要磨米磨面,碾房裡變得異常擁擠,頭天晚上要去佔碾子,所謂的佔碾子無非是用一把掃帚放到碾盤上,碾盤上如果已經有把破舊掃帚,表示已經有個人提前佔下了碾子。磨面使用生產隊的毛驢,磨面之前用一塊厚布把毛驢的眼睛蒙上。用小米去磨面,先磨的小米被均勻撒在碾盤上,在沉重的碾砣和碾盤摩擦中,碾碎了那些黃乎乎的小米。再用細篩子把面篩下來,轉幾圈,梆梆敲幾下,小米碴倒在碾盤上繼續磨,直至變成小米麵。磨玉米時,碾盤上那些黃澄澄的玉米,一半變成玉米碴,另一半變成玉米麵兒。現在機械化的米麵加工廠代替了石碾子,碾子都拆卸了。

    有些人收藏東西是為了升值,將來好賺一筆錢,而有些人收藏東西是為了愛好,就是純粹的喜歡,他們不是為追求錢而來的,像農村的這些老物件,以後數量會越來越少,也不會再有人做這些東西了,眼光好的收藏家,他們就看好這些東西猜中了以後會有升值的空間,所以就早早下手。

    第三,就是我們開篇所講的,用作裝飾品。有些人看中了景區的生意,他們到農村以低價收購這些老物件,然後再找人加工,變成景點裡的觀賞物,不是拿來用的,而是擺在哪裡,讓遊人們看的。價格就能翻上幾翻,這些東西在某寶上就能查到,並且還有有多類似的東西,可見做這個行業的人還真不少,利潤是很可觀了。

     

  • 2 # 振興果蔬

    有些拿去經過加工後做風水石,還有些被農家樂,景區做裝飾!畢竟這些石頭工具現在也沒有多大用處,還佔地方,收藏有沒有多大價值。有些人就下鄉低價收購,老百姓也樂得有人挪走還有錢給!現在還有下鄉收購石頭的,就是以前蓋房子的地基石,現在蓋房都是打地圈樑了,都不用了。堆的到處都是有的乾脆就推到坑裡!現在都禁止開採石材了,所以以前的地基石有成香餑餑了,價格也很低,經常看到有下鄉收的,聽說收一車不少掙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貢獻率?科技進步貢獻率和三次產業貢獻率如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