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月鉤沉
-
2 # 洗過的白襯衣
波羅的海三國本就不是獨聯體國家,他們是在二戰後斯大林用武力強迫加入前蘇聯的國家。他們在語言,種族方面都和俄羅斯不相同。只是迫於前蘇聯的強大才留在蘇聯加盟共和國體制內。當前蘇聯一解體,這三個國家就率先獨立了。
-
3 # 孤獨的村夫
因為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在1940年8月以前,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但是隨著蘇聯與德國在1939年的8月23日簽訂了瓜分歐洲大陸的勢力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及法國在1940年的6月22日向德國的投降,保障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的獨立的國際條件,已經不復存在了。正是在這個對蘇聯極其有利的歐洲局勢下,蘇聯撕下了它間接控制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的虛偽面具,改為對這三個國家進行赤裸裸的、公開的吞併。自知胳膊擰不過大腿的波羅的海三國,被迫“自願加入”蘇聯,成為了大俄羅斯主義任意蹂躪的殖民地。在蘇聯悍然吞併波羅的海三國的時候,國際輿論對蘇聯進行了嚴厲的譴責。在整個蘇聯時期,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拒絕承認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吞併。這就為後來這三個國家的復國,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從被蘇聯吞併的那一天起,雖然這三個國家的人民,一直在和蘇聯殖民當局進行著不屈的鬥爭,但是由於它們的實力畢竟是太微弱了,因此蘇聯還是牢牢地控制了它們。
-
4 # 愛之育之
二戰前
蘇德籤密祕協定
德方答應不干涉蘇方對波羅地海三國的凱覷
於是蘇聯揮兵三國
將他們收入蘇聯的囊中
德軍攻擊蘇聯時
三國民眾支援德軍行動
蘇軍戰勝德軍後
對三國當初支援德軍的行為
進行了嚴厲懲罰
致使三國對蘇聯
更加離心離德
蘇聯突然解體
三國民眾欣喜若狂
離開原蘇聯加盟共和國越遠越好
於是三國立馬投入西方懷抱
故,目前三國是反俄的堅定分子
#凌遠長著#
-
5 # 都市南鄉子
歷史從來複雜多變。波羅的海三國從不說什麼德語,評論區某回答有誤。簡單說,三國中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屬北歐語系,語言文化歷史傳統和芬蘭相似。晚至十八世紀才與芬蘭一起,被沙皇俄國吞併。而立陶宛與波蘭在歷史上相近,長期合為一體,語言文化傳統偏東歐,同樣是在十八世紀因沙俄與普魯士,奧匈帝國一起瓜分波蘭後被吞併入俄。但沙皇自身問題多多,吞併三國後一直沒怎麼搞強力同化。三國內部保留了自己的宗教文化傳統,經濟教育也是自己玩,所以,對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影響倒不大。一戰開始,沙俄帝國戰敗垮臺,列寧十月革命成功後,為避免勝利果實被內外敵人奪回,與同盟國簽訂了《佈列斯特條約》,割讓了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等大片領土及鉅額戰爭賠償(後因同盟國很快戰敗沒付多少錢),以換取德奧軍停戰並撤出烏克蘭。如此,三國由此第一次共同實現完全獨立,相互聯絡也緊密了許多。不想好景不長久,蘇聯成立斯大林上臺,早對三國當年獨立耿耿於懷,想著尋機報仇(鋼鐵慈父是鐵桿大俄羅斯沙文主義者,雖然他是少數民族喬治亞人)。二戰爆發,波蘭再次亡國,紅軍兵臨城下,先後威逼三國取消獨立併入蘇聯。然後,在三國土地上,用盡各種殘酷手段大肆消滅本土化,短短一年後,蘇德戰爭又來,三國很快又換成德中國人當主人,二戰結束斯大林與俄國佬又殺了回來(那幾年三國百姓確實悲劇!),變本加厲的鎮壓三國本土各種勢力,還大搞移民了不少俄羅斯族,計劃改變當地民族構成徹底同化三國。直到蘇聯解體前,幾十年間對當地人可算罄竹難書。一旦蘇聯國內有變,第一批起來造反的肯定有這三國,且基於數十載的慘痛教訓和歷史文化傳統,這幾個國家獨立後自然不想再與戰鬥民族有半點瓜葛,所以,不加入獨聯體可算必然。
-
6 # 藍風破曉
蘇聯是在特殊階段組織起來的一個鬆散大聯盟,雖然曾經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龐然大物”,但從成立之日起,就註定了長久不易,只要是遇到了大的坎坷和挫折,就會出現“大雨來時各紛飛”的淒涼場面。
在蘇聯解體的時候,最先脫離蘇聯涼呼呼懷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喬治亞。
我們不說喬治亞,單說說波羅的海三國為什麼快速脫離了蘇聯,而且拒絕加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組織的獨聯體?
