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聰明雪梨ac

    司馬遷與屈原人生遭際有相似處,為屈原寫傳也是寄託自己的不平和幽怨

  • 2 # 滴水洞仙

    言為心聲!司馬遷基於自己受極刑而“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的人生際遇,視屈原“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風亮節為“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漁父曾經勸喻屈原:“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渾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玉,而自令見放為?”就當下社會的話來說,就是要圓滑處世,機變待事,隨俗浮沉,與時俯仰,退一步海闊天空,以求自保。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此道,很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然而只有屈原才會對漁父之勸回以“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這就是屈原之不同於市俗之人的高風亮節!寧願懷石自投汨羅以死,也不共與世濁,同與眾醉。這才是“雖與日月爭輝可也”之因!

  • 3 # 歲月靜好6120911871205

    《屈原列傳》理解性默寫

    1.在《屈原列傳》中,作者司馬遷對“離騷”一詞作出自己的解釋的句子是:“離騷”者,猶離憂也。

    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離騷》的創作背景除了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還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時朝廷小人當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擠的黑暗現實。

    3.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作《離騷》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氣,而導致屈原有怨氣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4.在《屈原列傳》中,作者司馬遷連用了“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這兩個被動句寫出了屈原誠信待人卻被猜疑、忠心耿耿卻被誹謗的現實,為下文寫屈原心生怨氣並作《離騷》作鋪墊。

    5.一個人在辛苦睏倦到極點的時候,往往會仰頭長嘆:“天啊!”,這種情況在司馬遷的《屈原列傳》中有形象的描述: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6.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為了論證“父母,是人類的根本”這一觀點,舉了“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這一例子進行了論證。

    7.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詩經》裡的《國風》和《小雅》進行了評價的句子是:《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8.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屈原的《離騷》評價極高,其中認為其文字簡練、用辭精到的兩句是:其文約,其辭微。

    9.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離騷》文章的內容雖然細小但含義卻極弘大,所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意義卻很深遠的兩句是: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10.我們讀屈原的《離騷》,發現屈原在文章中經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關於這一點,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釋: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11.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屈原的為人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其中認為他志向遠大,即使與日月對照,光輝也毫不遜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1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的《離騷》對於道德的廣大崇高,國家安定與動亂的前因後果,沒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13.司馬遷用比喻高度評價屈原之志“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說屈原出淤泥而不染“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4.屈原“窮”“怨”的原由是“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義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15.《離騷》的內容是“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16.《離騷》的文風特點是“其文約,其辭微。”

  • 4 # 村葦

    《屈原列傳》記敘了屈原的生平事蹟,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讚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令人稱道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