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26621660307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透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和明太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杯酒釋兵權只是宋太祖為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所採取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措施的開始,其後還在軍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杯酒釋兵權”做為一個成語,逐步引申為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 2 # 該死的風

    在得到江山之後,趙匡胤對與皇權的渴望已經到達定點。他不準再有人威脅到他的位置,很簡單他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才做的皇帝。不管是因為他的暗示還是那些將軍真的就是自發的,都讓他感覺到軍隊中的這些將領對他皇權的威脅。這讓他很是苦惱,不想因為猜忌而引起這些手握重兵的將軍反抗。很簡單就是他只想收回兵權,但那些大將要是害怕而反抗怎麼辦?這也正常不是有句話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沒有了兵權那些大將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那個不怕那個能不怕?要是發生叛亂,一個是怕輸一個是怕百姓在受兵禍之災。就想出這樣一個辦法,找大家來一起喝個酒。又開始憶苦思甜,說今天對於大家都是好的錦衣玉食。可說著說著就哭上了,說想起一些以前的事情。想起他是怎麼當的皇帝,要是有天這些將軍的手下也要這樣怎麼辦?大家一聽都很害怕,以為老趙要動手。可使老趙又說要不這樣吧,你們把軍權交給我。我給你榮華富貴,你們的孩子也會享受這些。大家一聽也行就同意了,這也造成了宋朝武將的地位低下。而一直飽受外族侵擾

  • 3 # 雨蕭的專欄

    說到杯酒釋兵權,乃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酒局!一席酒宴把手握重兵的將領們的軍權收回,這場充滿智慧與陰謀的酒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堪稱經典之作!

    自古以來,天下平定,君主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往往會殺功臣,劉邦,朱元璋等皆是案例,但有一個例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非但未殺功臣,反而用和平手段讓他們各自安享晚年,富貴榮華。怎麼實現的呢!往下說:

    一、皇權受威脅,坐立不安。自趙匡胤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宋朝開始,分別給他的手下委以要職,其中:主要的有韓令坤為馬步軍指揮使;石守信為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等等。這些主要將領的權力對身在皇宮的趙匡胤構成了很大威脅,本來就是將軍的趙匡胤深知自己的皇位是怎麼來的,所以很怕失去皇位。尤其是趙普幾次建議趙匡胤解決此事,並書以利弊,趙匡胤深感自己受到來自部下威脅,決心必須解決領兵權的問題。

    二、宴會施計謀,收回大權。公元961年,趙匡胤召集舊部參加宴會,當眾人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長嘆一聲:“如果沒有你們的擁戴,我是坐不上這個位置的,但是你們不知道做皇帝有多困難,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還不如當節度使的時候快樂!”

    石守信等人忙問為何如此?趙匡胤說到,我這個皇帝位置誰都想坐,我知道你們沒有異心,但是你們不能保證你們的部下一旦將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即使不想當皇帝,又能辦得到嗎?眾將聽完直冒冷汗,紛紛要求宋太祖只條明路,宋太祖說人生在世不過是積累財富求得富貴,讓子孫不至於貧窮,你們不如放下軍權,購置良田歌姬,飲酒相歡,為子孫留下永世產業,話說到此已再明白不過,這是用榮華富貴來向他們要兵權!

    三,施恩永結好,皆大歡喜。眾將一看事已至此,不如放下兵權享受榮華富貴算了。第二天,眾人同時上表稱有病,請求解除兵權,宋太祖趙匡胤欣然同意,趙匡胤遵守承諾,給他們良田美宅,並把自己的妹妹嫁給高懷德,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奇的兒子等等,互為殷勤兩全其美!

