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淞子

    在文學領域,小說寫作方面,曾經有一個流派的作家,其場景描寫、人物刻劃等等強調自然描摹、真實記錄,排斥浪漫主義的想像、誇張、抒情,同時也輕視現實主義對現實生活的典型概括、提煉,那就是自然主義追求絕對的客觀性,崇尚單純地描摹自然,著重對現實生活的表面現象作記錄式的寫照,並企圖以自然規律特別是生物學規律解釋人和人類社會。自然主義代表作家即左拉,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金錢》等。

    但是,即使自然主義崇尚所謂絕對的客觀,崇尚單純的描摹自然,可左拉在那些自然主義小說裡的場景描寫、人物刻劃,仍然還是有所寫、有所不寫,甚至還有所提煉,不是絕對的完全的和現實場景分毫不差的一樣。

    那麼繪畫史上,有誰分毫不差的將一個真實生活場景描繪過嗎?從而形成一幅畫?我在美術欣賞方面不廣,中國的國畫是絕無可能有這樣真實場景絲毫不差的描繪的,那怕工筆畫,西方油畫中,古典的油畫印象中好像也沒有哪幅畫是分毫不差的記錄了真實場景的。當然我孤陋寡聞,欣賞的畫太少,有誰看過這類的畫的網友不妨指教一下。

    所以,現實的場景畫面,一旦被成了藝術作品的場景畫面,那就不可能和現實的場景畫面完全一樣了,否則就不是藝術作品的場景畫面。

  • 2 # 海棠花開春雨來

    視覺藝術的目的不是對生活的重複再現,而是對生活體驗的再現。

    指認事物有三個維度,時間、空間和事物。顯然動態再現是無法完成的事物,其二,以一種事物指認另一種事物本身就是方法提取的遺失過程。

    藝術是思維提取的表達方式。基於個人的素養,其實每個人對於事物的視角並不相同,其結果更是千差萬別。這恰巧是藝術魅力本身。它豐富了單一事物的展現角度,豐富了事物本身的內涵。也豐富了事物本身的意識存在。

    事物的場景,是事物本身的一個內容展示,藝術家通過自我的視角對事物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思維提取,必然抽取思維主體,印證自我邏輯。對細枝末節和無關緊要的元素做出遺漏、忽略和清除,再通過藝術手法得以呈現。

    藝術場景的完全再現沒有必要性。任何事物呈動態發展,藝術抽取的是其意識作用。當藝術方法足以指認自我意志,並通過創作過程完美體現,藝術使命已經完成。其餘沉冗資訊顯得多此一舉。

    藝術場景無法再現事物本身,是藝術方法和目的的必然。如同歷史記載一樣,記載的同時就是事物開始遺失的過程。

    藝術場景的無法完整再現,是思維方法的認知缺陷。以目前人類思維方式的搭建結構,主體實現牢固呈現,已經是思維力的極致。再多內容填充,勢必成為思維方法的負擔,必遭遺棄。

  • 3 # 威獅國際

    完全不一樣,雖然藝術離不開現實的生活,但更離不開想象力。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藝術中的超現實主義。這種表現無理之理的努力,具有了反常而又合道的境界,更接近藝術之道的無理而妙。

    薩爾瓦多·達利《記憶的永恆》

    弗裡達·卡羅的作品

    馬克·夏加爾的《生日》

    說到超現實主義,你腦海裡第一浮現的畫面一定是薩爾瓦多·達利,那些充滿戲劇性效果的經典畫作。

    雷內·馬格里特的《回報》

    超現實主義認為,現實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許多本能和慾望受到壓抑,能夠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實和本來面目的是現實之外那絕對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現實的世界,這就是人的深層心理或夢境。

    薩爾瓦多·達利的四周無重力的攝影作品

    Paul Torres的《32街市場》

    人們對這場超現實主義運動了解得最多的是超現實主義的視覺藝術作品和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藝術家將作品畫的像照片一樣,製造出讓人感到不舒服,覺得不合邏輯的意象,在作品中把日常的東西變為怪異的生物,還發明瞭許多利用無意識去表達自我的畫畫技法。

