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三頭小鹿

    古代稱為螃蟹、蟹、蟹螯(代指)等,可以從古詩中得到證明。

  • 2 # 努努是帥汪

    古代稱為螃蟹、蟹、蟹螯(代指)、無腸公子、內黃侯、郭索、尖團等

    都是從詩裡得來的名字判斷的

  • 3 # 使用者1093589836191

    透過古籍的記載可知,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絕不是因為螃蟹味美才享用,而是因為他們相當憎恨螃蟹。當時的北方人,皆將螃蟹視若怪物,不敢下嘴。吃螃蟹的江南人,則相當憎恨螃蟹這種動物。因憎恨而食,這種情況多半與後來的人們吃蝗蟲差不多。

      因為現代人已經相當瞭解螃蟹了,這種動物除了夾人之外對人體基本無害,所以即便是三歲小孩也不會畏懼螃蟹。不過,古人對螃蟹的感受與現代人有極大的不同,從螃蟹的外形上我們便可看出這種動物與蜘蛛是遠親。因此在明白螃蟹的美味以前,人們是相當畏懼這種節肢動物的。魯迅先生曾稱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我們可以找到的,關於“天下第一個吃螃蟹”的最早明確記載,只有東漢郭憲撰的《漢武洞冥記》。卷三中有:“善苑國嘗貢一蟹,長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殼勝於黃膠,亦謂之螯膠,勝鳳喙之膠也。”由是可知,華人第一次吃的螃蟹,可能是海蟹。

  • 4 # omzya3336

    早春時節放苗。秋天最好吃 蒸著吃。 螃蟹的繁殖能力很強,它一次可產數萬到百萬個卵,一生能產2-3次,剛孵出的幼體很小,大約35天長成蟹苗,蟹苗在脫一次皮就長成了幼蟹,再過1-2天殼才慢慢長硬。早期幼蟹蛻殼次數較為頻繁,剛入湖泊的大眼幼體,每隔5— 7天,7—10天相繼蛻殼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隨著不斷生長,蛻殼間隔時間逐次延長。

  • 5 # 使用者3913647451820

    一身甲冑肆橫行,滿腹玄黃未易評。

    慣向秋畦私竊谷,偏於夜月暗偷營。

    雙鰲恰是鋼叉舉,八股渾如寶劍擎。

    只怕釣鰲人設鉺,捉將沸釜送殘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衝擊鑽適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