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六朝如夢

    有“七絕聖手”王昌齡。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開元十五年,王昌齡進士及第,授汜水尉。開元二十五年又中博學宏詞,遷校書郎。開元二十八年被貶江寧丞,後又被貶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

    《全唐詩》中收錄的唐人絕句有一萬餘首,佔個全部唐詩的五分之一強。而王昌齡流傳至今的七絕就有75首。

    王昌齡的七絕在唐時即享有極高聲譽,明人王世貞將王昌齡與李白並稱,認為:“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

  • 2 # 雪花飄飄Vicky

    代表詩人:李白、李商隱、杜牧、王昌齡、杜甫、楊萬里等,其中王昌齡號稱七絕聖手。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詠史抒懷。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 3 # 老街味道

    問題:現代有哪些人寫過七言絕句?前言

    現代人寫七言絕句的多了,只是現在的時代,寫新詩的人更加出名,其作品更好理解,更容易引起共鳴,所以也流傳的更廣。

    而寫舊體詩的人雖然也很多,但是因為唐詩宋詞的光芒太耀眼,連元明清民國的詩人都被忽略,更何況現代的舊體詩人呢?

    一、近代民國的七絕

    民國的文人,大多受過舊式教育,舊體詩的創作都是基本功,大多數人都能寫一首好詩。

    即使是寫雜文的魯迅也有不少好詩流傳,例如這首七絕《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槍林彈雨中,陳老總也有閒情作詩言志,《梅嶺三章》之一: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馬君武嘲笑張學良一槍不響丟棄東北,作七絕《哀瀋陽》: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那管東師入瀋陽。

    二、現代詩人

    主席的舊體詩水準很高,他在廬山寫過一首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這個仙人洞,前一段時間,老街去廬山時也專門走了一趟。總感覺廬山的“無限風光”似乎沒有想象的好。

    據導遊說,李進同志當時還沒有資格參加高級別的會議,因此有時間暢遊廬山攝影。有一張仙人洞拍的不錯,於是主席給李進同志寫了這首詩。李進是誰,大家應該都知道。

    錢鍾書的《清明口號》挺有意思,看出了錢老的幽默感:

    清明時節雨昏沉,名喚清明濫到今。也似重陽無實際,滿城風雨是重陰。

    第一句從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化出,但是昏昏沉沉的陰雨天,怎麼偏偏叫做清明呢?就如同重陽節的時候不是重陽(晴天),而是重陰(陰天)

    葉嘉瑩,是至今依然健在的真正的詩人,他在一九四二年北京淪陷時,曾有七絕《頤和園》:

    颯颯西風苑樹寒,頤和景物久闌珊。當年帝子今何在,父老相傳淚未乾。

    葉先生從北京到臺北,從臺北到北美,又從北美回到了國內南開任教。葉先生多年耕耘傳道,桃李滿天下。

    三、 拙作幾首

    老街是舊體詩的愛好者,學詩也是從七絕學起,至今也仿效古人做過不少七絕,錄入幾首請大家指正:

    《 送別》:

    一棹斜陽波似錦,孤篷搖碎故人心。笛聲飄渺縈南浦,已是天涯獨自吟。

    《春》

    東風吹綠漸均勻,款款新春到暮春。燕去燕來如過客,花開花落欲愁人。

    《陽關曲》

    折柳飛花風滿樓,春寒帶雨似窮秋。勸君莫唱陽關曲,曲盡無人不淚流。

    《離歌》:

    天邊孤棹入清秋,逝者斯夫詎可收?不道離情似急雨,一時蕭瑟滿江頭。

    結束語

    七言絕句,有少量的古體詩,但是大多是格律詩,是剛開始學習舊體詩最常見的詩體。

    從形式上來說,七絕比較簡單,是學習七律的基礎。

    不過,詩體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不同,學習各種詩體的創作,僅僅是基本功而已。

    而作好一首七絕就很難了。大家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詩人是活到老寫到老,但是大多數人即使活到老,也未必能留下一首可以流傳的七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能快速的去掉蕨菜上的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