(一)早期,三個國家都不是很情願加入蘇聯。
蘇聯的前身是俄國,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沙俄都在統治波羅的海三國,雖然這三兄弟進行過多次的反抗,但基本無濟於事,畢竟胳臂擰不過大腿。
好不容易一戰發生了,三個國家趁著沙俄垮臺,都有了單另過日子的想法。並且,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在1918年的2月對外宣稱獨立。而拉脫維亞也有獨立的意思。
此時的蘇俄看三個國家都想跑,於是在德中國人的強勢下,做了個順水人情,把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等全部割讓給了德國,這事發生在1918年3月,這就是著名的《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簡稱佈列斯特合約)。
結果,才過了半年,德國垮了,投降了,蘇俄藉機宣佈廢除《佈列斯特和約》,試圖收回割讓給德國的領土。但三個國家怎麼會樂意呢?在1918年的11月,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正式獨立。1919年的2月,立陶宛也獨立。
二戰發生後,蘇聯再一次把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強行兼併。
也就是說,波羅的海三國對沙俄麼有歸屬感,對蘇聯也沒有,並不是他們自願加入的,是蘇聯為了地緣政治,強行把他們拉入自己陣營的。
既然如此,蘇聯虛弱到即將崩潰時,波羅的海三國先退出完全正常。
(二)從宗教信仰和文化來說,波羅的海三國和歐洲國家更近。
保羅的海三國,主要的宗教是基督教(路德宗)和天主教,只有小部分人信仰東正教。因為信仰的差異,導致了了價值觀、思想意識、思維方式等和蘇聯完全不同,於是,當蘇聯危機發生的時候,三個國家就閃人了。
一句話,在波羅的海三國看來,芬蘭、波蘭,甚至瑞典,都是自己的親戚,而沙俄或蘇聯就是陌生人,是披著人皮的魔鬼。
所以,三個國家做出這樣的選擇完全正常。
(三)蘇聯體制下的各加盟國日子並不容易。
蘇聯為了冷戰,窮兵黷武,把所有的寶全壓在了軍事工業和重工業,而輕工業虛弱的一塌糊塗。作為一個聯邦內的加盟國,波羅的海一樣忍受著這種困境。
而反觀鄰居芬蘭、瑞典,以及西歐國家,各個都是腰包滿滿,日子小康。於是,保羅的海的心思就動了,與其陪著蘇聯走向毀滅,不如先行離開。所以,立陶宛最先獨立離開,後來是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
到現在,波羅的海三國的人均GDP都在俄羅斯的兩倍左右(兩萬美元左右),而獨聯體下的另外12國,沒有比這三個國家更高的。
看來,三個國家選擇離開是有一定道理的。
為什麼這三個國家沒有加入獨聯體呢?這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因為他們有了新的選擇,歐盟和北約。三國正式加入歐盟是在2004年5月,而加入北約是在2004年的3月29日。
一句話,人家有了新的目標選項了,對獨聯體這個組織毫無興趣。
綜合來說,波羅的海三國選擇早早退出蘇聯有三個原因,一是三個都不是心甘情願加入的。二是三個國家的信仰和文化傳統離歐洲更近。三是蘇聯結構失衡,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
7 # 蘭臺
波羅的海三國分別是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
這三個國家從來不是沙俄、前蘇聯的一部分,這三個國家地位即使在沙俄時期也是和俄羅斯平等的,波羅的海三國與沙俄只是碰巧擁有同一個君主而已。
這裡就要談一談在一戰之前歐洲盛行的“君合國”現象。
所謂的“君合國”也是歐洲封建制度的產物,指的是不同國家擁有同一個君主。
比如英國王室長期兼任德意志地區漢諾威王國的國王,但是這絕不等於英國與漢諾威是一個國家,這兩個國家的法律是完全不一樣的。
