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小英雄王樸 王樸,也作王璞。王樸生於1928年,犧牲於1941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3歲。王樸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裡。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樸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裡,王樸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樸:“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樸吧?”。王樸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裡,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樸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樸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樸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洩!”於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樸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湧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他們的傳奇事蹟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透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編輯本段]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訊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海娃十四歲,是龍門村的兒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裡插著羊鞭,拿著一杆紅纓槍,在山上的一棵小樹底下放哨。 這時候,從陽坡的小路上爬上來一個人,他老遠就叫:“海娃!海娃!”海娃聽出是爸爸的聲音,連忙迎上去。爸爸從懷裡掏出一封信,對海娃說:“馬上到三王莊去,送給指揮部的張連長。”海娃接過信一看,信角上插著三根雞毛,知道是一封頂緊急的雞毛信。海娃揣好信,趕著羊群轉過山崖,忽然看見西山頂上的“訊息樹”倒了。糟糕!山那邊準是發現鬼子了。海娃想,這條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頭一看,大山口外面來了一隊搶糧的鬼子。 鬼子越來越近。海娃著急了,把雞毛信往哪裡藏呢?他看著胖乎乎的羊尾巴,心頭一動,就搶到前面抱著那隻帶頭的老綿羊,把它尾巴根的長毛擰成兩根細毛繩,把雞毛信折起來,綁在尾巴底下。海娃什麼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響響的,朝著鬼子趕過去。“站住!”鬼子吆喝起來,嘩啦一聲舉起槍,對著海娃的小腦袋。一個穿黑軍裝的歪嘴黑狗跑過來,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個長著小鬍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點也不怕,他故意歪著腦袋,張大嘴巴,傻愣愣地望著小鬍子。小鬍子說聲“搜”,那個歪嘴黑狗馬上動起手來,摸補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連兩隻破鞋也沒放過,結果什麼也沒搜著。小鬍子只想早點進山去搶糧,就衝著海娃喊:“滾開!滾開!” 海娃回頭就跑,他攏住羊群,使勁甩著羊鞭,恨不得飛起來。沒想到那個歪嘴黑狗又追上來了,他用槍逼著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趕回山裡去,還擠著眼睛、歪著嘴巴獰笑者說:“皇軍還沒吃飯呢!這麼些羊,夠我們吃幾頓啦!”海娃沒法,只好跟著走。太陽落山了,鬼子的隊伍來到一座小山莊跟前,就在打穀場上宰了幾隻羊燒羊肉吃。海娃顧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綿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雞毛信還照樣吊著!他心裡叫起來“你還在這裡啊!” 鬼子吃飽了,一個個摸著肚皮,進屋裡睡覺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趕進牲口圈裡,然後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進屋裡。鬼子和黑狗們抱著槍睡在乾草上,把海娃擠在儘裡頭。海娃睡不著,他想:“鬼子明天還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雞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麼搞的,連一封雞毛信都不會送啊!……”忽然聽見外面的哨兵吼了一聲:“哪一個?”有人回答:“喂牲口
抗日小英雄王樸 王樸,也作王璞。王樸生於1928年,犧牲於1941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3歲。王樸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裡。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樸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裡,王樸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樸:“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樸吧?”。王樸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裡,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樸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樸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樸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洩!”於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樸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湧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他們的傳奇事蹟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透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編輯本段]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訊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海娃十四歲,是龍門村的兒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裡插著羊鞭,拿著一杆紅纓槍,在山上的一棵小樹底下放哨。 這時候,從陽坡的小路上爬上來一個人,他老遠就叫:“海娃!海娃!”海娃聽出是爸爸的聲音,連忙迎上去。爸爸從懷裡掏出一封信,對海娃說:“馬上到三王莊去,送給指揮部的張連長。”海娃接過信一看,信角上插著三根雞毛,知道是一封頂緊急的雞毛信。海娃揣好信,趕著羊群轉過山崖,忽然看見西山頂上的“訊息樹”倒了。糟糕!山那邊準是發現鬼子了。海娃想,這條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頭一看,大山口外面來了一隊搶糧的鬼子。 鬼子越來越近。海娃著急了,把雞毛信往哪裡藏呢?他看著胖乎乎的羊尾巴,心頭一動,就搶到前面抱著那隻帶頭的老綿羊,把它尾巴根的長毛擰成兩根細毛繩,把雞毛信折起來,綁在尾巴底下。海娃什麼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響響的,朝著鬼子趕過去。“站住!”鬼子吆喝起來,嘩啦一聲舉起槍,對著海娃的小腦袋。一個穿黑軍裝的歪嘴黑狗跑過來,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個長著小鬍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點也不怕,他故意歪著腦袋,張大嘴巴,傻愣愣地望著小鬍子。小鬍子說聲“搜”,那個歪嘴黑狗馬上動起手來,摸補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連兩隻破鞋也沒放過,結果什麼也沒搜著。小鬍子只想早點進山去搶糧,就衝著海娃喊:“滾開!滾開!” 海娃回頭就跑,他攏住羊群,使勁甩著羊鞭,恨不得飛起來。沒想到那個歪嘴黑狗又追上來了,他用槍逼著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趕回山裡去,還擠著眼睛、歪著嘴巴獰笑者說:“皇軍還沒吃飯呢!這麼些羊,夠我們吃幾頓啦!”海娃沒法,只好跟著走。太陽落山了,鬼子的隊伍來到一座小山莊跟前,就在打穀場上宰了幾隻羊燒羊肉吃。海娃顧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綿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雞毛信還照樣吊著!他心裡叫起來“你還在這裡啊!” 鬼子吃飽了,一個個摸著肚皮,進屋裡睡覺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趕進牲口圈裡,然後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進屋裡。鬼子和黑狗們抱著槍睡在乾草上,把海娃擠在儘裡頭。海娃睡不著,他想:“鬼子明天還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雞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麼搞的,連一封雞毛信都不會送啊!……”忽然聽見外面的哨兵吼了一聲:“哪一個?”有人回答:“喂牲口