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Ta的故事

    “跳眼法”。它的具體方法是:將手臂向前伸直,豎直拇指,閉左眼,使右眼視線沿拇指一側對準目標左側,頭和手保持不動,再閉右眼,使左眼視線透過拇指的同一側,並記住視線對準實地某一點,然後目測目標左側至該點的寬度,將此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者至目標的距離。跳眼法的原理是人兩眼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

  • 2 # 攻研筆記

    首先來說它是大體準確,但是要經常訓練,得到經驗才能提高精度。所以每個人測量的距離肯定不一樣。肯定不是十分準確的,但是到了戰場,你死我活的時候,而且炸彈還有一定的爆炸範圍,這種方法還是很實用的。

  • 3 # 不想做銀角的金角大人

    上面的很多評論都是說各種科學的依據,那麼用大拇指測距在現代有什麼作用?就像現在入伍都需要聯習手語是一個道理。為的是在能夠在通訊裝備無法使用或不便使用的時候能夠快速的交流。大拇指測距也是一樣,戰爭是複雜多變的,如果過於依賴儀器而忽略本身的話就會造成頭重腳輕四肢短。所以大拇指測距最大的作用不是在於他計算的是否精確而是當發生意外時,你平日裡的訓練成果能幫你做什麼。

  • 4 # 羞羞的小蘋果

    睜開左眼同時閉上右眼,此時看到目標與左手的距離,判斷一下大約有多少米,然後再乘以10就是你與目標的大約距離。比如左右眼跳開距離大約為10米,那麼目標與你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 5 # 裝備空間

    大拇指測距也就是“跳眼法”,但是不會太精確,這取決於一個人的距離敏感性、訓練程度和經驗等,總之是一個因人而已的“簡易”測距法。

    跳眼法測距的方法和原理

    在實施跳眼法的時候,將手臂向前伸直,豎起大拇指,閉上左眼,用右眼的視線沿拇指一側對準目標左側(這就是基準點)。然後胳膊、手和頭部保持不動,睜開左眼、閉上右眼,使左眼的視線透過拇指的同一側(前面是拇指左側、這裡也透過左側;反之亦然)看過去,記住視線對準實地某一點(測量點),然後目測基準點到測量點的距離(目視、估測),用這個距離乘以10(如果訓練時測過手臂長度與雙眼瞳孔間距,則用其比值取代這個10)再加0.6米,就得到站立點距離目標點的距離了。

    其實“跳眼法”的原理就是利用“相似三角形”計算,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C點為拇指位置,E點為目標左側(基準點),D點為左眼透過拇指一側看出去的點(實測點),ED為目視估測長度,EC為目標到拇指的距離,AB為人的左右眼瞳孔距離(一般為6cm,但是需要更精確測距的可以實測);BC為人的手臂長度(一般為60cm,或者實測);圖中△ABC與△ECD為相似三角形(△ABC∽△ECD),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我們可以知道:AB/BC=ED/EC,所以EC=ED×BC/AB;也就是說,目標到拇指的距離=ED×10(BC/AB≈10),再加上手臂長度就是你測得的站立位置距離目標的距離。

    跳眼法測距的精度問題

    為什麼說跳眼法測距不會太精確呢,因為上文所述的雙眼距離和手臂長度可以精確測量,其比值一般估計為10,但是有辦法精確取到比例值(AB、BC都能精確)。但是,你左右眼“跳躍”觀測到E點和D點之間的距離,則要靠你目測估算了,一般是與目標旁邊的車輛、數目、建築物等參照物比較取指,比如說目標旁邊有一輛你知道尺寸的汽車(長度為4米),你目測你觀測到的E和D之間的距離大概有旁邊車長的一半,那麼ED=2米,那麼根據跳眼法,目標離你的距離為:2米×10+0.6=20.6米。這個2米你無法保證精確,只能依據訓練出來的目視感覺、參照物尺寸你判斷的程度(有時候可能目標旁邊並沒有合適的參照物,只能憑感覺),所以最終測得的距離也不會太精確,此外這個精確度隨著目標的距離變化而變化,距離你越遠,精度越差。

    根據經驗,經過普通訓練的一般人可以做到目標在200米內正負誤差5米,經過嚴格訓練,誤差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如果目標距離太遠(比如幾千米),那麼誤差百米都有可能。

  • 6 # 龍門百曉生

    大拇指測距學名【覓位】也稱【跳眼法】,原理是三角函式。

    此法為炮兵必修課。

    在測距光學儀器問世之前,真實的戰場上並沒有距離標的物。但是炮兵在發射之前,必須知道目標與炮兵陣地的距離。

    那,炮兵就需要利用簡單的三角函式原理進行戰場上的粗略測距。

    這種測距方式就是大拇指測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種交通工具的發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