漢諾威王國奉行德意志地區的《撒利法典》,不承認女性繼承權,所以當維多利亞女王擔任英國女王后,英國女王自動失去了漢諾威王國的王位,漢諾威國王由維多利亞女王的叔叔坎伯蘭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繼承,也宣告漢諾威王室和英國王室脫離關係。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奧匈妥協後的奧匈帝國,雖然哈布斯堡家族同時擔任奧地利帝國皇帝與匈牙利王國的國王,但是在匈牙利範圍內,凡是聲稱國王是奧地利皇帝的一律判處“叛國罪”。
好,接下來我們看看沙俄皇帝的全部頭銜:
蒙上帝恩典,俄羅斯、莫斯科、基輔、弗拉基米爾和諾夫哥羅德的沙皇及獨裁者;喀山、阿斯特拉罕、波蘭、西伯利亞、陶立剋剋森尼索和喬治亞沙皇;斯摩稜斯克、立陶宛、沃里尼亞、波多利亞和芬蘭大公、愛沙尼亞、利沃尼亞、庫爾蘭、瑟米加利亞、薩莫吉希亞、別洛斯托克、卡累利阿、特維爾、尤戈爾斯克、尤格拉、維亞特卡、保加爾和其他地區的王公;切爾尼戈夫、梁贊、波洛茨克、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別洛焦爾、烏多利亞、奧勃多利亞、孔迪亞、維捷布斯克、姆斯齊斯拉夫和全北域的君主;普斯科夫、下諾夫哥羅德、切爾卡斯亞、突厥斯坦、伊弗里亞、卡塔林尼亞和卡巴爾德尼亞地域及亞美尼亞地區的領主;挪威王位繼承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施托爾曼、迪特馬爾申和奧爾登堡公爵。
從沙皇的這麼一大串頭銜就能看出,俄羅斯和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是並列關係,只不過羅曼採夫家族同時擔任了俄羅斯沙皇、立陶宛大公爵、愛沙尼亞沙皇和拉脫維亞沙皇職務而已。
所以,當二月革命終結了羅曼採夫家族對俄羅斯的統治後,對於波羅的海三國來說,也等於終結了它們對於羅曼採夫家族的義務。
說句大白話:“俺們的大公和沙皇被俄中國人整沒了,咱們成立共和國吧。”
所以一戰結束後波羅的海三國都順利的成立了共和國,一直到1940年8月再次被蘇聯吞併,這真的是吞併,不是“收復”。
所以當前蘇聯風雨飄搖時,波羅的海三國率先脫離前蘇聯,並且也拒絕加入獨聯體,因為波羅的海三國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和俄羅斯人除了曾經都被羅曼採夫家族統治過以外,還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
8 # 大寶劍三次郎
蘇聯還是太仁慈了,應該把這三個小國的人口打散遷徙到俄羅斯和中亞內地,然後再遷徙俄羅斯族和其他民族混居,徹底消失三個小國,永久佔領波羅的海沿岸。
-
9 # 另類視角看歷史
波羅的海三國(以下簡稱三國)的悲劇,就是做了俄羅斯的領居。三國曆史上的苦難,也多與俄人的糾纏有關。
歷史上,三國同周邊國家分分合合,但有自己鮮明的民族特徵,也有自己的獨立史。無論文化信仰還是血脈上,三國都和俄羅斯淵源不深。他們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俄羅斯人信仰東正教。
確切地說,愛沙尼亞人同芬蘭人有親緣。他們的語言可以互通,他們之間的語言差距,大概同中國四川話和東北話的差距差不多。
拉脫維亞人的先祖,多來自古德意志人。
立陶宛的歷史,則同波蘭緊密相聯。14世紀,立陶宛曾和波蘭合併,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那時還沒俄羅斯什麼事。經數百年通婚,立陶宛和波蘭文化相通,血脈相連。
沙俄崛起後,為獲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從瑞典手中奪取了三國,開始了對三國兩百年的殖民統治。一戰後,三國趁機獨立。
蘇俄對三國的再次征服,發生在二戰前夜,其蠻橫和血腥,給三中國人心中留下無法抹去的傷痕。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最先同蘇聯分手,並拒絕加入獨聯體的重要原因。
那麼,我們來看看歷史上,俄人和三中國人的血腥纏鬥。
一,〝森林兄弟〞:蘇俄人的噩夢,三國極富傳奇色彩的游擊隊
