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百曉生

    今年芒種節氣是2019年6月6日,即農曆時間五月初四,也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前一天,因而符合這句農諺老話“芒種端午前”!那麼關於芒種和端午的關係,其實芒種時間比較固定些,一般是每年的6月5日~7日前後,而端午節因為是農曆五月初五,則時間就沒那麼固定,因為閏月關係,端午節一般會在陽曆5、6月份均可能出現,變化幅度比較大!

    由於端午節是傳統節日,在過去民間會有很多傳統活動,而農戶對於端午節前後的天氣自然也就格外關注!由於端午節前後容易多雨,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地區會處於黃梅多雨時節裡,就會雨水比較頻繁一些,然而芒種是過去農戶農業生產的終於節氣,一般在芒種前後,國內自南向北會陸續進入夏收小麥等農作物農忙季節中,因此,在各地農業生產活動中,的確會有幾種關於芒種、夏至節氣與端午節之間變化的說法!

    例如這裡題主說到的農諺說全了應該是“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芒種端午後,處處有酒肉”,意思是說:如果芒種節氣出現在端午節前,那麼今年就會處處有荒田了!但如果芒種節氣出現在端午節後,那麼今年會糧食作物大豐收,也有利於下季農作物播種,因而今年就會吃喝不愁!其實是說農戶收穫糧食後 就該準備下季農作物播種插秧了,但因為端午節前後容易處於梅雨季節期間,是不利於秧苗正常生長髮育的,自然會影響農作物收成!

    而關於端午節,一些地方的農戶更希望“端午晴幹,農夫喜歡”,意思是說,端午節前後天氣晴朗時,更利於農業大豐收!可能是因為端午處在芒種節氣前後,這會兒正值各地夏收小麥農忙季節,更希望高溫晴天為主,這樣小麥更容易高溫中加快催熟,並且避免下雨而出現倒伏發芽情況!另外,小麥收穫後也需要及時運到麥場處理並晾曬,如果天氣多雨可能就會容易發芽,自然不利於農作物大豐收!

    事實上,我感覺挺有道理!因為我們這邊地處山東北邊,每年農忙季節一般處於6月上中旬前後,這會兒剛過了芒種節氣。記得去年夏收小麥時間為2018年6月7日,也就是芒種節氣第二天,記得天氣預報說有雨,但我們這邊上午卻Sunny明媚,於是便用聯合收割機先收穫了一塊麥田,但收割完進行晾曬時,到了中午前後天氣突然大變,接著開始烏雲密佈下起了大雨,由於那次雨水大,讓收穫的麥子直接泡在雨水中,幸好第二天天氣立馬放晴,經過近一天晾曬後,為了避免發芽,於是趕在下午前直接以普通價格賣掉了!

    所以說,關於這句老話,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農忙季節裡,如果趕上多雨季節,可能不利於農業豐收或下季農作物播種,而如果趕上晴朗天氣為主,則利於夏收糧食作物大豐收,並有助於下季農作物播種及前期出苗生長!是不是這樣一說,就感覺這句農諺還是有一定道理呢!不過,由於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農業生產活動可能一兩天就會搞定,因而即便農忙季節多雨,可能影響也非常有限,因此,可以作為現代農業中的一種借鑑參考,還是有一定指導意義!

  • 2 # 豫鄉文旅

    關於農村老俗話,研究多了不想再說什麼了。有的已經對不上號了,畢竟時移世易,時過境遷的,參考一下就好。就說這個啥“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的俗語,不科學不符合實際了。字面的意思呢,就是說二十四節氣的芒種節氣,如果是在端午節前面的,那麼就會出現處處有荒蕪的農田,看起來有點荒謬了,以前的農耕慢節奏社會,也許會有類似的年景出現,現在不多見了。節氣和雨水確實有很大的關係,這也是多年來農村老輩人的經驗總結,比較符合氣候大週期律的,但畢竟是個大機率的問題,也有不準失靈的時候。

    芒種節氣,對於農村人來說,很忙,是個雙搶的季節,不但要忙著收割莊稼,還要忙著播種下茬莊稼。所謂的春掙日夏掙時,說的就是在芒種的時候農民幹活是爭分奪秒的,要搶收小麥要搶播玉米還要管理棉花什麼的。因此,芒種是包含著三夏忙著收忙著種忙著管的時間,很累很忙。