    後來宋太祖趙匡胤設立樞密院負責軍隊調動,將步兵,馬軍,殿前的三個都指揮使的統兵權與樞密院的調兵權分開,直接對皇帝負責,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兵變的發生。一場酒局徹底讓趙匡胤穩坐皇帝寶座!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被奪權了。

  • 4 # Perrtyliyo

    歷來王朝都是"狡兔死,走狗烹",太祖親眼目睹了唐末時期的亂像!更何況他自己也是一個將領出身,當時被屬下醉酒後黃袍加身,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只是個騙人的把戲而已,後來反攻長安得的天下!他也怕手下的大將效仿之!特別是在軍中威望極高,戰功顯赫的武將!

  • 5 # 有書幸運馨

    如果您想知道趙匡胤是如何做到“杯酒釋兵權”的,且聽我為您慢慢道來:

    那麼,現在我就來講一講“杯酒釋兵權”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那是公元961年,也就是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稱帝,登上皇位,建立大宋朝,號稱“宋太祖”之後的第二年。

    宋太祖趙匡胤

    因為在唐朝末年,朱溫滅唐,建立了後梁,就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代以及南方割據的十國政權。因此到宋太祖稱帝的時候,天下仍然是藩鎮割據。

    所以,當時趙匡胤就整天在盤算:如何平定後漢南唐等割據政權,統一天下。統一天下以後,又如何能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朝廷,不受藩鎮的危害。

    有一天,他就和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來探討,趙普說:“啟稟陛下,因為每個節度使的手裡,又有兵又有錢,所以,戰亂一直不斷。如果您想要讓大宋朝長治久安,就要剝奪這些將領的兵權,如果您將兵權長時間的放在一個人手裡,時間一長,難免就會有反叛之心。即使他本人沒有此心,如手下有貪念,那到時他也會身不由己啊!”

    趙匡胤仔細一想,冷汗直冒,的確如此,自己當年不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嗎?最後自己也不是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嗎?

    況且《五代論》中也說道:"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趙匡胤意識到,當務之急,就是先解決兵權。

    於是,在七月初九,趙匡胤就在皇宮裡,設宴款待他的結義兄弟們,如石守信(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殿前司副都點檢)、王審琪(殿前司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虞候)、羅彥環(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等人。

    這些人都是當年擁戴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有功之臣,都是他的得力干將,而現在都是大宋中央軍事力量的高階將領。

    他們與皇帝大哥歡聚一堂,開懷暢飲,回憶起輝煌的過去,展望著美好的未來,個個都紛紛表忠心,發誓願為大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然而,就在酒酣耳熱之際,趙匡胤卻突然放下酒杯,滿面憂愁,眾位兄弟急忙追問,他長嘆一聲:“好兄弟啊,別看我做了皇帝,還不如當個節度使快樂呢,我沒有一天能睡個安穩覺,還不如你們呢,真苦啊!”

    “陛下,您已經貴為皇帝了,萬人敬仰,還有啥苦呢?”趙匡胤表情更痛苦了,說:“我在想,如果我早逝,太子又年幼,你們的部下也對你們黃袍加身,你們會不會心動呢。”

    在場的兄弟們一聽都僵住了,他們都曾經參與了“黃袍加身”,有的還是直接策劃人。

    石守信當時酒也驚醒了,他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急忙跪下,說:“請太祖明示”。趙太祖微微一笑,說:“你們跟隨我打江山,就是想圖個好的前程,現在我賜給你們財寶土地,你們不如放下兵權,多積點家產給子孫,自己也過過歌舞昇平,頤養天年的日子,這樣咱們君臣無猜,這多好啊!”

    眾位將領立即領會趙大哥打的什麼悲情牌了,跪倒一片,齊聲拜稱:“謝主隆恩”。

    第二天一大早,石守信,高懷德等人就上奏,都稱有病,已經不能打仗了,請求交出兵權,宋太祖很坦然地接受了他們的集體辭呈,賞給大批財寶和土地,讓他們安度晚年。

    杯酒釋兵權

    這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趙匡胤兵不血刃“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不過,也有些人不相信,說這是傳聞,並不是真事,比如像專家學者王育濟、柳立言等人。