1939年,蘇俄先是和納粹德國瓜分波蘭。然後通過與德國密約,以獲取三國成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1940年,蘇俄趁德國閃擊西歐之機,正式吞併三國。
三國大量原軍警、政府人員、農民、工人紛紛遁入叢林,拿起武器同蘇俄展開游擊戰,襲殺蘇俄的支持者及蘇俄軍人。這些游擊隊,就是三國及歐美史上赫赫有名的〝森林兄弟〞,他們的故事,也無數次被搬上螢幕。
這英雄主義的傳奇,貫穿上個世紀的整個三國史。〝森林兄弟〞同蘇俄間的血腥博殺,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
三國的森林覆蓋率極高。〝森林兄弟〞在遮天蔽日的密林中建立營地,神出鬼沒,給蘇俄人造成重大殺傷。
1941年,德軍相繼進入三國,開始了同〝森林兄弟〞的合作。〝森林兄弟〞成立了〝家園衛士〞的組織,其中一些加入了黨衛隊部隊,一些組成〝國土防禦部隊〞,和德國聯手攻擊蘇俄人。
德國敗退後,蘇俄重新佔領三國,立即開始了對三國抵抗組織的報復。
〝森林兄弟〞再次遁入叢林,以叢林保護,不斷襲擊蘇軍。
據蘇聯提供的資料,僅在愛沙尼亞,各類抵抗組織就不下七百家。他們對蘇方的襲擊有數百起,共擊斃蘇俄紅.軍及內務人員計四千八百人,俘虜一萬四千人。
整個三國,共有〝森林兄弟〞成員4萬多人,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各一萬多人,立陶宛有三萬人。
1953年,蘇聯宣佈最後一批〝森林兄弟〞己放下武器。其實,他們一直戰鬥到蘇聯解體。
三國獨立後,〝森林兄弟〞成民族英雄。立陶宛率先通過立法,把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定為〝游擊隊曰〞,以紀念〝森林兄弟〞的壯舉。〝森林兄弟〞的老兵,亦獲得政府的養老金。
二:蘇俄對三中國人的恐怖統治
蘇俄重新佔領三國後,立即開始了大逮捕行動,對三中國人進行血腥鎮壓。
僅拉脫維亞,就有3·4萬人被關進監獄。從1940年至1953年間,三國共有20多萬人被流放,佔三國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同時,大量俄族人從蘇聯各地移民三國地區。俄族人的佔比,很快超過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1/4。俄族人佔據最好位置,擠壓當地人的生存空間。
蘇俄對三中國人的集體流放,以〝六月遣返〞和〝衝浪行動〞最為有名。
〝六月遣返〞和〝衝浪行動〞都是蘇俄集體流放的行動代號。
〝六月遣返〞發生在1940年6月。一大批三國精英被集體逮捕,包括他們中最優秀的學者、教師、醫生和前軍警,這些人要麼在獨立期間發表過反蘇言論,要麼是獨立期間的政府成員。
2千人被集體槍決。其他人包括他們的親屬共42375人,則被塞進密封的鐵皮火車,流放至西伯利亞等地區。
代號為〝衝浪行動〞的另一集體流放,則發生在1949年3月末。有9萬名三中國人被連夜逮捕。這些人並無明顯罪證,僅僅是因為他們住在森林邊緣。為了截斷〝森林兄弟〞的生命線,蘇軍在森林邊緣實行恐怖的〝三光政策〞。
這批被流放的9萬人,有兩萬人在途中死亡,更多人死於到達流放地後的前幾個星期。死亡原因是因為食物、住房和水都不到位。顯然是蘇俄有意為之。
蘇俄內務部還強迫這些人簽署〝自願〞離鄉的檔案。凡強行返鄉的居民,將依〝法〞處以二十年勞改。
2009年,歐洲人權法院依《日內瓦公約》,判定〝六月遣返〞和〝衝浪行動〞,構成〝反人類罪〞中的〝種族滅絕〞罪。三國每年都有相關紀念活動。
結語:
三中國人在同俄人的碰撞中,遍體鱗傷。無論文化、信仰、種族還是歷史上的過往,三中國人都對俄人素無親近感。
今天,你走到三國街頭最好別說俄語。三中國人對俄語的厭惡,是掛在臉上的。
同芬蘭、挪威、瑞典等鄰國間巨大的經濟鴻溝,顯然也是三中國人決意脫離俄人羈絆的重要原因。他們只想離俄人越遠越好,以擁抱西歐的經濟繁榮。
1989年8月23日,三中國人舉行了〝波羅的海之路〞的和平示威,震撼全球。二百萬人手牽手組成貫穿三國的人鏈,集體表達脫離俄人殖民統治的決心。
6個月後,立陶宛成為蘇聯第一個宣佈獨立的國家,另兩國跟進。蘇聯分崩離析。
三中國人從此獲得了新生。今天,三中國人的人圴收入是俄羅斯的2倍以上。為了確保來之不易的獨立,他們最積極地加入了北約,以讓繁榮永續!
