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加解說式
這一敘事方式曾是中國紀錄片的主導敘事方式,絕大多數紀錄片採用了這種敘事方式,如《絲綢之路》、《話說長江》和《話說運河》。在實際創作中,一般是先有選題,主創人員根據選題寫出文字稿本,領導審查通過後開始拍攝。後期編輯時,則是先根據文字稿配音,再根據配音編畫面。這種敘事方式非常重視解說詞的創作,非常重視解說的敘事說明作用,透過解說來表現內容的發展與推進。另外,從創作觀念上講,這種敘事方式往往注重的是共性而不是個性,注重的是主題和結論而不是具體的事件和人物,創作者也往往把自己當做一個政府的代言人而不是把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在表述自己的一家之言。這樣的紀錄片承載了過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內涵,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抽象大於具體,空泛壓倒細節,逐漸偏離電視的本性,喪失可看性。
訪談加解說式
訪談加解說式因為有了訪談的介入,既降低了解說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紀錄片的主觀介入程度,可以向觀眾展現過去、現在和將來,從而擴充套件了整個片子的表現力。有的紀錄片通篇用採訪來貫穿,採訪承擔著整個紀錄片的敘事作用,比如《忠貞》就大量運用採訪段落,.,把志願軍戰士被俘的過程、在美軍集中營受到的殘害,以及歸國後的生活等展現給觀眾。在這部紀錄片中,由於片子所要反映的內容大都已成為過去,又沒有可利用的音像資料,採訪就成為唯一可利用的敘事手段。有的紀錄片為了克服畫面加解說式的弊端,結合背景因素和動態過程,把採訪融人事件的程序之中,共同承擔敘事功能。比如大型紀錄片《望長城》,為了考察長城的最西端,主持人焦建成對地理教師的採訪;在《三節草》中,為了瞭解軲轆湖的解放,對肖老太太的採訪。
客觀記錄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紀實的創作觀念開始興起,紀錄片的創作中也相應地出現了客觀記錄的敘事方式。它反對使用大段大段的解說這種過強的主觀形式,主張不干涉拍攝物件,保持生活的原生態,強調取材的客觀性。這一敘事方式借鑑了故事片的創作方式,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創作者深人生活,切實體驗生活,甚至把自己完全融人被攝者的生活,從中提煉細節、情節乃至故事。這種敘事方式是對紀錄片記錄本義的迴歸,也是目前紀錄片創作的一種發展方向。《婚事》、《陰陽》、《重逢的日子》等,無不是採用這一敘事方式的傑作。
畫面加解說式
這一敘事方式曾是中國紀錄片的主導敘事方式,絕大多數紀錄片採用了這種敘事方式,如《絲綢之路》、《話說長江》和《話說運河》。在實際創作中,一般是先有選題,主創人員根據選題寫出文字稿本,領導審查通過後開始拍攝。後期編輯時,則是先根據文字稿配音,再根據配音編畫面。這種敘事方式非常重視解說詞的創作,非常重視解說的敘事說明作用,透過解說來表現內容的發展與推進。另外,從創作觀念上講,這種敘事方式往往注重的是共性而不是個性,注重的是主題和結論而不是具體的事件和人物,創作者也往往把自己當做一個政府的代言人而不是把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在表述自己的一家之言。這樣的紀錄片承載了過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內涵,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抽象大於具體,空泛壓倒細節,逐漸偏離電視的本性,喪失可看性。
訪談加解說式
訪談加解說式因為有了訪談的介入,既降低了解說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紀錄片的主觀介入程度,可以向觀眾展現過去、現在和將來,從而擴充套件了整個片子的表現力。有的紀錄片通篇用採訪來貫穿,採訪承擔著整個紀錄片的敘事作用,比如《忠貞》就大量運用採訪段落,.,把志願軍戰士被俘的過程、在美軍集中營受到的殘害,以及歸國後的生活等展現給觀眾。在這部紀錄片中,由於片子所要反映的內容大都已成為過去,又沒有可利用的音像資料,採訪就成為唯一可利用的敘事手段。有的紀錄片為了克服畫面加解說式的弊端,結合背景因素和動態過程,把採訪融人事件的程序之中,共同承擔敘事功能。比如大型紀錄片《望長城》,為了考察長城的最西端,主持人焦建成對地理教師的採訪;在《三節草》中,為了瞭解軲轆湖的解放,對肖老太太的採訪。
客觀記錄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紀實的創作觀念開始興起,紀錄片的創作中也相應地出現了客觀記錄的敘事方式。它反對使用大段大段的解說這種過強的主觀形式,主張不干涉拍攝物件,保持生活的原生態,強調取材的客觀性。這一敘事方式借鑑了故事片的創作方式,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創作者深人生活,切實體驗生活,甚至把自己完全融人被攝者的生活,從中提煉細節、情節乃至故事。這種敘事方式是對紀錄片記錄本義的迴歸,也是目前紀錄片創作的一種發展方向。《婚事》、《陰陽》、《重逢的日子》等,無不是採用這一敘事方式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