    他們的依據是:這麼大一件事,為什麼北宋史官修撰的《太祖實錄》和《三朝國史》中,隻字未提?元末編成的《宋史·太祖記》,也沒有見到與此事有關的任何文字。

    還有人認為趙匡胤不可能一次性的就免掉那麼多高階將領,因為當時大宋的天下還未統一,肯定還需要這些開國的高階將領鼎力相助吧。

    其實有些人不相信,那是對歷史不太瞭解,實際上歷史上確有其事。

    本人也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據史料記載,在真宗年間,大臣王曾所著的《王文正公筆錄》裡,就已經有記錄;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也記錄了“杯酒釋兵權”事件;後來,李燾編寫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也詳細記載了這個事件。

    而且史料上還記載了,在“杯酒釋兵權”以後的戰爭中,那些被調任節度使的兄弟們,平時正如《宋史·石守信傳》所說的那樣“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

    但由於己經獲得信任,仍然時不時被不斷召回,並被委以重任,繼續在宋太祖的直接領導下,為大宋朝發揮餘熱。這些情況可以從將領們最終的善終記載可見一斑。

    比如石守信,在“杯酒釋兵權”後,也大肆地聚斂錢財,成為了百萬富翁,而當宋太宗需要他的時候,又無悔地跟隨著,出征遼國,被封為衛國公,他於公元982年去世,享年56歲。死後被追封為威武郡王,賜諡號“武烈”。

    再說高懷德,他是趙匡胤的妹夫,被解除兵權後,任歸德節度,開寶六年,又加同平章事,而且也一直有加任。後來也跟隨宋太宗,消滅了北漢,被受封為冀國公。他於公元982年去世,受朝廷追贈為中書令,追封為渤海郡王,賜諡號“武穆”。

    而王審琦,在交出兵權後,任忠正軍節度使,在地方做了八年官。後來歷任鎮守徐州,同平章事。他於公元974年,英年去世,享年49歲,被追贈中書令,琅琊郡王。而且他還受到特殊禮遇,當時下葬,宋太祖還為他停朝致哀,後被加封秦王,賜諡號“正懿”。

    綜上所述,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不僅做到了,它還是中國歷史上“君王人性化”的一個經典案例。它不僅體現出宋太祖趙匡胤寬仁的性格,不願意透過殺功臣,來達到集權的目的,而且還是歷史上開國功臣與皇帝之間矛盾的最完美調和。

    透過軍事改革消除了軍事政變的隱患,從此,宋朝再也沒有發生過武將造反的事情。這種君臣之間相互保全的默契,以國家利益大局為重,彼此共榮的雙贏策略,都折射出那個時代先輩們的智慧,而且人性化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同樣適用於當今社會,同樣值得現代人好好地借鑑。

    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供大家探討。

  • 6 # 未鳴讀史

    宋太祖趙匡胤汲取了五代以來武將專權的教訓,為徹底杜絕這個弊端,採取了“杯酒釋兵權”的策略,那麼,他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一:解除兵權,撤銷相關的重要職位

    趙匡胤在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後,同時撤銷了他們在禁軍中兼任的一些重要職位;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軍都指揮使組成的“三衙”由職位較低的軍官來擔任。

    二:三衙、樞密院、三司三足鼎立

    趙匡胤規定三衙只有帶兵權,發兵權歸樞密院,而樞密院雖然有發兵權,卻不能直接帶兵;後勤糧草的調撥又歸三司,這樣,三衙、樞密院和三司互相牽制,軍權其實就牢牢掌握在皇帝一個人手裡。

    三:強幹弱枝,加強中央禁軍

    趙匡胤下令,挑選各地軍隊中身強力壯訓練有素的骨幹軍士,補充到中央禁軍中來,中央禁軍俸祿優厚,待遇崇高,由皇帝親自督導檢閱。這樣全國各地的精兵強將便基本上歸到三衙中央禁軍,地方上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再也不能和中央抗衡。

