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放棄吧好嗎
-
2 # Tia423
《行路難》李白原作三首,該詩是第一首,作於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是李白遭受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所寫。詩中抒寫了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憤激情緒;但仍盼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行路難》李白原作三首,該詩是第一首,作於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是李白遭受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所寫。詩中抒寫了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憤激情緒;但仍盼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天寶元年(772),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後,卻沒被皇帝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行路難》即作於被迫離開長安時,感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他二十四歲“辭親遠遊”直到四十二歲才奉詔供奉翰林。因為他傲岸奔放,蔑視權貴,不容於朝。天寶三年,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