-
10 # 老威觀史
在歷史上,波羅的海三國與俄國為鄰居是不幸的,因為這三個國家都過於弱小,而俄羅斯長期以來都是歐洲的強國並且向來對領土有著超乎尋常野心,與俄羅斯為鄰,這本身就是波羅的海三國的不幸。
然而在二戰時期的1940年,蘇聯為了向東擴充套件,直接將這三個國家吞併,並使之成為了自己的加盟共和國,可以說是直接用武力吞併的這三個國家,因此遭到了這三個國家人民的長期反對,並開展了不屈不撓的獨立運動。
從1940年蘇聯入侵波羅的海三國開始,森林兄弟們就開始了他們的作戰行動,他們主要以蘇聯軍人、警察為打擊物件。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後配合德軍和芬蘭軍的行動,沉重打擊了西北方面的蘇軍。
由於森林兄弟的頻繁活動,對蘇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對此斯大林下令蘇軍在波羅的海三國實行焦土政策,對當地居民的房屋、倉庫和糧食進行掠奪性的毀滅,並開始屠殺當地無辜居民,蘇聯的野蠻行徑也遭到了森林兄弟的強烈反擊,他們襲擊了蘇聯第八軍,消滅了蘇軍4800人並俘虜了14000人。在二戰期間,森林兄弟中的部分人加入了德國黨衛軍,部分人組成了“國土防禦部隊”,與德國聯手對抗蘇聯。
但在後來的戰爭中,德中國人逐步在蘇德戰爭中戰敗,1944年的時候蘇聯也反擊到了波羅的海三國,為報復森林兄弟,蘇軍對其展開了殘酷的圍剿,到1947年11月,森林兄弟對蘇軍展開了700多次襲擊,消滅了1000多名蘇軍及其支持者。而最後一名森林兄弟奧古斯特貝薩,則一直堅持戰鬥到了1978年。
只是在拉脫維亞,森林兄弟人數最多的時候就有4萬多人,他們在二戰結束後的10年裡,在拉脫維亞的各個地方都對蘇軍展開了襲擊,僅在1947年他們就發動了3000次襲擊活動,消滅了1562名蘇軍,使得拉脫維亞的東部地區一度出現了權力真空地帶,這是緣於當地蘇軍被他們驅趕到了俄羅斯境內。
而立陶宛的兄弟森林組織是三國當中最為完善的,在1949年之前,蘇聯也只是控制了立陶宛的幾個主要城市,廣大的農村地區是森林兄弟們的地盤,他們利用廣闊的鄉村森林的地形對蘇軍展開了長期的游擊戰爭。
為了躲避蘇聯的追捕,部分森林兄弟成員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一直藏匿到了80年代,而在當時波羅的海三國已經開始通過和平手段向蘇聯施壓要求獨立。
可以說,從歷史上來看,蘇聯吞併波羅的海三國伴隨的是血腥的屠殺和殘酷的鎮壓,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為此,波羅的海三國在1940年被蘇聯吞併以後,長期開戰了針對蘇聯的反侵略鬥爭,森林兄弟的成員也成為了三中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而蘇聯對三國的統治,長期以來一直以武力威脅為主,在當地施行了殘暴的統治政策,這也激起了當地居民的強烈反感。蘇聯能夠統治波羅的海三國是因為蘇聯的力量非常強大,而當歷史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蘇聯的衰落,當蘇聯的力量不再強大的時候,波羅的海三國也就擺脫了蘇聯的控制和束縛,走向了獨立自主的道路。
-
11 # 野草的沉思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面積不大,據說三國加起來,也就相當於中國的河北省那麼大。但三國曆經風雨,至今仍赫然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十月革命之後,三國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但由於國少,外部勢力強大,此三國一直處於艱苦搏鬥,動盪不安之中。
二戰前夕,斯大林與希特勒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把波羅地海三國劃入蘇聯的勢力範圍。蘇聯出兵佔領了三國,遭到三中國人民的反對。
蘇德戰爭開始以後,波羅的海三國站在德國一邊,對付蘇聯。