    四:中央禁軍實行“更戍法”,邊戍邊邊換防

    趙匡胤規定禁軍要參加當地的生產勞動,自給自足,減輕當地百姓的負擔;同時部隊經常換防,禁軍將領也互相調換,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禁軍和地方、將領和士兵之間產生密切的關係。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策略和與之配套的軍事改革,雖然成功防止了五代以來的武將專權和動亂不安,使大宋王朝進入了相對穩定和繁榮的局面,但是他採取的這些措施也導致戰時會發生許多弊端,比如文武官員互相鉗制、武將之間互相扯皮以及軍令不暢等等。

    但是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情,趙匡胤能結束五代幾十年的軍閥混戰,建立一個富足的大宋王朝,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創舉。

  • 7 # 高會民

    北宋建隆元年(960),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了宋王朝。但這個新生王朝百日剛過,就迎來了昔日功臣的叛變。原後周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和淮南道節度使李重進,因為不滿趙匡胤奪權,相繼在潞州、揚州起兵。為了守護自己的果實,趙匡胤果斷決定親征。這親征效果顯著,但仍然花了趙匡胤不少時間。

    平叛歸來的趙匡胤為此深感憂慮。從後梁開平元年(907)朱溫建立後梁帝國,到建隆元年(960)大宋帝國誕生,短短53 年間,中原大地歷經五代八姓十三帝。《水滸傳》在開篇的楔子裡引過一首小詩," 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 。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 ",正是對這段混亂歷史的高度概括。

    作為開國皇帝,作為奪權武將,趙匡胤深諳兵權對於王朝興衰的決定性作用。他無法忘記自己是如何利用兵權,一步步從士兵變成皇帝的。他也無法忘記自己是如何辜負柴氏的信任,用柴氏給的兵力,扳倒了柴氏的。因而對他而言,他的新目標就是:採取最有效的手段,消除兵權可能的隱患,鞏固自己的統治。

    為了用最小的代價換取牢牢掌握兵權,宋太祖想出了"杯酒釋兵權"這麼一個迂迴而又有效的辦法。他用幾場暢飲,為自己創造了有利的環境,也給功臣們一個臺階。用軟不用硬,恩威並施,杯酒釋兵權的好戲最終完美落幕。

    這齣戲之所以完美,時機的把握正是關鍵。當時天下初定,還沒有哪個將領擁有能與皇帝相抗衡的實力,眾人不俯首聽命只會引來殺身之禍。因而即使趙匡胤採取這樣看似溫和的手段,也能很好地達到預期效果。

    另外,杯酒釋兵權算不上強買強賣,而是以誘惑為主。趙匡胤搬出了美人、宅邸、良田,幫大臣們做好了打算。而要獲得這一切,只是把原本就屬於皇帝的兵權還給他。大臣們只要稍稍一想,便能明白其中利害,自然就順著臺階下來了。

    收回兵權後,趙匡胤又展開了軍事改革。他裁撤"殿前都點檢"一職,還將中央禁軍的領兵權一分為三,由所謂三衙統領。實際上,兵權都落入了趙匡胤手中。因為他啟用的統領都是地位低下的將領,並沒有根基和實權。由此,中央的兵權不再是皇室的威脅,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目的也就達成了大半。

    之後,他的目光又放在了邊陲。原本駐守邊疆的節度使也來到他的宴席,杯酒釋兵權的好戲再次上演。幾次宴請後,舉國兵權皆回到趙匡胤手中。自唐中葉以來,君弱臣強的政治局面就這麼在趙匡胤的酒宴上被一點點改變。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流傳千年,但因缺乏實據,長期以來受到懷疑。當然,人們主要還是懷疑"杯酒"這種過於戲劇化的情節。而宋太祖收回兵權一事卻是板上釘釘。宋初的一系列政治、軍事制度改革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程度,這是有大量史料證明的

    而這個故事中另一熱點在於,人們如何評價"杯酒釋兵權"的作用。開國皇帝濫殺功臣幾乎成了為穩固權力而形成的一種鐵律,而宋太祖透過和平手段,不傷和氣地消除了可能的威脅。宋太祖此舉顯然技高一籌。

