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ào Jiá
別名雞棲子(《廣志》),皂角(《肘後方》),大皂莢(《千金方》),長皂莢(《本草圖經》),懸刀(《外丹本草》),長皂角(《仁齋直指方》),大皂角(《綱目》)。
出處《本經》
原形態落葉喬木,高達15米。棘刺粗壯,紅褐色,常分枝。雙數羽狀複葉;小葉4~7對,小葉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3~8釐米,寬1~3.5釐米,先端鈍,有時稍凸,基部斜圓形或斜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花雜性,成腋生及頂生總狀花序,花部均有細柔毛;花萼鐘形,裂片4,卵狀披針形;花瓣4,淡黃白色,卵形或長橢圓形;雄蕊8,4長4短;子房條形,扁平。莢果直而扁平,有光澤,紫黑色,被白色粉霜,長12~30釐米,直徑2~4釐米。種子多數,扁平,長橢圓形,長約10毫米,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月。果期10月。
本植物的根皮(皂莢根皮)、葉(皂莢葉)、棘刺(皂角刺)、種子(皂莢子)以及由植株衰老或受傷害後所結的小型果實(豬牙皂)均供藥用,各詳專條。
拼音Zào Jiá
別名雞棲子(《廣志》),皂角(《肘後方》),大皂莢(《千金方》),長皂莢(《本草圖經》),懸刀(《外丹本草》),長皂角(《仁齋直指方》),大皂角(《綱目》)。
出處《本經》
原形態落葉喬木,高達15米。棘刺粗壯,紅褐色,常分枝。雙數羽狀複葉;小葉4~7對,小葉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3~8釐米,寬1~3.5釐米,先端鈍,有時稍凸,基部斜圓形或斜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花雜性,成腋生及頂生總狀花序,花部均有細柔毛;花萼鐘形,裂片4,卵狀披針形;花瓣4,淡黃白色,卵形或長橢圓形;雄蕊8,4長4短;子房條形,扁平。莢果直而扁平,有光澤,紫黑色,被白色粉霜,長12~30釐米,直徑2~4釐米。種子多數,扁平,長橢圓形,長約10毫米,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月。果期10月。
本植物的根皮(皂莢根皮)、葉(皂莢葉)、棘刺(皂角刺)、種子(皂莢子)以及由植株衰老或受傷害後所結的小型果實(豬牙皂)均供藥用,各詳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