    端午節是個農曆的節日,和節氣芒種又有什麼關係的呢?為什麼老俗話會說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的呢?看一下今年2019年的芒種和端午節,就是所謂的芒種端午前,那麼會不會應驗了老俗語說的處處有荒田?那還真的不一定。我說了是大機率問題,大週期律不一定準,在加上現代化的耕作收穫機械,就算是如此巧合現象也能大部分避免出現有害的現象。

    我能想到的是,農村老輩人之所以會說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可能說的是這個時間段雨水過多,影響到了農作物的收穫和播種,別的什麼意思還真的不太清楚。可能是一種十幾幾十年來自然現象和農作物收穫之間的關係的一種總結,總的說來還是不科學不太嚴謹的。至於芒種是在端午節前面還是後面,對農作物收成並無多大關係,但民間就是有人相信。甚至還有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芒種端午後,處處有酒肉的說法。

    一個陽曆節氣,一個農曆節日,並無多大關係,不必搞的如此神秘。天氣氣象變化,和區域性小氣候以及整個大氣圈都有關係,節氣和節日,倒是後來人們附加上去的東西,要想知道收成的好壞,還是多聽多看天氣預報最好。

  • 3 # 心x如y雪

    俗識的說:“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

    雖然端午已經過去,但大家對端午的習俗依舊有很深的懷念,對於農村人來說他們的端午節基本上都是在農田裡度過的,大家開始忙著栽植水稻。農民這些天裡非常的忙,早起黑回。

    莊稼想要收成比較好,那就要趕緊將莊稼種植下去,這樣的話才能保證秋季能夠有更豐收的成果。水稻在種植下去後也就是4個月的時間,但正是在天熱的時候水稻長勢才能更快一些。

    一、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

    芒種的節氣一般都在陽曆的6月6號,而端午一般在農曆的5月5號,一般端午節都會在芒種的前面,農村講究芒種端午後,處處有酒肉,這樣的話農民就不需要擔心收成的問題,所以等到秋季的時候大家都會因為豐收的問題而吃上酒肉。

    二、夏至接端午,地裡不結谷

    夏至是在6月21號,而端午和夏至之間才差了3天而已,這樣的話大家就比較擔心了,是否地裡真的就不長莊稼了呢?

    這些諺語都是在社會的生產實踐中運用而生的,是過去經驗的總結得出的結論。但就算是下半年的收穫不是很高,農民也不能將土地荒廢掉,種地都是靠天吃飯。

  • 4 # 鄉居小菜

    農村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而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是仲夏的開始,時間在每年的6月6日左右!這句俗語說的是,要是先到芒種節氣再到端午節,農民因為收割播種受到了影響,導致很多荒田的出現,那麼有沒有道理呢?

    芒種節氣的時間是新曆,時間相對固定,在每年的6月6日左右,而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其對應的新曆時間是不固定的,有時候是在六月初,有時候是六月中旬/下旬,偶爾在5月下旬,所以芒種跟端午節有時間差很正常。

    而芒種是小麥/水稻等有芒的農作物收成/播種的季節,而到了芒種時節,國內不少地方也是到了雨水比較多的梅雨時節;雨水太多會影響有芒的農作物的收割、翻曬,收割延遲、穀物發黴變爛,影響收成,而收割延遲了,也會影響下半年其他農作物的耕種,耕種晚了,下半年尤其是秋天,溫度、日照等變化很大,也會影響到農作物生長、產量的,芒種對農民耕種、收割農作物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像我山區老家農村,一般6月初就可以吃嫩玉米了,有些5月下旬就可以了,6月底7月初就忙著收完全成熟的玉米了,而玉米地裡也是在芒種前後這段時間套種了黃豆;而水田裡的水稻正在結穗變熟。

    至於端午節,它就是一個傳統節日,而端午節那段時間也是雨水多的時候,芒種在端午節前還是後,對耕種沒什麼影響吧,要過節也就一天的時間,該收割、耕種這些農活還是要忙的,“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這俗語說得有些誇大了吧?何況有時候芒種就比端午節早一天,難道就因為這一天就會導致處處荒田嗎?