    但另一方面 "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也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宋享國祚三百一十九年,期間大內亂雖然沒有發生,但邊關告急確是常事。

    幾乎所有的政權在創立之初,總會處於一個軍事實力的小高峰。更何況,大宋是由軍事實力居五代之首的後周平穩過渡而來的。但宋在建立後軍事力量迅速退化,開端就是杯酒釋兵權。而宋"安內方略"的執政方針,使得大量金錢和物資流出,導致國家經濟崩盤,加劇了軍事力量的退化。

    另外,從杯酒釋兵權起,一種風氣也在臣子間蔓延:既然皇帝隨時防備著手下叛變奪權,那眾臣的第一要務就該是表忠心,保自身。在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下,宋的政治、軍事都受到不小的負面影響。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初衷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可惜他的計劃實際上只成功了一半。北宋確實很快就穩定了下來,但政策背後的危機,也趁機落地生根。

  • 8 # 大宋趣史

    五代時期,之所以皇帝走馬燈似的更換跟禁軍有很大關係。五代時期士兵將領都很驕橫,稍不滿意就會發生兵變叛亂。比如後周太祖郭威當了皇帝以後,士兵有怨言賞賜不如唐明宗時候。氣的郭威罵他們有什麼功勞可言,竟敢口出怨言。殺了幾個說閒話計程車兵,才止住了流言蜚語。後唐末帝李從珂奪取皇位以後,答應犒賞士兵每人一百貫。結果國庫裡面只有三萬兩。不夠士兵分的只能從民間搜刮,連太后、太妃的器物飾品都拿了出來還是不夠。李從珂只能減少賞賜,士兵們都不滿意,背後說:“除去菩薩,扶立生鐵。”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時期兵變的將領,全都是掌握過禁軍兵權得到禁軍支援以後才能成功當上了皇帝。

    五代時期皇帝更迭頻繁,原因就是誰掌握了禁軍就有當皇帝的資本

    李嗣源擔任後唐蕃漢馬步總管,是後唐最高軍事長官。唐莊宗本來派他去平叛,結果他和叛兵一起攻進了後唐首都。禁衛軍官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背叛了唐莊宗,郭從謙手持兵器進攻昔日的皇帝唐莊宗,唐莊宗死於禁軍流矢之下。亂兵進攻時,那些禁衛軍士兵軍官全都丟下武器逃跑了,只有王全斌與符彥卿等十幾個還在抵抗。李嗣源就這樣當了皇帝,成為後唐明宗。

    後唐末帝李從珂發動叛亂,前去平叛的軍隊很快就要攻破城池,擒獲李從珂了。李從珂登上城樓面對昔日的手下士兵將領,做了一番聲淚俱下的表演,說他跟著先帝打了二十多年仗,出生入死身上傷痕累累, 你們很多都跟著我一起打過仗的呀!

    這一番哭訴喚起了昔日同事部下的同情,羽林都指揮使楊思權說李從珂是我們原來的領導啊,我們怎麼打老上級呢?他和嚴衛都指揮使尹暉領著士兵們就投奔了李從珂。李從珂進攻後唐都城時,禁軍統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安從進,早就已經歸順了李從珂,在城裡當了內應。另一個禁軍統帥康義誠沒有抵抗就投降了李從珂。李從珂就這樣順利登上了皇位。

    後周太祖郭威擔任過樞密使掌握全國兵權,他在禁軍將領王殷(時任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郭崇、曹英的擁戴下黃旗加身做了皇帝。

    這些發動叛亂成功登上皇位的人,全都是掌握了禁軍,或者得到了禁軍將領支援才當的皇帝。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提防有第二次陳橋兵變