  • 4 # 水墨畫家陳莊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覺得不應該一樣。

    藝術作品反映現實的生活,有生活內涵的作品才有生命力。但藝術要高於生活,藝術是生活的濃縮,是生活素材的高度集中反映,這就要求藝術不能原封不動地表現生活,藝術作品中的畫面和現實中的真實場景是有距離的。

    說到作品中的現實場景,讓我想到陳丹青的一件油畫《解放南京》,畫面表現解放軍戰士把紅旗插到國民黨總統府的樓頂,意寓國民黨反動派的徹底失敗及南京城的解放。整個構圖以俯視的透視取現實場景,總統府顯得高聳入雲,讓觀眾感覺解放南京的不宜,這是中中國人民半個世紀來付出了太多的犧牲,流血流淚取得的偉大勝利!這張作品中的現實場景構圖手法誇張,似與不似,才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 5 # 瘋孩子創意美術

    個人認為藝術作品中的畫面和現實中的場景並沒有完全一樣的。或者說人眼中看到的現實,與真實的現實都沒有可能完全一樣,即使是攝影技術,拍出來的照片也不可能跟現實完全一樣。它會根據輸出的解析度不同,檔案大小不同,而丟失一部分色彩;此時的現實和彼時的現實,僅僅一秒之差都可能產生變化。所以所謂的完全一樣這種事,在現實世界中根本不存在。

    但如果您要達到這種所謂的完全一樣,是指眼睛看到的場景與畫面近似到無法分辨的地步,西方的某些藝術流派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

    1、寫實主義

    寫實主義又稱為現實主義,作為一個流派由19世紀50年代,法國畫家庫貝爾和作家謝弗列裡提出,寫實主義,不僅要求不偏不倚的描述細節現實,還要真實再現畫作中的典型人物。因此寫實主義畫作,是非常趨近現實場景的。不過後來這一稱呼被開始廣泛運用於各種風格的畫作評論,庫貝爾的朋友尚弗勒裡就提出,寫實主義在所有畫作中是廣泛存在的。確實,在西方繪畫中非常講究對現實的描摹,只是對現實的描摹程度不同而已。

    2、超寫實主義

    說到超寫實主義畫家,就不得不提中國超寫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冷軍,冷軍的作品可以逼真到近距離觀看猶如實物在眼前,卻比實物更加生動,可以說是極端接近實物場景了。但你若認為超寫實主義就是在描摹現實中看到的真實事物,卻並不對。

    超寫實主義是從美國照相寫實主義發展而來,他利用了照相技術中的景別、景深、焦距、透視等技術,揉合非常高超的繪畫技巧,描摹一個虛擬的現實場景,可以說它比現實更加逼真。

    超寫實主義是一個小眾流派,在現代,有很多人是超寫實主義的堅實擁躉,更多的繪畫專業人士提出超寫實主義過分依賴於現實,束縛了繪畫情感的表達。而且現在的攝影投影各方面技術越來越精密,超寫實主義繪畫缺乏其必要性。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本文中就不再贅述了。

  • 6 # 洛陽小明

    完全一樣就能叫藝術作品嗎?藝術作品是從現實中提取精華高於現實生活的,他是要經過製作人的眼 腦 手的再創造產生出來的,附上自己寫生一張是現實,一張是寫生。

  • 7 # 松風工坊

    藝術作品是通過藝術審美創造,投入了藝術家的情感和思想!是藝術家心理的描繪,那與現實就不一樣!

