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領子0325
-
2 # 未知的心酸
1.多不勝舉是個常用詞語,但沒有收錄在成語字典中,所以不算成語,只能算個常用詞語。
2.多不勝舉的意思和不勝列舉、舉不勝舉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不能與一同使用,否則就重複累贅。
-
3 # 靈巧生活家5H
多不勝舉意思是說一件事可以用好多個例子去說明。就用一件事去形容它。比如說這個學校有好多學生都考上了名牌大學。先舉個例子說劉某某考上了武漢大學,還有李某某考上了山西理工大學,還有王某某考上了南京化工。這個學校考住大學的學生可名了多不勝舉
-
4 # 行書一點通
這本來就是語言上的誇張,不可過於追求!
初練字,那是少年時代,不論軟筆硬筆,好像大家都在追求:有力度!以致於很多人的筆畫都誇張,想來也確實挺有趣的!
更有甚者,某君為了力透紙背,用筆居然常常把紙劃破了,大概是以示筆力遒勁!其實,少年,倒是容易理解的。
書法史上,我們知道古代有個大書法家,張旭,酒後狂嘯,發酒瘋,拿著自個頭髮在紙上肆意揮酒,醒後發現所畫的草書行雲流水,簡直是神奇!
於是乎,他有個“張顛”的雅號,為歷史上的美談――
後來,有不少好事者,好的沒學會――“吼書”、“頭髮書”等等,倒是跟張旭學會了。
有些典故,要帶著思考甚至批判去理解,一味模仿,只得其表,會走入誤區的。
力透紙背,最初就是張旭給顏真卿講用筆時的一種比喻,入木三分是形容王羲之的的筆力強勁的。在我看來,行書的風格各異,露鋒與藏鋒,妍美與拙樸,都是一種風格。
不論哪一種風格,最終要追求一種自然、韻味。
尤其是初學者,臨帖時首先要學習的是結字規律,用筆技巧,切不可急於表現筆畫,過於追求力度,而沒有沒有分寸感。
甚至於用筆成熟後,力度的表現,也要有個適度,過猶不及――
比如:整張字都20度扛肩,主筆都誇張,中宮都緊收,這樣去寫出一幅作品,雖曰有勁,但也累――寫著累,看者也累。
又何止於累?
-
5 # 王步徵書畫
書法之中,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不僅不是欺人之說,而且是對書法中筆力遒勁的非常具象的說明。
在書法實踐中,我們書寫在宣紙上的書法作品有沒有筆力,可以把寫好的作品反過來看,如果有筆力就能看看到“力透紙背”的痕跡,如果筆力發“飄”,字就“浮”在紙面上,是看不到“力透紙背”現象的,如果不信,朋友們不妨可以做個實驗,或者有條件看到名家真跡的,也可以看看是不是有“力透紙背”的情況。
至於說到“入木三分”,這是一個歷史故事:說的是王羲之寫在木板上的字的墨跡能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能見到白底。現在我們雖然不能還原王羲之這個故事的真實場景,但對此歷來書家都深信不疑,而且把它作為筆力的追求目標不斷實踐之。
在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書法中的筆力不是“蠻力”,也不是“死力”,而是有彈性的活力,有筆勢的生命之力。正如孫過庭書譜中所說的“頓之則山安,導之則泉注”的力。
其實,不僅書法中對筆力有“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之說,在其他姊妹藝術中對力表現也有類似的說法。如明代的古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況》說:“故古人撫琴,則曰:"彈欲斷絃,按如入木。"此專言其用力也,但妙在用力不覺耳。夫彈琴至於力,又至於不覺,則指下雖重如擊石,而毫無剛暴殺伐之疚:所以為重歟?及其鼓宮叩角,輕重間出,則岱嶽江河,吾不知其變化也。”
我個人認為有當代草聖之譽的林散之先生書法作品的筆力是“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的典範,我極其推崇。
下面是林散之先生書法圖片供有興趣的朋友們賞析:
-
6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不只是書法問題了。
這些詞都是有出處,有一定的誇張,換個角度書法也因這些詞更有趣更吸引人。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還不是很誇張的詞。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些這樣的詞彙,絕大多數是有出處的。
比如力透紙背,就是源自顏真卿。
相傳顏真卿所作《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或者是《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一書中,有一句話: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這是第一次出現”力透紙背“相關的論述,力透紙背並不誇張。
清朝趙翼《甌北詩千方百計·陸放翁詩》卷六:“(陸游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清朝黃景仁《兩當軒集·題赤橋庵上人畫梅》:“筆端夭矯不可狀,墨妙直與鴻蒙通;慘慘著花二三萼,力透紙背非人功。”這個很有意思,同樣清朝,這兩人一個是說寫字寫詩的時候,一個是說畫畫的時候。
力透紙背,形容書畫用筆遒勁有力。這個詞從顏真卿口中說出確實比較公信力。
不過顏真卿的字,不同時期區別很大。
《麻姑仙壇》和《多寶塔》哪一個更力透紙背。
入木三分,源自王羲之,這個詞使用度很廣,而且書法以外的使用更多。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中記載: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事後發現墨痕透入木板有三分深。
形容書法筆力十分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非常深刻。
單單說能不能寫字,墨滲入木頭之中,這個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並不誇張,不要想著王羲之是靠什麼把字寫進木頭中的,墨汁滲入木頭很正常的。
紙薄、墨多和木頭質地松、配合行筆用力,墨滲入木頭太正常了,不要被古人嚇到,可以試一下,很正常,並不誇張。
現在”入木三分“這個詞使用頻率實在太高,很多人都不知道首先是從書法中來的。要說王羲之的字最有”入木三分“感覺的,還是《聖教序》。雖然是集字雖然是刻在石頭上的行書,但是真的是有力,每個字都那麼的優秀,要我說入木不止三分,至少入木五分。
一人有感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書法也是某種程度上在保護文字,並且讓文字一直流傳。
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並不是很誇張,這兩個詞朗朗上口,形象生動一目瞭然。
知道出處和意思,不要太在意細節這不是書法的重點,書法還有很多有趣的點值得研究和學習。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7 # 筆尖寫字課堂
首先我們要明白書法理論當中的一些語言都是形容詞,而非實指,例如書法評論中有一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你能想象這是什麼樣的書法嗎?