    趙匡胤陳橋兵變之所以沒有遇到反抗,也是因為禁軍將領都是趙匡胤的結義兄弟。殿前司副都點檢是慕容延釗,都指揮使是石守信,都虞候是王審琦。幾個侍衛親軍司將領李重進、韓令坤鎮守在外,禁軍系統完全被趙匡胤掌握,慕容延釗、石守信、王審琦都早已在開封成了趙匡胤的內應。

    趙匡胤本人就是透過掌控禁軍,才能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他不希望再有一次陳橋兵變。有一次趙匡胤想讓符彥卿當全國軍事統帥,遭到了趙普反對。趙普認為符彥卿已經位極人臣,不能再讓他掌握兵權。兩人就應不應該讓符彥卿擔任全國軍事長官發生了爭論,趙匡胤認為他對符彥卿特別好,他不會背叛自己。趙普反問趙匡胤,你為什麼背叛了後周世宗柴榮。趙匡胤這才醒悟過來,停止了任命。

    這時候 趙匡胤已經對當年的結義兄弟不放心了,開始琢磨如何消除潛在威脅,不讓陳橋兵變重演。杯酒釋兵權的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改變五代以來皇帝頻繁更換的歷史。如果不這樣做趙匡胤的宋朝很可能和五代一樣被另一個軍閥推翻。五代十國戰亂局面將繼續持續下去,百姓還要遭受戰亂之苦。

  • 9 # 朝華夕秀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稱帝,後周滅建立了宋王朝。公元961年,宋太祖趙匡胤設宴,曉諭禁軍大將石守信等人罷兵權歸故里,此舉史稱為“杯酒釋兵權”。

    發動“陳橋兵變”的關鍵人物叫趙普,他多謀善策,讀書雖然不多,但對政事有獨到的見解。陳橋兵變時,趙普任掌書記,是趙匡胤的心腹謀士。建宋後論功行賞,授予趙普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趙匡胤視趙普為智囊軍師,事無鉅細都要與他商量,再作最後的決定。

    陳橋兵變後論功行賞,石守信和王審琦分別為歸德軍節度使和泰寧軍節度使及殿前都指揮使,掌握著國家最精銳和數量近全國總兵額一半的禁軍,負責出征和保衛皇帝與都城的任務。手握重兵的慕容廷釗任殿前都點檢,韓令坤擔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趙普對此感到很擔心,多次在趙匡胤耳邊嘮叨。趙匡胤說:“他們都像我的親兄弟一樣,是不會背叛我的,你可能多慮了。”趙普深思後說:“現在他們一定不會反,但是有朝一日,他們被手下有野心的人黃袍加身,到時他們就身不由己了。”他又把趙匡胤與柴榮的關係作了比較,當年柴榮待趙匡胤恩重如山,但趙匡胤還是在部下的鼓動下奪取了後周的政權。生動的事實使趙匡胤如夢初醒。從宋朝一建立,如何結束和防止唐末五代軍閥割劇政局不穩的局面一直都是趙匡胤的心結,他經常跟趙普談起這個話題。

    有一天,他主動找來趙普 ,說:“從唐宋以來,幾十年時間,出了8姓12個君王,僭稱皇帝和篡奪政權的事比比皆是,戰亂不斷。我想要結束天下的戰爭,開創長治久安的局面,應該用什麼方法呢?”趙普說:“陛下考慮到這個問題,是天地神人的福氣。我看,關鍵是節度使權力太大,造成尾大不掉的後果,而危及皇權,只要削弱他們的行政權,剝奪他們的兵權,那些節度使就不敢有什麼想法了。”趙匡胤恍然大悟,決心依照趙普説的辦。