    所以說農村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沒有實在的科學依據呢,耕種、收割在一定的時節進行,具體也要看當地的氣候情況的。

  • 5 # 樹德漢碩

    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這是一句有關芒種節交前交後的諺語,時於今日,這話就沒多少理據了,不大可信。從字面,這話也很好理解:即芒種交在端午節前,就會處處有荒田出現。端午節是固定在陰曆五月五,難道芒種交在端午後就沒荒田?芒種忙種,樣樣要種,芒種亂種。芒種前,忙種田;芒種後,忙種豆。芒種忙忙種卻是真的,這體現農耕的時間季節緊迫感,這一點卻是真的,不可錯過。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排第九位,從陰曆論,是五月的節。從陽曆看,基本固定在6月5、6、7三天內,陰曆因有閏月關係,交在端午前是常有的,在四月下旬也不少,交在端午後,甚至五月中旬也是有的,從陰曆看二十四節氣日期很不固定,前後差一月都有可能的,出現在端午前後都屬正常,不算特殊。拿芒種端午說事,主要端午是重五,又是傳統節日,很有特徵,易引起人重視與注意,如廠家借用名人明星拍廣告利用名人效應一般,效果更好,這是用了名節效應,說明農耕農事要重時令季節,要有時間緊迫感,莫錯過好時機。芒種是陰曆五月的節,距端午前後不會差大於15二人的,多在10天之內,5天內就更合理,今年豬,陽曆6月6號辰時交芒種,陰曆是五月初四,是端午前。去年也是6月6號,陰曆是四月二十三,陰曆年與陽曆年差11天節氣同期相比也差11天,誤差前後不超一天。明年是6月5日芒種,陰曆是五月十四,屬端午後了。

    關於芒種的農諺不少,不曾多說幾句:

    四月芒種不種,五月芒種混種。

    芒種忙忙種,立秋忙忙收。

    四月芒種不見田,五月芒種拿著鐮。

    芒種落雨忙種田,芒種無雨空過年。

    五月芒種一半刈,四月芒市光嗒嗒。

    。。。。。。。

  • 6 # 朋來有話說

    最近天氣比較反常,不少女性朋友抱怨道“老天爺不靠譜,昨天穿裙子今天穿棉褲”,很多人笑談“這是自找的不看天氣預報怪誰,現如今中國氣象科學非常達,權威資料顯示,我們的氣象衛星精度在全世界都是領先水平,為生活跟農業提供了不少幫助,可大家知道嗎,雖然古代沒有太空梭沒有衛星雲圖,可古人用生活經驗總結了一套關於時令的俗語,幫助農民預測天氣預防天災,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關於芒種的時令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這句俗語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一起來聊聊。

    “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說的是芒種節氣如果發生在5月初5以前,那麼預示天災的發生,比如干旱澇災之類的,而芒種時間大多比較固定在農曆的6月5號到6月7號之間,今年的芒種節氣為6月6號,也就是農曆的五月初四,正好是端午節的前一天,按照這句話來說豈不是將有天災發生不是?

    其實完全不用多慮,這只是古人透過生活經驗做出的總結而已,依據就是中國進入夏季以後,梅雨天氣增多,尤其是南方地區,一個星期下7天雨還真不是開玩笑,可芒種節氣正是南方插秧北方麥收的時節,如果天氣一直下雨,就會耽擱農時。

    這類俗語受制於過去的農業科技,所以不能當真。

    而非要說芒種節氣跟端午節連在一起有什麼寓意,我們只能說屈原太會挑時候了,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捨生取義而流傳至今的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而這個時間是以月亮週期為基準測定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曆,而二十四節氣是以太陽經度為基準,可以說兩者風馬牛不相及。

    將兩者強行捏合到一塊以表達生活農業的預測,只能說沒有實質意義。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對督促農民抓緊收割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每年芒種麥收時節,雨水普遍偏多,如果天氣預報說這段時間有連陰雨,那麼提前搶收小麥是很有必要的,長時間潮溼天氣會加速小麥發芽,導致收成減產,而要將這句俗語看過一種“恐嚇”類俗語,勸解農民早收糧食,也是有一定好處的。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這句話的全部理解,我們不抨擊古人的智慧,可也不能盲目聽信,古代農諺是一門未完成的科學,需要後人糾正改良,可很多人對古說古話盲目推崇,直接導致近年來中國時令學的落後,合理看待,才是對古人最大的尊重。

  • 7 # 天行大道268

    這句話字面的意思,就是說二十四節氣的芒種,如果是在端午節前,農村就會出現處處是荒田的景象,舊時這句話可能很靈驗,科技發達的今天就不管用了。為什麼呢?因為以前科技落後,農村的生活都是慢節奏的。芒種時節,農民不用說很忙,既要忙著收割又要忙著播種,而這段時間雨水又過多,影響到了農作物的收成和播種,這樣就會導致災年的發生。

    但是今年芒種就是在陰曆五月初四,端午節前,而今年的午收小麥無疑是減產了,因為小麥揚花灌漿期間總是陰雨不止,看來這句俗諺似乎有點道理,畢竟那是千百年來農民生活經驗的總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鎧甲勇士中什麼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