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惇物垂髫
-
2 # 米青先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後面都不用囉嗦了!從這裡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最真實體現為“樸”“素”“自然“”原始”,從這幾個詞裡可以知道,所謂的仁和義是道在繁衍萬物包括人的時候就已經具備這種基因的!不需要特意的學和練,最原始的也是最真實的!也是最符合道的!因為有了後天的日學和日思,最後所有的仁和義都是下仁和下義!通俗說就是帶走意識的和基本功利性的仁和義!
-
3 # 陳廣逵
《道德經》中對“仁”“義”沒有專門談。但王弼本第十九章有“絕仁棄義,民復孝慈”之說,經與郭店楚竹簡核對,發現“絕仁棄義”是篡改加入的內容。
王弼本第十九章提出的“三絕三棄”是: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楚竹簡第十九章提出的“三絕三棄”是:
絕知棄辯,民利百倍;
絕偽棄詐,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由此可見《道德經》曾被“反儒人士”嚴重篡改過。第三十八章談及了“仁”“義”和“禮”,但基本是否定態度,而與實際中的老子態度截然相反,老子並不反對“仁”“義”“禮”“智”“信”。
第三十八章出現了“上德”“下德”,還出現了“上仁”“上義”“上禮”,邏輯上十分混亂。不過第三十八章在“仁”與“義”上說了幾句話:“上仁為之而有以為”,“上義為之而無以為”;“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所以說,在沒有類似郭店楚竹簡新證據情況下,無法確切用通行本《道德經》表明老子關於“仁”“義”的思想。
我對《道德經》第三十八章有解讀,對其他章體現的老子“仁”“義”“禮”“忠”“信”也有所提及,但不是本回答的內容。
老子講道,道的範圍是遵守世間萬物的規律,仁和義,都是道的一部分。
孔子講仁,仁者,在君主的位置上講,就是愛天下所有的人,遊說各國,這就是孔子推崇的仁政!
孟子講義,義者,比孔子親民,但是範圍又縮小了,愛身邊的人!有了關係才能講義氣,我們常講的江湖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