    公元961年,為了保證自己地位不受威脅,趙匡胤首先把討伐李重進回來的大將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職務免去,改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免去韓令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的職務,改任成德節度使。此後不再設殿前都點檢一職。接下來,趙匡胤又謀算起他最親信的老朋友的軍權。有一天晚朝以後,趙匡胤將石守信等大將留下來喝酒敘舊。趙匡胤趁酒酣耳熱之際,命令身邊的太監退出。他拿起一杯酒,請大家喝乾之後說:“我要不是有你們幫助,也不會有今天這個樣子,但是你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多難心事,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在。不瞞你們說,這一年來,我就沒有睡過一夜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很吃驚,連忙問這是什麼原因。趙匡胤說:“這不是明擺著嗎?皇帝這個位子,誰不眼紅呀?“石守信等人聽趙匡胤這麼一說,都驚慌失措,跪地上說:”陛下為什麼這樣說呢?現在天下已經太平無事了,誰還敢對陛下不忠呢?”趙匡胤擺擺手說:“們們幾位我是信得過的,只怕你們的部下當中,有人貪圖富貴,往你們身上披黃袍,你們想不幹,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聽趙匡胤這麼說,頓時感到大禍臨頭,連連磕頭,流著淚說:“我們都是粗心人,想得不周到,請陛下給我們指引一條出路。”趙匡胤說:“我替你們著想,你們不如把兵權交給朝廷,去地方做個閒官,置些田產房屋,給子孫留點家業,平平安安地度個晚年。我和你們結為親家,彼此毫無猜疑,這樣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一齊說:”陛下為我們想得太周到啦!“

    第二天,石守信等大臣一上朝,每人都遞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趙匡胤馬上准許,收回他們的兵權,賞給每人一大筆財物,打發他們到各地去做節度使。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等重臣元老的軍權後,趙匡胤又採取措施加強禁軍,並用各種手段牢牢控制住禁軍,使其成為鞏固統治最重要的力量,以對抗實力強大的各地方節度使。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為了建立以皇權為中心的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解決軍閥割據問題而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

  • 10 # 蟻史為諫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想來回顧一下有名的歷史知識,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一直以來被我們視為忍辱負重,最終成功的典範;可是勾踐成功之後是如何對待輔佐他成長的左右手呢?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范蠡寫給文種的經典,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故事中不斷的重複。范蠡窺破天機在勾踐功成名就之時果斷退隱陶地,最後成為一方富甲!而文種無法放棄成功後的榮華富貴,最終被勾踐送去地府輔佐先王。

    傳說范蠡退隱時帶著西施泛舟而去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帝王成就霸業之後一種手段,他直接有效;可以最快的解決潛在的威脅;對於穩固統治地位非常重要。

    戰國時期的勾踐,復仇成功之前越國的國內外的一切事務都是范蠡和文種處理。可以說他們的地位直接威脅到了勾踐,同時還有一個原因也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范蠡、文種知道太多勾踐的醜事。所以既然勾踐已經過河就該是拆橋的時候了,所以文種的死在意料之中(至少在范蠡的意料之中)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成就霸業的;說的好聽是黃袍加身,被手下將領逼著做的皇帝。說的直白一些也就是謀朝串位,從別人手中搶的皇位的。

    對一個人印象最深的事,無非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

    宋太祖自己的皇位是搶來的,那麼他最怕的也就是皇位被別人搶走。他對兵權的認識也有自己的理解,他知道一旦手握重兵的將領德高望重就有可能隨時將他替換,就好像他當年奪取皇位一般。

    只需要一個理由,一個藉口;那些軍中的老將就有可能帶領手下的人馬衝進皇宮,逼迫他退位;甚至直接殺了他取而代之。

    可是這些兄弟都是跟隨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都有非常深厚感情基礎的;要是直接殺了,趙匡胤似乎不忍心。

    所以他想出了一招叫“杯酒釋兵權”。就是請大家吃飯,在酒桌上趙匡胤裝著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對兄弟們說“我現在很害怕,如果哪一天你們的手下也和當年的你們一樣,將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我就要死了”。手下將領一聽嚇出一身冷汗,趕緊交出兵權;從此拿著錢過上了快樂安全的日子。

