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離2801
-
2 # O醉寶_
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是: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當某個要素髮生變化後,其他要素隨之發生變化。例如,當砍伐森林植被後,地表攔截大氣降水的功能下降,下滲減少,地表水匯流速度加快,對土壤的侵蝕加強,極易造成水土流失,由此導致土壤貧瘠。植被破壞後,光合作用減弱,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少,影響大氣的成分,這樣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整個自然地理環境的改變,即“牽一髮而動全身”。
-
3 # 壹仟年以後
1、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原理:自然環境的各個構成部分並非簡單地彙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間上結合起來,而是透過大氣迴圈、水迴圈、生物迴圈和地質迴圈等方式進行環境內部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從空間上看,自然環境的整體性是客觀現實;從時間上看,自然地理環境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因此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必須考慮陸地環境的整體性特徵,否則會使環境因子發生系列的異常,造成各種各樣的災害。
1、自然環境中各因素相互影響、制約.
2、區域之間相互影響.
3、牽一髮而動全身.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1、定義:
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組成的,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陸地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表現: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交換;
二是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三是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四是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髮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