二戰結束以後,斯大林對波羅的海三國實行大換血,大移民,把三國大批人強行遷徒至西伯利亞,同時向三國輸入俄羅斯人。此舉深為三國不滿。又將三國納入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內。
因為上述原因,至蘇聯解體時,波羅的海三國才會率先脫離蘇聯,投入西方懷抱,加入歐盟和北約。
不過,一方面,波羅的海三國對於俄羅斯的安全關係甚大,俄羅斯不會完全撒手不管,另一方面,三國在經濟上(如能源和工業品上)對於俄羅斯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所以,雙方的關係一直處於一種若即若離的微妙狀態。其實這也是小國夾在大國之間的一種必然的無法避免的狀態。
-
12 # HuiNanHistory
????????????????????????????????????????????
1939????????????????????????????????????????????????????????????
1940?6?14???????????????????????????????????????????????????????????????????????????
???????1991?????????????????????
?????????????????????????????????????????????
?????????????????????????????????????????????????????
???????????????????????????????? ?????????????????????????
1991?9?6??????????????????????????????
-
13 # ??2367
?????????????????????????????????????????????????????????????????????????????????????
-
14 # ????
?????????????????????????????????????????????????????????????????????????????????????????????????????????????????????????????????????????????????????????????????????????????????????????????????????????????
-
15 # ???????
???????????????????????????????????????????????????????????????????????????
1946?????“????????”???????????????????????????????????????????60????????
????????????????????????????????????1990?????“?????????”(?“????”)???????????????
1?30????????????????????????????????????????????????????????????????3?11???????????????????????????????????????59??“????”??????????????????????3?15?????3??????????????????????????
3?19???????????????????????????????????????????:?????????????????????????????????????????????? ?????????????????????????????????????
3?24???100???????????????????????????????????????????????????????????????????????????4??????????:?????????????????????????????????????????????????????????????????????????????????????????????????????????????????