所以這裡的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也是對於書法的一種形容,既不是有所指,也不是欺人之說!這就是中國書法的奧妙之處!“入木三分”這個詞起初是形容王羲之書法的,說王羲之用木板寫了一塊匾,木匠在製作匾額的時候,發現墨跡已經滲入木板,入木三分也就是一釐米左右。
如今這個詞語用來比喻書法筆力雄健,或者用來說明說話講理透徹。其實,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並不代表書法水平的高低,一個不會寫字的人他只要拿起毛筆在宣紙上寫字就會出現力透紙背的效果,但這能說明他的書法好嗎?不能!因為我們說了他根本就不會寫字!
同樣的道理,飽蘸濃墨,在木板上書寫,普通人也有可能出現入木三分的效果,這根本不在於書法水平的高低,而是在於木板和墨水的原因。所以入木三分和力透紙背只是一種書法詞彙,在書法裡,並不具有實際意義,但是在平常書寫的時候,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是常用的書法評價詞彙,一個好的書法家寫出來的字是個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即使同樣“力透紙背”,書法家也是筆力的體現,而普通人則是靠墨水的洇暈效果。
-
8 # 一笑貫長天
力透紙背倒也不算虛妄,可是入木三分確實是有些過分!
書法是文人的遊戲,比喻有所誇張還是正常的,除非是金老筆下的大俠擁有絕世的內功或許達到入木三分,正常的人用柔弱的毫鋒想達到入木三分可以說是永遠都不可能完成的事!
入木三分確實是誇張,誇張得太過分了,但是,書法要求筆力絕不是誇張,一篇書法是否有筆力真的可以說是是否略有大家風範的標尺。
北宋的薛紹彭,曾與米芾齊名,其晉韻風格的書法也是晉以後最具晉韻的書法家。儘管如此,薛紹彭就是沒有進去宋四家,以前的我是為之不平的,當我明白筆力的實質之後,就對此事釋然了,薛紹彭的書法真的是筆力有所缺欠,可能有人說,他過分地學王羲之而沒有自我,可是我說,他學王羲之真的比趙孟頫出色,趙孟頫,自己的也不多!
我喜歡有筆力的書法!
-
9 # 翰墨書道
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是書法中描述點畫線條質感的用語和術語。意思是說作品中的點畫線條堅實有力。作品中的線條能夠表現出來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感覺,是需要非常紮實的運筆功夫的。這兩個術語不存在欺人。
力透紙背出於古代書法理論。入木三分的典故出於王羲之。雖然是故事,但確實告訴了我們書法中線條性質的一個基本的審美標準。
能夠力透紙背或入木三分的點畫線條的運筆,非常實,就毛筆與紙面的摩擦力均勻而是,沒有絲毫的虛滑漂浮之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逆行澀進的運筆下形成的,當然也與用筆節奏速度,用墨有關。不過從本質上來說,是書法家的書法功夫深厚所致。可以說是臨摹功夫深厚所練出來的。怎麼理解呢?我們臨摹練習是首先要背臨一個字,把它就像照相機那樣在紙上覆現出來,而且絲毫不行,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做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因為你在具體的書寫過程中,對一個字的一點一畫的整個運筆過程,都是用心寫出來的。沒有一絲一毫的飄忽之意,注意是“意”字,就是從感覺上都沒有漂浮的意味,如此的線條自然會堅實如鐵,筆力透紙。
也許你會認這樣書寫出來的線條可能不夠靈動,很可能僵硬,確實在技法不熟,理解不到位的情況可能如此,但如果技法嫻熟之際,線條仍然是非生動的,比如l《蘭亭序》中的點畫就是如此,力透紙背,入木三分,而且點畫非常生動,即便是筆筆露鋒的露鋒之處也是實的。
-
10 # 書法說
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是書法常用語,是稱讚書法遒勁有力度,形容書法水平好,書法水平高。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是形容詞,不存在欺人之說。如:說某運動員百米速度快如閃電,不能真的認為百米速度和閃電一樣快,那就是欺人之說了,這只是形容詞而已。
某些書法初學者把力透紙背,顧名思義理解為筆跡透過了紙背面,還真的把紙翻過反面來觀看,如果真的認為力度已透過紙背去了,那樣理解就會成為笑談了。 最多也是墨汁多了或者用力過度了,會把墨煙過紙背而已。
“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不是說手臂手指力氣大就能落實,書法中要想力透紙背 入木三分,必須經過千百次的磨練,萬次的臨帖,那不是死力、蠻力所能為之的,它是一種巧勁。
如何才能做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首先用筆要“實”,就是讓運筆的力量實實在在地透過筆毫注入到點畫之中。《藝舟雙楫》中說:“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需要長年累月的實踐,積累,要達到用筆精熟得其法,點畫線條自然沉著有力度。才能作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回覆列表
多不勝舉的意思是例子多得也數不完。形容數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