    而趙匡胤拿回兵權之後,就安排了一些新將領帶領軍隊;而這些將領在軍中的威信普遍不高,必須以趙匡胤為核心。

    勾踐、朱元璋、劉邦等領導直接找理由找藉口殺了功臣,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上;從此以後高枕無憂,只是這種做法給人以冷血、無情的印象。

    而趙匡胤的方法就溫和了許多,既消除了潛在的威脅又兌現了給兄弟們榮華富貴的承諾。

    無論是杯酒釋兵權還是直接殺了,都只是為了鞏固統治地位而已……

  • 11 # 均是天涯淪落人

    宋太祖的皇位來的不是名正言順,因為陳橋兵變之後他是被武將強行推上皇位的,雖然他這麼對外界宣稱,但是事情的真相我們很難進行明確的得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做皇帝了,自然也要制定相應的規則與制度來對大臣進行約束與管理。

    創作對於個人而言是艱難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功勞最大的莫過於那些和自己並肩作戰的老兄弟,他們不僅在常年的鬥爭中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同時手底下的人馬也在不斷進行增加,讓人看著有一些尾大不掉的趨勢。

    每個人對於自身所經歷的事情總是記憶猶新,宋太祖自然也一樣,作為皇帝他雖然暫時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但是考慮到長久之計難免犯怵,因為手下人是熟悉相關業務的,如果哪一天他們不高興了是不是又要重操舊業,雖然他們現在忠心耿耿,但是人心難測,為了自身的安全他自然要收回兵權,於是便有了杯酒釋兵權的這一幕。

  • 1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必須設法解除功臣手中的兵權,才能保全新生的大宋王朝。否則,說不定宋朝又會重蹈五代十國兵荒馬亂的悲劇!

    宋太祖很睿智,卻也很狡猾。他的“杯酒釋兵權”之用意,既有出於維護天下長治久安的“公心”之一面,也有出於避免武將奪權維繫其一家一姓之天下的“私心”。

    上朔自大唐王朝爆發“安史之亂”,並促使唐朝淪入武將跋扈驕縱,藩鎮割據形如“半獨立王國”開始,整個天下兵連禍結動盪不安。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梁朝的舉動,更是將整個天下拖入了五代十國的亂世!

    沒有了名義上的大唐王朝的制約,各路軍閥便得以肆意稱孤道寡,並大搞弱肉強食之火併。於是,烽火狼煙四起,戰亂無休無止。

    自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在這短短的五十餘年裡,各個政權如同走馬燈般換來換去。

    其實,這些政權的“帝王″基本上都是以前大唐王朝的節度使,說到底不過是一群驕狂跋扈的大軍閥而已!

    這些大軍閥之所以能夠上位,是因為他們手下有一批小軍閥支援。

    那些小軍閥也紛紛擁兵自重。

    由於五代以來弒逆成風,城頭屢屢變幻大王旗!

    所以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普遍缺乏忠心。

    尤其是武將,若是對“帝王"稍有不滿意便會舉兵造反,玩起了“員工炒老闆”的遊戲。

    宋太祖趙匡胤也是擁兵自重的武將,更是利用“陳橋兵變”,在一班擁有兵權的小兄弟的擁戴下方得以黃袍加身率兵倒反京城,最後在960年成功地炒掉了老闆,把柴氏孤兒寡母趕出了宮廷。

    柴氏的前車之鑑,使宋太祖意識到了無論是為了長治久安,還是為了保住他老趙家的江山社稷,都得想辦法奪了那班老兄弟手中的兵權!

    於是,在趙普的幫助下,宋太祖便開始逐步削奪武將兵權。

    他先是用“杯酒釋兵權”消除了老兄弟們的威脅,然後又透過巧妙設計解決了地方節度使們的實權,最後又透過集中天下之精兵於京城,大搞強幹弱枝徹底消除了武將作亂的隱憂!

    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宋太祖的防弊手段固然有利於安內,但卻因造成了部隊戰鬥力下滑而不利於攘外。最終,兩宋雖然沒有亡於內變之禍,但卻先後亡於金國和蒙元外來進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物天敵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