9?19?????????????????????????9?30??????????????????????????????????????????????????????????????????????????????????????????????:??????????????????
???1988?4???????????????????? ????????????4?????????????????????????????????10????????????????????????????????????????????????????????????????????????“????”??????????????????????????????“????”???????????????????????????????
???????????????????????????????8?23??????????????????????1939???????????????9?1????????30??????????????????????????10???????????1949?3??????????????????????????????????1991?9???????????????????????????????????????????
12???????????????????????????????????????????????????????????????1989?5???????????????????????????????????????????????????????????????????????????????????????????????????????????????????????????????????????????????“????”???????????????????????????“???????”?” ????”?
1989?8?23????????????????50????????????????????????????????????????200????????????600???????????????????????????????????????????????????????????1939?????????1940 ??????????????????????????????????????????????
?????????????????? ?????????????????????????????????????E67??????????????????????????????????????7?(???????4?)?????????15???????????????????????5000???????????????????(?????? )?
??????????????????????????????????????????????????????????????????????????????????????????
??????????????????????????????????????????????8?31???????????????????????????????????????????????????????????????????????????????????
????????????????????????????8.19???????????????
??????????????????????????????????????????????????????????????
-
16 # ???????
???????????????????????????????????????????????????????????????????????????????????????????“????”???????????????????????????????????????????????????????????????????????????????????????????????????????????????
????????????????????????????????????????????????????????????????????????????????????????????????????????????????????????????????????????????????????????????????????????????????????????????????????????????????????????????????????????????????????????????????????????????????????????????????????????????????????????
??????????????????????????????????????????????????1991?12?21??????????????????11????????????????????1991?12?25??????????????????????????????????????????????????????????????????????????????????????
???????????????????????????????????????????????????????????????????????????????????????????????????????????????????????????
回覆列表
筆者認為,是因為強扭的瓜不甜,他們有歷史矛盾。
在歷史上,它們被俄國統治了200多年的時間。
一戰結束後,他們取得了短暫的獨立,並且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政權。
不過,隨著二戰爆發蘇聯重新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
這3個國家雖然名義上屬於蘇聯一部分,但他們對蘇聯並沒有什麼認同感。
1989年,隨著西方勢力的滲透,東歐局勢發生了鉅變。
波羅的海三國為了擺脫蘇聯統治,進行了一次示威活動。
這次活動有200多萬人參加,跨越了波羅的海三國,他們手拉手組成了一道人牆,來表示對蘇聯的不滿情緒,歷史上稱之為波羅的海之路。
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波羅的海三國再一次取得了獨立。
特別是在他們獨立之後,和俄羅斯幾乎老死不相往來。
這是因為在蘇聯時,斯大林為了控制這3個國家,曾經將當地人口遷往西伯利亞,讓斯拉夫人來同化波羅的海三國。
顯然,這些做法收效甚微,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歷史文化上,他們更加傾向於西歐文化,特別是宗教信仰上,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
而蘇聯則主要為東正教,兩者沒有什麼共同之處。
其次,從沙俄侵佔開始,波羅的海三國就恨沙俄的佔領。
在鐵腕手段之下,波羅的海三國選擇了妥協和屈服。
不過,隨著蘇聯經濟崩潰,東歐出現政局動盪,加上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導致了波羅的海三國又開始和蘇聯離心離德了。
俄羅斯在葉利欽的帶領下宣佈獨立後,更加讓波羅的海三國對蘇聯不再忌憚。
加上西方國家鼓勵東歐國家脫離蘇聯,加入西方資本主義大家庭,對這些國家進行了顏色革命,走上了親西方路線。
波羅的海為了徹底脫離蘇聯,不遺餘力地想要加入北約和歐盟等組織,以便於獲得西方國家認可。
現在的波羅的海三國,在成為歐盟成員國之後,混的風生水起,更加不願意加入俄羅斯的獨聯體了。
俄羅斯雖然強勢,但也沒有能力讓波羅的海三國重回他們的懷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