    人們總是喜歡憧憬美好的生活,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理想的生活。

    在藝術作品中我們也更喜歡看一些積極Sunny的作品,歡快的音樂,比如,色調明快清新,有內涵的描繪藝術作品;節奏感強,韻律又優美的音樂;也有一些色調沉悶、灰暗的藝術作品,看起來會令我們心情沉悶、煩躁。

    有的時候人們在現實生活當中遇到各種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就希望通過一種方式表達出來,而藝術則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 8 # 鴻鵠迎罡

    藝術作品中的畫面和現實中的場景有完全一樣的嗎?按照提問者的意思,我覺得特指視覺藝術跟現實場景之間的對應關係。

    視覺藝術包含種類挺多,有雕塑,繪畫,攝影,建築,設計,書法,共六大類,其中,可以把作品的形式感可以稱作畫面的只有繪畫和攝影,平面設計的形式感也可以稱作畫面,但藝術性要差於前兩者,因此,本文不去討論,僅僅談繪畫和攝影。

    事實上,繪畫作品裡不可能找到畫面跟現實場景完全一樣的畫面,根本原因是,繪畫雖然在構圖形式上要參照現實場景,但最終創作出來的圖式不是完全照抄現實中的畫面,而是經過畫家在構圖上增加或減少一些場景,以期達到某種藝術效果。

    可以說,繪畫的構圖完全遵循畫家個人對美的理解,什麼樣的畫面能展現出豐富的美感,畫家就會在畫面形式中按照大眾的審美愛好來構圖。

    比如在一些女性肖像油畫中,雖然要以模特為藝術原型,但畫家為了裝飾效果,常常會安排模特手中拿一些裝飾品,或者鮮花,或者陶瓷製品,或者抱著寵物,這樣的構圖對增加畫面的趣味,以及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很有作用。

    在國畫畫面中,通過構圖來體現裝修性要更明顯一些。比如,很多自然山水中,是沒有房屋和人家的,但畫家為了體現生活氣息,會在山水畫中加入一些房屋,庭院和人,動物等,能有效增加畫面的煙火氣。

    即使是一些攝影作品中的畫面,跟現實場景也不是完全一樣。

    比如,攝影中通常有主要畫面和次要畫面的區分,一些攝影家為了突出主要畫面,通常會以區域性特寫的方式,把主畫面放大,讓它更顯眼,細節更完整,會把次要畫面通過虛化處理的技法,讓其變得朦朧模糊,達到襯托主畫面的作用。

    但在實際場景中,它們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被攝影家用藝術手法改變了,導致觀者視覺上出現了差異。

    拍攝一些人物群像攝影作品時,為了把一群人裡邊的主要人物體現得高大、偉岸,攝影家往往會選擇一定角度,並採取俯視的拍攝視角,完全能達到自己想要的藝術目的。

    因此說,藝術作品跟現實場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畫面,藝術作品中的畫面更有主觀性和審美性,現實場景的畫面更體現出客觀性。

  • 9 # 燈影書畫

    可以肯定的說,藝術作品中的畫面和現實中的場景沒有完全一樣的。無論是繪畫作品,還是攝影作品,都不可能做到和現實場景一模一樣。

    藝術來源於生活,是對生活的描繪和記錄。但藝術不是對生活模樣的照搬和複製。藝術作品中有真實的生活場景,但不是生活場景的全部,藝術作品中還有藝術家主觀上的審美取向和情感流露,這些主觀的東西和客觀的生活場景是交融在一起呈現在畫面上的。

    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人們看了會覺得很熟悉,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蒙娜麗莎就是生活在人們身邊的某一個真實的人。這是藝術作品帶給人們的共鳴。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蒙娜麗莎》的畫面和真實生活中的場景是完全一樣的。包括蒙娜麗莎的神態表情和生活中的人物原型是不會完全一樣的,至於畫面中的背景圖案是畫家設計新增上去的。

    十九世紀古典主義唯美寫實油畫集大成者布格羅一生創作了數百幅人物油畫,從神話中的女神到現實生活中普通的平民百姓,個個秀麗端莊,美侖美奐,布格羅把唯美做到了極致。但是現實中的場景跟布格羅的油畫描繪出來的是一致的嗎?肯定不是的。連布格羅自己都承認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在作品中把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理想化了。布格羅追求的是一種唯美的藝術境界。

  • 10 # 漢韻書法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是對生活中藝術元素的提煉。繪畫也一樣,它是現實場景的藝術化提煉和加工,也是作者情緒和情感的表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老公結婚時我只要了1萬彩禮,現在弟媳要20萬,他父母答應了,心態崩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