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卉木七七
-
2 # 秦半山
倉央體是一種流行的網路語言風格,2010年因一部電影《非誠勿擾2》中關於倉央嘉措《見與不見》的朗誦而迅速走紅,而後網友紛紛效仿。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網友效仿
倉央體1
你學,或者不學習,
考試就在那裡,不早不晚;
你背,或者不背題,
範圍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所以呢,倉央體只是一種模仿詩詞,屬於一時流行的網路詩詞,類似於現代詩模式。
倉央嘉措的很多精美詩詞大多以五言七言及現代詩模式創作而成。詞語簡單易懂,讓人遐思萬千。很值得閱讀與品味。
-
3 # 半壁詩歌
還是古典詩詞有嚼頭,白話文情感不如古典靜心。(一人見解愜意莫過)
《宿東溪李十五山亭》
王季友(唐)
上山下山入山谷,
溪中落日留我宿。
松石依依當主人,
主人不在意亦足。
名花出地兩重階,
絕頂平天一小齋。
本意由來是山水,
何用相逢語舊懷。
(山水之間明心志)
-
4 # 天空相信十四行
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旨在糾正錯繆的“倉央體”。百度是這樣回答的“倉央體是一種流行的網路語言風格,2010年因一部電影《非誠勿擾2》中關於倉央嘉措《見與不見》的朗誦而迅速走紅,而後網友紛紛效仿。”
《見與不見》並非倉央嘉措的詩歌,而是現代詩人扎西拉姆·多多(談笑靖)的《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我在她的疑似風月集《當你途經我的盛放》,受益頗多。扎西拉姆·多多說這首詩創作靈感來源於蓮花生大師非常著名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我想要透過這首詩表達的是上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真的跟愛情、跟風月沒有什麼關係。
關於《那一世》,也不是倉央嘉措的詩。《那一世》其實是朱哲琴專輯《央金瑪》裡邊的那首《信徒》的歌詞,作詞者是何訓友,朱哲琴,陸憶敏,何訓田。此詞有大同小異的幾種版本,顯然是在流傳過程中又被加工、增寫了,幾乎成了聚集在倉央嘉措名下的集體抒情。
以至於很多類似的詩歌附會成倉央嘉措的詩歌。能讀到真正屬於倉央嘉措的漢譯詩,大多數是整齊劃一的古詩體式,當然也藏族流傳的民歌。
-
5 # 張帆77153983696
謝悟空邀。倉央體?新流派?真不道。關於倉央體有爭論,有說倉央體來源於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還有說《見與不見》不是倉央的作品,對於版權咱草民一頭霧水,沒有證據來論證。既然約定俗成都叫‘’倉央體‘’咱也就姑且叫之。網路語言風格那就是發端於網路,形成於網路,走紅於網路,效仿於網路。個人認為大家喜歡《見與不見》這首詩,肯定這首詩激發了大家久藏於心的情愫,得到共鳴,從而效仿。能不能持續走紅並真正的成為一種詩歌形式延續下去,我看未必。因為倉央體和律詩絕句還是不一樣的,它沒有經過百年來的考驗,千萬人的傳頌,沒有絕大多數詩人的認可和效仿,生命力不強。但作為一段時間的流行,還是可以的,調侃,諷刺,宣洩,畢竟有個不用太多詩詞格律束縛的形式來完成。偶爾為之,時間長了就膩了。咱也玩一把:
你贊,或者不讚我,
我的文章就在那裡,不卑不亢;
你想,或者不想我,
我的思念就在那裡,不躲不藏;
你論,或者不論我,
我的詩歌就在那裡,不韻不律;
你評,或者不評我,
我的真情就在那裡,不多不少;
默然,無語。
再見,別離。
-
6 # 張學紅871
倉央嘉措,他用他非常痛苦的情感為我們流出一條愛情涓涓細流,這細流穿過我們生命的曠野,我們的心也為他痛楚不絕。
回覆列表
所謂的倉央體,還沒有擺脫現代詩,類似鴛鴦蝴蝶派,真正的倉央嘉措詩,四節,六言,三頓,不怎麼在乎韻律,不過敘事豐滿,沒有一個多餘的字,想看真正的倉央嘉措詩,就翻閱《倉央嘉措情歌》,一共66首,其他的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