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幽默的不老松

    這都是幾百年老農智慧經驗總結,比如穀雨前後種瓜點豆,穀雨前好種棉穀雨後好種豆,立夏載紅薯,芒種收麥…是老農根據天氣定的。不過現氣候變暖有些也不靈了,如種麥白露早寒路遲秋分麥子正當時,這幾年天暖了都是霜降種麥了。

  • 2 # 上進的撲克1

    中國傳統農耕文化,尤其是季節性種植諺語,是千百年來農耕實踐經驗的總結,既智慧又科學,且所有生產果實都非常原生態!千萬別被當代西方現代農業種植方法給攪黃了。

  • 3 # 生產隊長老楊

    問:"穀雨點花生,夏至栽紅薯,刨蒜不出頭",句句飽含智慧,啥說法?

    穀雨點花生是種花生不能早於穀雨,夏至栽紅薯是栽紅薯不能晚於夏至,刨蒜不出頭是刨蒜不能五月出頭,這個五月是陰曆五月。

    花生的出芽溫度要超過二十度以上,最適宜溫度是二十五度到三十度之間,低於二十度,花生不能萌芽,在低溫的涼土中時間過長,不出芽就會黴爛,這就是老農說的土太涼"鎮了″,穀雨之前和穀雨之初,溫度就太低,土壤溫度超不過二十度,就不能種花生,怕"鎮了″。種花生最好是在陽曆四月底到五月上旬和中旬,這時的土壤溫度達到二十五度以上,花生種上後三五天就會出苗,生成快。如果在穀雨之前種花生,就應該地膜覆蓋,土壤溫度就能超過二十度以上,能夠出芽不會被"鎮了″。

    栽紅薯,春紅薯在穀雨之後過了終霜期就可以栽種,到六月二十號夏至,就不能栽春紅薯了,只能栽晚紅薯,那叫麥茬紅薯,夏至節氣紅薯不栽種,出了夏至就太晚結不了很多紅薯了,所以,最晚是夏至栽紅薯。

    刨蒜不出頭,也叫蒜不過麥,麥收是在陰曆五月裡,蒜頭最足就是在陰曆四月底,進入五月蒜苗變幹,蒜頭會長散,刨了蒜後蒜苗枯乾辮不上一起,都是散蒜了,麥前刨蒜能辮成蒜辮,麥後刨蒜辮不成蒜辯,這就叫蒜不過麥。

  • 4 # 使用者莫道桑榆晚為霞尚

    農諺有一定的區域性,黃河以北地區的農諺拿到南方就不一定適合。根據題主說的穀雨點花生應該是黃河以北地區,但夏至載紅薯就不對了。刨蒜不出頭不知是什麼意思。

    我是河北人,我們這裡的農諺有:栽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夏至不除蒜連根爛;秋風不打煙過不了三五天;寒露不除蔥半截空;柳毛落種水稻;棗芽發種棉花;白露早寒露遲秋風種麥正當時;頭伏蘿蔔二伏櫻三伏蘿蔔長不成;等等。我雖然是個農民但是有好多農諺我還說不上來,我承認我不是一個合格的農民。

    關於栽紅薯我們這裡是春風節育秧,立夏開始栽春薯,芒種到夏至栽秋薯,秋薯一般長不大多為長條形,大多用來做種薯,因為水分大容易儲存,同時它是以春薯蔓做秧屬無性繁殖不帶病毒。剪蔓時可選擇產量高的品種利於品種最佳化。

    農業是一個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但要真正做好也並不那麼容易。

  • 5 # 與白共舞的大媽大叔

    這些諺語都是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也是一種真正的財富。

    只有生處在農村,真正種過莊稼人才知道它的含義。過去農村老人常叮囑“不過穀雨,千萬別種花生”,是什麼意思呢?是因為,花生喜溫高,溫度低於13℃時,我們即使播完種也不會發芽。而穀雨前,溫度還忽高忽低,時有低溫、冰雹、降雪等寒潮天氣,不適宜種植。另外,這時候的土壤比較潮溼,播種過早會出現黴變爛籽現象,出苗率低,反而影響後期產量。穀雨過後,地溫升高,寒潮天氣基本不會出現了,能夠達到花生髮芽條件,適宜播種。所以,種花生的季節應在穀雨過後,以胡豆(蠶豆)黑殼為標誌。俗語說“穀雨穀雨,老人哭泣。”這說的是穀雨季節,胡豆黑嘴開始變化,由於老人無牙,吃嫩胡豆就沒有了,只能對著老胡豆流淚。

    同樣的道理,穀雨過後,氣溫升高,紅薯才開始發芽生長,其中經歷過“立夏”、“小滿”節氣。這也得分地域說話,有些地方(比如長江中下游),在“小滿”節氣就開始栽紅薯。因為氣候比較暖和,紅薯種發芽早。有些地方也許更遲,在“夏至”過後栽紅薯。其實,紅薯是個大類作物,栽的面積寬,不是一次兩次都能栽完,往往是從“小滿”開始栽,栽到“夏至”過後才栽完。

    栽秧苗過程中,在“立夏”前栽的秧苗叫“上秧”、“小滿”栽的稱“正秧”、“夏至”栽的種叫“晚秧”……到“夏至”中途有一“忙種”——忙忙栽,夏至谷懷胎了。現在的莊稼做得比較早,因為有塑膠薄膜保暖。

    “立夏”前後就要收割大蒜。大蒜在“立夏”過後,由於氣溫升高,大蒜苗就會倒苗,大蒜頭就散辦,時間一久,刨出來的只是蒜辦了。所以,大蒜採收是等不到“夏至”的,我們這地方在“立夏”過後就採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太陽鸚鵡繁殖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